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举
五、三正的阳光就是东莞的阳光
东莞有着成千上万家民营企业,当地人管企业主概称老板。三正集团的老板是莫浩棠。他参过军,曾任过桂林陆军学院的教官。复员后,他回到东莞,在桥头镇作过党委书记。从1995年起,他创办了三正集团。
老崔的打工第一站大朗文化站是政府机构,原单位江西珠湖制药厂是国营企业,现在来到的是一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着不同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必须要重新学习和适应。
老崔开始上班时,正值莫浩棠老板在国外考察,所以一段时间并没有见着老板,但他一来就投入了巨大的工作热情,很快就拿出了一份关于这份企业报《三正人》(当时名为《三正集团报》)的办报设想。他工作的认真与投入,均得到了好评。而他这个作为爷爷辈分的打工者,在这样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企业中,也是无出其右的。他在江西的珠湖制药厂办厂报时,是一个人包揽一切的,而到大朗编《荔乡报》时,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三正,他将这两次办报的经验予以充分发挥,很快就显示了他的才能和成就,也很快赢得了上上下下对于他的关注。年轻人更喜欢跟他开玩笑,而他生活在年轻人当中,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有时候,当年轻人尊称呼他“崔老”以示敬重之时,他们三正集团的老板,那位曾经在部队里受到良好锻炼的董事长莫浩棠却笑着纠正这些年轻人:“你们称崔老师别叫崔老,崔老‘催老呀,你们要叫他‘崔大哥!”
老板一句玩笑话,撩拨起年轻人的一片热情,他们真的纷纷称谓老崔为“崔大哥”了。其实,这时老崔已经整整60岁了,比大多数同事的父亲还大许多呢!这声声“崔大哥” ,叫得老崔温情荡漾,因为这种称呼,如缕缕春风唤起了老崔内心那久违的感动,也吹醒了他那过于寂寞的一池春水。他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年轻人世界充满欢乐,而这种欢乐,让老崔忘却了生活中曾经的苍凉与失意。他每天笑容满面,在三正集团出入的那些年轻人眼里,他是个乐天知命的老头儿,以祥和温情而赢得人们的喜欢。从小读过儒家经典,又毕生爱好文学,受其熏陶而显得很有修养,加以到了这个年龄,越发体现了他的成熟。他的仪表与举止经过三正集团阳光的照耀,看上去颇有风度,俨然一位典型的台商。有意思的是,他真就被一位“导演”相中,让他去广州二沙岛拍一部电视广告片。镜头上他手执球拍与一位年轻女郎双双牵手,步入绿茵如织的网球场。老崔一袭素雅的白色球服,与同样一身圣洁的女孩子步履矫健、风度翩翩地在球场上尽享人生美妙之旋律。从此,人们都称赞他长得太像富商了。而那些与他开着富商玩笑的年轻人,怎么可能想到他是一个毕生都在苦水中浸泡,并痛彻骨髓的阶下囚呢。
在老崔的眼里,三正集团是一艘行驶稳健的商海航母。它托载着二十余家规模巨大的地产、酒店和其他企业高速行驶。作为这艘航母的掌舵人,莫浩棠老板平和而慎言,冷静而执著,处事稳健,不喜张扬,是他成就事业的关键之所在。与此同时,他还有着一种更让人们铭记的处世风格,那就是极具人性味。
三正集团是一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集团,企业文化搞得有声有色,20余家企业,4000余名员工,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40岁到60岁是一个断层;而像老崔这样60多岁的人还这样干得欢,在公司是绝无仅有的。他不仅把这份小报办得有声有色,而且参与拟定一些重要的对外文稿。他办报之余编出一本30万字的《三正文选》。在一次集团性集会上,由于他自编自演了一个反映集团各企业成果的节目,获得一致好评,认为他不仅会舞文弄墨,还会登台演出,老崔的薪酬一下子达到5080元。
然而,就在乘风顺水地行驶时,突然接到了妻子病重的消息。于是,他匆匆赶回珠湖,陪着妻子去南昌医院治疗。此时,在家中恪守妇道的妻子虽然比他年轻十几岁,却满面病容,一脸憔悴。他从内心翻涌起对她的歉疚,他知道,妻子虽然是来自农村,但在她嫁给他的时候,也是充满对于未来的理想与憧憬的。然而,自从嫁到这样一个荒凉之地,她与他一起经受了“二等公民”的歧视与人情的冷漠。更何况那些年他四处奔波,为了讨一个说法,为了追回自己的身份,为了那个如今已无足轻重的“干部编制”,她愁肠百结,担惊受怕,精神的压力远比劳作的辛苦更甚。父母双双逝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与自己甘苦与共,相濡以沫的妻子,又要撒手而去。如果自己不被耽误了这么多年,如果按正常的发展,自己总不至于在晚年出外靠打工养家糊口而忽略了对于妻子的关照,那么,她是不会在这样的年龄段上,精神抑郁、身体劳累,从而无可挽回地告别她那充满苦难记忆的人世的。老崔说到妻子吴玉玲时,怀着深情的叹惜。他十分感激妻子在非常年代为他生儿育女,他更感伤当生活刚刚有了好转,儿女就要迈向社会,全家就要享受幸福安逸之时,苦命的妻子却没有等到这样的一天。
处理完妻子的丧事,他回到了东莞。此时他又面临新的难题,儿子正在读高中,无人照料,恰在此时还患上阑尾炎开了一次刀,他想辞去工作回去照看孩子,莫总裁此时伸出了有力的手。在他亲自帮助下,将儿子的户口转来东莞并进入东莞中学读书,免除了后顾之忧,使老崔一心扑在工作上。
老板确实对他很信任。这份报纸从采写到编排、从印刷到发行,都交付他去处理。他也确实不负所望,把这份小报办得有声有色,达到“领导满意、员工喜爱、朋友好评”的标准。报纸排好版后,便到质量好的深圳去印刷,每期都在《深圳商报》电脑房反复校对,又到印刷车间察看图片色泽。有时把这份报安排在夜班印刷,他也约时从旅店来到车间。时间久了,他与《深圳商报》的各个环节搞熟了,他们见他这样一丝不苟,便说,你这仅一万份的小报还这样认真,我们每天几十万份的大报也允许有万分之三的差错率呀!老崔一脸的认真:“它可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公司的发展啊!”
在深圳下印刷厂的日子,老崔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眼见到自己精心编排的文字和图片变成可以阅读的报纸时,他就會有种成就感。每当定好清样等待付印时,往往有半天空暇时间,这时候他多半前往位于深南东路的深圳书城。当他徜徉在林立的书架之间时,他会专注得忘记时间。近期,他特别爱去书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书店里在卖他刚刚出版的一部48万字的著作《伤逝》。
到了2005年,是老崔退役的时候了。我没有使用“退休”而使用了“退役”,是想说明这种合同制的“退”与全民所有制的“退”是有所不同的。
然而,事实上,老崔的退役才真正让他情丝缕缕,缠绕不已。
那一天,是他最为激动也是他的人生达到最具闪光点的日子。三正集团总裁亲自主持了一次退役典礼——专为他举行的欢送会。
老崔长这么大,经过这么多悲欢离合,还从未经受过这样的宠爱,这样的拥戴!
他们聚集在集团公司旗下的莲湖度假村宴会厅。在这里老崔参加过多次会议,他喜欢这间宴会厅,因为,他在这里边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三正人的庄严与自尊。
莫浩棠在三正人面前讲过无数次话。他讲话声调不高,却句句掷地有声。他有着一双黑浓的剑眉,那双剑眉是他意志与威望的符号。平时他不苟言笑,到了会议上,他只要往前边一坐,不怒自威。今晚,宴会厅气氛热烈而祥和,他面带笑容地走到台上宣布说:我这里有个特大的红包,是五万元支票,奖给《三正人》报的崔总编。他在集团干了将近八年,对企业文化做出了贡献。如今功成身退,我们今天特地为他送行。莫总裁的话音刚落,大厅便响起一阵热烈的鼓掌。
崔成骏走到前台,接过主持人的话筒作答:八年中,我见证了三正的成长和发展,感受了三正文化的熏陶,体验了大家庭的温暖。三正这八年,是我人生的高峰期,也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值此离别之时,再次感谢两位老板的器重与关爱,感谢同事们的深情与厚意。
这是集团成立近十年来最高规格的欢送仪式,大家轮流向他敬酒,表示祝贺。他在往台上去接受这份厚重的奖励时,周围人都在为他鼓掌,都在以热情而亲切的目光望着他,这让他置身在一种亢奋与激动之中。他感谢三正集团,感谢三正给予他的辉煌,他更感谢三正给了他用武之地,让他体现了人生价值,还有让他焕发了被压抑那么多年的男人的魅力!
