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诗歌中的故土情结

2012-03-20 08:42严安政成荣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乡思寇准故土

严安政,成荣强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714000)

寇准诗歌中的故土情结

严安政,成荣强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714000)

寇准不但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而且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令人瞩目。其表现在诗歌中的浓重的故土情结,显得尤为突出。这种故土情结的成因,既和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密切相关,也和作者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及由之而来的“宦”与“隐”的内心矛盾、学习晚唐诗有密切联系。

寇准;诗歌;故土情结;成因

寇准不但是北宋前期的著名政治家,一代名相,尤其是他力主真宗御驾亲征抗辽,为北宋奠定了70余年和平发展的基础,更是彪炳史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且其诗歌创作的成就也令人瞩目[1]1。其七岁时所作的《登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低首白云低”就因其表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气度而一鸣惊人。其诗有《寇忠愍公诗集》(寇准谥号“忠愍”),今存诗词319首(包括残句)。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言其诗“才思融远”,称赞其《江南春》一首“为人脍炙”[2]169;宋人胡仔言其“诗思清婉,盖富于情者”[3]37;四库馆臣则言“其诗乃含思凄婉,绰有晚唐之致”[4]1306。其诗长于律绝,尤以七绝成就最高。今人钱钟书在其有名的《宋诗选注》中选其七绝两首,并评价说:“他的七言绝诗比较不依傍前人,最有韵味。”[5]10一般文学史也言其诗受晚唐诗派影响,情景交融,清丽沉婉。在宋初白体日趋俗滥、西昆体日趋晦涩的情况下,寇准这种接近晚唐派而又情深清丽的诗风,即使不能说是独树一帜,至少也可以说给当时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

寇准在其诗歌中表现了浓重的故土情结。在现存包括残句在内的319首诗词中,其中词4首(其《江南春》是诗还是自度曲的词,历来有争议),残句12,完整的诗作共计303首。据笔者粗略统计,在这303首诗中,明确写到怀念故土的有47首之多,占其全部诗作的六分之一弱;其中“故乡”、“故园”、“故国”、“故山”、“故林”、“故关”、“乡关”、“乡国”、“乡心”、“乡思”、“乡情”、“旧国”等普通表现故土的词语和“渭水”、“清渭”、“秦川”、“秦树”、“秦城”、“秦云”等具体写到怀念故土的词语凡38见。再加上其他含有故土之思的作品如《闻杜宇》、《舂陵闻雁》、《雨中书事》、《送李生归秦中》、《忆樊川》、《有寄》、《途次郑州》等,则约占其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比例在古代诗人中是不多见的。

在上述这47首作品中,我们看到,无论节候的变换、人事的变迁,还是仕途的沉浮、旅途的风物、异地的孤寂,甚至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引起作者浓重的故土之思:“乡思终日有,孤淡厌琴樽”(《巴东书事》),“故园无书久,孤峰入梦频”(《早春》),“青山遮故园,绝塞度新年”(《边城春望》),“乡心已似杨花乱,归路那堪野草生”(《辇下春望》),“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巴东寒食》),“报国自知无世用,烟蓑何日卧清漳”(《夏夜闲书》),“最怜夏木青阴合,时有莺声似故乡”(《临海驿夏日》),“世态贫中觉,乡思醉里销”(《省夏书事》),“秋气又还至,故园犹未归”(《南亭》),“故园应坠叶,昨夜又西风”(《秋兴》),“秋忆故乡魂欲断,晚临寒浦思如流”(《闷书》),“人悲故乡远,叶落空山深”(《秋兴呈裴李二同年》),“昨夜渭川归好梦,一船烟雨打孤篷”(《池上偶书》),“闲忆故山归未得,旧游时展认云崖”(《冬日北斋》)(以上节候变换),“逢师不能寐,因话故园情”(《喜吉上人至》),“莫动乡关念,徒令白发生”(《送人》),“芳草此时暮,故山何日归”(《感兴寄莲岳……诗禅友》),“梦回渭水秦云断,望尽巴山蜀魄飞”(《书怀寄郝监军》),“梦回故园人空远,望断重城月自园”(《邺中和崔迈著作》)(以上人事变迁);“那堪日落红楼伴,更听萧萧杜宇声”(《巴东有感》),“却思清渭北,烟柳掩柴关”(《途中作》),“天遥秦树无因见,极目空饶怅望情”(《经郴州永兴驿》),“心随流水还乡国,身向青山上屈盘”(《南平驿》),“不堪孤驿望,风雨动乡情”(《书山馆壁》),“归去还堪叹,田园半已芜”(《江上远望怀所知》)(以上旅途风物);“故国经年别,秋鸿半夜来”(《秋夜独书勉诗友》),“秦川程犹远,重门夜正深”(《雨夜书事》),“秦川春婉晚,汉水路迢遥。不待凭危栏,离魂已暗销”(《有怀》),“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南冠亭秋晚闲望》)(以上异地孤寂);“木落多异感,蝉鸣非故乡”(《述怀》),“无奈乡心倍寥落,残阳中有鹧鸪声”(《江山闻鹧鸪》),“远山重叠故关道,公退乘闲上丽譙”(《秋日登楼》)(以上日常见闻)。至于作者在宦海沉浮中的故土之思,我们将在下文论到其乡土情结产生的原因时述及,此不赘。

