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明,松全青,李照权,沈晓燕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人民医院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3 300m。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重型脑挫裂伤患者53例,结合高原特点,现就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男性44例,女性9例;年龄4个月~68岁,平均41.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9例,挤压伤3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伤后就诊时间0.5h~4d,平均13h。所有患者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评分:3~8分26例,9~12分11例,13~15分16例。神志清楚26例,嗜睡或昏睡12例,昏迷15例;双侧瞳孔不等大1例,肢体偏瘫19例。本组均行头部CT检查并确诊,排除明显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室出血而有手术指征的病例,其中额叶挫裂伤15例,颞叶挫裂伤11例,顶叶挫裂伤7例,枕叶挫裂伤5例,2处脑叶以上或累及幕上/下的脑挫裂伤12例,疑有弥散性轴索损伤3例。
2 治疗方法 本组15例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38例采取脱水、止血、脑保护、抗癫痫、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非手术治疗,并加强监护。其中12例因病情变化改行手术治疗。
3 结果 术后死亡1例(1.9%)。其余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其中良好46例(86.8%),中残4 例(7.5%),重残、植物生存2 例(3.8%)。
1 高原地区脑挫裂伤患者处于低气压、低温、低氧环境,伤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高,脑水肿发生早,持续时间长,伤后12h内就出现脑水肿征象,伤后48h常达到高峰.一般在伤后10d左右消退[1]。低氧环境致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微循环障碍。低氧血症、脑低灌注压是影响脑损害预后的两大因素,提高血氧浓度,保证脑氧供和脑灌注压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2]。因此,危重患者应该及时行气管切开,并辅助通气。本组执行高原地区机械通气标准,其指征如下:(1)SaO2<85%;(2)PaCO2>35mmHg或PaO2<50mmHg;(3)呼吸频率>28~30次/min或<10次/min;(4)患者GCS<8分,以及存在病情恶化趋势,或根据术中情况、头颅CT、脑水肿加重等因素综合分析;(5)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合并症[3]。
2 强调综合性监测和治疗以及动态CT检查的必要性,我们的体会是:(1)外伤后的1周,特别是72h内必须严密监护患者的呼吸、神志、瞳孔、血压等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出现。有条件情况下做动态脑组织氧分压的监测,将脑组织氧分压<15mmHg作为预警线[4],以便发现其他需要调整的生理参数异常,比如忽视的过度换气或脑灌注压过低。(2)结合地区特色实施综合治疗:脱水,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纳络酮催醒,控制血压防止高血压和低血压,亚低温治疗。根据动态CT检查结果及颅内压情况调整使用脱水剂,因脑水肿在高原地区出现早、消退晚,脱水剂应用早、停药晚。甘露醇不宜减量过快,以免脑水肿反跳。为避免甘露醇蓄积或效用降低应适时减量,减量后用甘油果糖,利尿剂替代,必要时应用白蛋白、血浆等。高原地区由于低温,注意甘露醇结晶,可以使用复方甘露醇制剂。
3 及时手术治疗的问题:并非所有脑挫裂伤患者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得以临床恢复。有时在非手术治疗中患者病情恶化,此时果断手术减压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对排除其它因素,经积极处理SaO2<80%,颅压持续增高者放宽手术适应证。
[1]黄承良,黄金龙,罗成义,等.高原地区(拉萨)颅脑交通伤的特点及救治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6):443 -450.
[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62-198.
[3]张强,线春明,贺喜武,等.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机械通气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4):248 -249.
[4] Rose JC,Neill TA,Hemphill JC 3rd.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microcirculationinneurocritical care:anupdate onbraintissue oxygenation[J].Curr OpinCrit Care,2006,12(2):97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