他在三正集团获得的东西太多了,三正的阳光真正抚平了他内心深痛的创伤,三正让他登上了人生的高峰。
他不会喝酒,但是,那天他端着红葡萄酒,脸色比酒杯的酒更红更艳。那晚他穿着整齐的西服,扎着醒目的领带,左胸佩着三正的金质企徽。神采飞扬,满面生辉,简直可以用光彩照人这个词了!
宴会之后,又在一间最大的歌廊举行卡拉OK。在唱歌之前,莫总裁提议乒乓球比赛,胜者可获一个百元红包。他摇动着手中的红包,喊老崔上阵。老崔心知肚明自己本不是老板的对手,而老板却故意让他赢了。于是,围观的人都为他鼓掌。这时,办公室主任捧出一件用彩纸包装的礼物,说是代表集团赠予他的纪念品。老崔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件翡翠色的玉质笔筒。大家知道这样的礼物是最适合他的,因为他一生与笔杆打交道,退下后放在书桌上,可以时时回忆起三正的暖暖深情。
老崔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那天晚上,像一个辉煌的节日,让老崔永远铭刻在心。多少年来,他从未这样享受过一个集体为他而释放出的巨大温暖,还有让他深深沉醉的天堂般的阳光。他是个大半生受伤害受惯了的人,突然一下子掉进了火热的群体大熔炉中,他感觉自己变得笨拙起来,甚至一瞬间居然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他很动感情,那天晚上他的眼泪总是溢满眼眶,而大厅里的所有灯光,也都浓缩到他的泪眼中晶莹闪烁,弥散出悲天悯人般的感动。
大家在一起高歌,那是为他而放歌;大家在一起尽情起舞,那也是因他而舞。当莫总裁与他的热烈拥抱时,晚会推向了高潮。
感谢吧,崔成骏老先生。你能够从地狱到天堂,你能够拥有这样一种精神风貌,你得感谢生活,感谢东莞的阳光,感谢三正的温馨祥和。八年来,这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你,将温暖输送进你的心底,从而,你那深切的伤痛与不幸被缓缓抚慰……
大家都夸老崔晚年有福。是的,他有福分是与东莞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假如他不来这里的话,那么,他就没有这样的机遇,就不会遇上三正集团、不会遇上莫浩棠这样的老板,因而,他就不可能攀上这样的人生高峰。
六、他拥有众多的异性忘年交
老崔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有对美的向往和对爱的憧憬。
我看到了老崔好多文章,这些文章有直抒胸意的,也有针贬时弊的,也有游历名山大川的,有风花雪月的,还有他的谈婚论嫁的文章,包括他如何去与富姐约会,这种私密性极强的内容,他老崔也毫不掩饰地娓娓写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崔属于前卫网络写手。
老崔现在已近古稀之年,他还会发手机短信、电脑写文、上网聊天,可谓“与时俱进”了。他还喜欢摄影,我看到他保存的大量照片中,既有风光照也有人物照,其中一些女性的镜头就很细腻而传神,这些随着岁月保留下来的女性的照片中,有的是他处过的女友,有的是他的“粉丝”。他极其善于发短信。他在短信传递中,有过许多幸福而美妙的故事。有的缠绵,有的含蓄,更多的短信是意味深长的。能够发短信的古稀老人并不多,而能够将短信与情诗结合起来发,并且每每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获取不浅的艳福的老人则更是罕见的。因而,年迈的老崔,收获了晚年爱情的生动篇章。
说到这些女性,老崔是充满温情的。在我感觉中,他为此而感激着,也为此而欣慰着,更为此而激发了他的生命激情与创作激情。他的《俊子散文选》中有一辑“女性群像”,描写了他与各种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女性的交往:有富姐的言谈神态和生活作派;也有白领丽人的生存状况和音容笑貌;有打工妹下班后的逛街活动,也有风尘女子的特有神态;还有乡下纯朴女孩在溪畔洗衣的情景,老崔从中发现了王维“竹渲归浣女”的意境。
老崔喜欢女孩子,有时候喜欢得很是感动人。他在这种喜欢中,表现出一种不俗的姿态。诸如在他的一篇题为《寻访苏琳》的短文中,他详尽叙述了有一天突然接到了一封陌生女孩的来信,这封信是用小小的便笺写的,字迹纤细而工整,这是一位读者,是在深圳一家书店里看到他的《伤逝》一书,并且深深被他的身世经历与如今的奋斗精神所感染而深受鼓舞的打工妹。她写道:
“东莞曾留有我一年的足迹,现羁居深圳,为生计也为理想做一点微薄的努力。我出生于八十年代,读过的书不少,却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这是我的遗憾……初识《伤逝》是在书城。以为该书是鲁迅的作品,翻阅之下才知不是。您与我是两代人,可您不屈于命运的奋斗精神令我感动。因我也在困境中挣扎,更引起共鸣。同时,您作为著者与学者,让我敬重。”
“崔老师,明天是无法预料的,年轻人的生命被抛在这看似繁荣而于我却是荒原的深圳,我看不到努力的作用与生存的意义……今天我冒味投寄,只为留下一丝痕迹……”落款写着“苏琳”的名字。
看完信,老崔内心肯定是不平静的。这是他的“粉丝”,对他充满敬意,而且是缘于他的著作而引来的信,这更让他看重。他隐隐对于这位年轻的女孩子有着深切的担忧,这个女孩子可能是在厌倦人世,打算要告别人世发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吧?这个念头一闪现出来,老崔就有种莫名的紧张感。他赶紧写了一封信,按着信封上的地址发去。却没有回音。等到几天后,他到深圳下版时,他按图索骥地找到了那个地址。房东不在,他问了周围邻居有无一个叫苏琳的女孩子,人家摇头不知。他回去了,仍然担心她的下落,担心是否因打工陷入困境而轻生?这位与他不那么相干的女孩就这样走入了他的心中,他像惦记自己的亲人惦记自己的女儿一样,惦记着这个自称叫苏琳的女孩子的下落。
他又一次到深圳下版时,又到了那个地方。找到房东打听这个苏琳,房东说,租房子的名单在她丈夫那里。他又找到她的丈夫。果然,打听到了不久前是有一个女孩子姓周。他又打电话给周小姐。电话中的周小姐很有礼貌,但是她说自己是刚住进来的,不知道以前谁住在这里的。周小姐说不久前有位赵先生住在这里,找他问问吧。于是,老崔又打电话给赵先生,却打不通。回到东莞后,老崔又电话赵先生,仍然不通,他锲而不舍地再打。他经过多次联络,终于接通了赵先生。趙先生说,他的女友曾经有位同学在这里住过几天,不过不叫苏琳,已经离开深圳回家去了。老崔执拗地说,那可能就是她了,希望对方帮着联系一下。可能是老崔的真诚与执著打动了这位赵先生,不久,老崔又接到了一封来自安徽青阳农村的信,仍然是那种小小的纸笺,仍然是那种纤细的笔迹。只见上面写着:
“崔老师,对不起,我种下一颗失望的种子,然后一去不回,却不想引起您的关怀与牵挂,这是我未曾预料的。现在,我又回到这个小城,清晨的鸟鸣、午夜的蛙聒,都是大自然给我的慰藉……”
老崔在接到这封之后,是这样写下了自己的心情的:“我为多时寻觅有着落而放下了心,但一封不知轻重的只是随意排遣的信,却使我担心多时、寻访多次,不禁为之茫然。”
老崔真够痴心了。我想,他这样寻找的结果,除了“茫然”之外,他肯定还会有些别样的复杂滋味在心头吧?