能够集中并且比较典型地反映寇准这种浓重的故土情结的是《春日登楼怀归》、《秋夜怀归二首》、《再归秦川》、《送李生归秦中》等诗作,兹举三首以见一斑: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这是寇准的一首有名的诗作,作于作者登第后任巴东知县任上。粗看前三联全是写景,似与对故土的怀念无关,实则写春日异地登楼,正是因为故土之思难以抑制。其中“引望”一词,尤其值得关注:引望者,引颈而望也;所遥望之地,正是故乡。明知不可见仍极目而望,足见乡思之切。“杳杳”句则是概写望中所见之景一望无际。中间两联具体写望中所见景色,而此时此景,又成为引发作者更浓重乡思的触媒。其中“野水”一联,显从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化来,但化一句为两句,不仅写景更细致,而且读之感情更觉沉重,再加上“荒村”一联景色的荒寒,正与作者化解不开的乡愁相应,情景交融。在经过上述感情上的充分铺垫后,末二句才点明“怀归”的主旨:“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把怀念故乡之情抒发得含蓄而尽致。

七律《秋夜怀归》(其二)也是一首怀归之作:

背窗寒烛影沉沉,楚客乡思欲不禁。

板阁漏残人自远,水萤光淡夜方深。

牢愁闻雨眠疏屋,归梦随云徹故林。

忆着烟村旧风景,柿红时节又鸣砧。

从内容看,这首诗当是被贬官在外地之作。首联写怀归的背景:绵绵秋夜,寒窗烛影,形影相吊,怎能不激发游子浓重的乡思和乡愁。再从“楚客”、“牢愁”二词来看,似是作者被贬外地之作。因为“楚客”有以屈原自比之意,“牢愁”则是忧郁不平的意思,这就使得乡愁更多了一层失意的悲凉意味。难怪作者的乡思要“欲不禁”,即欲禁不得了。中间两联写自身境况及所处环境:从回归故乡的梦中醒来,但闻更漏声声,夜色正沉,秋雨敲窗,寒气沁骨,不觉难以抑制的乡愁之外,更增加一层谪居的不平和苦闷。两相对比之下,故乡的“旧风景”是多么令人怀恋啊:柿子红了,柿叶红了,连一递一声的砧声,现在回想起来也是那么令人神往!可想象中亲人的砧声,又不禁又把作者拉回浓重的乡愁之中去了!

《再归秦川》感叹故乡民生凋敝: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返照明秋垒,孤楼接暮涛。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

这首诗写作者再次回归家乡时的见闻和感受。从所写景色看,当是作者经由潼关一带入陕时所作。首联用“阮路”(传说中的阮肇回乡之路)指代自己的回乡之路,“兴未劳”,指兴致不曾衰减。二句言因思乡情切,所以倍感道路漫长,然而回乡的兴致并未因之而稍减。颔联和颈联写途中刚进入今陕西境内时看到的景色: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在狭窄的河道奔涌,华山显得格外高峻,夕阳的余晖照亮了秋日古老的营垒,潼关的城楼下滔滔黄河水在暮色中滚滚东去。诗的尾联以对故乡民生凋敝的感叹作结:自己像传说中的仙人丁令威回到故乡一样,故里竟然今非昔比,一片荒凉景象!从小以国计民生为己任、又特别关注家乡人民生存状况的作者,此时心情之沉重,自然不言而喻。

