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宝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1)
“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是大家常常说的口头语,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呢?
大众一般都认同的观点是:因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远古的图腾。2000年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龙的传人”之说不可否定》,载于《龙文化与龙舞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00年出版,后又在天津《今晚报》发表,这篇文章对图腾说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证,但是,影响不大。至今,我还常常看到一些文章或著作否定龙为图腾的观点,这就说明,龙的来源和本质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对龙的起源与图腾本质,还需要作更多的分析和论证。本文即以此问题为中心,做一个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和分析。我的文章是浅白易懂的,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要理清龙的图腾说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图腾。有些对龙图腾的不同看法,就是因为对图腾的看法和认识不同而引起的。我们先来看看最流行的权威词典的图腾定义和解释,这是代表当代学术界的普遍观点和学术见解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图腾的解释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做本氏族的标志。”[1]这是简明扼要的定义,抓住了图腾的主要内容。《宗教词典》“图腾崇拜”条目的解释是:“‘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有‘亲属’和‘标记’的含意……许多氏族社会的原始人相信,各氏族分别源出于各种特定的物类;大多数为动物(如某种鸟、兽、鱼等),其次为植物,少数也有其他物种。对于本氏族的图腾物种,常加以特殊爱护。晚近的考察表明,图腾本身大都并非崇拜的直接对象;按想象而刻制的 ‘图腾柱’(一般树立于村头或家宅前)亦仅作为氏族的标记而并不对之膜拜。所谓‘图腾崇拜’只是氏族社会在对自然力或自然神进行崇拜中常与图腾观念相连;处理图腾物种,有时也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下面解释还有很多,如有的氏族对图腾动物是禁食的,有的氏族却相反,认为食用图腾动物可以获得它的优良品性,等等。
这些定义和解释反映了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等学科对图腾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学术界公认的。
据我看,这些图腾的定义和解释说明的要点有五:
一是,图腾是一种原始文化自然崇拜的产物,产生于远古的氏族社会。
二是,图腾是某种动物、植物或其它自然物(如日月星辰、山水等等)。
三是,图腾被认为是氏族的亲属、祖先等等有血缘关系的物种。这反映了原始人当时崇拜自然,还是大自然的奴隶,认识能力很低,还分不清人与自然物的区别,把自然物当成自己的祖先和保护者,这是人类最早的神。
四是,图腾是氏族的标志,往往刻画在房屋上、衣服上、身体上或专门的图腾柱上。目的是表示如此可以得到图腾的保护,例如古越族人在身上画上龙的花纹 “以像龙子”,为的是得到龙祖先的保佑。同时图腾标志也是氏族外婚制的需要。同一个图腾氏族的人是不能结婚的。
五是,作为图腾,是受到很大的敬畏甚至崇拜的。有的氏族禁止吃图腾动物,有的氏族却相反,经过一定的崇拜仪式,可以吃图腾动物,据说这样可以把图腾的优良品性传给自己。例如,鄂伦春族以熊为图腾,都传说母熊是鄂伦春人的祖先。他们后来也吃熊肉。不过在吃之前,大家要学乌鸦“哇哇、哇哇!”叫,并且要说:“并不是我们吃你,是乌鸦吃你呀……”
按照以上关于图腾的定义,我们的中华龙在远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当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许许多多氏族、部落的图腾,这是有许许多多证据作证的,绝不是空口说说而已的。
“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的证据非常充分,包含3个资料库的全部,不只有大量的书面文献资料,而且有许多考古文物资料,还有民间文化中活态的大量资料——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学、社会学等等新型人文科学的田野作业调查研究的许许多多成果资料。
