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典型作文教学模式述评

2012-03-19 15:42彭小明
关键词:文体情境作文

彭小明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我国中小学典型作文教学模式述评

彭小明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出现了诸多模式:有基于“语言·思维”的作文教学模式,如观察作文、思维作文、分格作文;有基于“文体·过程”的作文教学模式,如文体作文、过程作文、快速作文;有基于“动力·兴趣”的作文教学模式,如情境作文、话题作文、活动作文;有基于“做人·作文”的作文教学模式,如绿色作文、生活作文、新概念作文,等等。我们既要按不同模式指导学生,又要突破模式“程式化”的套路,创新发展。

中小学;作文教学;典型模式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模式”具体到写作学习、作文教学上,它是指值得遵循的、具有操作程序的“套路”、“招式”或“范式”。

新时期,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出现了诸多教学模式。如观察分析表达模式、语言思维模式、文体中心模式、注重过程模式、分格作文、快速作文、快乐作文、读写结合、情境作文、想象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生活作文、活动作文、绿色作文、文化作文、新概念作文和非构思作文等,在全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下面评介我国中小学典型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帮助大家寻找写作教与学入门的路径。

一、基于“语言·思维”的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是语言学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是语言的内部形态。于是我们把思维称为“内部语言”,称语言为“外部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学科又是思维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思维的训练往往是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但为了达到更好的语言训练目的,也可以通过训练思维来训练语言。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观察分析表达教学模式、语言思维教学模式和分格作文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例子。

(一)观察分析表达教学模式

这是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朏朏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侧重于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三级训练”体系[2]。其总体思路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这一模式主要针对初中生作文教学,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构思训练。

这一模式符合写作“主客互化”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转化)、“三级飞跃”(感知、内孕和外化)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思维和语言转换规律。

(二)语言思维教学模式

这是北大附中语文教师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写作训练和作文教学模式①参见: 毕养赛. 中学语文教学引论[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8: 309.。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写作学习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他认为,写作训练应该包括五个方面:语言练习(长短句变化、语感的培养等);形式逻辑训练(语言清晰性、语言连贯性、思维条理性的练习);想像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如说明性练习、观点与材料的处理等);阅读与分析练习。

这种教学体系的特点并不是以语言知识和思维知识教授为核心的,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以语言训练为抓手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这一模式符合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与思维对应,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三)分格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是黑龙江省常青老师设计并推广的作文教学模式②参见: 参考文献[7]194.。这一教法要求学生先进行“分格训练”,后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分格训练中的“格”,是单一的基本教学单位,相当于人们常说的“片断练习”、“单项训练”的片断或项目。常青把表现五味(声、色、味、形、触感)和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的基本元素划分为265个格,每一格配以范文,由易到难,由简而繁,逐格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写作能力。如写人格、记事格、景物格、章法格、形式格。

分格作文训练法已经涉及到表层的语言思维模式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这一模式符合写作“循序渐进律”,符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写作教学原则。写作学习没有“分格训练”作文不能具体化,没有“综合训练”作文不能整体化。综合训练是宏观控制,分格训练是微观把握。学生经“化整为零”、“化零为整”训练后,写作水平自然可以提高。

二、基于“文体·过程”的作文教学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写作课教材中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就是“八大块”:绪论、材料、主题、结构、表达、语言、修改和文风。这种知识体系偏重的是文章理论知识。当时的人认为,只要学习了写作理论知识就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学者认为光是理论知识对提高写作没有多大帮助,主张进行写作过程训练,尤其是文体技法训练。于是,写作理论研究从以写作理论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向以文体技法训练为中心。“文体中心,过程为主”理念深入人心。

(一)“文体中心”教学模式

20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倡导的“文体学”传入我国,自此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列”、以“文体为中心”。这种写作教学模式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三个层次。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特征、文体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教学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等在“文体中心论”的指导下,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3]。

这一教学模式多年以来为我国中小学所采用,有普遍的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这种训练模式的消极影响更大,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虚拟”的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视过程”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作文教学以“熏陶、自悟”为主,可以称“熏陶式”作文教学法;现代作文教学以“模仿、创造”为主,可以称“模仿式”作文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许多有远见的老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方法。

重视过程比较典型的是“文体为纬,过程为经”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老师和上海于漪老师为代表①参见: 马正平. 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02.。他们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和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

“重视过程”的教学模式超越了“熏陶模式”和“模仿模式”,形成了以“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是对“文体中心”教学思想的反思,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三)“快速作文”教学模式

这是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初春创造的教学模式[4]。这一教学模式应“升学教育”之需,以“作文速度”为中心,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杨初春把快速作文教学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如兴趣、积累、语言)、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和理论指导型。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种模式也是“文体中心,过程为主”这一大模式的具体表现。

这一教学模式切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符合“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应试之需,有短期的效果,所以较受广大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欢迎。但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体现,要“快速作文”必须从提高写作主体素养入手,“博而能一”、“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三、基于“动力·兴趣”的作文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写作,首先要有心理推动力,不然写作学习就是被动的、枯燥的、无效的行为。具体说,这种作文的心理推动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文的写作兴趣、热情的培养,二是作文成功感、成就感的培养。这两方面关系密切,写作有兴趣、有热情,作文就容易成功;反过来学生成功感、成就感的培养,又会促进学生作文的兴趣、积极性的生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激发写作动机、培养作文兴趣一直是广大教师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在这方面,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活动作文教学模式和话题作文教学模式等在全国影响最大。

(一)“情境作文”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是一种强调实际的生活、心理和思想,由教师为学生设计、渲染合情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并引发联想和想象,从而结合积累的材料表达成文的作文形式。

