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作文教学初探

2012-03-19 15:42赵文静彭小明
关键词:语文课程绿色作文

赵文静,彭小明

(1.人文学院,2.教师教育学院,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35)

绿色作文教学初探

赵文静1,彭小明2

(1.人文学院,2.教师教育学院,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35)

针对灰色污染对作文教学所产生的危害,绿色作文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绿色作文的特点在于:师生关系上的生态性、作品主题上的健康性、文章构思上的自然性、表达上的真实性和写作目的上的发展性。绿色作文教学应采取的策略是:以学生生活为源泉,拓展学生写作领域;以学生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以学生情感为核心,培养学生写作个性;以学生言语为平台,建构学生写作语言;以师生评改为抓手,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绿色作文;生态性;健康性;自然性;真实性;发展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始。写作作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其重要性决定了“作文教学”成为改革的首要领域。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作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绿色作文产生的背景

(一)传统的“灰色作文”

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唯考是从”,老师在“分数”旗帜的指引下,对学生的写作提出过多的要求,从而限制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学生根据考试的要求,编写一些所谓的“好人好事”,作文缺乏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这些现象被赵谦翔老师称之为“灰色污染”,它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赵谦翔说:“所谓灰色作文,即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套路。”[1]这里的“凑”,是指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优美句子胡乱地凑到一起,企图用这些“优美”句子来构建一篇优秀的文章。但首先这些句子是有特定情境的,在原文章中是优美的,在自己的作文中却成了多余的“肿瘤”;其次,因为这些句子不是学生真情的显露,所以在连接上就很是突兀,文章就失去了流畅和美感。“抄”是指老师在考试前让学生背诵大量的范文,以期待在考试中能“中标”。这可能对学生在考试中暂时获得高分是有用的,但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套”是说文章的格式套路,只要按照这个套路写就万无一失了。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基本都是一个模子,没有新意,更谈不上真情实感。

赵谦翔认为灰色作文的祸首在于唯考是图[1]。考试本身并没有错,可是由于人们对分数的过分看重,所以导致了过程形式的僵化,产生了“八股文”和“灰色文章”。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进行教学指导,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考试得高分)进行写作,忽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作文沦为考试得分的工具,这当中的“假”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使作文与做人难以得到统一。

传统灰色作文紧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磨灭了他们的个性,把他们固定在一个划一的模式中,使得学生的真实情感难以表达,作文定式化、空泛化,离天真率直的自然作文越来越远,也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越来越远离其根本宗旨。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绿色”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1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18这些都是对传统“灰色作文”的有力抨击,是对当代写作教学新的要求。我们提倡的绿色作文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改变教师和学生以往的灰色作文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与自然、生活相融合,从自身的感悟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绿色作文的涵义与特点

(一)绿色作文的涵义

绿色作文是快乐、健康、真实的生态写作。绿色作文教学应该成为现代作文教学的主旋律。

“绿色作文”源于赵谦翔老师创办的“东方时空感悟课”,他称之为“绿色语文”。赵老师这一举措彻底打破了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写作开启了新的源泉。赵谦翔老师说:“‘绿色’,其实包含两个要义: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以此迁移到教学领域,这纯天然则借代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可持续发展’则借代语文教学的宗旨不但在于一时升学更在于涵养终生。以绿色浸染语文,让教学充满生机,绿色语文终于实至名归。”[3]

根据赵谦翔老师对“绿色作文”的定义[4],“绿色作文”应该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作文写作作为人的情感的表达,应该是真实的、自然的。作文表达的是写作主体本身对世界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作文本身是主体富有个性的表达;二是做人促进作文,作文升华做人,作文教学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二)绿色作文的特点

1.师生关系上的生态性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这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弊端,绿色作文教学提出了“生态师生关系”,即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发展着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使他们在写作中能自由自在,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生态师生关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师生关系的要求,即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作品主题上的健康性

传统作文教学也强调主题的健康,可它是指符合考试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忽视学生情感。为了符合“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等高标准,学生的作文中充满了假话、大话,作文不是学生内心的声音,而是“造假”,这反映到做人上,使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绿色作文强调主题健康是要学生写出自己真正的生命体验,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人类共同的某一情感,能以此“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并给他们以某种审美享受或人生启迪。不管其作文是正面还是反面,是积极还是消沉,只要没有反伦理反社会的主观故意,就应该是思想健康的文章。鼓励学生敢于写出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想法,通过作文呈现自己的心声和个性。

3.文章构思上的自然性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严格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合理”“构思巧妙”,符合考试的要求。这些条条框框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在作文构思上没有新意,写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绿色作文教学提倡“非指导性”“非构思性”。所谓“非指导性”是指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不要对其进行过多干预,让其情感和个性得到充分表达和发挥。所谓“非构思性”是指学生的写作状态是自由和真实的,其写作过程不受限制,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语言,学会表达和创新。绿色作文提倡的“非指导性”“非构思性”体现了作文构思上的自然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语言表达上的真实性