老崔是个性情率真的人,他喜欢开玩笑,开起玩笑来,显然不像老年人。我在采访他的时候,他也不回避谈他与女人们的交往。我跟他开玩笑道:上帝对你很关照的呀,在你一生的漫长岁月中,在气血方刚、风华正茂之时,却与女性绝缘,而到了六十岁之后,上帝将他的满园春色都朝你开放了呀!你真是艳福不浅呀!
老崔笑得眯缝起眼睛,这时候,屋外的阳光照射进来,直照射在他的脸上。他肤色白皙而细致,或许是玩笑开得令他兴奋中夹杂着些微羞涩,面呈红润,在阳光下越加鲜明生动。
于是,他给我讲了几则与女性交往的故事,其中有些场景和情节很富有戏剧性。他平静的叙述,显得娓娓动听。他可能在大墙里的狭窄地狱里被关得太久了,与女性散步总喜欢走到坦荡的阳光下面接受煦照。通常,在他与女子见过一面之后,他的学识,他的仪表风度,都令对方心仪,而他的年龄却时常会被对方忽略。老崔说,在深圳、东莞这样的城市,不幸而独身的女人太多,她们渴望爱情而难以如愿,总盼望有人为其指止点迷津。老崔是一位心地善良、悲天悯人的人,因此,他在与女性交往当中,以关怀为主旋律,使她们在每次相谈之后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的关怀通常更像长辈,而对方大都年轻如同女儿。在这样的年龄差异中相处,女方是会感觉到具备保险系数的。他不温不火,循循善诱,如微风细雨,在交谈中,会照顾对方的情绪和心理。有很多专门找他谈话找他倾诉苦恼的女性,她们在都市当中感觉孤独,无人关爱,性情也渐渐怪戾起来,她们内心的裂纹与破损让老崔心疼,也让老崔悲悯,因此,他是通过谈话为对方缝合心灵的残破,他细腻而婉约的语言,时有比喻,时有例证,时而典故,时而哲理,正像岭南的款款细雨,又如灯下老人的绵密针线,在一针针为对方缝合着伤口。他发现这个城市有许多心灵有着裂纹的女士,她们对人生的怨怼情绪,需要缝合与抚慰,而善良的老崔恰恰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这样的角色。或许是因为自身所受的苦难太多,不幸太多,他极富同情心,他也心甘情愿地去帮助、劝导、关爱着这些心灵有伤口的人。可能是由于他的真诚与善解人意,也可能是由于他的修养与学识,他在这样的过程中,赢得了许多女子的尊重,而尊严与爱,也并不是天壤之隔,有时候,这样由尊重到爱的过渡,便是十分自然的节奏。
老崔由此获得了许多幸福。这些幸福写在他的脸上时,便是那种白皙中微透的红润,而他的精气神则愈发振作而年轻起来。日复一日,越来越多的人说他年轻,不像近七旬的人,而越是说他年轻,他拥有的幸福与甜蜜也就越多。他被他所喜欢的年轻女孩子们围拢着,如同置身一片弥散芳菲的花园,满园春色关不住,而能够真正读得懂满园春色并且能够高雅地去珍视去写诗的人,在这个时代已经鲜见了。老崔在改革前沿阵地上,以其现代人的理念,成功缀联起他的古典情怀与慈悲心肠。因而,他获得了他六十岁之前所不曾拥有过的爱的温馨,他那被深重压抑的人性由此得以温存的回归,他得到真正的补偿。有意味的是,这种补偿用不着去费尽心机地乞求,也用不着心力交瘁地奔波,那是属于人性的温暖层面发生的故事,是一种同样受过苦难,同样需要倾诉需要补偿需要缝合心灵伤口的人的共同的需要与慰藉,因而,它必将美丽着、闪烁着,以至自然而然地汇聚到了他的笔下,幻化作动人的故事。
他对女性的视野是比较开阔的,似乎有点“博爱”成分。他写过女老板、女强人,也有白领丽人、全职太太,还有保姆和村姑。但是,我认为他在与众多女性的交往当中,最生动、最富诗意的还是与深圳那位女歌唱家的故事。
这是一位才艺双馨的女郎,仅从老崔珍藏着的一封她的情书,便可见一斑。这是用隽秀的字体手写而成的,一看那漂亮的字迹,便感觉到这位女士的文化底蕴和品性涵养。经主人公同意,我将全信抄录于此——
俊子:
我好久没如此兴奋、激动过了。您带给我的震撼太大了!
下午五时多时收到盼望一天的信,我都不知该先看什么好,最后还是先选择看照片,再看您的亲笔信。接着又欣赏了您的摄影作品,最后我一口气读完了您那些文章,我不知该怎样形容我的感受,只觉得太棒了!
先谈照片,告诉您实话,您的照片我好喜欢,有风度、有气质,精神面貌也好,反正是我心目中的你,而且还真像我父亲二十年前的照片。
再谈您的信,其实我与您信中所说的感受是同样的,我觉得这是缘分,想到寻觅多年竟在这么晚才遇见您,真是相遇恨晚,但还是觉得上天太厚爱我了,我想,若真能如愿,我将会用我的全身心去爱、去付出!以往的二十年是为了孩子,今后的余生是为我的爱人。我好羡慕那些白头到老、相亲相爱的老伴们,望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我也同意你的意见,先书信往来,电话沟通,我也会将您的作品给我的姐妹欣赏,并加以品评。至于您的摄影作品,更使我惊讶,真是一专多能,真美,我好喜欢!以后可得多给我照片哟。
最后谈谈您的文章,我觉得您的文章是既真实又朴实,从那里可以看出你的为人、爱心、你的教养,见到您的作品后,对您更多一分崇拜和敬佩,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我早就对写作有向往,但我读的书太少了,写文章是需要很多“墨水”的,其实我要求不高,只想能有机会写写自己,当然能向您学多点更好,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能帮助扶持你。我以后想多看些书,这十年多来为孩子,为养家忙忙碌碌,没多少时间看书,就连信都很久没写过了,真惭愧,原来写信还能看看,现在就让您见笑了。但我想您应该不会嫌弃我这个既崇敬你,又好学的学生吧。
不怕您笑话,这些天晚上都没睡好觉,满脑子都是您,甚至怀疑这些是否是真的,我有这么幸运吗?
以上都是在今晚与您通电话前写的,经过晚上一番谈心及沟通,更让我看到您的那分真诚及您的与众不同,也让我觉得离那个美梦太近了,相信我,我会好好珍惜的!
因为明天一早要起床,不多写了,下次再谈,请不要见笑。
附上近照两张。
也请代我向您女儿问好,愿她事业有成!步步高升!
祝
健康、快乐!