书面文字资料,是最早被人们利用的研究资料,属于第一资料库。清代末年王国维开始运用第二资料库来研究,这就是甲骨文等等出土文物。这个第二资料库以实物来证实古史,使研究进了一步,但是文物是死的,要研究这些活的文化,还要开发第三资料库才能弄清楚。这第三资料库就是人民大众在生活在所创造的民俗文化,也就是活的、动态的民间风俗文化、生活文化、经验文化。这个极其丰富的第三资料库是1918年蔡元培、顾颉刚等等北大师生组成的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最早开发的。
图腾文化就是远古的民俗文化,它在第一资料库中也有记录。
中国古代虽然并没有图腾的说法,但是却有着许许多多关于动物作为自己的祖先和氏族、部落标志的记载,请看:
人祖伏羲、女娲是龙图腾。
《左传·昭公十七年》:“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太昊就是伏羲氏,这是一个最古老的氏族始祖,他的形象标志是龙,这就证明龙是伏羲氏族的图腾,而伏羲则是我们最古老的祖先。《左传》是先秦古老的史书,它的记录是可靠的。
《帝王世纪》也说:“庖牺氏,蛇身人首。”说明伏羲(即庖牺)本身就是龙体。中国古代龙蛇往往不分。
还有一个中国最古老的祖先——女娲,也是龙体。汉代王逸《楚辞·天问》注:“女娲人头蛇身。”王逸的儿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麟身,女娲蛇躯。”文选注引《玄中记》:“伏羲龙身,女娲蛇躯。”
鲁灵光殿是汉武帝之前的建筑,其中的壁画有伏羲女娲的图腾形象,是很可靠的证据,证明伏羲、女娲的图腾确实是龙,至少这也是在汉代保存了远古龙图腾的遗存,这是确定无疑的。
否定龙为图腾的一个理由是:“自古以来,从没有人把龙当做自己的祖先来对待。”[2]在这里,伏羲、女娲难道不是我们最古老的祖先吗?他们不都是以龙为图腾的吗?显然,这种否定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因而也是站不住脚的。
何止是伏羲、女娲,就是黄帝、尧、舜、大禹等等古代帝王也都是属于龙图腾的。《史记·天官书》:“轩辕,黄龙体。 ”其注曰:“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黄龙体。”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人首蛇身,就是“龙体”,就是龙图腾的形象表现。
尧是他的母亲庆都和赤龙合婚而生的。《诗纬含神雾》:“庆都与赤龙合婚,生赤帝伊祁,尧也。”唐尧又称伊耆氏、伊祁氏,是以红色的龙为图腾的。古称赤帝。
虞舜也是龙的传人,《宋书·符瑞志》记载:舜是他的母亲与天上的虹彩交合“意感而生”的,生下来就是“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孝经援神契》也说舜的形象是“龙颜、重瞳、大口”。这天上的虹彩,长长地像一条龙,所以虹也是龙的原型来源之一。这些当然都是民间想象的产物。应该是属于第三资料库的。民间传说中还有不少关于舜的故事,有的也与龙相关,如说舜受到继母的虐待,有一次被埋在井下,舜因为穿着龙衣,于是化为一条游龙,钻入地下水道,从另一个井里出来了。这里龙衣,是图腾标志,说明图腾是保护自己安全的,也说明舜自己也是一条龙。
夏禹是治水的,也是一条龙。《归藏·启噬》记曰:“鲧死……化为黄龙”。他的父亲鲧是龙,禹当然也是龙了。“禹”字从“虫”,大虫、长虫就是蛇,当然也是属于龙族的。在“夏墟”山西陶寺出土了4000千年前的陶盘,上面刻的是一条粗壮的龙蛇,这陶盘在当时是很珍贵的神圣的,应该与图腾和祭祀有关。古代还有一种舞蹈叫“禹步”,是独脚跳舞的步子。显然,这是模仿龙蛇的形象表现,是一种图腾的舞蹈,也是禹属于龙图腾氏族的一个旁证。
当时龙已经成为人们崇拜信仰的神。刘向《说苑·奉使篇》:越族居住在南方“海垂之际”,因有蛟龙“是以剪发文身,灿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龙作为水神,在西汉已经非常普遍了。这显然是远古图腾的遗存。
在古代文献中,龙图腾的记录是很多很多的,许许多多最古老的祖先,几乎都被看成是龙图腾。在《广博物志》中还记载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3]开天辟地的盘古,也是龙图腾。
《史记》、《汉书》的《匈奴传》都记载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和西胡等等民族,也都崇拜龙,匈奴每年祭龙3次,大会龙城。辽国的军事重镇就叫“黄龙府”,所以岳飞要“直捣黄龙”。
这些古代文献中的确凿记录,完全可以证明,龙作为中国远古许多氏族、部落的图腾,许多民族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资料库。龙作为中国远古的图腾,在考古文物中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这是几十年来大家非常熟悉的事实。请看:
还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了一件5000年前的玉雕龙,总长近60厘米,高26厘米,宽29厘米。头稍长鼻平似马头,双眼突起,有鬣鬃毛长达21厘米,在背上弯曲上翘,而身体弯曲似蛇。有人认为像马,叫它“马龙”;也有人说它像猪,是“猪龙”;但不管是什么龙,它总是蛇和马或猪等等动物形象的集合,是一件玉龙。我们知道,玉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神圣的石头,往往用在祭祀之中,所以这件玉龙当是作为图腾标志的神物。1975年在赤峰市巴林右旗羊场公社又出土一件曲体玉龙,与三星塔拉玉龙相似,时代也相近,但无鬣鬃毛,头也不像马而像猪,头大身小,眼大,身体较粗短,首尾相连,被称为“猪龙”。于此可见,这种玉龙在当地是比较普遍的,是一种珍贵的图腾标志神物。
