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在工业化方面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成功实现经济赶超,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日本经济发展到战后的顶峰时,曾以发达的现代工业和领先世界的半导体技术,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权。然而,面临信息社会的到来,日本却再次落在了美国的后面。20世纪90年代,日本无论在IT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还是在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信息化的总体水平方面,与美国相比都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为此,日本在成功实现工业化方面的赶超之后,又开始了信息化方面的赶超。2005年日本基本实现了建设世界上最先进IT国家的目标,2010年基本实现了建设无所不在网络社会的目标。2009年,日本互联网人口达到9408万人,占总人口的78.O%,比1997年的7.2%提高了70多个百分点。就信息化的综合水平而言,根据日本总务省对西方七国、“金砖五国”以及韩国、新加坡、瑞典、丹麦、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加拿大、瑞士、西班牙、新西兰、芬兰、比利时和葡萄牙的综合评价,日本信息化的综合得分58.6,仅次于韩国的60.9,高于丹麦的58.O、瑞典的57.6和美国的55.8,排第2位。其中,IT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水平得分50.8,低于韩国的62.4、美国的60.1、加拿大的58.9、瑞典的58.6和新加坡的58.5,排第16位(家庭和个人排第9位,企业排第8位,政府排第18位);IT基础设施建设得分53.9,低于丹麦的61.4、新加坡的59.8、韩国的59.0、瑞典的57.9和瑞士的55.4,排第8位(有线上网设施建设排第7位,无线上网设施建设排第11位),IT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分68.6,高于韩国的61.8、美国的57.5、瑞典的57.1和荷兰的56.0,排第1位(网络先进性排第1位,网络安全性排第4位,网络兼容性排第l位)。
回顾日本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历程,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关于日本失败的教训即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笔者在《日本信息化的相对落后与日本政府的对策》一文中曾经做过分析,本文进一步分析总结日本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以供我国借鉴和参考。
一、实施技术创新立国战略,推进TT技术研究开发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既是工业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信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为此,日本政府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技术立国战略。1995年11月制定《科学技术基本法》,又把技术立国战略提升为技术创新立国战略。从技术立国到技术创新立国,意味着日本技术立国战略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质的飞跃。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以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为核心来推动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在科技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确保世界领先地位,以加强日本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搞活日本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为配合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实施,日本政府2002年7月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正式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2007年6月提出了创新立国战略。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特别重视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并强调在知识产权创造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活用。创新立国战略不仅强调技术创新,而且强调企业经营创新、公共部门制度创新和个人意识创新。因此,创新立国战略和知识产权立国战略与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既是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外延和补充,也是实现技术创新立国的新方向、新路径。
为实现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目标,日本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先后制定了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2000年)、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年)和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年),现正在实施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1--2015年)。从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开始,日本政府就一直把信息技术作为重点研究开发的四大科技领域之一,在继续加强IT应用技术研发的基础上,以建设未来信息社会的下一代、新一代IT技术为目标,不断加强IT基础理论研究,既巩固了日本优势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又加快了日本落后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技术赶超。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重点加强了IT方面的研究开发投入。2008年,日本制造业研究开发费总额为13.6万亿日元,其中IT产业为4.6万亿日元,占33.8%。就TT研究人员而言,截止到2009年3月,日本制造业的研究人员总数为49.3万人,其中IT产业为20.3万人,占41.2%。就研究开发成果而言,2008年,日本政府重点推进的四大科技领域共申请专利127707件,IT产业申请的专利数为61704件,占48.3%。从总体情况看,日本在IT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研究开发水平和研究开发成果,都仅次于美国,堪称世界第二信息技术大国,这是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根本保障。
二、实施IT立国战略,引领信息社会发展方向
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除继续推进技术创新立国战略并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和创新立国战略以外,还根据日本经济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当前和今后的重点或优先发展领域提出了IT立国战略(2000年)、观光立国战略(2003年)、投资立国战略(2005年)和环境立国战略(2007年),从而形成了一个以技术创新立国战略为核心的立国战略体系。2010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新成长战略》,进一步提出在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立国战略下,培育和增强日本的科学技术力。
立国战略是一国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体现了一国政府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清晰思路,是确保一国立足于国际经济社会的根本战略。就日本而言,各项立国战略最终虽然是由政府确立的,但在确立之前都成立了相应的“研究会”和“恳谈会”等,广泛吸收民间有识之士参加,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可以说是举国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日本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体水平。因此,新世纪初期立国战略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日本政府明确了推进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形成了指导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体系,对新世纪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IT立国战略而言,它在强调IT技术研究开发、IT技术进步、信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强调了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信息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先是提出2005年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IT国家的战略目标,后又提出2010年建设无所不在网络社会的目标。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被提高到立国战略的高度,成为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重要课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从而为《IT基本法》、《e-Japan战略》和