莉莉 书于04、3、2晚
他们头一次见面时,老崔就制造出了一个电影的场面:
在深圳的一个铺满阳光的大台阶上,老崔西服革履地款款拾阶而上。他在攀登着爱的阶梯,这阶梯越长越陡,似乎就越是具有境界。他手捧鲜花,一步步接近着那位高贵而高傲的女演员。那位中年女子在台阶上见到老崔时,已经兴奋得满脸露出幸福与甜蜜的期待了。老崔在距对方还有三级台阶的地方停了下来,双手将鲜花擎起,而他的右腿按照西方电影中贵族青年向美女求爱的方式,谦恭而礼貌地稍微打弯,将鲜花呈给了对方。
他在《浪漫黄昏》一文中写道:
三月的傍晚,深圳街頭人如潮、车如水、灯如虹。
今晚我要去会见一位未曾谋面的单身女士,她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声乐系,现在星海音乐学院深圳分院任教。在几次电话长谈中,我已真实地感到了她的出类拔萃,所以此行便慎重其事了。
下午四点,我便去打理头发、擦净皮鞋、整顿衣衫,然后请一男一女两位朋友帮我参考买花。他们配选了一丛以大红色玫瑰为主、洁白的百合花点缀其间、再衬以散枝漫天星的花束。显得热情大方,富丽高雅。
6点,叫了一辆出租车直驶松泉山庄,车行20分钟,在约定的地点停下。当我推开车门跨步而出的时候,一位打扮入时、气质不俗的中年女子步下台阶,迎面向我走来,我知道这位便是今晚要会见的女主角了。我紧步过去,把手中的鲜花递上,并说:“今天是三八节,祝你节日快乐。”同时按照西方影视中的动作,双手执花,右腿微微弯了一下。她微笑着接过花束,邀我随她登上台阶。
来到六楼她家,铁门开处,跳出一只哈巴狗,绕着腿转悠表示欢迎。我们在沙发上先谈了一会儿,由于我们曾有书信往来并互赠照片,所以并不很陌生。她告诉我,女儿去年考入中山大学法学系,在珠海校区就读,一个月大约回来两次,平日家中显得有些冷清。
她带我参观居室,三室两厅中她和女儿大小各一间卧室,那间书房靠边放着一台钢琴,左右两面各有一幅精致的壁画。这小小的空间不仅有书香气,更有琴瑟韵,代表着主人的品位与涵养。
为表示她的热情,她叫钟点工买来菜蔬之后便亲自下厨。晚餐四菜一汤:螃蟹、河虾、鲈鱼和青菜,另煲了排骨汤。席间我们谈得颇久,体会到一种家宴的温馨。
晚饭之后,已近九点,我们下楼在小区周围散步。其时春风微拂,路灯柔和,远处保安侍立,那条小狗欢快地时左时右。
回到居处,我们在长沙发上倾心交谈,从江苏的民俗、家乡的饮食,谈到她的教学和我的笔耕,还涉及到深圳大龄女青年的婚恋现状。我们感到彼此的见解如此地相近,感到空间里充盈着令人陶醉的气息。其后,我请她一展歌喉,她便用通俗和美声各唱了一首,我又请她唱一首邓丽君的,她便唱了一首《甜蜜蜜》。她也客气地问我是否来一首,我如何敢在她这位专业人士面前献丑。
时过十二点,她要把主人房让给我休息,我说可睡小房间,相持不下,最后她说,小间是女儿的卧房,她回来后闻到男人味不好,还是她睡女儿房,把大间让给我,我只好遵命。
这个黄昏是如此地心悦神往,也只有在南国的珠三角,年近黄昏者如我才会有这等浪漫的情节。 (2004.3.19)
这是一位婚姻失败而事业有成的中年女子,爱情一直处于荒漠之中。數年来,她遇到的男人只有低档次的骚扰而未有高品位的追求,尤其这种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古典方式,更是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于是,她很快就坠入爱河。
老崔头一次走进她的家。在深圳这种地段要买下这样一套房子,本身就说明了居住者的身份,而室内装修更是典雅而华贵。女人给老崔递过拖鞋,那分温柔从目光透出来,有种可以融化一切的感觉。
他们相对而坐,谈天说地。有音乐陪伴,这让双方感觉心醉神迷。不知不觉间,夜色完全降临下来。老崔起身作要走状,自然那位女士不肯让他走,将他挽留下来。
因为是三室两厅,老崔可以住在客房。还有一间是她孩子的屋子,孩子不在家,偌大的空间便显得气氛轻松起来。这位歌唱家很会关心人,她递给老崔一件还不曾拆封的浴衣,并将卫生间浴池的水放好,请老崔去洗浴。老崔进到卫生间时一眼就发现这里的装修都是上好的建筑材料,特别是浴缸很讲究,金光闪闪的阀门,洁白光滑的缸壁溅着斑斑水珠,在灯光映射下,如同珍珠般晶莹。还有排列一溜的洗发洗浴用品,各种品牌,各国文字的说明,老崔大致看了一下,有日语、韩语,也有英语。他将浴室的门关上,感觉这里面的空间很宽敞,犹如置身在五星级宾馆的洗浴间内。他躺到浴盆里,被一层柔软的泡沫厚厚地履盖住时,他完全沉醉在温柔之乡了。他这时候感觉到浑身筋骨酥软,那水的微微震荡,幻若无数只温暖的小手在他的周身上下抚摸起来。他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于是,他的眼前出现的是那片北风肆虐的湖滩,他们这一队人在挖湖泥的情景。汗水早已浸湿了衣服,从一个个用力弯曲挖泥的背上,他能够分清一层层汗纹。因为每天都要出汗,衣服却不能洗,导致了昨天的汗与前天的汗的接壤,而今天的汗线与昨日汗线的连接处,便是如同海浪线那种白花花的碱印。但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只有出汗的份儿却没有冲凉的条件。几十人住在一间临时搭起的棚子里,根本就没有床,只能在地上铺一层稻草,像沙丁鱼一样挤睡在一起。每天一个人只能发一大瓷缸热水,喝了就没有擦身的。那么一身臭汗,仅用一缸子水能擦吗?对于常人是无法想像的,但是对于他们这些非常人什么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就有人宁可喝生水却将这缸热水用来擦洗身子。这种擦洗实际上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为一屋子这么多人,都是一身臭汗,连脸和脚都不洗,你想想,这种汗臭味道怎么能不令人窒息!
然而,他现在一想到那些个日子,那种无法言喻的汗臭,他就要呕吐。触景生情,他似乎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他一走进高档的卫生间或豪华的宾馆,他便总是会浮现出那些苦难的当牛作马的改造生涯。于是,他就会加倍地感慨,加倍地珍惜。
他躺在浴缸里只顾回想,只顾对比,可能时间太久了。那位细心的女主人在外面轻轻扣门,柔声细气地问他是不是感觉不舒服。他开始没听清,等到他听清了人家问话的时候,他慌忙回答:舒服,舒服啊!
罪是人遭的,福也是人享的。能够遭罪也能够享福的人,才没有虚度人生。而真正有过强烈反差对比的人,才会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女人虽然孤独,但是她并没有老崔的那一番刻骨经历。在偌大的深圳,哪一个人会有老崔这样上天入地都经历过的人呢?他每每遇到最幸福的时刻降临时,他都会出现瞬间的发呆。而他发呆的时候,差不多是他最具魅力的时候。因为女人会喜欢他这样的含蓄而有深度的男人,所以,这种时候女人常常要朝他抛出橄榄枝了。
在南国的城市,云集着许许多多离乡背景的孤男寡女,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他们都在婚姻的绳套中困惑地钻进钻出。当他们身心疲惫之时,他们是多么需要彼此的拥有与慰藉呀!这一切,无论是老崔还是这位对他情深意切的女友都心照不宣。然而,传统的中国女人毕竟没有直露地扑过来向老崔直接表达爱意。她给老崔在另一间客房里铺好了被褥。老崔带着浴池的芳香与甜美的想入非非的酥松,出了卫生间,在女人的引领下进了客房时,他似乎有些怅然若失。
他坐在床边,一时理不出头绪。女人也进卫生间了。水音清亮而悦耳,在老崔听来像音乐。这音乐声声入耳,也声声撞击着他的心灵。等到女人洗完澡,将长长头发盘卷在额顶,满面红光地飘然而出时,老崔的心便剧烈地狂跳起来。许多年了,他没有过这样的狂跳。在这种狂跳中,他体验到了年轻人的感觉与年轻人的生命状态,当然,还有愈发强烈的欲望。老崔毕竟是文化人,老崔也毕竟是懂得女人的。他没有任何粗鲁表示,他只是凑近女人轻轻说:我们即使分开各住一屋,人家也不会相信的。
女人看他时,已经是眼神散乱了。她面色潮红,喃喃地说了句什么,应该是骂了一句“你真坏!”之类,似乎更合乎国情与恋情。
老崔进入了幸福的季节。如果我们将老崔拥有女人爱情比作他拥有了世界,似乎不够准确。因为他拥有一个女人,可以这样形容,他要是拥有了两个呢?可世界仅此一个。
再看看老崔的另一次感情交往吧:
有一篇叫《未现火花》的文章,详细记载了他去与一位富姐相会的情景。
珠三角地区确有为数不少的腰缠万贯的女性,她们或因事业成功而驰骋商场,此谓之“女强人”;或因父辈的家境殷实而养尊处优,遂有“富婆”或“富姐”之称。
阿薇属于后者。
经友人介绍,我们通过几次电话,感觉对方是一位真诚而善良的女性。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她约我去莞城相见。在总站下车时,她居然开了辆“凌志”来接我。经八达路,右拐园岭路,不久便在一条僻静的巷子深处停了下来。随着两声喇叭,一位女佣打开了铁门。
她引我穿过一方周围放满盆景的天井,在大客厅坐下。就在她去沏茶之际,我打量了一下客厅,一组紫檀木的家具,显得古朴而庄重。壁上除了大幅的山水画之外,有一幅她父亲与香港某企业家的合影。再看茶几另侧的这位女郎,此时才细加端详。她年龄约为三十七八,穿一袭浅蓝底色嵌着淡红碎花的连衫衣裙,颈上一挂珍珠项链,头上是一只鹅黄色的菊花发夹,此外别无饰物,显得清雅而亮丽。
呷了几口茶之后,她便引我去见她母亲。这是一位典型的南粤老太,不会说普通话,但能听懂几句。我们在表情和姿势的帮助下,算是打过招呼。
晚餐时共是五人,她母亲和她,保姆和我,还有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见我在座有些腼腆。满满一桌的菜肴,可谓丰盛。而我虽来广东多年,却一直未习惯粤菜,尤其他们称道的党参、黄芪煨乌鸡汤,给我盛满一碗,却半天未曾饮下。阿薇见我少吃菜,便叫保姆加了一盘青椒炒鸡蛋,她该是认为外省人一定都是吃辣的吧!
