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务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2-03-29 18:47:01宋媛媛
关键词:规划农民农村

宋媛媛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浅谈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务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宋媛媛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的内涵,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就是要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

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城乡发展

一、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的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这五句话。总的来说,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即要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产发展”的具体目标:粮食自给率大于95%,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大于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于60%,人均肉类拥有量大于80%。

“生产宽裕”的指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0年至少要达到6 000元以上。农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小于40%,每百户农民拥有电话80部,彩电49台,70%的农户家庭有卫生厕所,80%的农户室外有硬质路面。(以上来自《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状况报告》)

(一)新农村建设,体现在“新”上

1.建设新村镇。要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建设分步实施,如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本设施,“一池四改”(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改圈)等。

2.发展新产业。过去农民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现在手中有粮心里未必不慌,手中有钱才心里不慌,吃饭靠一产,花钱靠二、三,无工不富,一定要发展二、三产业,光靠种粮不行。没有产业支撑的农村是建不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是达不到小康目标的。全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典型是单靠种地的“新农村”。光靠种地的农村是“老农村”。历史上都是“末”富者多,“本”富者少。我国南方的传统商业文化为舍“本”(农)求“末”(商)。我国北方的传统农业文化为重“本”(农)抑“末”(商)。南方商业文化重学尚贾,北方农业文化重农尚武,这是历史沉淀的心理定位。

3.培育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育、造就新型的农民。什么是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法律、讲文明”的农民。和传统型农民比,新在知识型,不是体力型;新在头脑型,不是躯干型;新在科技型,不是经验型;新在眼球型,不是手脚型,等等。今后建设新农村,有两批很重要的人才资源,一是“村村大学生”,可称“两亦人才”:亦工亦农、亦城亦乡。他们将来会成为农村的“三种人”:科技能手、企业能人、新农村的带头人。二是“还乡团”——外出打工返乡的人才。他们在闯荡“江湖”中,经过了历练、磨难,增强了胆识,开阔了视野。全国“十佳青年”,辽宁阜新的王树军,外出打工回乡后,看到家乡道路尘土飞扬,用自己打工挣下的92万元,加上千方百计筹集的资金,修了一条3公里多的柏油路。这才叫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有新房不叫新农村。据河南省调查,全省农村的80%以上的乡村企业都是这两部分人带头办起来的。河南省委最早做出决定,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村官。

4.树立新风尚。要使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5.建立新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工作的新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当前,在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内涵的基础上,应清楚建设新农村要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二是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趋势问题;三是农村社会发展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对这三大问题,要寻求根本解决的办法和建立长效的机制。在具体步骤上,应该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在“农”上,具体要落实到“村”上。

从全国、全省来看,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基本经验是,坚持规划先行、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一年抓试点,三年建规模,五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明确任务,明确步骤,准确定位。

1.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以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和小康环境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新农村规划建设后中心村要变杂乱无章为井然有序,建设成民居整齐,道路通畅,居住环境亮化、绿化、美化生态家园。

印象里我早下课机会多些,饥肠辘辘一溜小跑凑到摊子前选好串儿,付好钱,看着老板娘用双长长的竹筷熟练地在油锅里给串儿翻面,然后捞出来扯一段纸巾包裹着竹扦下半段以防手上蹭了油,浸好调料,递到我手中。我两手翘着兰花指各捏着一份冒着热气的炸串儿笑着和老板娘说谢谢,再饿也忍住不吃,非要跑去和朋友约好的老地方等两人碰了头一起开动。

2.从把握“两个趋向”的高度,注重“两个引向”,强化“三个带动”。“两个引向”是:把规划建设重点投入引向农村;把农村人口引向城镇。“三个带动”是:带动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

3.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二、三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生产向规模化经营,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按照国家政策,科学地做好退宅还耕、土地整理、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

二、建设新农村需要坚持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一定要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尊重群众的意见。建设新农村,农民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脱离实际,包办代替。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先行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示范引路,以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得实惠为检验标准,不急躁冒进,不强迫命令,不能“官逼民富”,不能“逼民上楼”。先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入手,如两管(管人、畜垃圾),五改(改水、改厕、改灶、改电、改路)等。然后选定示范点,再以典型引路,这样,才可以使农民由最初不理解,等待观望,到积极参与。农民的特点就是眼见为实,不见兔子不撒鹰,好吃才不撂筷。

2.发挥群众的作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毛主席给我们留下的“长效机制”“长寿基因”,它不断被农村工作的实践所证明的。

