从姚明“被退役”看记者的新闻伦理

2012-04-01 08:56李弋
关键词:姚明

李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从姚明“被退役”看记者的新闻伦理

李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姚明是“被退役”的,让姚明“被”退役的是美国媒体及记者,是他们根据事实和推理在姚明宣布退役前抢发了“姚明退役”的新闻。中国媒体及记者由于立场与美国媒体迥异,回避了“姚明退役”的首发新闻。“姚明退役”的新闻,折射出的是中国记者违背“记者不应与采访对象做朋友”这一新闻伦理,以及中国媒体习惯于误读“公众利益”,进而导致中国媒体在“姚明退役”首发新闻上的失语。

新闻伦理;新闻价值;姚明;“被退役”;媒体立场

姚明宣布退役了。姚明是中国体育界的标竿,代表着“中国高度”,他因为脚伤不能继续打球,这不仅对中国体育界,对世界篮球界都是莫大损失。但是,姚明自去年年底左脚第三次应力性骨折,离开赛场已经大半年,之后,他的伤情并没有突然性转变,为什么会突然选择在7月20日宣布退役?姚明事实上是“被退役”的。是美国媒体7月份的一篇报道“姚明已经决定退役”,使国际国内舆论形成了“姚明退役了”的舆论环境,姚明才不得不宣布退役。

姚明“被退役”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新闻“扣压”问题。长期以来,新闻专业主义都强调真实、客观、公正,却忽略了记者的新闻“扣压”对媒介环境的影响。回顾这一事件中不同国度记者和姚明之间的关系,思考记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的结构化互动,对于新闻伦理的丰满和健全具有启示意义。

一 姚明“被退役”始末

2011年的7月9日凌晨,在中国,大多数篮球迷还在睡梦中,而在有着12小时时差的美国,姚明的名字占据了各大体育媒体的头条位置,电视和网络都在说:姚明退役了。

这条消息的来源是雅虎体育专栏记者安德烈·沃纳罗斯基报道的新闻:“NBA联盟传出消息:中国球员姚明已经决定退役。”这位记者随后给出了详细的报道:“2010-2011赛季,姚明只打了5场比赛便因伤赛季报销,经过漫长恢复他的左腿伤势仍未痊愈。姚明在过去48小时内已经通知了NBA联盟、休斯顿火箭队以及NBA中国方面他选择退役的决定。”

这一消息在当天通过网络迅速传遍了大洋彼岸的中国。尽管关于姚明因伤退役的议论和传闻一直不断,但这次不一样,因为这次的消息发布者是雅虎体育记者安德烈·沃纳罗斯基,他在NBA有可靠的消息源,姚明每一次动手术、宣布伤停,都是他率先爆料的,每次都千真万确。

此次由一位美国记者在网络上替姚明“宣布退役”,这显然并非姚明的本意,也不是他喜欢的方式。当天,大量中国记者致电姚明和“姚之队”,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证实。起初,“姚之队”否认了这一消息,数小时之后,7月9日当天下午,“姚之队”又向媒体发表声明:“姚明将于本月20日在上海召开新闻媒体发布会,届时将向大家介绍姚明未来个人事业发展的规划。希望采访的媒体可以在15日前发送个人资料前来。”一切都已明朗,7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实际将是姚明的退役仪式。

7月20日下午2点,姚明带领他的家人和团队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鸣谢—姚明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退役。

对于这一事件的始末,有过七年火箭随队记者经历,姚明身边最亲近的记者之一,《体坛周报》的王猛一语道破:姚明是“被退役”的。理由是:姚明退役与否,应该由他自己决定并宣布,现在“不是姚明已经站出来说自己要退役了。而是雅虎体育的记者说姚明已经通知联盟自己要退役,这是假新闻,他其实只是根据姚明现在的身体状况,做出了自己的推断而已。”王猛表示,这篇报道其实存在不少疑点,“一来,姚明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发这样的通知;二来,从道理上来讲,姚明做任何有关职业生涯的决定不用通知联盟。”①

二 滞发“姚明退役”新闻的中国逻辑

姚明和火箭队的合同6月30日到期,之后由于NBA停摆,6月30日之后,火箭队不得同姚明就续约一事接触。因此,7月1日开始姚明即处于无合约期,这意味着,姚明极有可能因伤退役。既然如此,姚明身边有大量的中国记者,为什么这么明显的结论,中国记者没有得出来,却由远在美国的记者进行了报道?