晚饭之后,她带我参观她家的居室。这是一幢三层的老式建筑,二楼有她父母和她的卧室,孩子也有个小间。小客厅与一楼的大客厅不同,弧形沙发、玻面茶几、装饰橱内有各型艺术品,壁上刻有名家的字画,显示主人的格调不俗。
越过三楼,来到屋顶,虽说是个阳台,却宛如一处小花园。数以百计的花盆,大小参差,错落有致,靠东还搭了个花棚,牵着蔓藤植物。我对花卉知之甚少,许多植物都叫不出名称。阿薇告诉我,她父亲在香港有一厂一店,常年在那里打理,一般是周六回家,周一早上去港。
晚间,由七点半直到九点,我们有一次单独的谈话,地点是在三楼的长沙发上。这里环境静谧,灯光柔和,是一处理想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地方。也许我们都是已过了易于激动的年龄,在我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和寻觅,而她却保持着女性的矜持,所以,虽然是置身于如此理想的浪漫之所,却完全没有那份应有的浪漫。我们虽坐在同一张长沙发上,但彼此间都保持着至少两尺的距离。
我们平静而不失礼貌地交谈着,既无羞涩与忸怩,亦非随便而轻佻。正如我们的坐姿一样,谈话也保持著一定的距离。她告诉我,她是土生土长的莞城人,父亲年近七旬,刚才见到的那位50多岁的老太是她的继母。原夫在银行工作,因车祸去世已有两年,她本人在一家公司的财务部工作,每天两点一线,很少参与社交活动。今年以来,娘家婆家的人皆关注着她今后的生活,说她还不到四十,孩子还小,应该重组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
壁钟的大铜锤规律地左右摆动,我们相对侃侃而谈。有社交经验的人有这样一种说法:两个未曾谋面的人,通一次电话可了解三分,见一见面可了解五分,交谈一次可了解七分,长期交往可了解九分。今晚一个半小时的交谈,对她有七分了解。我对她的感觉是:一位典型的南国富家女性,看不出多少娇气,潜意识里却有一种骄气。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固定的、狭小的圈子里,家世使她不了解或不肯走近平民阶层,她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对中国历史的风云和当今的世态人情有着一层无形的隔膜。基于礼貌,我只有随着她感兴趣的话题转,当我涉及一些她未知的领域而无可应对时,我便赶紧转过话题,免得尴尬。
当晚我睡在三楼的客房,她不仅为我准备了漱洗用品,还拿来了几本杂志,可见她是一位会关心人的贤妻良母。
两个星期之后,她父亲由港归来,约我去绿色世界后面一家牧场吃鹿肉,席间,我对其千金的人品和涵养颇多称道,但也委婉地表明了我的看法:由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相去太远,可引起共鸣之处不多。我可能不适合她(我不讲她不适合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未说,她要求我定居在她家,这样我便要完全纳入她们家的生活方式了。
其后,我们便未再见面,偶尔也通次电话互致问候,保持一份淡淡的友谊,这是最明智的态度了。
这篇文章写得婉约而细腻。此次相见虽没有出现“火花”,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择偶标准和情感意向。
还有另一封情书,经老崔同意也在此展示,以飨读者:
俊子——我亲爱的:
半生漂泊遇见了你,是“缘”!
我从感情的荒漠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我饥渴、劳累、企盼……
我是为你盛开的红莓,穿越遥远的千山万水来到你寂寞的阳台,为的是温暖你的心。我就像那小小的茉莉花,洁白芬芳而美丽,为你开放;可你,又为谁开放呢?
与你缘起是在俱乐部,乍看你的照片,一双睿智的眼睛,气宇非凡,直觉你就是智慧的化身,文化的象征——再看你的兴趣、爱好与品位:搞文学创作、摄影;觅有涵养、性格温和气质佳,爱好文学喜读书,有情趣的女子。真令我大喜过望,在当今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的现代大都市,似你此等“活宝”,我何处去寻?似你要觅的此等傻女,舍我其谁?一刹那,我真的震惊了,那种得遇高山流水、千古知音的感觉竟令我如此心动!与你“建交”后的几天,我对你的感情简直是一日千里,犹如决堤的洪水,犹如沉寂多年后终于爆发的火山——过去因为没有你,我的人生充满遗憾,今天我已无所求,巧遇你令我莫名兴奋!我时时想念着你,惦记着你!你含笑而睿智的眼睛就像星光闪闪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鉴赏摄影图片,拜读佳作,真令我五体投地,钦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你影技高超,艺术细胞丰富,品位更胜人一筹;文笔隽永,文风秀丽清新,令人耳目一新,内中蕴含诸多人生哲理,细读之下,令人心驰神往,为之动容,浮想联翩——周某自惭才疏学浅,相形见绌,甚觉举笔维艰,若非答应与你要回复,怕失诚信,周某实不敢在你面前露丑,乃至令你失望、失落……更担忧我俩文化底蕴相去甚远,若你力求尽善尽美,则周某实恐有负你厚望……
然则一切随缘!人和人之间,有缘相聚,有情才能相守!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柏,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份圆融丰满的喜悦。
已经过了大悲大喜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本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相知相属的温馨,分手便也欢喜。相识是缘,分手也是缘,缘来——惜缘;缘去——随缘!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皆是诗;天地之大,人间百味皆成文——懂得了生活,懂得了生命原来可以这样:恬淡,沉寂,宁静致远,激越婉转——
俊子啊,俊子,既有你,亦复有我,两颗不同凡俗、不随波逐流的共振的心,两个躁动的灵魂,相逢在这充斥着铜臭味的现代大都市,擦出爱之花,共谱爱之歌,幸甚!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啊,不知今宵是何夕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时的睡莲?只愿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身边。
正如你所说:多年来我一直孤独而寂寞。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你这样与我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我一直苦苦渴求而郁郁不乐。但我却又是美丽的,我寂寞是因为没有人欣赏,而我的美丽正是因为我承受了没有人欣赏的寂寞。
他日定当讨教,望言无不尽。谢谢!