3.强调自力更生。一定要向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讲清楚,新农村主要靠农民自己干出来,等不来,要不来。虽然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增加了中央财政向农村的倾斜,但是,中国农村这么大,农民这么多,不可能都包下来的,省级和市、县的政府投入,在某种程度上起先导和主导作用,但不可能大包大揽,特别是我们省目前的县域经济还不够壮大,地方工业也不够发达,小城镇的建设和农村城市化的程度还不高,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大部分市、县是“吃财政饭”的,补也补不起,带也带不动。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二)长期性原则

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必须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

1.要克服畏难心理。要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进入新的世纪,党中央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带领亿万农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开始了一场急行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证明,组织农民要干的事,没有不成功的。我们要看到前途和光明,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2.要克服急躁心理。实现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一个漫长过程,农村的落后是多方面的,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可能把这些事情一下子都做了。做什么?怎么做?就是应当做那些农民最关心的、最急迫的、最直接的、要求最强烈的事情。

(三)全面发展原则

首先,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上,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项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绝不能表面理解成就是“建新村”。它不仅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的政策内容,而且在新时期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的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建设,最终才能把现在的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次,从工作抓法上,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能因“一头沉”而顾此失彼。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牛鼻子”,农村还有许多其他工作,要抓住“牛鼻子”,迈开“四条腿”。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用新思维指导建设新农村,用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新理念抓“三农”工作;推动工农互补、城乡互助和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的新格局。

(四)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推进新农村建设,必然起点有差别、水平有高低、形式有不同,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要强调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个做法而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要突出自己的乡村特色,不能把特色搞没了,把好的传统文化搞丢了。要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的原则,做到“主导产业鲜明、田园风光优美、农耕文化浓郁、社会风气良好、人居环境和谐”。黑龙江省建委搞的新农村的村庄规划设计和本地搞的试点样板,都是作参考的,不可能用一张图纸、一个样式、一种格调来搞村庄建设。国家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30个县作为试点,一个县又选择一个示范村、两个联系点,这样,在一个县内,三个村有三种不同的类型。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的特点,我们省制定了“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村试点”的规划实施方案。通过抓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模式的新农村建设,能够给全局提供经验,作出示范。

我们省制定了《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年)》实施方案,确定“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村试点”,总结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带动模式、城镇辐射模式、城中村改造模式、整体搬迁集体建设模式、村企共建模式、场县共建模式、部门帮建模式等可操作性指导经验,使全省新农村建设能扎实有序、健康发展。

三、在新农村建设上做到四个防止

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防止产生新的城乡差别。搞好规划和试点,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当前,要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民培训规划、村级组织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总体规划。尤其要突出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形成县城——小城镇——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镇化体系,有计划、有逐步地加快农民向县城、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别。千万不能只抓中心村,不抓小城镇,不抓县城。如果只在“中心村”抓新农村建设,就会把农民禁锢在农村,制约城镇化的进程,产生新的“城乡”差别。县城不发展,小城镇不发展,也不可能做到以城带乡。就是说,不能抓“点”丢“面”,只在“中心村”上做文章。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防止政府背上新的“历史性包袱”。在新农村建设上,农民是主要实施者和受益者。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千万不能再错位和越位,千万不能再像过去搞乡镇企业那样,背上沉重的债务和“历史性包袱”。

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历来是我们的重要方法之一。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必须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为此全省搞了“百乡千村”的试点。但有些地方示范点起点低、基础差、辐射作用小,缺乏典型性和示范性,这样会带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结果。试点,应该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按照“建设小康村、改造空心村、整治破旧村”的思路,选好示范点,把示范点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真正的“小康新村”,从而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发挥产业支撑作用,防止“就农业抓农业”的倾向。发展新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最根本的经济支撑和物质保证。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注意避免“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作法。一定要走农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三化”联动的道路,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以工业化为核心,做大第二产业,这样才能反哺和支持农业,逐步解决农业比重过大的问题;以城镇化为依托,搞活第三产业,这样才能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做强第一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解决农业效益过低的问题。改变过去“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想理念,“三化”联动,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经过多年探索找到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nd Practically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ong Yuanyua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peopl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ountryside.The aims and demands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is the high summariza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in perspectives of balancing the constructions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that is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ith economic prosperity,pleasa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beautiful life and great harmony.

Heilongjiang Province,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黑龙江省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百乡千村”试点资料及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可研报告等.

F320

A

1672-3805(2012)02-0052-03

2011-09-26

宋媛媛(1965-),女,黑龙江人,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筑规划、设计及管理

猜你喜欢
规划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迎接“十三五”规划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