《e-Japan计划》等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并进一步引领和推进了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三、加强信息社会法制建设,保障信息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日本政府根据其法制建设推进工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总结信息化法制建设滞后导致信息化相对落后的经验教训,全面加强信息社会法制建设,基本形成了以《IT基本法》为核心,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主要内容,以《版权法》、《知识产权基本法》和《违法和有害信息对策》等为有益补充的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上保障了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以《IT基本法》为例,它不仅明确了其基本宗旨(目的)和高度信息通讯社会的含义,而且确立了建设高度信息通讯网络社会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建设高度信息通讯网络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制定政策的基本方针,明确了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职责,并要求政府建立IT战略本部,负责制定高度信息通讯网络社会建设的重点规划,迅速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IT基本法》作为信息社会的基本法,为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IT战略本部,加强信息社会建设领导体制
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主要是由管辖信息通讯产业的总务省负责。然而,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除管辖科学技术的文部科学省、管辖产业和企业的经济产业省、负责法律法规制定的法务省外,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都越来越多地拥有了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和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职能。为此,日本政府根据《IT基本法》,于2001年1月在内阁建立了IT战略本部,负责领导和推动1T立国战略的实施。IT战略本部的本部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副本部长由主管国务大臣担任,成员包括其他所有的国务大臣和内阁总理大臣任命的民间有识之士,是一个横跨政府各部门的非常权威的领导机构,因此,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社会建设领导体制。
日本政府为加强信息社会建设的领导体制,还任命了统一协调各省厅信息化政策的IT大臣,在内阁官房建立了IT办公室,各都道府县也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化负责机构,配置了信息化责任官和副官。另外,内阁在定期召开IT战略会议的同时,还经常召开“推进在家上班的相关省厅联络会议”、“ITS推进协议会”、“IT安心会议”和“信息安全政策会议”等,全面加强对信息社会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推进信息社会建设的主导作用。
五、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
以IT战略本部为首,总务省、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以及其他各政府部门都制定了推进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特别是IT战略本部,不仅制定了作为长期战略的《e-Japan战略》,而且还制定了作为年度计划的《e-Japan计划》和《e-Japan重点计划》。作为实施上述战略和计划的政策措施,不仅在上述战略或计划中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而且作为综合性、长期性的政策措施,还专门制定了《IT一揽子政策》、《IT新改革战略》和《IT政策路线图》等。
为实现IT发展战略和IT发展计划的目标,日本政府还根据信息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以2010年为例,日本政府围绕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IT政策:依靠ICT实现新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实施信息通信政策;构筑安全、放心、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推进政府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国民生活;发展和利用信息技术,为防止地球温暖化做贡献;进一步加强IT领域研究开发;推进信息化的国际合作;推进邮政改革。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政府还建立专门的调查评价机构,采取PDCA循环方式,以事后评价和改进措施为重点,定期对各项计划与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对各项计划与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意见。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制定经济计划后无人负责、既不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也不采取改进措施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和IT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包括信息通讯设备制造业、信息通讯业、信息服务业以及研究开发等的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信息产业既为社会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化服务,又集中运用IT技术并推动IT技术的研究开发,其发展是一国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信息通讯设备制造业而言,它是在电气机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计算机和移动电话都是以IT技术为武装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电气机器工业以领先于世界的半导体技术为武器,曾经有席卷和垄断国际市场的独一无二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日本在当时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IT技术研究开发后,日本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却明显落在了美国和中国的后面,至于手机生产,日本虽然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主要IT厂商目前还只是在国内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以计算机和手机的研究开发与技术进步为中心,提高ICT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日本信息产业和IT企业的重要课题。为此,总务省通过制定《加强ICT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和《增强ICT国际竞争力计划》,召开官民共同参加的“ICT国际竞争力会议”,全面推进信息产业和IT企业的发展,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
在IT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普及IT技术和信息化产品的应用,开展信息化服务,日本政府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以互联网特别是超高速互联网的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基本上建成了世界上信息传播速度最快、费用最低的现代化网络系统。以此为基础,为解决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消除数字鸿沟,振兴偏远落后地区,日本政府又以地方为中心,加快无线上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010年建设了“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泛在网络社会,使所有国民都能够克服地域、年龄、身体和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充分享受到信息社会的恩惠和好处,以实现日本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和国民终生富裕的生活。