夜已深,众人皆眠我独醒,虫儿也已睡去,我是也该歇着了。
愿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周 茜
于03年2月23日3时30分
我全文引用了这封爱情信,是因为我首先被这封信所感动着。因为在当今上网时代,一切都是时尚而快速,即使写这样的情书之类,也无需用自己的语言或感情去表达,从网上“荡”一封相似的东西,就可以“忽悠”了。然而,这封情书,却是带着一种属于上一个时代的具有古典情怀的表述,情真意切,这样的情书真的已经很少见了。因而,能够得到这样一封信,真是一种福分。这封信里的许多句子,都是她内心世界的动人表述。在这个商品实用的时代,又是在东莞这样的城市,据说这封手写的情书出自一位小学英语老师的笔下,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古典情怀确实不易。
从落款上看,周茜的信写于2003年,莉莉的信写于2004年,这年月的老崔已俨然是六十六七岁的老头了。这个年龄选择配偶,应该说不同于中年或更年轻时的浪漫了。然而,老崔却不然,他在年轻时候的一切浪漫被大墙所遮拦、所阻断,而到了黄昏之时,上帝却将年轻时应该拥有的浪漫情调统统还给了他。
他不仅拥有了一封封这样灼热的情书,他还拥有一张张靓女的玉照,还有动人的诗篇。老崔等于将生活与文学同时酿造,而且有滋有味。有位女士给他的爱情诗中有这样几段:
我怕,
自己沒有一双温柔的双手,
抹平生活刻在您额上的皱纹;
我怕,
自己没有一把灵性的锁匙,
开启您那紧缩的眉毛;
我怕,
自己没有一颗醇香的酒子,
酿造您喜爱的美酒;
我怕,
自己没有一身出色的泳艺,
在您宽阔大器的心海畅游。
就是说,老崔对于东莞、深圳这样的城市中的那些有着伤口的女性们,是一剂良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医生。他与之交往过的女性无论最终是否真正走到一起,但是,她们都由衷地喜欢着并爱着老崔,而老崔最终也都不曾伤害过她们。
这是一种水准呢,还是一种作为男人的境界?
崔老师在众星捧月般的女性之中,滋润着、温暖着、期待着,同时也在选择着。这是抉择,是关乎到他晚年生活的重要抉择。老崔这个时候,仪表堂堂,他的年龄与他的额头的智性光泽,无疑会被许多人视作拥有巨资的台商港商。其实,老崔拥有的是精神,是思想,是爱,是向往。
一个人无论年纪多大,只要他拥有着向往,拥有着对于爱的向往,那么他就自然会浑身弥散出超越年龄的魅力。
七、晚霞尤其璀璨
2005年6月9日这天,是三正集团创办十周年的纪念日,也是白金五星等级的塘厦三正半山酒店开张之日。来自各地各部门的贵宾纷纷前来祝贺,其中有省市重要领导,也有军分区司令员。在诸位重要嘉宾的行列里,已经从三正退休的老崔,也在被邀请之列。
在东莞十三家五星级宾馆当中,我领略过几家。其中印象较深的是东城的御景湾和三正半山酒店。这两个宾馆都十分注重景观与环境。既有巴厘岛风情,也有亚热带旅游风光。尤其三正半山酒店依山傍水,阿娜多姿,巧妙利用了山与水的格局,在酒店的任何一个角度看出去,都能够看到水的娇柔水的风情。可谓处处临水,房房有景,整个酒店被水的柔情缠绵包裹起来,简直像海水精心托育出的一颗璀璨珠宝。
走进客房便进入了亲水区。这种与水的相亲相拥之感,如踩波纹,如履浪花。客人可以从房间直接进入泳池,这种近距离的“亲近感”,在整个珠江三角洲甚至整个中国都堪称一绝。这里的华贵更是令人咂舌:在其它酒店只有总统套房,而在这里却是总统别墅。这种别墅有25栋之多,就是说,可以同时接待25位准总统或准总统式的人物。套房最贵的一宿达88800元。走在这样的总统别墅间,那幽静而诗意的散步小径,还有各式时髦的充满休闲感觉的健身房、泳池等分布,真让你感觉这是到了天上人间。
老崔骨子里就有的浪漫情调,走进这样诗画之地,顿时诗如泉涌。何况与他紧紧相伴的是他的年轻的妻子。她与老崔简直是天作之合。他们都是从苦难走来,他们对于苦难均有着惊人的承受能力,而一旦他们到了品尝幸福与甜蜜的时候,他们又同样有着对于甜蜜和美妙的享受能力。
那一天,老崔真是风光无限,感慨无限。他是与刚刚结婚不久的太太一起出席三正集团十周年庆典的。当接他的车停在酒店大堂门口,他与太太挽手步入光华四射、金壁辉煌的接待大厅时,他看到了好多张熟悉的面孔朝他投以亲人般的欢迎,那天她太太穿着一件得体的印花缎质旗袍,端庄雅致、光艳照人。不少年轻人为之惊讶:哇!崔老师,你的太太好年轻好漂亮呀!
夫妇二人参加了隆重的庆典,又出席了盛大的晚宴。礼仪小姐又热情地为他们引路,引到了一处幽静的长廊,然后,在一个豪华的门口处停下了。小姐笑容可掬地将房门打开,告诉他们,这是莫总裁为他们安排的下榻之处,他们今天晚上就居住在这里。
屋子里有明亮的窗户,望出去是如画的景观。外面正在下着淅淅小雨,雨丝浇打在肥大的树叶上,那种刷啦刷啦的声音,在宁静的房间里有种异样的感觉。他们俩人不约而同地踱步到了阳台,这阳台很特别,用高档木条板铺面,紧挨着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他们热爱着植被,热爱着绿茵,热爱着绵绵雨丝。对于他们而言,那雨丝的缠绵之音,正是在对他们两个人的倾诉,多么味道隽永的倾诉!那不仅是对往昔苦难的诉说,更是对于人生美好的回味。而这一切,都融入了大自然的优美韵律与节奏之中。这样美妙的空间,这样舒适的房间,对于他们夫妇,都是头一次享受。他们幸福着满足着,他们在这样的房间里度过了怎样的一个值得无限回味的夜晚呀!尤其老崔,他不能不回想起他在那个简陋诊所里用四根木桩搭起的婚床吧?!
触景生情,这是人之本能。而懂得感恩,也是老崔这一代遍尝过艰辛苦难的人的特点。如果不是来到东莞,如果不是来到三正,如果不是遇到莫浩棠这样的会关心别人的老板,他怎么可能会有着如此温馨而美妙的晚年生活呢?!
庆典宴会上,人们斛筹交错,频频祝酒,音乐在华贵的大堂回荡。当他看到莫总裁朝他们走来,举杯祝福他们夫妇幸福快乐时,他激动不已。
他对妻子相视一笑。他发现妻子眼里闪烁出的是心领神会的感激之情。于是,他感觉自己找到了尊严,找到了价值,也找回了自己一生都在苦苦寻求的东西。
三正人对老崔的热情令他难忘。年轻人围过来敬酒,为他的婚姻干杯。他们问崔老师是怎么找到这么好的妻子的。
提到与妻子的缘分,这是老崔最爱说的话题。崔老师原妻于1998年去世,三年之内,他没有考虑续弦,因为感情一时转移不了。其后,两个孩子由于工作繁忙,怕对父亲照应不周,于是建议他再找一位老伴,以缓解孤独之感。而在整整七年之后,他才终于找到了一位志趣相投的“红颜知己”。
这些年与他走近的女子为数不少,其中不乏层次较高者,但因性格、志趣、观念不一,或因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各异,难以契合,他不愿勉强将就,因此在这段寻觅知己的过程中,可以说“逗号”不少,却一直未有“句号”。
2005年3月25日,这对他们二人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记得那天下午,我去车站接她时,第一印象就使我眼前一亮,她那朴实大方的衣着、那不施粉黛的面容,显得与众不同。神态安详、气宇不凡,双目闪着智慧之光,一望而知是一位气质高雅、颇具涵养的职业女性,当即产生了好感。当我们在沙发上交谈时,她娓娓叙述着既往的经历与今后的打算,语言朴实、谈吐恳切,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真诚,我顿时就觉得寻觅多时的人就是她了。”崔老师这样向记者描述与毕女士的初次见面。
这位朝老崔走来的中年女性居然素面朝天,没有靓丽的装饰,更没有丝毫的化妆品。老崔感觉到了她的沉稳与自信。她凭什么如此自信呢?交谈中,老崔终于明白这位女性的自信来自她对于人生苦难的经历与解读。而这一点,恰恰是现代女孩子们最为匮乏的,也是崔老许师最为看重的。
他们一个下午的会心交谈,老崔不仅了解了她的身世,也读懂了她的人品。她叫毕君书,四川泸州人。她在婚姻上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所以,若干年来,始终自己带着女儿,艰难地生活。生活磨砺了她的独立能力,她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盖房子,她的生活能力赢得了周围人对她的敬重。而她对孩子的教育更是让人敬佩:尽管原夫对她薄情、对女儿冷漠,她还是叫孩子常去走走,她说:“不能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仇恨之中!”——这是胸怀多么宽广、多么深明大义的母亲啊!
