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逃离的课堂

2012-03-25 07:16林湘
广西教育·D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级新生注意力老师

林湘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然的状态是怎样的,真实的状态又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课堂去寻找答案吧。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新生数学新授课,按教材要求,这节课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有:6和7的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字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了解基数和序数的意义。上完后我们发现,这节课仅完成了前两项和“6的组成”等3项内容,没能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与幼儿园的要求还是有思维和层次性区别的。一年级新生的课如何上才能让学生爱上,并能收获思维的快乐?这通常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本节课较为典型地反映出了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常见的若干问题。

问题一,学生为什么“逃离”了课堂?

課堂观察实录:

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原因。其一是客观方面的原因:①周一上课经常会出现学生不能收心的现象,特别是第一节课;②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能维持10分钟左右,到这个点上很容易疲劳,需要外界有一定的强刺激来维持正常的上课状态;③小孩子容易相互感染,一个学生困倦,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其二是主观方面的原因,集中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方面:①教师在上课铃响之后才进教室,不能有效组织课堂,平定学生的情绪;②教师一言堂代替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听课,没有主动参与的乐趣;③学习内容过于浅显,学生找不到知识生长点,学习兴趣不能被激发。

问题二,学生为什么还是不跟进?

课堂观察实录:

思考:学生为什么不能跟进老师的思路?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学生思维“逃离”课堂总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在学生方面:学生的确没有看书的习惯,也不会看书,因而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当回事。教师方面:学生课堂流失的人数从18上升到30,教师漠不关心,仍一如既往地在教案上滑行,无目的地开展着自以为是的教学活动。潜在的原因可能是问题的设计低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刺激。

问题三,学生干什么去了?

课堂观察实录:

思考:教师这一要求是否高于学生能力?学生的注意力去哪里了?学生与教师(课堂)相互游离的原因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方面:①过低估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②教学设计停留在浅表;③奖励机制缺乏。学生方面:①注意力不持久。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最佳注意力最多不超过15分钟,教师应根据这一特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②行为力尚不能有效自制,还不能调整好在幼儿园养成的学习习惯,课堂较随意,不太能按照统一的要求去完成“规定动作”。这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激励手段去组织教学。③责任心尚未形成,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习还是他人的事,并没有与自己联系起来(无责任心的行为表现,当然可以是各式各样的)。

至此,全体学生逐步逃离课堂,逃离集体。再观这时的课堂,教师仍在预设的主题轨道波澜不惊地进行着,课堂完全呈现出两个无交集的集合。教师既没有做出针对学生的教学设计,也没有对学生心理表示关注的表现。令人感慨的是,当那些没有任何思维含量的伪问题充斥着课堂的时候,老师们是在怎样努力浪费着孩子们宝贵的童年时光啊!活泼好动的学生最美好的时间和精力找不到发泄口,他们只能在等待中消耗自己,像这样漫长、不和谐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催生出一批学困生。

上课是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应智慧地穿越知识的原野。当我们的教师抱着例行公事的漠然步入教室,当我们的学生怀着“又是一课”的烦躁打开书本时,教室里会弥漫着怎样的空气?

更可怕的是,像这样松散、低效的课堂现象,并不是个案。对于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好多老师都有体会,组织教学有一定难度,吸引学生有一定难度,但老师们通常只会将问题归因于幼儿园或是学生个体,显然这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生长点?这才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必须明确: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取决于教师自己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品质。当教师被淹没在“借鉴”来的教案中,无条件地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又不能顺应课堂学生的变化时,怎么能不愚蠢地扮演一个自以为是的傻瓜,进而“迫使”学生逃离课堂呢?

都说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可在实际教学中,又有多少老师认真备过学生?!一年级新生课堂现状的改变,有待于教师的改变。教师只有在儿童心理、学习心理、学科设计等几方面共进,才能上出好课,让学生乐于把心留在课堂上。

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问题,是目前教师工作中最精细而且研究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懂得他的学习心理。经验告诉我们,要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要培育、确立并且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儿童时刻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并为此产生自豪感。我们需要运用智育的一整套手段来创造这种状态。

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培育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教师知识的传授只能引发学生的冷漠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跃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而且他越是努力,反而越难控制自己的思想。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课堂效率的直接手段,而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与反思的重大课题。

附 本节课教学数据统计:师生用时比例25∶15;教师疑问句84次,学生答问14次;独立练习(操作)时间6分钟。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级新生注意力老师
让注意力“飞”回来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沟通的策略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