八、利用IT技术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伴随IT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日本不仅利用IT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的信息化,使所有领域的企业开展信息化经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而且还通过IT技术和信息化改造政府服务、公共领域和公益事业,实现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府或电
子政务)、社会保障信息化、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防灾信息化、国防信息化,等等。由此,日本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初始阶段的主要任务,初步实现了建设最先进IT国家的目标。以此为基础,日本政府在建设无所不在网络社会的过程中,把信息社会建设的重点由建设信息社会基础设施和普及信息技术、信息化设备,转向了信息化应用,要求发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改革和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的作用,进一步利用IT技术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改革,振兴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解决少子高龄化、地球温暖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实现日本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日本模式,为国际社会做贡献。
九、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改革,营造信息社会的政策环境
在战后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日本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经营模式和经济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式经营模式和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和作用,是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临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特别是面临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新潮流,日本式经营模式和经济体制的弊端开始暴露出来,反而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由于日本式经营模式和经济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革,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桥本政府推行六大改革开始,日本政府就拉开了经济社会结构改革的序幕。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又以消除不良债权和重建财政为中心,全面推进日本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努力消除妨碍信息化进程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为信息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信息化也改变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面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由此,结构改革和信息化成为社会改革的两个车轮,共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以此为基础,IT战略本部2006年1月制定《IT新改革战略》,要求2010年前在世界上率先完成IT改革,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所具有的推动结构改革的力量,大踏步地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建设所有人都能够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协调型的IT社会,自律性地实现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十、加强IT教育,加快培养和引进IT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都离不开优秀的高层次IT人才。IT教育落后,IT人才特别是高层次IT人才不足,曾经是日本信息化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日本政府和企业都特别重视教育信息化和IT人才的培养。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技术创新立国战略,还是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创新立国战略和IT立国战略,也无论是《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还是《e-Japan战略》、《e-Japan计划》、《e-Japan重点计划》和《u-Japan计划》等,作为实施各项立国战略的重要一环以及实现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目标的重要举措,日本政府都特别强调加强IT'教育,要求加快培养IT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IT人才。在IT教育和IT人才培养方面,日本政府不仅高度重视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院的教育信息化,而且特别重视公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从中小学开始培养学生信息化方面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水平。
日本不仅重视对国内IT人才的培养,还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积极引进国外优秀IT人才,在2001年制定IT战略时,就决定从国外招聘3万名IT技术人才。为此,日本政府放宽了国外IT人才的签证条件和在日留学生的就业限制。以此为背景,IT专业留学生在日就业开始增加。2008--2010年IT专业留学生在日就业有所增加的学校占6.3%,其中招收大学留学生的学校占6.9%,招收研究生留学生的学校占14.8%。
十一、加强信息统计和信息保护,提供充分可靠的决策依据
顾名思义,信息社会是一个数字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数字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因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的统计及其重要作用。在工业社会各种数字统计完备的基础上,日本政府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职能,开展越来越详细而具体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统计。而且,各种信息统计不仅有政府部门的统计,还有信息化学术研究、出版机构和推进机构等民间团体的统计。从目前情况来看,日本对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许多统计,有些是一般国家还不知道的(例如信息产业新分类的统计等),有些是一般国家还没有进行的(例如信息流通量的统计等),这标志着日本的信息统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毫无疑问,日益详细而具体的信息统计,既是日本政府正确制定信息社会发展战略与建设计划的可靠依据和主要工具,也是日本信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
此外,应加强信息保护,建设安全放心的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包括网络使用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防范违法、有害信息等。信息安全是社会各界尤为关注的问题,对信息化顺利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日本政府把建设安全放心的网络社会作为信息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并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版权法》和《知识产权基本法》的基础上,推进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网络犯罪,加大信息保护力度,不断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总务省,2010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M],株式会社行政,2010.
[2]总务省,关于ICT基础建设的国际比较调查[R].2010.
[3]方爱乡,日本信息化的相对落后与日本政府的对策[J],现代日本经济,2002,(4):26—31.
[4]总务省,2009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M],株式会社行政,2009.
[5]刘昌黎,论日本新世纪初的立国战略体系[J],日本学刊,2008,(4):7l一72.
[6]方爱乡,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政策措施[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5):64—69.
[7]信息处理推进机构,rr人才白皮书2011[DB/OL],http://www.ipa.gn jp/jinzai/jigyou/abouL html.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