中国记者之所以没有报道这一消息,其实是多方立场和角色限定的综合博弈。

第一,与姚明的私交

报道姚明,是9年来中国媒体在篮球领域的最核心工作之一。自打2002年姚明进入火箭队,中国很多专业媒体都派出了随队记者常驻美国,《体坛周报》的记者王猛说:在过去7年里,我呆在姚明身边的时间比呆在老婆身边的时间还多。其他媒体的随队记者于嘉、杨毅、夏松、徐济成、郑鹏等也大抵如此。这些记者呆在美国的唯一目的就是报道姚明,可以说姚明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因此,对待自己的衣食父母,记者是需要小心翼翼的。(美国)《职业记者协会伦理准则》要求记者:应该避开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利益冲突,远离那些可能会损伤记者的可信性和清廉品格的团体及活动。②这一点在记者与姚明的关系上行不通:记者的个人利益高度依赖姚明,与姚明处好关系,是中国所有驻美篮球记者的首要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与姚明做朋友,是最理想的选择。朋友关系虽然有利于记者获取新闻,但却影响了负面新闻的出世。因为,朋友立场就会为对方的利益考虑。

姚明迟迟不向公众宣布退役决定,自有他的利益考量。退役,不只关乎他一个人的利益。姚明在全球化商务活动中的品牌效应和NBA赛场的竞技表现息息相关。众多的商业集团将他的焦点身份和高知名度进行商业运作,包括“耐克”、互动游戏开发商、麦当劳等。他要协调同国家队的关系,要考虑赞助商的利益,还要忙着处理上海男篮的具体事务……他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因此,抢先报道“姚明退役”的新闻,肯定会让姚明和他的经济团队措手不及。这不是朋友应该干的事。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人头熟了,就往往难以摆脱情面和感情的影响。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常常是有楞角的,但一遇到熟人的情面,它们就常常被抹平了。尖锐的问题被回避了。”③正是由于中国记者受“朋友”这一情感因素的干扰而放弃了“姚明退役”这一重磅新闻的出炉。

第二,民族身份认同

姚明2002年入选NBA,之后迅速成长为一颗国际体坛巨星。但不管他如何闪亮和瞩目,他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中华民族的民族身份认同。姚明的微笑、谈吐,一招一式作为东方含蓄、儒雅的文化元素融合于一场场赛事、品牌广告、公益宣传的国际空间传播中,最终成长为中国偶像。

从2004年至2010年,姚明连续7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内地名人榜”榜首。他已经成为新时代涌现出的“中国符号”,且已得到世界的公认。④他成了“中国高度”的代名词,成为中国体育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⑤“在国外媒体和公众的眼里,姚明的一举一动,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运动员的一举一动,而是‘一个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姚明作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受到了传媒的追捧和全民的拥戴,成了民族英雄。在这种语境下,公众不容许传媒有任何一点对姚明的不实言论,否则媒体的公信力会直线下降,而且还有沦为“民族败类”之嫌。于是,中国记者规避了对姚明退役的推测性报道。

第三,姚明的国家形象

2002年姚明进入NBA,其后9年,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一方面,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美国把中国确定为“最大的威胁”。在这个时期,中国特别需要一张代表“中国形象”的名片,这张名片必须少一点政治色彩,多一点世界普遍认同的文化含义,并有独特的民族个性。

姚明仿佛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身上具备这张名片所需的一切特征:他身材高大,性格坚强,不怕和欧美巨人对抗,在篮球场拥有自己的地位;他有完善的中锋技术,其柔和的投篮手法、灵巧的转身具有东方人的特长;他聪明,幽默,睿智,擅长化解疑难提问;他还有足够的团队精神,包容队友,球场上敢做敢当,具备领袖气质。这些性格特征,反射出的国家形象正面、高大并具备包容性。没有人比姚明更合适担任“国家面孔”,大多数外国人看到姚明会留下一个中国印象:中国很强大,但很安全;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开放和包容,并且会像姚明那样彬彬有礼。2010年,姚明毫无悬念地出演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姚明是中国官方有意建构起来的国家名片,这张名片不容许任何人轻易更换。正如《体坛周报》记者王猛所说:“这篇新闻本身给姚明制造了很多的麻烦。也只有美国的记者可能这么做,因为国内很多熟悉姚明的人,也知道姚明身体的情况,但是没有人这么去写,还是爱护姚明。”⑥

