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峰 俞奔玲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近年来全国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应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常住人口已达到7866万人,居全国第五位,2010年末城乡登记失业率达3.16%,大量外来农民工的涌入,也给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另外,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部分低素质劳动力不符合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江苏省是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的省份,随着FDI的不断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研究二者关系,围绕如何从FDI的角度解决江苏省就业问题十分必要。
FDI的就业效应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直接就业效应是指外商在东道国以独资或合资、合作的形式进行投资,从而吸纳东道国员工就业而不是从外资来源国选派员工就业。间接就业效应主要表现在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促进作用而拉动就业。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能够拉动就业数量的增加。谭洪波和吴进红(2008)以江苏省1985—2006年数据为样本,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FDI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就业增加0.046个百分点;短期内,FDI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但总体看就业的扩大效应大于挤出效应。吴启和谢嗣胜(2010)以江苏省1990—2007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FDI的就业效应进行估计,发现国内投资与FDI的就业效应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学者以全国为研究对象,如竺彩华和胡再勇(2007)把就业效应分为创造效应和挤出效应两个部分,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全面衡量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结果表明,利用外资对就业的贡献并不理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我国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刘辉群、卢进勇(2009)以东道国为视角,通过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两种方法,重点研究FDI对东道国国内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不利于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但有利于我国第二产业就业,对第三产业就业数量影响不大。一些学者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FDI的就业效应,得出基本结论:一般来说,FDI对东道国就业数量的增加是有贡献的,但是不能仅从就业数量方面单纯肯定FDI的增加会对东道国就业有积极的质和量的提升作用,它所带来的就业效应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并运用江苏省1992—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估FDI的就业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江苏省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既体现出基于省情的区域特征,又反映出改革开放宏观背景下的时代特点。1981年4月,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的诞生,拉开了江苏省利用FDI的序幕。之后,FDI的投资规模在波动中不断扩大,2010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额达285亿美元,连续八年成为全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最多的省份。但是FDI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投资方式也逐步由最初的中外合资转向以外商独资为主。江苏省的FDI资金来源范围广泛,以港澳台地区、欧美国家和自由港为主。由于受经济实力、地域、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FDI以苏南地区为主,苏北地区吸引的FDI较少,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基本格局。
近年来,由于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偏低等原因,我国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江苏省作为东部省份,是我国的经济大省,无论是就业总量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额都位居全国前列,就业问题自然不容忽视。2001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436.35万人,比2000年末增加18.31万人,同比增长0.41%。2006年末从业人员4628.95万人,比 2005年增加50.20万人,年增长率1.10%,达十年最大增长额。2008年末从业人数4700.96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23.08万人,年增长率0.49%,比2007年的增幅有所回落。2010年增长率为0.60%,从业人员数量增速减缓。2002年江苏省失业率为4.2%,2003年失业率为4.1%,出现1998年以来的首次回落,但仍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到2010年,失业率仍然高达3.16%,实际失业率远远高于登记失业率,而大量外来农民工的涌入,给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笔者认为对就业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投资与工资水平。投资可分解为来自国外部分和国内部分,国外部分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国内部分由国内资本形成构成。本文选取上述变量建立计量模型,被解释变量为就业量,用L表示;解释变量有3个,分别是国内投资额,用Kd表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用Kf表示;国内工资水平,用w表示。可得:
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原因在于:1.为消除物价变动因素及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2.对数形式的模型中各变量的显著性更高,拟合效果更好;3.对数形式模型便于分析变量间的弹性关系。
模型数据来源于1993—2011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引进FDI呈阶段性,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FDI开始发展,但1990年之前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利用外资额较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迅速增长,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江苏省利用外资真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选取1992—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性。根据上文建立的模型,选取各年的职工人数(L)、国内投资额(Kd)、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Kf)、国内工资水平(w)等数据。其中:职工人数(L):选取江苏省1992—2010年城镇单位职工人数,单位为“万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Kf):选取《江苏统计年鉴》“按资金来源和构成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中的“利用外资”一栏的对应部分,单位为“亿元”;国内投资额(Kd):将《江苏统计年鉴》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其他资金来源这四栏数据相加所得,单位为“亿元”;国内工资水平(w):选取江苏省全部职工的实际平均工资的对应部分,单位为元(见图1)。
按照设计的模型,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992—2010年FDI对江苏省就业效应的回归分析结果
1.实证结果分析
(1)从回归模型的结果看,方程的判定系数R2= 0.828799,接近1,说明整个方程拟合程度较好,解释性较强。各变量对应的P值均小于显著水平0.01,都通过了T检验,线性关系较显著。D-W统计量数值为1.081822,不能判定序列是否存在相关性。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可判定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2)从结果可以看出lnKf、lnKd的系数都为正,说明FDI和国内投资对江苏省就业数量和质量存在较明显的正面作用,而且可以看出lnKd的系数大于lnKf的系数,国内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增长0.5704个百分点,而外商投资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增长0.2096个百分点。这表明1992—2010年,内资对江苏省就业的拉动作用大于外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可见国内投资是增加就业的主要动力。
(3)lnw的系数为负,说明实际平均工资与就业存在负相关。这与劳动市场经济学理论相符合,即实际工资的增加将降低资方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使就业减少1.1752个百分点。虽然实际工资的上升会提高劳动力的收入与福利,但由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较大,工资的上升意味着成本的上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较少雇佣劳动力,宏观上表现为就业量的下降。
2.结果原因分析
图1 1992—2010年江苏省职工人数(L)、外商直接投资(Kf)、国内投资额(Kd)与国内工资水平(w)情况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国内投资与FDI的就业效应为正,实际工资的就业效应为负,但FDI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小于内资的拉动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江苏省投资的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小。外资企业在全球招聘外籍技术人员,相应会减少对江苏省就业的贡献。国内资本相对于FDI来说则更多地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更强。
(2)2002年后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取消了对跨国并购的限制,这使跨国并购取代了一部分的绿地投资。选择跨国并购方式对江苏省进行投资,往往不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反而为了企业优化重组会大幅裁员。
(3)向江苏省投资的外资企业尤其是港澳台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并不存在提升职工工资水平的动机。外商投资一般在新建企业初期,会相应地提高员工工资来促进当地劳动力的转移,但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太久。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内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存在着差异性,国内投资的就业效应明显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而实际平均工资对江苏省的就业效应为负。对此,结合江苏省FDI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促进就业增长的对策措施:
第一,促进国内资本形成,带动江苏省就业。国内资本的就业效应已超过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因此要更加注重国内投资在就业拉动方面的作用,取消各级政府部门为引进外资而盲目制定的不合理优惠政策,使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公平竞争,促进国内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特别是绿地投资,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利用江苏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积极合理地引进外资,促进江苏省经济的发展,拉动就业;另一方面,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大力引进新建投资项目,拓宽劳动就业渠道。
第三,完善企业工资制度,合理指导工资增长。相关部门在指导企业工资水平、确定工资指导线时,应当把就业作为一个关键的决策变量加以考虑。另一方面,企业在调整工资时,既要参照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等参数,也应当参考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工资指导线等。
[1]谭洪波,吴进红.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 (12):73-76.
[2]吴启,谢嗣胜.国内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差异性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分析[J].价值工程,2010(2):123-125.
[3]竺彩华,胡再勇.在华FDI就业效应实证研究[J].国际经济与合作,2007(6):49-53.
[4]刘辉群,卢进勇.国际直接投资的就业结构效应研究——基于东道国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9(9):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