1987年至1988年,在河南省濮阳县西水坡,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三组用蚌壳摆塑成的龙的形象,这是6400年前的陪葬物,当时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影响很大。一条大龙在墓主人的旁边,另一边则是一只老虎的形象。有人考证说这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墓,也有人说是蚩尤,但不管是谁,终归是中国古代的祖先,显然是属于龙族的,是以龙为图腾的。
1993年6月湖北省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焦墩遗址发现了6000多年前的卵石摆塑龙。它身长4.46米,高2.28米,昂着头,曲颈,直身,卷尾,背部有3个鳍,腹下有3条腿,独角向上扬,似腾飞之状。这是一条巨龙的侧面形象。龙鳞用五颜六色的卵石摆成。很有神性。附近还有龟、蛇、羊或鹿以及蝴蝶等等动物造像。
1994至1995年,在东北辽宁省阜新市茶海遗址,发现了8000年前后的更大的龙的形象。这是用红褐色的石块摆塑成的一条很大的龙的形象,全身长接近20米,宽约2米,张口弓背,这是一条蛇形的大龙。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大龙是摆放在居民遗址几十座房屋中心的一间约有120平方米大堂的南边的。大龙的南边还有排列紧凑的墓葬和祭祀坑。显然,这是祭祀祖先的所在,大龙为图腾无疑。
在日用器物上的龙形象,古代也有很多,如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红褐色的陶盘上,用红颜色画了一条盘龙,头在圆心,方头,小眼,长嘴微张,口中有整齐的牙齿,吐树叶形的长信。身体较粗,上面有方点形对称的花纹,尾在外边,似一条长长的谷穗或是松枝。这是蛇形龙,无足,尾巴是植物。距今4500年,被一些专家认为是国家形成期的标志和象征,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
又如,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7000年前的蒜头瓶,上面用黑色画了一条方头的鱼龙,腮部有三角形双角,有两个鳍,身稍长而弯曲,有鳞,后面有一只大鸟,它的长喙靠着龙的尾巴。这是一条鱼龙。《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其北,一角。”鱼龙也就是龙鱼。古代鱼龙变化是很流行的民间传说。特别是在黄河中游的龙门,传说鲤鱼只要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
甘肃省甘谷西坪遗址出土了一个彩陶双耳瓶,时代在5500年前后,在红陶上面用黑彩画了一条娃娃鱼(即水陆两栖动物“鲵”)。其头似人脸,有双眼和大嘴;身长而弯,有网纹鳞甲;有一对前足四爪。同是甘肃省武山傅家门遗址也出土了一个相似的彩陶双耳瓶,也画了一条娃娃鱼,时代在5000年前,但却有六条腿,右前腿4爪,其余5条腿3爪。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如此的绘画的陶瓶是相当珍贵的,应当是一件贵重的礼器。这形象是幻想中的神性动物,古代西北地区的一种龙。
甲骨文、金文中的“龙”字多为一条有角张口的蛇,有的还有两条腿。
以上考古文物资料充分证明,龙在5000到8000年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古氏族的图腾,其范围从东北到华中,从辽河流域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远古的社会生活中,成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对象,并且作为氏族的标志,不是图腾,又是什么呢?它完全符合图腾的条件,当是图腾无疑。
到后来的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中,龙被统治阶级所独占,成了帝王的象征,这是图腾在后代的变化,这种变化,非但没有否定图腾是氏族、国家的标志,反而进一步证明作为国家代表人物的帝王是利用自己的特权,垄断了龙图腾。“朕即国家”,帝王就是国家,是国家的代表,于是,龙也就成了帝王的象征,是图腾的转化。“真龙天子”是帝王尊贵地位的证明,所以,在帝王的宫殿中,处处都有龙的形象,只是故宫中就有一万多条龙,门前华表上雕刻了大龙,台阶石雕了大龙,屋檐、梁柱上更描绘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龙。皇帝坐的是龙椅,上面雕刻了许多龙,穿的是龙袍,绣了很大的龙,几乎所有宫廷的用具都有龙的标志。帝王垄断了龙,老百姓还是尊敬帝王的,连造反的水浒英雄也有许多人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龙是尊贵的、吉祥的神物,在思想上是垄断不了的。