相较于中国媒体,美国媒体站在美国的立场不会考虑中国的官方态度和民间的民族情结,在与姚明的私交上,美国篮球记者报道对象宽泛得多,NBA赛事、NBA联赛的所有球员、教练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因此,姚明的新闻并不是他们职业生存的唯一素材,因此,与姚明的交往也就仅限于与消息源的正常交往。摆脱了上述于公于私的“情感”立场,美国记者对待姚明退役的新闻也就“客观”得多:基本上不会无中生有诽谤姚明,但也不会替姚明把负面新闻“扣压”下来。因此便有了姚明退役的新闻在美国的率先出炉。

三 朋友关系与负面新闻:违背新闻伦理的博弈

关于姚明退役的议论和传闻,一直是媒体和“姚迷”们十分关注的题材,但在“维护形象”与“政治正确”的前提下,正是中国记者的集体失语,导致了美国记者的抢占先机。一个身边的重大新闻却通过遥远的美国媒体报道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它反映的是新闻伦理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新闻价值的影响因素等问题。

(一)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基础:友好关系

在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结合是自由的,双方都有选择和拒绝对方的自由。⑦然而,记者与姚明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对等的。在姚明身边,有一大堆记者。“在休斯敦的中国记者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内媒体派往休斯敦的记者,第二类是国内媒体在当地招的记者,第三类是因为某些原因短期赴美采访NBA的记者。”⑧因此,虽然大家每天都在围绕着火箭队打转,但真正关注的对象只有一个人——姚明。记者依赖的是同一消息源,而被庞大的记者群包围着的姚明,肯定对记者有亲疏冷热之分。忽视或排除不可接受者成了姚明的权力。正如英国学者腾斯托尔所指出,记者与报道对象的关系,是一种“结构化互动”的模型,二者根据自己的利益,为了收集或传递信息,既合作又斗争。而且,这种互动是在不平衡的关系下进行的。⑨

“营造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融洽关系,取得采访对象对你的信任。”几乎是所有新闻采访教科书中对记者的叮嘱。然而却没有教材提及,一旦记者获得了采访对象的信任,知道了采访对象的很多秘密,这些秘密有隐私,也有非隐私,记者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秘密”(新闻)。美国新闻伦理要求记者:记者与新闻来源的密切联系,是一种重要的职业资产。新闻来源必须精心开拓,同时要尊敬和爱护,这样才能保持新闻来源的稳定与增长。另一方面,记者一定不要成为新闻来源的“俘虏”,以及成为他们个人的“新闻代理人”。因为新闻来源经常会利用他们与记者的紧密关系,用一些方式控制新闻。⑩由此看来,“友好”程度的把握需要技巧。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利益冲突:负面新闻

我们的媒介在素养培训时常常会被教导:媒体既不是朋友,更不是你的敌人;如果你把他当朋友,他对你了解越多,你越危险;如果你把他当敌人,他可能会发动很多人来对付你。这层微妙的关系正如马英九所描述: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握手言和。两者若即若离的关系由各自迥异的立场造成。体育明星与记者打交道的诉求是扩大知名度;记者对体育明星的“期待视野”是获取新闻素材。记者要的是收视率、故事,体育明星要的是正面爆光率。由于立场不同,冲突在所难免,尤其是当记者与采访对象成为朋友时,冲突就变成了一种博弈。正如美国学者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所指出,“朋友是新闻工作者的负担。”⑪为了摆脱与采访对象的纯粹朋友关系,美国媒体记者是这样做的:“因为负责报道专门领域的记者经常重复地跟相同的消息源打交道,很容易跟他们的关系变得很友好。但是奥默说她总是拒绝跟消息源进行社交性的交往,因为那样使相互间产生利益冲突。⑫

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被限制在了朋友关系之外。可见,中国记者与姚明之间的朋友关系从根本上违背了新闻伦理的准则。

四 当新闻遇上国家/民族的名义:媒体误读“公众利益”

