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视角浅析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措施

2012-03-29 18:47林宣佐
关键词:法律心理大学生

林宣佐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从高校视角浅析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措施

林宣佐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文章从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特点入手,针对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原因提出了实践中的预防措施。着重从高校因素进行分析,寻求适合高校环境下预防的对策,以期降低在校大学生激情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维护社会的稳定。

大学生犯罪;学校因素;预防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激情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犯罪是行为人在特定情境刺激下瞬间爆发的难以控制的侵害性犯罪。激情犯罪的后果和社会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是个人反对社会的一种非常极端的表现方式。主要表现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行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激情犯罪行为虽然时间、地点、诱因各不相同,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特点

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特征除了含有一般暴力犯罪通常具有的凶残性、暴力性、危险性、社会危害严重及严重影响公众的安全感和治安稳定之外,与其自身所处的年龄、心理、生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现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难以抑制性

激情犯罪大学生也是血气方刚、思想敏锐、有冒险精神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处在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情绪波动较大且不善于调控情绪,在消极激情状态下会出现“意识狭窄”的现象,犯罪动机形成的时间极短、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内心激情的发泄体现为暴力性犯罪。

(二)情境性

结合案发当时的情境,大学生被突如其来的挫折或者打击所激怒,瞬间情感急剧变化并达到难以自控的情绪状态,在头脑“一片空白”的激情状态下实施了犯罪行为。在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大学生面对自己一时冲动所酿成的悲剧,往往又追悔莫及。

(三)无预谋性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稳定,处在心理“断乳期”和行为“危险期”的交织阶段。从犯罪行为的整体过程看,大学生激情犯罪是一种事先无预谋的冲动犯罪,是由于和被害人的语言或行为发生冲突,瞬间突发的暴力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虽然大学生激情犯罪是其个人的行为,但是,却是众多不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对大学生激情犯罪原因的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

二、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原因

(一)个性品质不佳

从内在因素看,激情犯罪大学生的性格存在明显缺陷,个性品质的培养亟待加强。面对人生的挫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理性面对,但是,性格存在明显缺陷的大学生(例如,狭隘自私、轻率鲁莽、固执偏激等)心理素质较差,在面对同样刺激的情况下更容易钻牛角尖。也就是说,一点小事就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激情,在心理亢奋的状态下激情爆发式地释放出来。

(二)法制观念不足

尽管大学生激情犯罪的诱因多种多样,但是法制观念淡薄是不容忽视的原因。虽然高校普遍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普法的途径,但是,却没有唤醒他们对法律的足够重视。多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顺利过关,因此,他们对法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些定义、原则的背诵上,除了应付考试之外,谈不上法律素质的提高。由于法律知识薄弱,他们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的认识,在突发事件的刺激下容易由情绪失控而走上歧途,产生过激行为。

(三)不良大环境影响

由于高校处于半开放状态,非主流文化的侵入以及社会上某些行业出现的暂时无序的现象,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随着不良文化的侵入以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考验和冲击。一些学生既没有形成正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缺乏主流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有效引导,对于社会流弊存在认识上的肤浅并且不加选择地模仿实施。

(四)校园人际交往困难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之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待人接物时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所以,缺乏包容性的个性必然导致人际交往困难。在现实世界中交友困难,遇到麻烦时不良情绪难以倾诉,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交友中寻求精神满足,不分昼夜地沉迷于虚拟世界,与身边同学的隔阂随之加重,这不但会加剧大学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也为大学生激情犯罪埋下了的隐患。

对于激情犯罪来说,“预防它比打击它更有价值”。作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找良策。

三、高校对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措施

高校不能仅仅负责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犯罪预防工作摆在与知识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一)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大学生激情犯罪是在消极激情驱使下引发的。那么,高校要重视营造一种健康良性的德育教育环境,减少消极激情的发生。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配合强化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认识,特别是诚信教育、品质教育、意志教育等,培养学生高尚的心理品质、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弘扬社会主旋律以及公平和正义的风气,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再者,学校要鼓励学生在纠纷产生时,通过恰当、合理的途径表达自己的主张,避免暴力手段处理纠纷。尤其对那些气质、性格方面有明显缺陷,易冲动、少理性,盲目行动且不计后果的人,平时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力,使他们在情绪激动时,将理智因素和自我控制力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进行自我调节控制,以减少突发性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学生如果能够生活在一种和谐的高校氛围中,享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使其缓解压力并调整不良情绪。