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拉发现的高昌故城隋唐时代的汉族古墓中,有几百幅女娲、伏羲人头蛇身交尾图,是画在丝帛上的彩色画图,盖在棺材上面,这是为什么?这不是在丧俗中让死者的灵魂回归远古图腾吗?这么多人如此做,难道他们全部都是皇帝家的吗?在河南、山东江苏徐州等地,也有许许多多汉画像石画的也是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其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去年,我在河南、徐州的很大的汉画像石展览馆中看到那么多龙图腾的画像,确实是非常震惊而又非常惊喜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几千年来,在许许多多百姓的古墓中、在祭祖祠堂的壁画上,一般人还是在念念不忘人祖伏羲、女娲,而他们的形象,还是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图腾形象——“女娲蛇躯,伏羲龙身”,这是中华龙图腾的铁证。
老百姓在自己的生活中仍然崇拜龙神,念念不忘。尽管龙已经由远古的图腾逐渐转化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但是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一种吉祥美好的形象标志,在人民生活中,至今仍是无处不在,时时处处,所在多有。
放眼全国各地的人民生活,我们不禁会惊讶地发现:全中国南北各地许多民族都崇拜龙、信仰龙。中华龙,这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神圣的动物,在日常说话的成语中,在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在衣食住行的种种民俗中,处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形象,其影响之大,汇总起来,真令人大吃一惊。
中华龙,几千年来,始终生龙活虎地活跃在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
端午节的划龙舟,这是各地年年都要举行的重大的节日庆典,在中原、在边疆,许多民族都有划龙舟的习俗。
现在一般人认为划龙舟起源于抢救屈原,其实,这是后来对这一民俗的新的解释。在历史上,早在屈原之前很多很多年的原始时代,已经有了这一民俗。我在奥林匹克村体育博物馆看到一幅划龙舟的图像,是在宁波附近出土的一个铜钺上的雕刻图像,画的是几个头戴长羽毛帽子的人,排成一列在划龙舟。此件的上方,还刻有两条小龙的图案,其时代是春秋,远在屈原之前好几百年(屈原是战国时代的人)。可见,早在屈原之前,早已有了划龙舟的风俗。
宁波是古越人的生活地区。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古越人是以龙为图腾的,划龙舟正是古代越人的一种图腾祭典。原来划龙舟的时间并不在端午的五月五日,而是在每年的夏至——阳历6月22日。人类在远古最早只知道两个节日——冬至和夏至。冬至是新年,夏至也是非常重大的节日,所以要举行图腾的祭礼,进行划龙舟的活动。你看,这划龙舟的历史是多么古老。几千年来,这种民俗始终受到人民的强烈喜爱,划龙舟是集体活动,要求团结一致,这是龙的精神——民族精神的纯真体现,代代相传,念念不忘,绝不是偶然的吧!
同样,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龙舞,也是在全国各地非常普遍流行的一种民俗。它不但在内地,而且在海外,都非常流行,成为全世界华人共同的民族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生龙活虎地舞起了龙灯,感到特别自豪。
据《中国舞蹈集成》总编辑部的具体负责人梁力生同志说,全国各地的龙舞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一共不下一百多种。龙的样式、舞法都有许多不同。北方的龙灯多为7-12节的,南方的大龙则更长,不但有一字龙、盘龙,而且有滚龙,舞得圆圆的好多圈,巨龙游动,激情洋溢,非常壮观。只是浙江一个省,龙舞就有好几十种,不但有布龙,而且还有竹龙、香龙(龙泉县)、板龙(余杭县)、三节龙(衢县)、百页龙(长兴县)、滚龙(黄岩县)等等。这可能与古越人的悠久传统相关,这是一种非常久远的传统。广东也是古越人活动的地区,龙舞也非常流行,有火龙、草龙等等,舞火龙是非常壮观的,整个龙身上不断向外喷火,而舞龙的人,却不穿上衣,光着身子举棍舞龙,许多火花落在身上,皮肤烫伤在所难免,一点也不在乎,还以此自豪。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力量在支持着他们。
记得在澳门看过非常热闹的醉龙,在葡萄牙人治下,中国人保持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一直传承着这种很有特色的龙舞。舞者穿中国民族服装,包扎着头巾,一边喝酒,一边舞龙,舞步浪漫,好多条醉龙,同时起舞,从关帝庙出发一直浪舞到海边,其中有许多隆重的仪式,开始是先在庙前祭龙,然后纷纷起舞,人们前呼后拥,紧紧跟随,最后,又排起长长的队伍,来领取“龙头饭”,相信吃了龙头饭之后,就会平安、幸福、聪明伶俐。海边鱼行,早已做好了好几大桶美味的盖浇饭,有金针、木耳、大鱼、大肉等等菜肴,象征着龙的馈赠。
港澳人民的龙的情节特别深,还可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时,他们扎起的几公里长的巨龙,可以看到。中华龙是祖国的象征,回到祖国的怀抱,就是回到了龙的故土,所以感到特别的自豪。我们在北京长城上展现的几公里长的巨龙,也是龙的传人伟大自豪感的生动体现。
