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的成因与应策

2012-03-19 21:36孙理兴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孙理兴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的成因与应策

孙理兴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已成为教师的共识。“难教”的成因主要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教学内容抽象、严肃,且交叉重复;大班教学影响师生互动;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目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唯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全力以赴,积极应对,才能化解“难教”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的成因;“难教”的应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目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普遍存在“难教”的困惑,探究“难教”的成因及应对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一、“难教”的成因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法纪意识与道德观念,提高其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之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其实效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学习态度消极,平时不看书,上课不投入,考试满足于“60分万岁”;课堂上教师满腔热情地讲授,学生则冷若冰霜、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不理不睬”,他们或看课外书或玩手机或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事,甚或闭目养神、睡大觉。饱尝“味同嚼蜡”,不断重复“唱独脚戏”,遭遇“冰火两重天”尴尬的教师慨叹:思想政治理论课真难教!导致“难教”的成因是复杂的,其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左”的思潮,强调“政治觉悟”,重“我们”的集体利益,轻“我”的个人正当利益,片面宣传“大公无私”,高喊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从而使人们形成了“政治等于假、大、空”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从而也就不难理解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不愿听,甚至逃课的现象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轨道上来,人们的热情也转向对经济建设的关注,重理工自然学科,轻人文社会学科,尤其轻思想政治理论课,甚至有人提出取消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一些单位、部门贯彻中央文件等政治学习沿习过去“左”的年代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习惯于集中开大会、听报告,看起来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实际收效甚微。务虚不务实的形式主义引发人们对政治学习的厌恶与反感。尤其是某些“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1],“理论一大套,行动不对号”,口是行非,表里不一,为官不清,从政不廉,“台上他讲,台下讲他”,诸如此类现象都给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同时,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拜金主义、纵欲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冲击从事正面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二)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是在政治淡化、信念动摇、道德滑坡时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盛行的环境下成长的“90后”的大学生。这一代大学生不同于过去“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大学生,他(她)们对“国事、家事、天下事”的关注度远不及对眼前的专业与明天的就业前景的关注度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迫切,态度不积极、不重视、不认真、不配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天下第一难”的严峻局势,而用人单位招聘时不重视学生的政治道德素养,受就业现实环境的影响,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着学习专业课比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更直接关乎即将面临的就业谋生问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不学关系不大、“学了没用”,因而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所面临的就业现状,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低,进而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的局面。

(三)教学内容抽象、严肃,且交叉重复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其特殊性。首先,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论性、政治性、严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历史观,涉及事关党和国家的大政策、大事件、大道理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思想观点,既有高度的理论性、抽象性,又有一定的严肃性、政治性、原则性和思想性,远不及技艺技能课形象、生动而有吸引力。其次,教材内容重复。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实施方案,高校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课,这几门教材的内容既存在横向的各门课程之间交叉,又存在着纵向的与中学政治课雷同。相较中学,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深化、系统化,是在中学阶段“知其然”的基础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但学生因“似曾相识”、“学过”、“重复”而缺乏新鲜感。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下的中学政治课给学生留下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印象。教学内容的抽象性、理论性、政治性、严肃性及重复性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难教”。

(四)大班教学影响师生互动

多年来,学校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采取少则100名以上,多达200左右名学生集中上大课的课堂授课模式。这种若干班级不同专业学生同在一个大教室合班上大课的授课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固然有利于节省办学成本,但不符合教学规律。首先,课堂组织管理难度大,课堂纪律约束难。面对本来就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教育对象,大班授课模式加大了教师课堂组织管理的“难”。据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这个数目后,往往难以控制。”[2]如果教师处在专心讲课状态,控制范围还要小。一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的学生正是因大班授课人数多、空间大、难管理而选择较偏远的两边或后排座位,看课外书或玩手机或做与上课不相关的其他事时,可以逃避教师的视线。教师如果要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管理约束教学视野所及或未及的所有教学对象,势必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学互动性差。大班授课教学模式因教学时数有限而学生众多,难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互动;即使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了互动环节,但因学生人数过多,教室空间太大,无论是教师还是坐得较远距离的同学都难以听清同学的提问或回答;至于分组讨论等课堂互动活动更是难以组织。正是大班教学模式难以开展课堂讨论等双边互动活动,限制了本应丰富多样的教学,无法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实效性欠佳的原因除了上述各种因素之外,也与具体任课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及职业素养有一定的关系。不难想象,一个教师教马列而不信马列,教道德与法律却无道德意识与法纪观念,职业荣誉感缺乏、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不扎实、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难”了。