(二)重视法制教育,加强学生秩序管理

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随着媒体正面宣传的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普遍有所提高。笔者认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薄弱,与高校对法律基础课的重视不足有关系。虽然《法律基础》这本教材越来越厚,知识点的分析越来越细,信息的涵盖量越来越广,但是,由于学时数的限制,法学教师对于社会热点案例、师生互动辩论等教学内容不得不一次次地精简、压缩。对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仅仅依靠一门压缩的极其到位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理念,一定要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环节中结合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鲜明的例证中提高法律认知度,使他们知法、守法和用法,增强责任感。比如,教育学生在同不良现象作斗争时,充分认识到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活学活用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再者,高校要教育学生在与他人相处中,本着理解和宽容的心态,避免因为“小事不忍,酿成大祸”的激情,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法律的育人功能。

此外,高校除了及时纠正学生的违法思想和违纪行为之外,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要适当加强力度。比如,高校在处理违纪学生时,经常会考虑到其他因素,期待学生会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方式增强责任感、改过自新。因而,对学生出现的一些违纪行为缺乏严格有效的处罚措施。这种处罚震慑力不足的现状,会让少数学生把学校的包容看作一种筹码,胆子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校园内不良风气的传播,使少数学生有恃无恐,违纪行为不断升级。

(三)营造有序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的心理管理

由于激情犯罪的危害在于行为的不可预见性,那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档案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大学生异常心理的发展。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提前预警。由于高校的犯罪预防工作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那么,通过心理测验量表的测定,给每一个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具有可行性。这样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有利于提早筛查出心理上存在异常状况的学生。笔者认为,高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不是针对全体学生,而是针对那些心理和行为出现异常的学生。要使激情犯罪的预防工作重点突出,下一步就是必须对少数存在异常心理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如果不良情绪未能及时发现和提早预防,这在客观上会助长了大学生异常心理的发展。

2、打造心理健康网络平台,由专业老师跟进指导。据统计,在犯罪大学生中,有75%左右的人存在着心理困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在这些大学生犯罪之前,随着他们这种心理障碍“能量”的积累,达到一定饱和状态时,就以各种变态的不正常的行为和严重的违法犯罪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为了对大学生激情犯罪进行宏观预防,高校要组成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网络,由学生组织和辅导员配合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周期性的记录。对于个别有心理障碍或者行为表现异常的学生,由专业老师实施专门的心理矫正,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四)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畅通沟通渠道

学生组织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可以给大学生的内心营造一种归属感,为他们提供广阔的锻炼和发展空间。通过参与学生组织,大学生学会了与他人交往中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战胜自我,逐渐提高了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也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增强了集体凝聚力。笔者认为,高校在完善学生组织这种非正式团体功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组织中,尤其是鼓励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也广泛地参与进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改变和调整不良心态。这样既避免了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冷漠又使他们远离了虚幻的网络世界。另外,学生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及时发现班级中某些同学的异常心理,考验了作为独生子女对他人的包容性和团结合作能力。再者,在学生组织中,同学之间可以更容易地发现彼此生活和学习的困难,在互帮互助中也增强了团队向心力。因此,大力拓展学生组织的功能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大有裨益。所以,高校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理性地面对挫折,冷静、理性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使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

综上所述,打击激情犯罪愈演愈烈趋势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预防,要防患于未然。期望能够博取各家之长,早日找到抑制激情犯罪的合理途径,力争把大学生激情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还社会一个和谐、安定的氛围。

[1]许章润.犯罪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77.

[2]赵毅.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浅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12):6.

[3]李春雷,靳高风.犯罪预防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9.

[4]吴丽珠.论激情犯罪心理与心理预防[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7.

[5]戴朝霞.大学生异常行为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机制分析[J].求实,2005(1):3.

A discussion of precaut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crime of passion

Lin Xuanzuo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tart and proposes preventive measures in practice.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from the college,and then investigates solutions to colleges in the deep.Finally,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are stated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college students’passion crimes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factors,precaution

D924.34

A

1672-3805(2012)02-0134-03

2011-02-10

林宣佐(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刑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

猜你喜欢
法律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