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教研组转型变革的构想与实践
———以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数学教研组为例

2012-03-25 06:48罗移山
成才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新课程

■罗移山

新课程中教研组转型变革的构想与实践
———以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数学教研组为例

■罗移山

学科教研组在我国中小学已有近60年历史。教研组在稳定教学秩序、指导开展教材教法研究、组织教改实验,总结推广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研组又承担起实施新课程、研究新教学、组织新教研、培养新教师、生成新文化的新使命。

教研组的专业新生活

新课程中,教研组是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校本教研、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场所。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常常是这样展开的: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和课程理论(建构新理念)——组织研究、开发教材(开发教与学的生本课程)——集体研讨课堂教学(聚焦教学新行为)——监测评估教学效果(树立“以学定教”新观念)——共同反思、改进教学(进行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思”同期互动)。

教研组就是在这样的专业活动中来“丰富教师专业知识、增强教师专业能力、树立教师专业信念、培养教师专业情怀”的。这是一个以“学习——实践——反思——跟进”为行动特征的教学研究活动,这其中既有教师个体的主动实践和自主反思,也有专家的引领和同伴的帮助,更有教研组教学共同体的支持,其目标是实现教师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这是一个成就“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过程。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互动”“交流”“对话”“分享”“合作”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促进教师获得并发展集体性知识,从而支持教师知识的增长。“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行动、分享与反思”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

教研组的组织新意义

承担着实施新课程、研究新教学、组织新教研、培养新教师、生成新文化之使命的教研组,富有新的组织意义:

教研组,“教”之教育使命。传统学科教学目标是单一的“学科知识”的传承。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目标。因而,教研组在组织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时,除了要求传承相应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努力施加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离开学校若干年而把所学的知识遗忘后还剩下的一点东西——教育。

教研组,“教”之生命意义。我们除了把教研组的“教”与“教师”职责“教学”和“教育”相关联外,还要把“教”理解为“教师”之“教”,“为了生命”“直面生命”“与生命共同成长”的“教学生活”。

教研组,“研”之要义。其一,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多是以学术形态呈现的学科知识,教研组对教学内容所做的“研究”则是把学科知识从学术形态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便于“教”、便于“学”的“教学形态”。其二,教研组“研”更多的要针对“教”、针对“学”、针对“教”与“学”共同构成的“教学行为”来进行。其三,新课程全面实施为“教研组”之“研”赋予新的内容:“研发”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教研组,“组”之“团队”。教研组是“一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教研”生活中结成的“伙伴”,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认可的价值”和“共同愿景”,且具有“自律文化”的“团队”。

教研组的组织新变革

一直以来,学科教研组在教师专业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动性缺失,教研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要求组织一些研讨课,进行集体学习,承担临时性学科交流任务,协助教务处检查教案和检测教学质量,基本成为“教务处的忠实执行机构”;活动形式化,教研活动仅局限于组织一般性的学习培训,校内听课、评课及外出交流。学习无规划,听、评课既没有主题设想,更缺乏真诚的交流和深层次的探讨,教研活动成了教师的负担;缺乏合作,教研组作为一个团体,本应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合作,以利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在当前以升学考试评价为主导的情形下,学校教研组中教师更多的是竞争。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教研组成为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校本教研、实现专业发展的“真组织”,必需在传统教研组基础上进行“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和动力内化”的整体变革。

传统教研组与新型教研组对比

这种变革,是按照新的教研组价值取向(在“成人”中“成事”)和观念系统(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发展观、评价观、教研文化等)在实践中进行的重建行动,这将会实现教研组的组织形态、运转模式、教学观念,尤其是师生课堂教学生活的根本转变,这是教研组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教研组实现由“教艺型”(追求“技术熟练”)向“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转型过程。

生成教研组的新文化

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是教研组成员的生活方式。

传统教研组文化具有自上而下和个人中心的特征。新型教研组文化,是在团队共同目标的领导下,在教研组日常专业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它具有生成性、共享性特征,具有价值领导力。

(一)从教师需要出发,在开发教学资源中形成“合作伙伴”

教研组是一个“伙伴式团队”,“合作”是其主要工作方式。由于教师总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教师最迫切的需要是减少重复劳动,减轻过重负担。于是,我们就从教师的日常需要出发,从大伙最愿做、最容易做的事做起,抓课标解读和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单元测试这几项最日常化、最迫切的工作,开发的资源成果大家共享。如我们组织了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活动,在反复“讲——评——改”的基础上形成《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典型教学设计集》,开发了《新课标数学导学系列丛书》和数学文化学生课外读物《乐在其中的数学》。