为了淡化不愉快的记忆,她毅然告别家园,告别工作多年的医院,来到东莞一家港资企业任厂医。她的勇气与意志,让老崔深为钦佩,而她在婚姻上所受到的磨难更是让老崔充满感慨与同情。于是,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其后的交往中,崔老师发现毕女士既是一位工作称职的医生,又是一位善理家政的主妇。由于她供职的单位在厚街,下班后花近一个小时赶回家,又開始忙碌。她为崔老师规范饮食、调适健康,使之完全改变了单身生活时的面貌。
崔老师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多年的夙愿,就是要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对此,毕女士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一有空便帮助输入手稿。崔老师为之感慨不已:他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她则在一边敲击键盘,古典小说中提及的“红袖添香”,应该就是这种意境吧。
她对老崔的印象,还是始于电视上。那是东莞电视台《乡音》节目中,老崔接受主持人采访的情景。他端坐在那里,对答自如,谈笑风生。老崔当时并不知道侃侃而谈自己经历时,会有这样一位观众被他深深吸引。这显然是位善良的中年女性,因为她也有不幸的经历,对于比她更苦的老崔,她充满同情。当主持人问及老崔对未来还有什么愿望时,老崔实话实说:他希望写出一部长篇,将自己多年的遭际写出来;还有就是要找一个能理解自己、能心息相通的老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吧?当后来有人给她提到崔成骏时,她欣然答应见面,从而开启了这段后来成为佳话的缘分。
他们是两个不完整的家合成一个完整的家。不仅老两口相亲相爱,而且双方子女之间也亲密无间。她女儿在天津一所大学就读,与老崔的一女一子相处融洽,互相之间常有邮件交流,他们是一代人,在他们之间,似乎拥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
过去老崔一直抱怨“月下老人”.也趋炎附势,把年过“王老五”的他遗忘。而现在有了称心的妻子之后,他不忘挥笔写下了感激月老的诗篇,题为《致月老》:
月老呀,你银须苍苍、满面慈祥,
手持红线到处奔忙。
多少个少男少女因你成双,
感谢您没把我遗忘。
我曾仰望夜空的星光,
我曾远眺浩渺的海浪。
千万次在心中呼唤,
何时遇见我期盼的女郎。
多少年的等待、彷徨,
您终于眷顾我的身旁。
您引来我梦寐以求的伴侣啊,
从此改变了我的孤独忧伤。
她秀外慧中,娴雅端庄,
她质朴温和,持家有方。
我向往中的伉俪情深,
今日如愿以偿。
红颜知己是男士的梦想,
互敬互爱是家庭的至上。
两地相思,书鸿酬唱,
窗前读写,红袖添香。
月老啊,我不会辜负你的厚爱,
我将备加珍惜,如珠在掌。
从此我焕发出新的活力,
生活中充满了馥郁芬芳。(05.11.15.夜)
毕女士接到此诗后,也步其原韵、依其段落和了他一首《觅——和俊子君》
多少年寻觅在人海茫茫,
多少回辗转在梦中遐想。
数十载不懈地追求,
而今终于如愿以偿。
不求高官厚爵,
无意巨贾富商。
只望高山流水,
寻觅心中知音郎。
他年少时绽露锋芒,
他青年时横遭狂浪;
命运没有压垮他,
笔耕不辍矢志未忘
情趣相投,性情相仿
心寄情依,互悦互赏。
两颗孤独的心,
从此相偎相傍。
清晨并肩迎着朝阳,
傍晚牵手散步广场。
虽说我们相见恨晚,
如火的晚霞依然辉煌。
我要感谢仁慈的上苍,
我要留住绚丽的夕阳。
日日与君晨昏相伴,
共谱我们的幸福乐章。(05.11.21.夜)
他们的感情真挚是基于精神的共通,这从他们的手机短信往复中可见一斑。下面是他们在日记中记下的几则来往短信——
崔:“阿书,过去你为争取生存空间、培育爱女,不得不坚强地面对命运。现在有我在你身边,你应该舒一口气,多露出些灿烂的笑容。”
毕: “俊子,谢谢你这么对我,也许命运真的让我有一个幸福的后半生。你给了我新的希望,让我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了。”
毕:亲爱的,你的《独处》看得我好伤感哦!这些年我也时常有这样的孤独感,只能靠自己设法排解。今天我才知道你我曾经有过相同的感受。让我们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去抚慰对方心灵的忧伤,相依相携,度过我们幸福的晚年吧!爱你的妻。”
崔:“书,《独处》一文引起你的共鸣,是由于我们心息相通、感受相同之故。人生能得知己者不易,得红颜知己尤难,我为之甚感欣慰。”
崔:“阿书,每晚睡前想到你,心中就有一种甜蜜之感,你是我的精神支柱啊! 今晚十一点前已写完了第五章,我的创作毅力源于你的支持和激励呵!”
毕:“俊子:你的文采和修养是我一生都在追求的理想,能和你共度半生足矣!”
当笔者问毕女士为何对比她大十几岁的崔老师如此一往情深时,她说:“我们有着共同语言,在一起感到很开心。我不在乎他的年龄,我看重的是他的性格和才智,他知识广博而又谈吐幽默,在爱好和情趣上也与我相近。”
毕女士虽是从事医务工作,但与崔老师一样,对于文史有着同样的爱好。她喜欢听他讲历史典故、名著人物,两人还常以诗词应对。——某日,崔老师兴之所致,赠毕女士诗一首:“分别方两日,思念何殷切。此生与书伴,于愿复何求!”毕女士当即回曰:“人云相思苦,今方知其味。今生何所求,与君常相偎。”崔老师赞其颇有古风韵味,毕女士又复一首:“文才不如君,切莫当笑柄。妾身甘为徒,常聆君教诲。”其时,崔老师不由惊呼:红颜知己,舍君其谁!
当他给我看这些短信时的那份陶醉感,仿佛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年,在向成年人展示他那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这使老崔平添了几份天真与可爱成分,当然,这也是他对于美好生活的真正感动。
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应邀到了他们的家。
这是个结构非常有意思的家。现在家庭成员共有五口人,他们两口子和老崔的在一家公司任经理的女儿住在一起;儿子在上海工作,毕女士的女儿在天津读大学。毕大夫则担当了贤妻良母的角色。在给老崔介绍的女人当中,有条件更好的、更年轻的,但是,无论介绍什么人,他都要征询女儿的意见。而这位毕医生是女儿一开始就投赞同票的。
女儿称继母为阿姨,她们之间很容易沟通。所以,她现在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愿意跟阿姨商量,她跟阿姨的聊天时间,要远多于跟父亲聊天。看到她们之间如此和睦相处,彼此信任着,老崔只能幸福地感慨不已,他已经非常非常地满足了!
