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现在通行的成语词典收有一条成语“始作俑者”。这条成语始见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仲尼即孔子,他的这句话通常理解为“最早用木俑、陶俑等为死者殉葬的人,不该断子绝孙吗!”),指指牵头做某种坏事或出某种坏主意的人。
孔子为什么怒斥始作俑者?有人说,孔子认为“秦穆公时以三良殉葬,本由有作俑者也。”(焦循《孟子正义》引赵歧注)意思是始作俑者用偶人殉葬导致了后来用活人殉葬。
是先有偶人殉葬,还是先有活人殉葬?史实证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用活人为死者殉葬的,到了奴隶社会用活人殉葬几乎成了制度,成了一种“礼”,直到奴隶社会的后期才发现有用陶俑殉葬的。(参见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和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贵族与奴隶、平民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反对用奴隶为奴隶主殉葬的斗争也很激烈。在这种潮流中提出用木俑、陶俑代替活人为死者殉葬的人是顺应潮流的人道主义者,是勇敢的改革者,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不管我们是用现代的观点还是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也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始作俑者用木俑、陶俑等代替活人给奴隶主贵族殉葬是无罪的,其做法无可指责。孔子是后世公认的圣人,但当时他是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为“复”西周奴隶社会之“礼”,才怒斥始作俑者。
我们建议,应该给始作俑者其人平反,也应该给“始作俑者”这个成语平反。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