由于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工程,既需要大伙的经验智慧,也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理论、学科课程理论、教学设计技术等理论素养作支持。这样的集体工作,大家愿意参加、并都积极承担任务和责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交流经验、交换意见、贡献彼此的资源、讨论相关的问题,这样的合作是自然的、愉快的。

(二)在“听——说——评”活动中形成对话文化

虽然“听——说——评”这样的教研活动很常规,每所学校、每个教研组都做,但走过场的颇多,讲课教师难获真经。一方面,长期自我封闭工作,我的课堂我做主,想让一位教师开放他的课堂、就像开放他心怀一样,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另一方面,听课者事先并没有加入到讲课者的准备活动当中,讲课教师怎样分析教材、设计目标和设计学习活动、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思考问题等,听课人并不清楚。外加上常常简单的以自我理解和熟知的经验去比照他人的行为,没有理论指导的高度和分析问题的深度,也缺乏改进技术和方法指导。

于是,我们改进了贴近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听——说——评”活动,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评与反思。执教教师上课后,评课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目标达成效果、教学后的自我体验加以评述。比如:课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所设计的意图是否实现?哪些方面没有实现?自认为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比较好?原因是什么?

自评与反思的主要价值在于使“教学自我”的形象清晰化,并发现传统教学观念在自己教学行为中的表现,体验新教学理念如何才能转化为自己教学实践,以及自我改变后可能呈现的新实践状态等,这是实现“自我更新”的前提。这其实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互评与改进。听课者围绕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讨论,评议不局限在教育行为的评价上,关键是要指出这种教育行为实际上是因某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产生的,指出教师头脑中“内隐理论”的具体观点,这是一个由外显行为追溯内隐理论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更重要价值是使教师形成了观念与行为互为内外的真实体验,从而提高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能力与水平。评课者还要进一步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建议,同执教者一起就进一步改进的意见达到初步的共识,形成框架性的方案。

整个过程的重点并不只是把同样的课程上一遍再上一遍,而是关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出现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一次听课、评课之后会紧跟着一次甚至数次的针对发现问题的“改进”,这种“改进”可以由被听课者自己来完成,也可以由参与听课、评课的其他教师来完成。

真诚对话。一是自评者谈真实的想法。自评时要说出自己在课上哪些方面是按“新理念”要求作出的有意识改变,自我感觉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困惑等。二是评课者提真诚的建议。听、评课人要具有审视课堂教学的能力,并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要着力于发现“问题”,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的观念。而不是以往评课中常见的那样:多讲优点,少讲问题,具体肯定,抽象否定,客客气气,皆大欢喜。还应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意见。使教师感到有启发,有帮助。三是走向坦诚的对话。讲课教师可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想法,发表不同意见,相互之间展开讨论,使大家逐渐形成共识,不带着个人意见离开。彼此要有开放的胸怀和研究的意识。一节课有问题是正常的,只要是真实的就一定会有缺憾,研究自发现问题始,发现问题就是发现自我发展空间,最终达成共识。无论是讲课人或听课人,都要把评价看成是帮助教师发展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用来鉴定工作,评定等级,更不是作为评比、奖惩的依据。教师本人也要把评价看成是促进自己发展的手段。通过评价收集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听课人、评课人以及被评对象,都从研究、改进、提高这一目的出发,致力于创设一种对话的氛围。

听课、评课的真正价值并不只是关注被听课者的教学表现、对被听课者的教学能力作一实际判断,更主要是借助同行的专业力量使被听课者获益,并形成一种合作的、互利的机制,基于听课、评课这样一个平台,促进教师行动的变革。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责任编辑 向保秀

满江红·神九会天宫

韦志成

粽叶飘香,

龙舟竞,桨声浪迭。

端午节,喜事联翩,

潜蛟探穴。

电波传来神女事,

天宫神九手对接。

浩渺中,太空巧穿针,

天下绝。

五星亮,光明泻,

歌如潮,舞热烈,

看中国创造,珠峰跨越。

壮志凌云原子弹,

航天展翅新蝴蝶。

慰先人,中华挺脊梁,

要登月。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