国内最早提出情境教学概念并进行系统实验的是江苏南通的李吉林老师。李老师认为设置精彩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事物,并展开积极的思维与想象,从而激发起表达的动机,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将情境中的声、色、形的表象与自己储存的词语联系起来,文章自然呼之欲出[5]。

“情境作文”的优点在于为写作者提供特定的“情境”,呈现了具体可感的写作对象,易于调动写作情绪,激发写作兴趣。这些对产生主动、积极的写作心理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该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教学原理。建构主义认为,“情境”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有在情与境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互动的情境中,学习的主体才会积极建构意义和生命。

(二)“活动作文”教学模式

活动作文,是指以参加活动为基础,以观察生活为手段,以作文材料的获得、写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开放性实践型作文形式。

活动作文比较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6]。该法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现场演示”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

“活动作文”模式的价值在于“训练大于知识,训练先于知识”、“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为“动力学”作文教学开了先河。

(三)“话题作文”教学模式

话题作文往往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是一种不限文体的作文形式①参见: 王文彦, 蔡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62.。话题作文最先是从1999年高考的写作题目设计中出现的。其特点是“三自”: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三开放”:写作范围开放(以“话题”作文);写作文体开放(淡化文体,但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写作要求开放(降低审题难度,但有一定的限制性)。

话题作文从材料作文脱胎而来,与材料作文一样都有材料提供,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材料”作用不尽相同。材料作文要求在内容上对材料进行直接评述或引申发挥,开头、主体、结尾都要紧扣材料,并在形式上限制了角度、写法、体裁;话题作文则不然,在内容上源于材料而不限于材料,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在形式上角度、写法、体裁可根据写作者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形式相比更加自由、开放。由于话题作文能提供故事、事件、轶事、名言等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要求上限制又少,便于学生发挥,很快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也成为了我国当代最流行的写作教学训练模式。

四、基于“做人·作文”的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与做人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古今中外写作界的共识。中国有句俗话叫“文如其人”,意思是说具有什么样的人品,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做人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写出来的作品也就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写作不仅仅是辞章、技艺的问题,更是作者素养本质的体现。因此,写作学习就是学会做人的过程,“文道合一”、“人文共进”是“立人”与“立文”之间本质、必然的联系。在这方面,绿色作文、生活作文和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案例。

(一)“绿色作文”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学生心理、符合写作规律、倡导表达真情、追求个性张扬、主张做人与作文相统一的健康写作教学模式。绿色作文强调以兴趣为导向,面向社会、生活、自然,真实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和生命存在,是一种原生态的校园写作。

由于应试教育对作文的污染,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考试”的泥潭。我国中小学师生为了“分数”往往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寻求应试作文的套路,“一凑、二抄、三套”成了学生作文的捷径;到处充斥着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作文成了没有“精神”、没有“生命”、没有“灵魂”、徒有躯壳的文章,吉林特级教师赵谦翔称这样的作文为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追求情感真诚、思想真实、个性真切的“绿色作文”的口号。要求作文为做人而写,伴人生而在,以做人促进作文,以作文升华做人,使作文成为完善人生的健身器①参见: 王鹏伟.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54。

这一作文教学模式提倡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人文并进”的教育理念,符合人类教育“成人与成才一体”的终极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活作文”教学模式

所谓“生活作文”是一种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观照学生真实生活、拓展作文内容入手,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努力激发写作内驱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人格的作文理念及教学策略。

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第二中学特级教师李元昌创立的“社会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是生活作文成功范例①参见: 王鹏伟.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36。他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劳动者,所以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必须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他的这一模式又称“放—收—放”作文教学教学法。第一个“放”,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解决作文的材料。第二个“放”是回到社会生活中去用,为文不是为了应考,而是为了适应生活、改造社会。于是他提倡为生活作文、为社会写作、为农民服务。

生活的积累与体验对于学生写作而言十分重要,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体验,学生自然就能有物可言,有情可发。“生活作文”与“绿色作文”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注重作文与生活相统一,强调作文与做人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怎样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都是师生深感头痛的难题。教师教作文往往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按程序进行;学生写作文,往往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本应千姿百态的文章也成了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新八股”。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998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新世纪新的写作教学模式。“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征文启事》中说,“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爱、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新概念作文”的出发点是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7]。

同传统作文相比,“新概念作文”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真实体验和个性化表达,是“人文共进”理念的体现。该模式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

四、结 语

以上评介了我国中小学数个典型的作文教学模式,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写作教学研究的深入,还将出现许多新的模式。对于“模式”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我们需要“模式”(建模),以便按“法”指导学生,学生按“式”模仿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突破“模式”(解构),打破“公式化”“程式化”的套路,创新发展,以便写出更加新颖的文章。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8: 791.

[2] 刘朏朏, 高原. 作文三段训练体系简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6, (6): 94-96.

[3] 钱梦龙. 语文导读法探索[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5: 14.

[4] 杨初春. 实用快速作文法[M]. 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2: 26.

[5] 李吉林. 李吉林情境教学: 情境教育[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7.

[6] 李白坚. 大作文[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63.

[7] 周进芳.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225.

Review on Typical Modes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Chines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PENG Xiaoming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modes existed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Chines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general, they are composition teaching modes that focus on teaching of “language and thinking” (includ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of observations, thoughts and specific objects), modes that focus on “style and process” (includ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of styles, processes and instant writing), modes that focus on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includ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of situation, topics and activities), modes that focus on “behaviors and compositing” (includ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of nature, life and new conception), and so on. In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both instruct students to learn the rudiments of writing and provid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s that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ose rudiments of writ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Typical Mode

(编辑:周斌)

G424.1

A

1674-3555(2012)01-0085-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1.013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0-06-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AA110009)

彭小明(1963- ),男,浙江云和人,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文体情境作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护患情境会话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