如前所分析,姚明退役新闻的“扣压”不仅仅是记者与姚明间的关系与姚明个人利益的博弈,它还牵涉国家和民族利益。在《报纸的良知》一书中,作者利昂·纳尔逊·弗林特专门用了一章来讲“新闻扣压”的对与错,认为“报纸最大的弱点就是扣压,扣压来自明显的压力,或不那么明显的威胁,或往往提前做出的明确暗示,说某条新闻没有刊登价值或会造成伤害等。”⑬中国记者也正是明白抢发“姚明退役”新闻的伤害性,所以选择了“扣压”。众所周知,对负面新闻保持沉默是回避不愉快的最简单办法。中国记者对“姚明退役”这条消息的处理方式正是这样。在这里,“扣压”新闻的理由是所谓的“公众利益”(无论国家利益还是民族利益都不允许媒体在姚明没宣布退役时报道其退役了),尽管这是事实。正如体坛周报记者王猛所说:“其实大家都知道姚明基本上就是已经退役了,只是国内的媒体出于对姚明的爱护,一直没有去说破它,大家都希望姚明退役的事,不了了之。”

如果说新闻价值有什么最高标准和最后标准的话,就是国家利益。⑭当新闻价值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古今中外的新闻伦理都要求媒体应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其实,姚明退役,并不是单纯的国家利益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个人利益,只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在媒体语境中,姚明早已成为中国对外窗口的“名片”,然而,姚明的国家形象是被媒体和中国官方共同建构起来的。姚明并非是中国进入NBA打球的第一人。1999年7月1日,王治郅在选秀大会上在总第36顺位被小牛队选中,两年以后,小牛队称赞王治郅为“亚洲第一人”。但王治郅最终没能成为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

姚明则不一样,从征战NBA开始,姚明和他的团队就一直注重打造一个高大、厚道、幽默、勤奋、富有社会责任感与慈善心的姚明形象。这种形象后来被媒体、政府、商业等各种力量建构成了中国形象。可以说,姚明是被媒体捧起来的,是为了进入国际市场特意塑造的偶像。

姚明的国家形象、民族英雄形象被建构起来后,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荣誉了,国家荣誉、民族英雄光环带来的形象广告代言还为他赢得了巨额的财富回报。他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全球形象代言人、麦当劳全球代言人、中国联通CDMA品牌代言人,还代言过苹果手提电脑、汤臣倍健保健品、奥利奥饼干、VISA、可口可乐等。2010年,姚明代言的广告收费不下千万美元。这些财富与姚明的知名度、国家形象等密不可分。姚明是否退役与其财富利益密切相关,退役既是姚明职业生涯的告别,更是“姚时代”的终结,财富缩水可想而知。因此,从姚明个人最理想的打算而言,就是外界对其退役不了了之。这是姚明的立场,不是公众利益。中国媒体是误读了其中的公众利益而选择了集体沉默。

总之,在姚明的职业规划中,7月20日并不是他原本准备对外宣告退役的日子,然而美国媒体抢先报道称姚明已经决定退役,使姚明的职业规划限于被动,最后,姚明不得不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退役。美国媒体的“抢先报道”似乎更接近“客观真实”,相反,是中国记者违背了“记者不应与采访对象做朋友”这一新闻伦理,中国媒体误读“公众利益”导致了其在“姚明退役”首发新闻上的失语。

注:

①王猛:《姚明是“被退役”何时退役应由他自己来说》,新浪体育,http://sports.sina.com.cn/k/2011-07-15/ 09545659353.shtml

②[美]卡罗尔·里奇著,钟新主译:《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1页

③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93页

④罗兰秋:《最高、最快:中国体育明星广告的里程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2

⑤《东方“巨人”的成功之路——学习姚明的职业体育精神》,中国体育报,2006-06-30。

⑥王猛:《姚明是“被退役”何时退役应由他自己来说》,新浪体育,http://sports.sina.com.cn/k/2011-07-15/ 09545659353.shtml

⑦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9页

⑧张斯瑜:《姚明身边的三类中国记者短工曾让大姚吓一跳》,重庆晚报,http://sports.qq.com/a/20080130/000125.htm

⑨(法)埃里克·麦格雷著,刘芳译:《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⑩[美]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里斯、斯坦利·约翰逊著,宋铁军译,《全能记者必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⑪[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肃严译:《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⑫[美]卡罗尔·里奇著,钟新主译:《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0页

⑬[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肃严译:《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⑭尹韵公:《国家利益和新闻价值》,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488

G212

A

1004-342(2012)01-89-04

2011-10-21

李弋(1971-),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姚明
姚鲨第一战
姚明的两笔账
休斯敦将2月2日定为“姚明日”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跟着姚明,为爱奔跑!
爱·跑——为姚明来榕领跑“母亲健康1+1”公益募捐活动而作
像姚明那样诚实
姚明的告密信
姚明决定下周手术
姚明受伤让08奥运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