彝族(云南花腰彝)是古羌族后裔,彝族尼苏支系,他们的龙舞有雌雄之分。男子舞雄龙——黄龙;女子舞雌龙——青龙。雌龙由15-18岁的姑娘12人来舞,据说代表12生肖-12年。电影《花腰新娘》就是描写这舞龙队的。
二月二,龙抬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专门以龙为主的节日,可以说是一个龙的节日。它又叫“春龙节”,这也是迎接春天的节日。
普米族在正二月间有“祭龙潭节”。每家在深山中都有自己的龙潭,过节时,全家人到龙潭边露宿,搭起高高的“龙塔”,祭奉龙神。塔前树一支百尺高杆,上面挂着七个“七角斗架”,作为龙宫。在龙塔上供牛奶、清酒、酥油、乳饼、茶叶鸡蛋等等祭品。巫师登坛念经,全家叩拜祈祷,把50个涂油的面人,投入龙潭。然后全村寨还要举行隆重的祭龙仪式。他们还有一种龙舞,是连臂踏歌的集体舞蹈,人们结成长龙,跳时可以变换成“龙钻空”、“龙摆尾”、“龙欢腾”等等套路。
二月二,北方又叫“龙头节”,传说玉皇大帝对武则天这个女皇帝非常不满,怒而命龙王三年不下雨,以示重罚,但是龙王非常爱民,看到干旱使人民受苦,非常难过,就私自下了雨,结果被玉帝压在大山之下,立碑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年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老百姓为了救龙王,就想法使金豆开花,在二月二炒玉米花,给玉帝上供,说是金豆开的花,于是,玉帝放了龙王。龙王出来,就使人民获得了丰收。于是,民谣曰:
二月二,龙抬头,大屯满,小屯流。
北京明代即有“引龙回”的风俗。在二月二,用灶灰由门外划线进屋,绕着水缸画一圈,叫“引龙回”。大同的风俗则是“提壶汲井水注缸,曰‘引青龙’”。河北则把这个风俗叫做“引钱龙”,为什么呢?清水县是在汲水桶中放乾隆铜钱,当然就是“引钱龙”。山西又不同,享县以丝线系一个铜钱,顺着炉灰画的龙身,拖钱入室,一一器盖之,叫“引钱龙”。这些风俗细节不同,但都是吉祥如意,发财致富之意。说明龙是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的。
这个龙的节日什么都与龙连在一起。吃的饼子叫“龙鳞”,面条叫“龙须”,水饺叫“龙牙”,米饭就叫“龙子”……
一些地方把二月二叫“中和节”,是和谐的节日。这和龙的精神密切相关,因为龙作为一种集合图腾,在远古即是和谐团结、多元一体的产物。
二月二在古代为土地神(社神)的生日,这一天要击社鼓祈年。饮社酒治耳聋,妇女在社日“停针线”是怕刺伤龙眼。“社日必有雨”当然与龙神有关。
许多少数民族有二月二祭龙的风俗。壮族二月二祭龙山,五月祭龙。瑶族二月二(有的地方是三月三),举行祭龙仪式,全寨人集资杀猪分祭肉,进行扫寨活动,跳祭龙舞,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玉皇、神农等等许多活动。
苗族12年过一次“招龙节”,在猴年2月的猴日 (申日)。全寨14岁以上的男子在祭师、长老的带领下,到山顶祭龙,祭师洒“招龙米”,念招龙词,大家敲铜鼓迎龙,迎龙回来时,每经过一个山头,都要插上白的招龙纸,寨上的男女老幼在“迎龙坪”摆好了祭品,从附近龙脉上取来的招龙土,祭龙,祭的是水牛龙,然后祭师把祭肉和招龙土、米,一起分给各人,叫“接龙回家”,保佑人畜兴旺,平安幸福。
侗族也有12年一次的“接龙”风俗,在第7年的2月2日,接龙的队伍载歌载舞去邻村接一头白水牛回村,把它牵进水塘,叫“白龙归位”,跳芦笙、踩鼓舞,热烈欢庆。这里把牛当成龙,是一种牛龙。很古老。
广西毛南族以龙为图腾,完全继承了古吴越族的“分龙节”的民俗。传说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天上的龙开始分水,这一天要接龙进行慰问。分龙节的祭礼在“三界庙”举行,故又称庙节。节日前一天,各村寨在庙前集体杀牛祭龙,叫“椎牛”。除此之外,还有家祭、家宴,有盛大的歌舞——舞龙舞狮,对歌、赛歌,年轻人谈情说爱。这个节日就是他们的端午节,他们唱道“五月分龙是端阳,哥妹同来祭龙王,今年哥妹同排坐,明年哥妹进洞房。”这种民俗特别古老,因为端午节就是由夏至演变而来的。夏至是人类最古老的两个节日之一。这是一个龙图腾祭祀的节日。
彝族也是以龙为古代的图腾,在九隆神话中,说其先祖母沙壹在水中捕鱼,“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孕。”后来这沉木“化为龙”,所生的儿子名九隆,就是“哀牢夷”(即彝族等等居住在云南哀牢山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祖先,“种人皆刻画其身,像龙文衣皆着尾。九隆死,世世相继。”[4]这是一个典型的龙图腾案例。云南新平县有“龙树林”的民俗,龙树林在龙潭、龙箐附近,说其中的树木是“龙角”、“龙须”。彝族明年都要祭龙,每12年还有一次“祭大龙”,在12年中的马年马月马日举行盛大的祭祀,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龙头)带领大家祭龙树,拜龙神。在马年祭龙,说明这是马龙。也是很古老的龙。
水族二月二祭龙,3月的第一个“蛇场天”祭龙潭,这个节日很隆重,村村寨寨都要杀猪、杀牛、杀羊祭龙。
傣族也是属于古越族的,他们说自己的祖先是龙变的。因而在身上刻画龙纹。村寨中也有龙的雕塑。花腰傣(傣雅人)特别信仰龙神、龙树,见到大蛇要磕头,认为大蛇要变成龙。每年2月栽秧前祭龙神龙树。元江县在2月的牛日祭龙。一群孩子捧着盛了咸肉和烂饭的葫芦瓢,绕龙树跑三圈,巫师向天空洒玉米花,边喊边洒“龙上天啰!龙上天啰!”众人去接,接得多的得福也多。
纳西族在三月有“龙王庙会”,又称“三月会”,会期三天到七天,在丽江的龙王潭龙神祠举行,由祭龙求雨又发展为盛大的商品交流会。