寇准诗歌中浓重的故土情结的成因,当然主要是对故土的热爱。除此之外,又与他大起大落的身世相关,和内心长期的“仕”与“隐”的矛盾有密切关系,还和他所承继的晚唐诗风有一定关系。

寇准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19岁中进士后,历任大理评事、巴东县知事、殿中丞、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兼吏部东铨、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等职,淳化四年(993)因被诬陷贬青州知府;淳化五年拜参知政事(副宰相),积极进行政治改革,因被保守派攻击,至道二年(996)贬邓州刺史;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毕士安同进相位的他,在辽军大举南侵时力主真宗亲征,辽军被迫请求议和,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但事后被谗,于景德三年(1006)再次罢相,贬陕州知州;天禧三年(1019),寇准第三次拜相,次年为丁谓所谗,第三次罢相,贬相州刺史,仁宗初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于天圣元年闰九月在雷州逝世,终年62岁。纵观寇准一生,三次为相,三次被贬,最后一贬再贬,直至死于贬所,人生起落之大,古所罕见。这样的身世遭遇,必然在作者内心深处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作者将其和自己入仕前平静的家乡生活相对比,产生浓重的家乡之思,就是很自然的了。

与大起大落的身世相联系,我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传统的“仕”与“隐”的内心矛盾,在寇准身上的表现,也特别突出。这一点,在其诗歌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但这种内心矛盾往往与思乡念家的感情融汇在一起难以区分,现仅举数例以见一斑:“临民惭墨绶,垂钓思沧州。达则济天下,穷当守一丘”(《咸安感秋》),“旅宦游梁苑,归心满渭川”(《辇下书怀》),“闲心终不忘鱼钓,澹水真宜学老庄。报国自知无世用,烟蓑何日卧清漳”(《夏夜闲书》),“楚俗伤去恨,秦城稀来音。何当返清渭,自乐于园林”(《秋兴呈裴李二同年》),“终忆归烟渭,林泉卜旧邻”(《峡中春感》),“功成身自退,散发游沧浪”(《述怀》),“待酬北阙君恩了,归听冰泉落石声”(《东窗》),“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南冠亭》)。

寇准的诗风在宋初诗坛香山(因其诗风效法白居易,所以又称白体或白居易体)、晚唐(效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又称晚唐体)、西昆(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西昆酬唱集》,因之又称西昆体)三派中属晚唐派,甚至有人说他是这一派的“盟主”。这一派诗人,诚如有的《文学史》所言:“晚唐体主要诗人除官至宰相的寇准外,都是一些在野的名士,有潘阆、魏野、林逋等人。……多写山野闲逸情趣,诗境偏狭,以锤炼字句为能。”[6]15寇准与上述晚唐派诗人潘阆、魏野、林逋、九僧多有交往和唱酬,与隐士魏野的交往尤为密切,他们的诗风自然会对寇准产生影响。《瀛奎律髓》即云:“莱公诗学晚唐,与九僧体相似”[7]342这种诗风影响到寇准,其诗总的来说题材不是很广泛,所以留恋故土、思念家乡之作就相对来说偏多一些,所以这也就成为寇准诗歌具有浓重的故土情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1]尹天相.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J].渭南师专学报,1987,2(1):70-74.

[2]王大鹏.中国历代诗话选[M].长沙:岳麓书社,1985.

[3][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邓魁英.中国文学史(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Native Complex in Kou Zhun’s Poems

YAN An-zheng,CHENG Rong-q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Kou Zhun is not only a very famous politician in the earlier period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but his achievements in poetry are remarkable,and the strong native complex in his poems i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The causes of this native complex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is profound sentiments for his hometown and also to his dramatic life experiences which inspire his inner conflicts between“an official”and“a recluse”.Besides,learning the poetry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has some influence on forming his native complex.

Kou Zhun;poetry;native complex;cause

I207

A

1009—5128(2012)03—0062—03

2011—11—14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007);渭南师范学院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QDZD1118)

严安政(1946—),男,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红楼梦》和乡土文化研究;成荣强(1965—),男,陕西合阳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 贺 晴】

猜你喜欢
乡思寇准故土
“溜须”典故的来历
月夜乡思
乡思
故土情
寇准与水晶饼
人间故土
《西江月·乡思》创作心得
北宋名臣寇准与邯郸
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