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管理综合分析与对策

2012-03-20 00:25
文化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助学贫困生贷款

闫 非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比例明显增加,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国对高校贫困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立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各大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整体家庭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贫困生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现象严重。如何解决好贫困生问题,既让贫困生有上大学深造学习的机会,又能够解决好贫困生拖欠学费、拖欠助学贷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贫困生管理背景

(一)国外高校贫困生管理情况

国外高校对贫困生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助学贷款业务,在贷款品种、担保方式和还贷机制上都已趋于完善。据世界银行199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于60年代以来就实施了多种形式的助学贷款项目。[1]其中,主要有无偿助学金、学生贷款和混合资助3种模式。

下面列举一些国外高校对贫困生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

日本的育英会就是作为一个专门机构发放学生贷款,并且制定了高效的追讨办法以降低拖欠率。学生逾期不自动偿还者,由育英会派人员前去收缴,若再不偿还则诉诸法律。日本的这种追缴方法使得贷款拖欠率大大的降低了。除育英会外,日本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学生尽早还款,规定若在偿还期内提前4年还清贷款,则退还贷款的10%作为奖励。同时规定,学业优异者可以享受不偿还贷款的优惠。

美国学生贷款多由政府委托给银行,由银行代为实行。美国政府则对贷款发放的限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还建立了沟通全国的学生贷款的信息网络,以便查找学生各种信息。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采用按工资比例还款的方式。即在收入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前,可以暂时不还款,在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按照一定百分比偿还。这种以经济收入为依据,按收入比例还贷的方法有效降低了贷款拖欠率。

香港遇到学生不还款时,会向学生或学生的担保人追讨,如果发现学生是故意拖欠贷款的,则运用法律武器。据1988年数据显示,香港的拖欠率竟低于1%。

西方国家实施高校学生贷款的历史较长,贷款实施得比较成功。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助学贷款能够对最需要资助的学生给予资助,帮助贫困学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二)我国高校贫困生管理情况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的比例明显增加。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我国贫困大学生约为几十万人,2000年增至142万人,2004年增至240万人左右,而2005年更是高达300万,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为20%以上,特困生比例约为5%—10%。[2]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此,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立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其中用助学贷款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更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决策,也是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实施的一项积极有效的信贷政策。[3]

二、高校贫困生管理综合分析与对策

在高校中,贫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贫困生问题是教育公平性的体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下面针对目前高校贫困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实际提出相应对策。

(一)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要做好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科学界定贫困生的范围。所谓贫困生,是指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特困生是指在校期间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学杂费和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学生。

今年,我国对高校贫困生进行了界定,各大高校也纷纷对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认定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刚刚起步,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将贫困生的工作做到实处,将有限的资金真正资助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

(二)构建和完善“奖、贷、助、补、免”立体化的助学体系

调动各种助学力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助、补、免”五位一体、联动助学的资助体系,发挥综合效应。[4]在助学过程中,要确立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助工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倡导学生自救自助,深化贫困生资助工作。

(三)建立贫困生的长效管理机制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使经济困难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与经济补充,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学生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而其就业问题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又更显重要和紧迫的情况进行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教育;针对家庭经济拮据给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的情况,对他们进行奋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高校应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加大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强化制度体系,提供有力保障。针对贫困家庭毕业生约占学校毕业生总数20%的实际情况,学校制订扶持贫困家庭学生就业的政策。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完善就业指导。通过辅导员、班导师等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做好每一个贫困家庭毕业生的思想动态收集、分析工作,努力做到“生活上帮困、思想上解惑、情感上支持”,与此同时,对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及时为其提供专业化心理辅导。三是开展就业实习,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建立学生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用人单位参加就业实习,增进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奠定就业基础,提升就业信心,增强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3.政府社会多方力量结合,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学生贷款政策,延长贷款偿还周期。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毕业生收入预期降低,因此经济困难学生面临贷款偿还压力增大、还款期内难以偿还全部贷款的困境。要想顺利推行学生贷款制度,除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还需要从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出发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建立长效的教育贷款实施机制。二是实现受助学生、用人单位、社会的共赢。要在社会上营造扶贫助学氛围,争取社会各界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与此同时,要探索实现学生、单位、社会共赢的长效机制,如尝试建立贫困家庭学生“订单”式培养机制,联系用人单位与贫困家庭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年级结成互助对子,用人单位负责其部分求学费用,受资助学生毕业后到该单位工作;把技术转让、人才培养、就业与助困工作结合起来等等。