阴历四月八,是浴佛节,印度传说,佛祖诞生时天龙喷出香雨洗涤佛身,所以佛教僧徒在这一天浴佛。湖北则传说四月八是弥勒佛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这一天做 “龙华会”,庆弥勒生日。为什么叫龙华?因为树的枝长如龙,开的花像龙头,故名“龙华树”。印度佛教的龙与中国传统的龙结合起来,龙的文化内涵,更广泛了。
中国的龙王有了人形,龙头人身,有帝王之像,这并不是中国的土产,而是由印度传入的。龙王庙到处都有,是人民崇敬的,因为他行云布雨,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社会关系密切。这当然已不是图腾,却与中国龙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五月下旬,苗族有非常盛大的龙舟节,在清水江上划独木龙舟比赛。几十个苗族村寨轮流过节,逐日举行龙舟大赛。这个时间,比端午节更加接近夏至,所以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图腾节日,传说是分吃龙肉,所以又叫“分龙节”,各村寨分龙肉的时间,就是过节的日子。
六月六,是湘西土家族的“晒龙袍日”。
七月二十是云南瑶族的 “龙母上天节”;八月二十则是瑶族的“龙公上天节”。九月初十是湘西苗族“接龙”的节日,祭龙、安龙、人人吃龙粑,寨寨唱“龙歌”。
云南共山县的独龙族将一年划为十二个节令,每个节令都以龙命名。所以他们每个月都过龙节。
龙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古老、最深的根源,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寄托,所以,龙的情节、龙的文化渗透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举凡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庆典、文艺创作等等许许多多方面都有龙的形象和龙的影响。
在封建时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但生活在深山中的苗族,是化外之民,他们人人都穿龙衣龙袍。贵州苗族龙衣上的龙形象,一有上百种,如牛龙、蛇龙、猪龙、鱼龙、虾龙、猫龙、鸡龙、羊龙、马龙、鸟龙、狮龙、象龙、穿山甲龙、虹蛾龙、螟松龙、泥鳅龙、螃蟹龙、树龙、花龙等等,这些龙的形象都非常古老,非常原始,因为这些两种动物或植物与人头合成的龙,几乎都是二合的,这是龙形象合成的最初阶段的产物,这些龙几乎都没有脚。苗族的龙舟也是用独木舟做成,船上画的龙也没有脚。[5]
龙是许多高级名食的名称,如:“龙汤”、“龙虎斗”、“龙须面”、“乌龙茶”、“龙井茶”、“盘龙大鳝”、“龙酒”、“龙眼”、“火龙果”、“龙盘”、“龙碗”、“龙火锅”、“九龙杯”、“龙瓶”、“龙凤水饺”、“龙船饭”等等。
居住民俗特别讲究风水,而风水又特别讲究龙脉。所谓龙脉,就是像龙形的长长的山脉。有山必有水。凡是民居、坟地,都喜欢靠山面水,占有龙脉。这是最美好、最吉利的地方。以龙做地名的各处都有、千千万万,如黑龙江、白龙江、卧龙山、黄龙洞、黑龙潭、龙潭湖、滚龙井、五龙泉、化龙桥、龙门、龙城、黄龙府····无法枚举。村寨附近有水源林,许多地方就叫“龙树林”。树枝就叫“龙角”、“龙爪”。很多树的名字与龙有关,如“龙凤松”、“龙爪槐”、“九龙柏”、“龙鳞松”、“卧龙松”、“盘龙松”等等。还有五龙亭、龙王庙、二龙塔、龙泉塔、遇龙桥、化龙桥、野龙桥、九龙门等等建筑,都有不少民间传说,例如,黄河中段的龙门,就有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传说黄河里的鲤鱼,只要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所以人们就把科举考试的胜利叫做 “跃登龙门”、“登龙”。几千年来,人们总是把杰出的人物叫做龙,如孔子去拜见老子求教,学生们问他老子怎么样?孔子回答说:“犹龙”,就是像龙一样。父母盼望儿子将来有出息,就说是“望子成龙”。在这里“龙”显然并不是指皇帝而是指的老百姓、平民。
有关龙的成语很多,老百姓很爱说,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行虎步”、“龙骧虎视”、“龙盘虎踞”、“龙盘凤逸”、“龙马精神”、“龙潭虎穴”、“龙蛇飞动”、“龙蛇混杂”等等,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近千年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粹。龙与虎在一起,就使人想起6400年前的河南濮阳的古墓中墓主人身边的左龙右虎。龙与蛇在一起,就使人联想到龙与蛇的密切关联,古代是龙蛇不分的。这都是远古的图腾遗迹。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图腾意识的自然流露,这绝不是偶然的。