二、“难教”的应策

解决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的问题复杂而艰难,它需要社会、学校、学生与教师的协同配合。化解“难教”问题因各种复杂原因在短期内难以奏效,作为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唯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素质,探索教学方法,全力以赴,积极应对。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改善“难教”的窘迫现状,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思想道德与学业知识等方面的素质。

1.提倡无私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特殊职业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职业性质及特点决定了从事该工作的社会群体唯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态,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态度,知难而进的勇气,全身心地投入,尽最大的努力付出,才能改善“难教”的境况。那些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秀”的共同点,都与他(她)们具有以教师为职业,以教学为事业,两袖清风、一生从教,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关。他(她)们所获得的“优秀”荣誉,都是以“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的“蜡烛”精神,以比其他学科教师付出更多更大的时间、精力,以放弃或牺牲休闲娱乐,甚至牺牲家庭、牺牲幸福、牺牲身体健康的代价,全身心地投入而获得的“殊荣”。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加倍的付出,仅以一般学科教师的常规的付出,就不可能获得“优秀”的教学效果。

2.增强职业光荣感与责任感

职业光荣感与责任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动力。教师这一职业曾被誉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罩上诸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手拿金钥匙的人”和“光的使者”等光环,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物质待遇与其付出不相称,其社会地位尚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更是尚未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面对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引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不被重视的现实,作为教师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从事这一职业而没有职业光荣感,但不可没有职业责任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浪费学生的青春年华、“误人子弟”所产生的后果比厂家出次品、废品、危险品更为严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责任重于山”!只要在职一天,在岗一时,就要履行岗位责任,尽职尽责。“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教学工作的好坏,不仅要看领导的评价,更要看广大学生的评价,一切以“学生欢迎不欢迎”、“学生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书育人为荣,以误人子弟为耻,以学生为本,尽力为学生“释疑、解惑”;以对学生、家长与社会负责的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必能赢得学生的理解支持,从而改善“难教”的被动现状。

3.加强学习,及时充实教学内容

常言说“学高为师”,学识高于学生才能有资格成为学生的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比学生更多、更深、更广的知识储备,对专业理论及基本知识不仅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知其三,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大至天文地理、小至鸡毛蒜皮”,奇闻轶事,多多益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勤学、多学、博学,掌握渊博的知识,才不至于因自身的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而“误人子弟”,也只有加强学习从而因学识上高于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挥洒自如,把课讲活、讲深、讲透,才能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精神世界遨游。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知识折旧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否则,必因学识干涸而不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同于一般学科那样相对稳定,许多内容及理论观点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原则性,又有较强的时代性,具有紧跟社会变化而更新快的特点,要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掌握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前沿动态、新成就、新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还要通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查阅等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国内与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与科学等时政要闻和时代发展的最新动态。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热”的最新资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的局面,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变“无趣、无味、无用”之课为“有趣、有味、有用”之课,不仅要求教师加强道德与学识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还要不断探索把知识“教”给学生的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基本理论、观点“不能动”,不容违背或偏离,更不能歪曲篡改,只能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入耳”、“入脑”、“入心”的实效性目标,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些理论术语,学生在中学阶段见过。对于抽象而“似曾相识”的内容,上课时如果脱离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照本宣科”或单调地灌输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势必使学生产生“老调重弹”、“空洞说教”的印象,导致学生厌学,甚至逃课。因此,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选用现实生活中生动而又能准确反映教材内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讲清楚大家比较关心的诸如反腐倡廉、贫富差距、房价波动和工作就业等热点、焦点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理论只有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显示其生命力;只有融入学生的头脑,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的应用价值,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2.大道理与小事情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所涉及的是关于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宏观的“大道理”,而学生所关注的是个人、家庭、身边的“小事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讲“大道理”而不讲“小事情”,必然导致学生产生理论是“高、大、远、空”的“玄学”的印象。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要讲“大道理”,也要讲“小事情”;既要讲“我们”的“国家”,也要讲“我”的“小家”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要讲大学生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也要讲大学生要爱自己、爱父母、爱亲人、爱家乡。只有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培育与道德修养的提升和个人的人生、事业、爱情、家庭生活以及遵纪守法结合起来,将尊人与自尊、利他与利己结合起来,将“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等“大道理”与社会成员个人的“小事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国家建设与家庭建设有着密切联系、“政治”与“经济”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生活及社会成员个人现实生活密切“有关”,从而改变对政治理论“高、大、远、空”、“与我无关”的片面认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全面认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并自觉认真地学习。