(四)加强信用档案管理

1.加大信用资料收集力度,确保信用档案齐全完整,因此,应当收集借贷资料、信用管理资料、助学贷款学生资料、信贷政策制度办法类资料以及其他资料,同时要制定系统的、可行的信用档案管理办法,并落实信用档案专职人员统一管理。实行信用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信贷资料齐全完整。

2.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防范风险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建立新型的“快速服务、跟踪服务、系列服务、全程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信用档案的编研工作,编研系统性的信息网络数据库,为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提供信息依据。要开发挖掘市场信息资源,利用金融机构点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加强系统内外的联系,建立人才需求、就业等市场信息网络,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市场人才供需行情,扩大就业信息渠道,实现银行与学生双赢。[5]

3.建立完善考核制度,确保信用档案管理有效开展。要将信用档案管理纳入学生考核内容,制订信用档案规范化考核标准与办法。与各个高校及商业银行管理、信贷人员的奖罚挂钩,提高信贷风险防范与化解水平。

(五)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

加强诚信教育是助学贷款管理的基础。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几近陷于停顿,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诚信,违约还款所致,因此,加强助学贷款学生的诚实和守信教育是确保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开展诚信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在宣传助学贷款政策的时候,加强对学生信贷知识和信用意识教育,在学院中树立诚信新风。在平常的借贷活动中也要多进行教育,还要对贷款学生的家长和家人进行宣传教育,以利于树立良好的还贷意识。

2.在跟学生签定助学贷款协议时,要向学生宣传国家新的贷款政策,明确学生个人、银行和校方的权利和义务,真正将诚信思想深入学生内心。采取多种措施实施诚信教育,如请贷款学生父母到场作贷款的见证人;贷款数据库中输入父母家庭地址及联系电话;学生个人的信息录入贷款管理数据库等等。

3.大力宣传失信后果,用信用约束机制促进诚信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应大力宣传失信带来的恶果,争取让所有助学贷款的学生警醒起来,真正从我做起,转变借贷观念。既珍惜学习机会,更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学做一个必须具备信用意识的现代公民,自觉履约还贷,换取一生信誉。

(六)管理上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对贫困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不仅体现了高校教育“育人”这一中心工作,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1.正确认识助贷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前提。管理工作者应该善于发现每一位助学贷款大学生的特点和 “闪光点”,才能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学校和老师只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贫困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贫困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贫困学生,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助学贷款的学生,为他们创造适合发展的平台,才会激励贫困学子奋勇前行,到达成功的彼岸。

2.“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管理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高校的管理是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作为衡量管理工作得失的标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成为管理工作者的座右铭,而不能把管理者传统的、过时的管理习惯强加于学生,强迫学生适应我们的管理。要善于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多为学生考虑。

3.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管理措施是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老师面对的是鲜活富有个性的人,所以对学生的管理绝不能是简单地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而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孔子曰:“校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校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助学贷款学生学习的管理。贴进学生生活的实际,关爱学生,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全面地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知识涵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生工作干部付出艰辛的努力,并积极总结,不断完善。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将我国的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1].曹靖,宋述龙.中外助学贷款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2):19-21.

[2][3].黄志钧.对新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04,(11):22-23.

[4].陈璐.大学生欠费问题的立体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184-184,192.

[5].宋家荣.助学贷款运行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金融,2003,(18):61.

猜你喜欢
助学贫困生贷款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旧信封
关爱·帮扶·助学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