我们在2000年在重庆的潼南县举行了一次“龙文化与龙舞艺术学术研讨会”,有全国各地、两岸三地的几十位学者参加,还同时出版了一本很厚的论文集,是由重庆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但是影响不大。虽然我们与会的所有学者,都认同龙图腾的存在,我当时还特别邀请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如王红旗等人参加,但是可惜他们没有出席(大会是交通吃住全部免费,还有稿费的。他们也没有来。)虽然如此,但并不等于意见已经完全一致。在一些报刊和网站上还是有时会看到否定龙图腾的文章,特别是2006年曾经在新华网等处展开了一次规模不小的讨论,虽然仅仅是一种群众性的、非专业的讨论,但是影响却很大,因此,我在这里还是需要认真地把各种不同的意见,作一个学术性的仔细的分析,希望尽可能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当然,这也只是我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事实,还欢迎大家进行充分的讨论,提出不同的看法,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现在我就把我了解到的一些不同看法一一提出,并加以分析。
第一,“图腾都是实有的单一的动物,而龙却是多种动物集合而成的幻想动物,所以不是图腾,不符合图腾的条件。”
前面我们已经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华龙完全符合图腾的条件,这里还可以补充一些少数民族以龙为图腾的事实,如前述彝族、傣族,就有很明显的龙图腾的习俗,不再重复了。云南白族也是有龙图腾的神话传说的。
当今白族最高的神是“九隆圣母”,被看成始祖之神,其神话传说在《华阳国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早有记载,传说她在水中捕鱼时,碰到龙变成的大木头而怀孕,生下十个孩子,只有第九个孩子九隆留了下来,被推举做了国王。九龙圣母的形象是很神圣的,她的凤冠上伸出九个龙头,表示她是“九龙之母”、“百龙之首”,这是民族始祖母的伟大形象。又是始祖,又是形象标志,这不是图腾的遗迹,又是什么。经历了几千年,仍然如此强烈,说明龙图腾的意识是非同一般的呀!
龙图腾是国学大师闻一多教授发现的,他在《伏羲考》中,用3个资料库中的大量事实进行推理论证,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其科学性几十年来不断得到事实的证明,在考古发现中,龙的形象是如此明显,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这是铁定的事实。中国各民族有关龙的民俗是如此深入人心、融化在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许多遗迹龙的专家和著作,又不断发现古代文献中许多有关龙的文献,这些又是铁定的事实,可惜的是许多人只凭自己随意的、主观想象,就无理否定龙是中国远古的图腾,这是很不科学的,而科学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我认为,说“外国没有幻想的集合图腾,中国就不能有!”这个意见似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外国没有集合图腾,中国就不能有吗?只要符合图腾的标准,中国就完全可以有集合图腾。
图腾是多种多样的。说外国没有,所以中国也不能有,这种洋框框是没有道理的,完全不符合科学逻辑。过去,我们中国人认为只有黄种人才是人,和我们不一样的高鼻子凹眼睛的白种人就不符合人的标准,就不是人,而把他们叫做鬼,还加了一个表示轻视的“子儿头”,叫做“洋鬼子”、“鬼子”、“鬼女”等等,这在文献上和民间都非常流行。今天回过头来看,这种标准是以偏概全的,用民间的话说就是“少见多怪”。
事实上,在国外,也是有幻想性的集合图腾的。一些专门研究图腾文化的著作,如倍松的《图腾主义》、何星亮的《中国图腾文化》等书谈到了图腾的分解的融合的问题。印第安人的氏族分化出几个子氏族,子氏族的图腾就是分解的图腾,把母氏族的图腾的一部分作为子氏族的图腾。澳大利亚的土人有好几百个图腾,都是动物的一个部分,如袋鼠的尾巴、胃、板油等等。摩尔根《古代社会》在也记载了龟氏族分化为小龟、大龟、泥龟等等子部落的图腾分化现象。
图腾的复合也是有的,如远古的埃及就有鹰和鳄鱼的复合图腾。大洋洲的许多氏族都有不止一个图腾,一个主要图腾和几个次要图腾。美拉尼西亚人有几个图腾,一个主要的图腾,主要是鳄鱼、蜥蜴和鸟(有点龙凤的味道,据历史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的结果,大洋洲广大地区的几千个小岛上,居住在许多中国古代越人的后裔,是在4000多年前乘独木舟迁徙过去的。),还有几个次要的图腾。非洲班布蒂人不仅有自己氏族的图腾,而且还有妻子氏族的图腾,还有新加入者的图腾。北美印第安人海达人的图腾柱上顶端为大鹰,下面是熊,这是自己氏族的图腾,中间则是狼——妻子家的图腾。
图腾的分解和复合的思维,在中国就表现为龙、凤、玄武、麒麟等等动物集合形象的创造,把几个动物的一部分,集合在一个动物身上,于是就成了一个新的幻想性的动物。这是中国特色,也是完全符合图腾思维的一般规律的。
第二,“图腾是崇拜物,不能毁伤,而中国却有许多斩龙、斗龙、贬龙、乘龙、豢龙之说,可见龙不是图腾。”
这种意见是不能作为否定龙图腾的理由的。因为在古代,图腾往往只是一个氏族的图腾,本氏族当然是非常崇敬自己的图腾的,但是别的氏族呢?别的氏族当然会斩龙、斗龙、贬龙的,这不是很自然吗。但是,在氏族的斗争中,图腾在不断分化、融合,一些对立的氏族被兼并之后,他们自己的图腾往往就被消灭了,这些是外国一般的情况,但是我们中国人比较注意团结、和合,在兼并时不是把氏族和图腾同时全部消灭,而是把被兼并者的图腾的一部分吸收到自己的图腾上来,这就是龙的起源,这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合性。