语言是情感的表达,写作要力求语言表达的真实,体现真实的情感。作文语言的真实性是指作文中的语言要尽量生活化,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实的生活相吻合。

在传统作文中,学生为了追求高分,往往写出一些废话、大话和空话,使文章脱离实际,失去情感。其本质都在于造假,学生只是迫于老师和考试的压力,没话找话,凑字数,拼作文,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绿色作文正是针对灰色作文中的“假”,明确提出写作语言的真实得体。

5.写作目的上的发展性

绿色作文教学强调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写作不仅要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绿色作文强调学生要用真实的语言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实现学生“作文”和“做人”的和谐统一。

三、绿色作文的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生活为源泉,拓展学生写作领域

课堂的狭小、封闭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灵感和激情,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成效。在开展绿色作文教学时,要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源泉,努力打破这种封闭和界限,拓展写作空间,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相适合,引导学生拓展其写作空间。日本教育家芦田慧认为:作文的题材应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找,应是确有实际感受之体验①转引自: 王昭玲. 绿色作文[J]. 中国农村教育, 2009, (9): 50.。绿色作文就是强调写作的素材应该来自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2]15这无疑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以学生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绿色作文教学认为,老师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绿色作文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认知基础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知识和认知体验两个方面。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认知体验则是指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6]。教师对学生认知的尊重,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潜能,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体验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认知和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产生 “不吐不快”的感觉,真正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三)以学生情感为核心,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绿色作文应当是学生心灵自我感受的自由表达,这种表达无疑会充满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对学生作文不能过分的强调“文以载道”,以意识形态作为判断作文的绝对标准。否则,学生被预置在既定的审美标准之中,就会丧失自我和个性,积极性也会受到挫伤。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他们的表达,而不要从成人的视角进行评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7]作文是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学要以学生的真实情感为核心,围绕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因自己的情感得到尊重而产生浓厚的写作热情,会积极地投入到写作中,进行个性化的情感写作。

(四)以学生言语为平台,建构学生写作语言

绿色作文强调以学生言语为平台,营造绿色言语空间,并在言语平台上对学生进行改造,提升写作表达能力。绿色作文教学认为,学生的言语是发自内心深处,原生态的语言,是一种没有被成人世俗化污染的、充满童真的生长态势的语言。对作文中营造的绿色语言,教师无权“篡改”或“漠视”而应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对待,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去品味,并始终呵护[8]。

教师对学生言语的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喜欢说话,愿意表达,就可为其写作提供良好的前提。学生根据自己的言语进行写作,言语的正确导向使得写作的语言得到提高。

(五)以师生评改为抓手,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8]《语文课程标准》中也阐明:“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21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修改,让学生始终参与到自己作文的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绿色作文教学强调的评改包括学生的自改、互改和教师的审批三个层次。教师通过对作文评改的引导和参与,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与鼓励,使学生的写作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作文教学评改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师评价时要敏感地意识到学生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对其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人”的发展。

四、绿色作文教学的意义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中说:“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①转引自: 刘建新. 作文要回到原生态[J]. 语文建设, 2004, (9): 9.绿色作文正是生命的化妆,强调作文的真实性和个性化,用心感悟生活,促进人的发展。

绿色作文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发展,做一个真实的和有思想的人。

[1] 赵谦翔. 掌握完善人生的“健身器”: “绿色作文”概说[J]. 河南教育, 2004, (1): 27-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赵谦翔. 在春雨春风春晖中成长[J]. 人民教育, 2005, (5): 39-40.

[4] 赵谦翔. 绿色作文实例实说[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10.

[5] 爱因斯坦. 论教育[C] //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 第三卷. 许良英, 赵忠立, 译. 北京: 商务印刷馆, 1979: 144.

[6] 吴秀玲. 应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 (12): 55-56.

[7] 周振甫. 文心雕龙辞典[M]. 中华书局, 1996: 8.

[8] 叶圣陶. 多改多念[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05, (12): 9.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Green Composition

ZHAO WenJing1, PENG Xiaoming2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2.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As the gray pollution existed in teaching composition have done harm to students’ learning of composition writing,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of green composition was presented by scholars.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composition are ecolog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ealth of themes, naturality in plot designing, reality of expression and expansibility in writing aims. Some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of green composition are widening students’ writing scope through gathering writing material from daily life, encouraging students’ writing interests on the basis of writing students’ familiar things, fostering students’individual writing features by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inner sensibility, constructing students’writing languages with their own language styles,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writing attainments through composition correction.

Green Composition; Ecology; Health; Naturality; Reality; Expansibility

(编辑:周斌)

G424.1

A

1674-3555(2012)01-0096-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1.015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0-06-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AA110009)

赵文静(1986- ),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绿色作文
绿色低碳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