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2-03-16 09:10刘晓玲
对外经贸 2012年9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湘潭市湘潭

刘晓玲

(中共湘潭市委党校,湖南湘潭411100)

一、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初步成效

2007年12月14日,中央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实践进程来看,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经顺利完成第一阶段任务,进入纵深推进阶段,见表1。

表1 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三个阶段

(一)经济发展快中见好

在“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带动下,湘潭市经济总量近年来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从2007年523.1亿元升至2008年的654.76亿元,增长130多亿元,2011年达到112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速在13%以上。

经济发展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湘潭市2007—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5.3:47.0:37.8调整为9.35:57:33.6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1%,对税收贡献率达到70%。以湘潭电机集团风力发电部门为例,湘电风能建起了国家级直驱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生产基地,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等产品,2011年产值达到70亿元。

(二)“两型”产业快速发展

1.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3月18日,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标志着湘潭正式拥有以高新技术命名的国家级园区,它是7大国家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此为契机,湘潭市已经建立1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列入国家、省级的科技项目超过100项。湘潭市现已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863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2011年,湘潭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5.5%,比2005年提高了11.4个百分点。湘电集团、兴业太阳能等一批优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迅速做大做强,成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突出代表。

2.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08—2010年,湘潭市投入工业技改资金达460多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95.5亿元,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湘钢通过推进十大节能技改,每年可节约能量约30万吨标准煤,高炉煤气回收率达到99%,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污染排放合格率达96%;韶峰全部淘汰了原湿法工艺;湖铁通过改进低碳铬铁生产工艺每炉电耗降低2000千瓦。

(三)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1.调整优化行政区划

为拓展城区空间,湘潭市调整了行政区划,将板塘乡、双马镇划归到地处河东新城的高新区;将岳塘区昭山乡和易家湾镇交由昭山示范区托管;将响水乡、姜畲镇、响塘乡划归到河西地区的雨湖区。如今,湘潭市城区行政区划面积增至658平方公里,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发展用地的紧张局面。

2.开展土地先征后转试点

2009—2010年,湘潭市国土资源局分别在九华示范区和万楼新城区开展了土地预征机制试点工作,在全市建立起集体土地征收与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新机制,实行先行征收、政府储备、适时转用,改变了原来“项目等地”的状况。

3.完成重度污染土地变性

湘潭市完成了竹埠港8.12平方公里重度污染土地变性。将湘江沿线竹埠港化工区,严重污染地区的耕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并调整土地用途,采取“退二进三”措施,对8.12平方公里重度污染土地进行变性处理,这部分土地将逐步转成建设用地或生态用地,使湘潭未来用地空间大大拓展。

4.用好传统融资渠道

在“两型社会”建设启动之初,湘潭市就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世界银行的资金,建设湘江生态经济风光带;发行企业债券融资9亿元建设东二环;通过市“两型”投、城建投、九华投等政府投融资平台为湘潭火车站改扩建、芙蓉大道、万楼新城建设等重点项目融资50多亿元。

5.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湘潭市调整了市、区两级财税体制,激发了城区以及各示范区发展活力。2006年4月,湘潭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九华示范区设立财政金库,并明确规定园区内的收入全部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偿还债务、招商引资和维持管委会正常运转等经济事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在九华示范区设立金库的当年实现财政收入580万元,彻底改变了示范区过去一直没有收入的窘境。九华金库设立7年以来,财政收入累计总额已达28.5亿元。

6.创新金融产品和方式

在湘乡和韶山开展村镇银行试点,新成立4家信用担保机构和3家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新引进4家股份制银行;在湖南全省率先启动以专利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10家民营科技企业获得贷款5825万元。同时,成功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农户住房抵押贷款等涉农贷款新品种。目前湘潭市已开展林权抵押贷款500宗,共发放贷款3983万元。

(四)群众受益,惠及民生

2007—2011年,湘潭市共关闭“五小”企业118家,企业自备小火电机组全部关停,30家重点能耗企业逐步停产或关闭。湘潭市在湖南省率先完成城镇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二氧化硫、镉、砷等主要污染物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2011年,湘潭市坚持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倾斜,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7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7%。“两型社会”建设不仅加速了湘潭市经济的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湘潭人民尝到了“两型社会”建设的甘甜果实,共享试验区改革发展成果。环境变美、就业拓宽、收入增加、住房改善、社保扩展,“两型试验区”的改革实践普惠民生。

二、湘潭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未来思考

(一)机遇正在累积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并对“十二五”期间“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在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实践。2011年7月31日,中共湖南省委下发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湘潭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实现韶山率先富裕的意见》(湘发[2011]9号)。

(二)挑战还需应战

1.速度与“两型”的平衡点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行“两型社会”建设并非易事,“好”与“快”在很多问题上无法完全兼顾。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开局,随后一直处于后危机时代,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国际因素越来越多,国际经贸形势持续恶化,外需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在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也逐渐增多,物价、劳动力成本等持续上升。

2.局部与整体的平衡点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试验区,客观上存在体制障碍。试验区运作的机制是“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在“市为主”层面上,由于城市群中包含着不同的利益主体,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是不同利益主体的自然选择,如何调整利益格局并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是“两型社会”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政府主导与社会推动的平衡点

政府和社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两大基本力量,但政府只是引导者,社会才是主力军,必须将这两种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在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下“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才能更加顺利推进。同时,由于阶段不同,政府和社会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区别。前期阶段,以政府宣传、引导民生工程建设为主,而进入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与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愈加明显。因此,要在凝聚全社会力量中,大力推进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

[1]霍建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确保增长的质量和效益[J].今日中国论坛,2010(6).

[2]黄铁苗,康达华.关于广东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J].岭南学刊,2010(3).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湘潭市湘潭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湘潭是个好地方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湘潭市老年大学学员作品 展示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