斗龙、斩龙、贬龙,都是龙图腾在形成过程中的现象。一点也不奇怪。在龙成为象征之后,龙也有善龙、恶龙之分。西方的恶龙较多,但是也不是没有善龙。英国威尔士人就有崇拜龙的,他们的区旗至今还是一条龙。(见照片)。这绝不是个别的例子。
不过,西方的dragon一般都是指的恶龙,屠龙者十分有名,影响很大。过去我们都是如此翻译的,今天看来,很不全面、很不科学,dragon应该译为恶龙。我们的龙不应该译为dragon,而应该用音译,就译为long.这才合理,才符合龙的实际。
第三,“龙没有固定的形象,不断在变,怎么能是图腾?”龙是多种图腾的结合,在形成的过程中,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形象,有各种各样的龙,但是现象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却都是龙,这是不变的。这个事实,正说明龙的生命力是无穷的。怎么能否定变化无穷的龙呢?
第四,“龙只是汉族的图腾,其他民族并不以龙为图腾。”
我们在前面已经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龙绝不只是汉族的图腾,不仅南方的少数民族有不少是以龙为图腾祖先的。(如苗族、彝族、瑶族、白族等等)而且北方的少数民族,有许多也是崇拜龙图腾的。岳飞决心收复中原“直捣黄龙”,这黄龙府就是北方少数民族辽金两代军事重镇,他们年年祭龙,以龙为标志。蒙古人早在元代就有“五色龙旗”(《元史·舆服二》)。满族更加崇拜龙了,有关龙的民俗更多。甚至用大龙作为大清的国旗。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第五,“龙只是海外华人的崇拜物,‘龙的传人’是海外传进来的。”甚至有人还说:“一首歌催生了新的龙图腾崇拜”。
这种观点更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想当然,完全不符合事实。
龙是我们中国8000年前就有的图腾,在民间流传到现在,海外华人在国外更能体验到龙的优越性而感到无限的自豪,龙图腾怎么可能从国外进口,一首歌曲 (指张明敏的《龙的传人》)又怎么能催生全国人民的“新的图腾崇拜”,真是匪夷所思的异想天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第六,“龙是封建的标志,宣扬龙就是宣扬皇权,与现代精神背道而驰!……会使人唯我独尊、专制独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个观点是相当流行的,主要是出于无知。他们完全不知道龙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而封建王朝的历史只有2000多年。他们更不知道龙是怎样产生的。而龙的精神和他们的理解正好相反,不但不是专制独裁、残暴灭族的,而是和合的、团结的、尊重对方的。我们已经做过相当多的论证。这里就不重复了。
“‘护龙天使’唯我独革,把反对者都说成是‘汉奸走狗卖国贼’。”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护龙天使”,不过,我知道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是非常仇恨龙的。一些自称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所谓“精英”如严家其之流,就是首先给龙扣上“封建独裁”的大帽子的。当然绝对不能说所有反对龙的人都是汉奸走狗卖国贼,许多人只是由于狂妄无知,但是也不能说就完全没有那种别有用心的人。
不管他是什么人,他们的无知是共同的。我真心希望不同意见的平等讨论,不要扣大帽子,这是无济于事的。科学的问题,只能用科学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去解决。
如今,龙文化已经由远古的图腾转变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信仰龙、崇拜龙,已经不是什么“新的图腾崇拜”。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龙是我们中国的图腾”,只能说是远古的图腾,现代早已没有图腾,只是象征而不是现代图腾,但是我们中华儿女却全都认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要发扬龙的精神——和合和谐、奋发进取、乐观自信……要和全世界人民拉起手来同心协力为建设人类最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根源的理解和认识的极其重大的问题,亟需提高我们的认识,最好取得全民族的共识。不是一般的认同,而是打根上有深刻的具体的认识。这才能万众一心自觉地去建设我们共同的美好的精神家园。建设好我们全世界龙的传人的美好的精神家园。
[1]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1275.
[2]段宝林.大话龙年——听来自民间的说法[J].民间文化,2000,(3).
[3]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M].江苏: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90.
[4]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5]庞进.中国龙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