3.抽象与形象相结合

理论源于现实,又对人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被学生接受,那么即使最好的理论也因学生无兴趣而难以入脑而无实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5]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①参见: 李洪玉, 何一粟.学习的动力[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151。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以便由此产生和确立殷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①151-152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挖掘让学生感到“美”与“乐”的素材,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乐学、爱学。诸如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中的美人美事进行分析讲解;巧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乐趣;引用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顺口溜进行教学,增强讲授内容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等等。其中,多媒体具有综合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功能,能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理论形象化,通过声音、色彩、影像等素材将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讲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播放《道德与观察》、《道德与法制》、《今日说法》、《感动中国人物》和《中国的崛起》等视频资料中所反映的相关社会热点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而“乐学”,并学而有效。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由经过专业训练而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的教师进行讲授是必要的,但要改变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追求理论完整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因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有限难以完成任务,而且效果也是事与愿违、“吃力不讨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课堂讲授应少讲与中学教材和其他课程相互重复的内容,多讲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讲授与学生登台演讲、师生互动讨论、辩论质疑、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融入教学过程,构建一个“立体”式的教学模式。课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理论,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化所学理论知识与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教学实践活动经费保证的教学单位,结合教学内容请校外专家学者或先进人物做报告,或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或要求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写小论文等多种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 语

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的问题,使“身在曹营心在汉”、“心不在焉”的学生回心转意,提高课堂的“抬头率”与“入脑率”,除了教师要积极应对外,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有关方面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要在思想上切实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地位,杜绝对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实际上可要可不要”的“重叫”而不“重教”现象,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制定教学管理及业绩评定政策时,对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理解并支持,对他们为意识形态服务、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摇旗呐喊,对他们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付出的劳动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译: 下[M].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 588.

[2]杨胜松.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控制力[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139-143.

[3]马克思.绝对的批判的批判或布鲁诺先生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C]//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0: 103.

[4]杨伯峻.论语译注[M].第3版.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60.

[5]爱因斯坦.论教育[C]//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第三卷.许良英, 赵中立, 张宣三,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144.

Causes of and Counter Measures against Phenomenon of “Hard to Tea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UN Lixing
(Oujiang Colleg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It is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hard to teach in colleges.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mainly include influence of undesirable social conduct, students’view of emphasizing more on specialized courses than on common courses, abstract, doctrine and repeated teaching content, inefficient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at influenced by large class teaching, and insuffici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attainment.At present, to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t are enhancing self-cultivation, promoting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exploring new teaching method, upgrad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trying best to actively settle the relative issues that could truly overcome the “hard to teach” issu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auses of “Hard to Teach”; Counter Measures against“Hard to Teach”

G412

A

1674-3555(2012)05-0084-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5.01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朱选华)

2011-10-30

孙理兴(1954- ),男,浙江温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