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平,张 旭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水利普查办公室,内蒙 兴安盟 137400)
一般管理理论对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工作的指导意义
何亚平,张 旭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水利普查办公室,内蒙 兴安盟 137400)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在水利普查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般管理理论,阐述了该理论对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管理协调工作的价值并以各地市级水利普查办公室的工作经验加以印证,最后讨论了内蒙古兴安盟水利普查办公室的成功经验。
水利普查;一般管理理论;意义;经验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这五大管理职能对于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开展管理协调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1)明确目标,系统筹划是水利普查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
在一般管理理论中,管理意味着考虑未来,这就使计划和预测成为主要的管理活动。计划是管理的首要因素,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是一切组织活动的基础。“计划”这一功能要素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水利普查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特征,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办公室根据国家的要求,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整体工作进度计划及各专项进度计划。这就要求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依照国家整体的进度安排,明确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计划,确保按时完成阶段任务。
事实证明,在全国各水利普查区域内,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在深刻领悟“一主线、两任务、三阶段、四节点”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实际情况,编制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水利普查实施方案,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下发行政文件等多种举措,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积极宣传,使该地区水利普查工作的工作目标和进度安排深入人心,为水利普查后序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精心组织,健全机构是水利普查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
“组织”是法约尔十分强调的一个重要管理职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组织建设关乎全局的成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精神,全国各地级市纷纷成立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担任组长,水务、统计、财政、水文、发改委等相关成员单位第一行政长官出任副组长。同时组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该地区水务局第二行政长官出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业务精英进入水利普查办公室,专职从事水利普查工作。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专门机构,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贯通的推进合力。
3)科学指挥,有序调度是水利普查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
一般管理理论将“指挥”作为管理的第三大要素。“指挥”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必不可少,行政领导将已经确定的执行计划和任务目标,再落实到各个部门、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行政命令、经济调控和教育激励等手段,按照计划筹集、分配物资经费、组织试点工作、总结推广经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尝试,同时也面临着工作经验匮乏、制度建设空白的现实。然而,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各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同心同德,锐意谋划,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指挥调度制度,如例会制度、抽查制度、优先保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奖励制度等制度。
4)戮力同心,协调推进是水利普查工作开展的必要途径
协调的目的就是要保证组织各个部门的工作都相互一致起来,并使组织中所要进行的一切活动与组织的总目标相统一。在公共事务管理中,不同的人员在各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而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利益矛盾和冲突摩擦。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克服和化解这些矛盾、冲突和摩擦,就需要有力的协调活动。
各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随着工作的深入,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协调经验。由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普查指标多,工作量大,很多地市级普查机构创造性地提出在各相关部门均单独设置1名普查联络员,从而形成各方参与,协调统一的水利普查体系。同时,加强各级普查机构之间的协作,不以行政区划为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工作互助、信息互通的机制。加强各普查各专项间的协作。水利普查各指标之间关联程度高,平衡关系复杂,并且部分指标之间互为条件,互为验证。因此,各地市级普查办在每次接到数据上报后,同时进行关联审查、准确性审查,确保了各项普查指标准确、不重、不漏。
5)积极督导,有效调控是水利普查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控制”是法约尔管理五大职能中的最后一个职能。控制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具体表现为监督调控,它是公共事务执行的保障。水利普查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为使各项普查工作落到实处,必然要求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展开形式多样、积极有效的督导活动以确保该地区水利普查工作保质保量顺利完成。部分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专门成立了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组,主任、副主任及各专项负责人亲自深入下级水利普查机构,通过“政府引导、领导管片、干部包块、工作成效与工资挂钩”等机制进行督导。在对清查结果的审核方面,抽样检测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坚持“分级负责,就地解决”的质量控制原则,未经审核的数据不得上报,严把数据关,确保上报的清查表真实,发现问题和数据错误及时向填表单位询问核实,对数据填入不真实的退回原单位修改。
1)加强目标管理,创新普查责任机制
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伊始,兴安盟行署及各旗县市政府及时成立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盟水务局成立了水利普查督查组,处级干部每人负责一个旗县,负责协调、督促指导普查工作。召开政府层面上的水利普查工作会议时,兴安盟行署开创性地提出与各旗县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水利普查责任状,将水利普查纳入政府领导班子目标考核体系,以此激励各级政府做好普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安盟制订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各项工作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表》(即责任状)由8项内容构成,分别是水利普查机构的组建情况、普查经费落实情况、普查实施方案编制情况、普查员选聘及培训情况、普查动员及宣传情况、普查工作督导情况、普查进度工作计划明晰与否、与相关部门间协调工作关系。鉴于普查经费是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在设计各项指标比重时,特别加大了普查经费项的比重,重点考察普查经费落实情况,体现了兴安盟水利普查办公室审时度势、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
2)强化进度观念,运行节点前移机制
为此次水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内蒙古水利普查办公室针对8个专项制定了科学详细的进度计划。作为地市级水利普查机构,兴安盟水利普查办公室肩负着按时完成对各专项普查内容的审核和汇总上报的工作任务,在水利普查体系中发挥“下审上报”的枢纽作用。在本机构工作预留足够的时间又不耽误全区水利普查进度的前提下,兴安盟水利普查办公室决定实行进度计划节点前移机制,参照《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各专项实施方案进度计划》,将8个专项各阶段任务截止日期提前5 d,作为各旗县市水利普查工作进度计划下发。
3)保证数据质量,完善督导审核机制
加强督导检查是确保水利普查各阶段工作要求和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按水利普查工作流程,兴安盟狠抓督导检查工作:一是分阶段,抓时机,安排督导检查工作;二是明确目的,讲究方法,注重科学实施督导检查工作;三是抓重点,促薄弱,有的放矢进行督导检查,促进各旗县市水利普查工作均衡向前开展;四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要求督查工作出成效。通过旗、县、市水利普查机构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方式和不同重点的督查,整体推进了全盟水利普查工作健康发展。清查工作是实施各专项普查的重要环节,实施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普查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保证清查质量,兴安盟在水利普查清查阶段,实施了全程质量跟踪工作:一是及早部署;二是中间督导检查;三是检查、验收。
4)盟县两级联动,建立互动共享机制
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中规定以县为单元开展普查工作。由于县级普查机构承担着大量的具体工作,难免在具体实施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县级普查机构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基于对这一现实的清醒认识,兴安盟水利普查办公室借鉴一般管理理论中有关“协调”要素的理论经验,根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原则,建立起“盟县联动、经验共享”的互动机制。
在已开展的水利普查工作中,兴安盟各旗县市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工作经验:扎赉特旗率先建立起完备的工作制度,组建水利普查办公室,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职责、保密制度、普查进度表、本级及地市级专项负责人联系方式等重点信息张贴于办公室墙上,展现了水利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态度;科右前旗水务局抽调了10名“大学生村官”到旗普查办专职从事普查工作,既有效地解决了普查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又锻炼了大学生村官的综合协调能力,实现了保障工作和锻炼人才的双赢。
[1]李建章,张瑜洪.掌握水情国力促进科学发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阶段性工作综述[J].中国水利,2011(18).
[2]关林超,苗立峰,刘佳.水利普查工作探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0(11).
[3]杨彩霞.试析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理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古桂琴.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TV211
A
1002-0624(2012)07-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