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教学浅谈

2012-03-30 03:23
关键词:近代史音乐史脉络

王 欢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一、在教学中理清音乐史发展脉络

在“中国近代音乐史”教学中,要想理清其发展脉络,离不开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大背景,即在教授“中国近代音乐史”时首先要讲音乐发展的背景知识,因为中国近代音乐史是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而形成并发展。中国近代史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大环境,而在这一环境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代音乐史又丰富并完善了中国近代史。从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发展来看,其整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而我国历史,也是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中国近代音乐和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史是处在同一个历史阶段中的,所以“中国近代音乐史”的教学和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中国近代音乐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是从中国近代史中派生出来的。“中国近代音乐史”是细化和专门化了的音乐方面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握脉络,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依照教材讲解,则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中国近代音乐史”教学中,可以将历史的发展与逻辑发展的必然关系联系起来讲解,讲清历史发展的背景、脉络,并说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教学中采用以史讲史的思路,即以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作背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大历史的角度出发,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史中,然后集中精力来理解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当学生进入到这种教学情境后,脉络自然就清晰深刻了,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

二、在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反映在音乐史中的则是出现了热情歌颂广大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的民歌,如《三元里抗英童谣》、《穷人才能保江山》、《引狼入室的李鸿章》等。到了辛亥革命前后,随之出现的是要求民主自由,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调小曲和新体弹词,如《放足乐》、《精卫石》和《猛回头》等。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当时还出现了很多反映军队生活的军歌,如《射击军纪歌》、《民族立宪歌》等。到了“五四”时期,又出现了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教我如何不想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大量的表达抗日救国热情的歌曲,有《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这些歌曲的出现、传唱,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这些歌曲是历史的真实,又是历史的镜子,今天传唱这些歌曲,自然就能在脑海中出现那段历史情形,这就是音乐作品的审美作用。这些歌曲是人民群众爱国情怀的表露,反映了当时人们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如果在讲解时有意识地将蕴涵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传达给学生,则具有很好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作用。

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中国近代音乐史”教学,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必修课和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课程,不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史,使他们了解并掌握我国音乐发展的脉络,我国在音乐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走过的弯路,也是培养学生性情、品德、气质、风度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中指出,“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为了落实这一精神,不能忽视音乐作品的审美作用,即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音乐作品优美的节奏,流畅的旋律,积极、健康、向上的歌词来体现的,如《义勇军进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还有《我住长江头》、《康定情歌》等。如果在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就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表明,在实施“中国近代音乐史”教学中,应该以史的思路进行,即在讲中国音乐史的同时,加大中国历史相关知识的背景讲解;在介绍作品时,要突出其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要以作品积极向上的旋律,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9,111-116.

[2] 李树琼,罗章斌.《中国音乐史》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曲阜师范学院学报,2005(4):118-119.

猜你喜欢
近代史音乐史脉络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