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素达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

2012-03-30 12:52龚晋郑姣周蓉
当代医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龚晋 郑姣 周蓉

翼状胬肉复发一直是眼科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我院2007~2010年对56例(67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并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术后使用那素达和典必殊眼液,观察其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2010年对56例(67眼)的翼状胬肉住院病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内3mm~6mm。所有病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39眼),男19例(23眼),女14例(16眼);年龄36~67岁,平均45.5±5岁;原发性胬肉31例(36眼),复发性胬肉2例(3眼)。对照组23例(28眼),男13例(15眼),女10例(13眼);年龄35~68岁,平均(43.7±4.5)岁;原发性胬肉21例(26眼),复发性胬肉2例(2眼)。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术前滴用典必殊4次/日,共3天。术前5 min予以术眼0.04%奥布卡因表面麻醉,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2%利多卡因对翼状胬肉做结膜下浸润麻醉。剪开胬肉体两侧球结膜分离角巩膜缘处的粘连,钝性分离巩膜上组织,提起头部用显微剪沿胬肉颈部作平行角膜缘的弧形结膜切口,沿此切口向体部作结膜与其下病变组织充分剥离,直至半月皱襞。用0.15mg/ml的丝裂霉素C棉片外敷巩膜暴露区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用有齿镊子夹住胬肉头部,从其边缘外0.5mm处作浅层角膜切开,仔细将胬肉组织与角膜组织分离到角膜缘。烧灼器点灼巩膜表面的小血管及出血点,将复水的羊膜材料平铺于巩膜暴露区,用10-0尼龙线将羊膜和结膜边缘固定于浅层巩膜。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那素达4次/日,共2周。同时使用典必殊4次/日,每周减1次,共4周。对照组仅使用典必殊4次/日,每周减1次,共4周。术后1周拆线。

1.3 随访观察 术后1周内每天用裂隙灯检查术眼,术后2周,4周复查,以后每月复查,随访12~2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自觉症状,结膜充血及愈合情况,角膜创面情况,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如果观察到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侵入角膜则认为是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翼状胬肉复发 治疗组33例(39眼),1例(1眼)复发,复发率2.56%,复发时间为术后10个月;对照组23例(28眼),4例(5眼)复发,复发率17.86%,复发时间为术后2~7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并发症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结膜切口和角膜创面愈合均无显著差异,未发现有突发白内障,巩膜溶解或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最常用的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一直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病理学研究表明:免疫反应性炎症及成纤维细胞增生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1-2]。因此抑制炎症及成纤维细胞增生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阻止或治疗本病。1971年首次由Cilova Atanasova[3]报道,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发现有肥大细胞。柳林等[4]在胬肉组织发现IgG、IgE的沉积并且在底膜中检测到少量IgA和IgM,提示翼状胬肉发病可能与Ⅰ型、Ⅲ型变态反应有关。翼状胬肉组织可见较多新生血管,有的管腔尚未完全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活跃,细胞器丰富,但是新生血管较多的区域内,纤维母细胞活跃,新生胶原纤维增多[5]。那素达滴眼液是一种血管收缩剂和组胺受体H1阻断剂的复合制剂,其主要成分为0.025%的盐酸萘甲唑啉和0.3%的马来酸非尼拉敏。其中盐酸萘甲唑啉是唑啉类衍生物,属肾上腺类药物,能特异地兴奋肾上腺a受体,可使皮肤粘膜组织内的血管收缩从而减轻局部充血,因而,临床上它可以减轻变应性及非变应性因素所引起的非感染性结膜炎的充血症状。同时盐酸萘甲唑啉还能有效地降低局部组织血管反应[6]。马来酸非尼拉敏是一种组胺H1受体阻断剂,它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而减轻或抑制I型变态反应。受此启发我们使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来防治翼状胬肉的复发,一方面盐酸萘甲唑啉可通过收缩血管而有效地减轻局部血管反应,另一方面马来酸非尼拉敏可阻断组胺受体H1而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本研究治疗组于翼状胬肉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那素达,复发率较低,且无明显并发症。翼状胬肉术后早期使用那素达眼液可有效的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1]Cameron ME.Histology of pterygium:an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Br J Ophthalmol,1988,67:604-607.

[2]Pinkerton OD,Hokama Y,Shigemura L.Immunologic basi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pterygium[J].Am J Ophthalmol,1984,98:225-228.

[3]Cilova Atanasova B.On the pathogenesis of pterygium[J].Folia Med(Plovdiv),1971,13:67-74.

[4]柳林,杨德旺,王莉莉,等.翼状胬肉发病机理的免疫学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4,12(12):706-709.

[5]姚静艳,冯一中,王响英.翼状胬肉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分析(附10例报告)[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2):338-340.

[6]钟敏.治疗翼状胬肉两种术式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1):70.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