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艳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河源 517000)
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策略浅析
朱兴艳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河源 517000)
教师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将师德建设内容与教师日常生活相结合、发挥教师考核机制的导向作用、创新师德教育的内涵和方式、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以校园文化促进师德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整体偏低,“问题”学生较多,组织纪律淡薄,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容易使中职教师产生极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感,以致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以师德建设来促进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孜孜以求的激情,进而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用人格培育人格,用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中职学校招录的学生,大多数意志力淡薄,自控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信心不强,成绩不够理想,生活缺乏理想与信念。进入职校之后,学习压力相对不大,学生自控力缺乏,辨别能力差,极易接受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有部分学生沉溺于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荒废学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很容易产生失落感,部分青年教师还会有强烈的挫败感。
因此,学校必须引导教师将工作与个人发展统一起来,使他们认识到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抱负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那么,就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使自己的能力逐步提高,理想抱负充分施展,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实践证明,教师经验分享会、教师感恩主题研讨活动、名师课堂等活动,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教师的职业为“从生计的驱使走向生命的自由”,“由牺牲性的付出走向主动性的创造”。学校还要鼓励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自觉地用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师德规范与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外在形象与内在道德的和谐统一。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得多元化,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不同的理解,有的教师仅仅把它看作一份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有的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有的教师把本职工作当成“副业”,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做生意赚钱上;有的教师则忽视个人修养对学生“身教”的重要作用,课上课下表现不同;有的教师标榜思想“自由”与“解放”,散布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言论,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需要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用来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客观、公正地反映和涵盖师德要求。同时,学校应当成立相应的机构,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要将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学习进修、职务晋升、出国深造、职称评定、考核评优等直接挂钩。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采取定期聘任与终身聘任相结合的方式,推行聘任制,试行合同管理,要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原则。
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观念,引导和督促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并使其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汲取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和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研究新时代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师德教育在新的环境下有何特点和规律?如何进一步提高师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在校园网设置了专门的师德论坛,建立了师德QQ群,由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名师”、“河源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的教师担任论坛版主、QQ群主。版主或群主定期收集各种最新的师德教育信息,并将其发布到网上,围绕其展开各种专题研讨。参与研讨的教师通过交流、体会、反思等环节形成思考,由版主或群主将其中有新意、有见地的优秀言论或文章遴选出来,放在置顶的位置,供其他教师参考。并将优秀言论结集成册印发,此举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师德建设中,要结合教师自身道德成长与发展的特点,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他们逐步适应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要求与变化。
首先要从关爱教师的成长出发,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建立平等、宽松的工作环境,从而使教师的个人发展成就得以满足,对个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其次,实行民主管理,合理地对教师进行控制、监督、制约。教师不应该只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还应当是学校各项政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学校应当给予教师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制度的权利。这样既可以使政策更具现实性,还可以营造民主氛围,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学校要充分考虑物质与精神、长期与短期、团队与个人、正向与负向的各种激励因素,激发并真正地调动所有教师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欲望,以个人的成长促进教师整体的发展,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要注意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的特殊事件。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信息优势正在逐渐减少。教师对学生的说服力、影响力在减小,尤其是面对中职学生这样一种特殊的教育对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事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必须尊重教师的付出,理性看待教师的教育教学,从教师与学生的各个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事件,尽可能地让这些特殊事件得到圆满的解决。此外,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人的生活与成长,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把对教师的关怀体现于教育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具体特点,全过程、多方位地进行人文关怀。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师德建设,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师的精神风貌,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积极健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风格与氛围,凝练出具有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尊重科学、乐于奉献的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将教师放到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和主人翁的地位,不断创新、不懈努力,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营造育人环境为目标,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品德、素质、行为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促进学校管理向科学、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以校园文化建设促师德教育必须要由“外学”与“内省”相结合。学校可通过师德培训、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教师与教学、生活的联系,加强教师对师德教育的认识,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反思自身道德实践的能力,引导教师在自己的生活和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这样的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搞好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持之以恒的师德建设,促使广大教职工降低和消除职业倦怠,不断增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水平,才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科学地发展。
[1] 刘美华,王东爱.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践行师德规范[J].教书育人.2011,(18).
[2] 张伦贤.陶行知师德观的内涵及启示[J].中国德育,2011,(8).
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for Teachers'Ethical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ZHU Xing-yan
(He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Heyuan Guangdong 517000,China)
Teacher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essay gives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on teachers'eth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aspects of combing the contents of the teachers'ethical construction with both the teachers'and the students'daily life,bringing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the teachers'assessment mechanism into play,innovating the connotation and forms of the teachers'ethical education,strengthening the humanistic care for teachers and promoting the teachers'ethical construction with school culture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teachers;teachers'ethics;construction
G718.2
A
1008-8032(2012)02-0038-03
2012-02-22
朱兴艳(1981-),讲师,主要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