毕君书可以烧制一手好菜。这在我去之前,老崔就多次与我说过,在东莞能够请来家中作客,远比在菜馆就餐更为亲切。毕大夫是个不爱多说话的人,她只是默默地一个人在厨房中忙着。而她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显得那样的平静安详,就好像她生来就是为了这个家庭而工作似的。
她还有一个更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掌握电脑,提高打字速度,帮着老崔完成他耿耿于怀的长篇创作。她对于老崔这样老骥伏枥般的写作,不仅敬佩,而且视作一种崇高的信念。
在老崔家最充满诗意的地方是那个阳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个咫尺之地的阳台是他们的伊甸园。这是与客厅直接通连的地方,乍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你走过去,你就会发现令你无比惊讶的内容:那是两个盆景,分布在阳台的左右两侧。这两处盆景制作得都十分精心。一盆,相当于蜀国山水。我们知道,“蜀国多仙山”的,而将蜀国的仙山缩至咫尺之地,而且将小桥流水排布得那么匀称细致,不可多得。任何人一看这样的盆景,第一感觉都会以为是买来的,实则是他们两位伉俪自己制做的。他们有着燕子衔泥般的耐心与精细,从工地上找来废弃的石片、水泥块之类,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精心设计制造了这样的盆景。这是一处景观,细心观赏的话,能够沉浸在他们用爱的双手创造出的意境之中去。你既会体验出小桥流水人家的逸兴,也能感受到九曲流觞的诗韵。另一处盆景则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那种刀子般薄而陡立的石峰,青灰之中,高傲而立,水在不同的石峰之间委婉多姿地流淌着,阳光之气与阴柔之韵相得益彰。这两处景观,主要都是毕君书设计并操盘的,而老崔只是她的助手,当然也参与设计,并充当欣赏者和评论者。
这两处盆景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每当有客人来时,老崔都要兴致勃勃地将客人引到阳台上,细致地介绍制作这两处盆景的种种细节,当他津津乐道时,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
如果走近这对迟来之爱的夫妻,走近他们这个特殊组合的家庭,你会被他们之间那种弥散出的人性温馨所感染。他们的阳台、他们的盆景是属于他们的诗。他们夫唱妇随,相濡以沫。他们虽然发不同青,却有着对于苦难经历的共同认知与超越,他们也有着对于新生活的加倍热爱与神往,更有着重建家园的力量与热情。还有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之间的那一份精致的细心。每天妻子夜班时,老崔都会在午夜11点准时给妻子发一短信,不仅仅是道声晚安;而每天一早醒来头一件事情,也是给妻子发一短信,问声早安。短信,在老崔的手里就是获取妻子真爱的信鸽。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悉心关爱,才唤起了毕女士全身心的投入。她不仅将这个阳台当作了她自己终生寻求的爱的小巢去装点打扮,她也将这个家,视作她幸福的港湾。
那天,当老崔津津乐道地夸赞贤妻多才多艺,不仅能持家会烧菜,还会唱歌、会乐器时,我提议她能否为我演唱一首。她微微一笑,也没有忸怩就唱了起来。她唱的是成方圆的《游子吟》:“都说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痛苦辛酸/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艰难/游子的心中盼望春天……”
毕大夫唱得十分动情,她的声音有着泪水的感觉,令我不敢去瞅她。终于,她的眼泪随着歌声滚落下来。她越唱越将头垂下来,她是被歌声传递出太重的情感分量压的。她旁边的老崔也深深陷入这种歌唱的情绪之中了。那一次,她用歌声表达内心渴望与内心经历的场景,令我久久感动。
在他们家里,不仅有歌声,有阳台盆景,他们的爱情照片也是一处景观。那是制作成挂历的照片:老崔与年轻的妻子相拥而立,他们的侧面倩影带着拥吻的意境,可以令一池平静的湖水荡漾起春天的波纹。而照片的旁边写着:“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毕医生目前是在镇上工作。她每次上班,老崔都要到班车的站头去送她;每次她回来,又总是去车站接她。而每当在家时,吃过晚饭之后,他们都要成双成对,牵手迎着东莞夜晚的灯光,款款地出了家门,朝中心广场走去。他们要在那里散步,要在散步中谈话,要在谈话中感受着属于他们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毕大夫的女儿主动叫他爸爸。她说,他(老崔)比我亲生父亲更关心我,更有爸的样子。不久前,女兒在电脑上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爸爸,认真看完您赠予的书,感悟甚多:有对您人生悲惨遭遇的共鸣与感伤;有对您不渝信念、坚韧精神的敬佩;也有感于逆境重生的欣慰;还有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泪水盈眶也掩不住对您的崇敬之情。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迥然不同,但您的遭遇却不是一般人能遭遇到的,当然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能从那样的环境中站起来,并走出心里的阴影,确是不简单,若不是您对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此时此刻恐怕无缘拜读您肺腑之作了。
世界如此之大,中国人口如此之多,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机缘又是那么渺茫,却让您和我母亲相识、相知、相恋,谱写出一段动人的黄昏之曲,又安排我成为您膝下之女,您感谢月老赐予您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伴侣,而我感谢上苍赐我您这样一位严师、慈父。人生匆匆数十年,您无须感叹其短暂,也无须埋怨我们相聚之时太晚,我只想告诉您:不早、不晚、刚好。
我们可以追悼过去,但不能让我们仍跳动的心活在过去痛苦的时日里,因此我们学会了珍惜。我虽没有经历过您所经历的,但我能体会,所以我珍惜和您二老相聚的日子,即使嘴上不说,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但请您和母亲相信,女儿是挂记着你们的。
略去华丽的辞藻、抹去虚幻的赞词,留下的是我们真实、浓浓的亲情。在此,女儿望千里之外的父母身体安康、百事可乐! ”
老崔将这封信从电脑上传给我。他感慨道:他非常知足,不仅拥有这么好的贤妻,还多了这么好的一个女儿。这真是上帝对他的偏爱!
老崔说到许多事情,都喜欢用缘分,他相信他得益于缘分。比如他说,他与爱妻和小女儿都属牛,年龄都相差两轮生肖;而三个孩子都相差4岁。
老崔对数字是够敏感的了。他可以如数家珍般地说过他的“9死”:一是在开矿山时,差点饿死;二是在浮肿与痢疾肆虐时,差点病死;三是在洪水中迁徙时,差点淹死;四是在烈日下的中暑,差点热死;五是过河翻船,差点溺死;六是“文革”批斗,差点打死;七是拖拉机翻车,差点碾死;八是西湖自杀,差点寻死……
当他在数说“9死”之时,他的妻子打断他,不希望他再说下去了。贤良的妻子是希望他别总是沉浸在对苦难往事的回忆之中,而要他多想想今天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
如果将现在他所遇到的快乐与幸福总结一下的话,他可能也能够列数出“9福”、“9乐”之类。在漫长而艰辛的日子里,老崔坚强地活了下来,那是因为他有希望,有信念。正是希望与信念使他有如此坚强的毅力,使他一次又一次绝路逢生。
他骨子里本来就是个文人。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他因一支笔而跌落人生的深渊,九死一生;他也因一支笔而有了文友文缘,使之得以平反昭雪;他更因一支笔在南方闯出一片天地,从而使他从人生的低谷跃上高峰。就是说,他人生的起伏跌宕,悲喜交集,绝路逢生,充满传奇,皆因文墨而起,文墨注定与他一生的命运紧密相联。
本来莫总裁还是希望老崔继续干下去的,老崔却选择了辞退,他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他最想做的事情便是完成一部长篇,这是他毕生的夙愿。他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记述那非常年代、非常地点发生的非常人事,人到了那种境地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扭曲,从而揭示一代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他把完成这部小说当作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即使在选择老伴时,他也将是否爱好文学,能否打字帮他完成这部著作放在首要位置考虑。
老崔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呀,而像他这样为了一种使命而仍然孜孜以求不敢有丝毫怠慢的人,更是稀中之稀的。但是,在我多次与他的接触与交谈中,我在深深为他而担忧。在我看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茫茫大地上有多少知识分子不就是那么白白遭罪白白葬送了的吗?能够活下来,活出艳遇艳福,这已经是阿弥陀佛了,何况,还有这么和美的家庭,这么健康的身体,写不写出来过去的经历并没有当下幸福地生活着更重要。
人的苦难经历与能否写得出著作是两码回事,绝不可等同而语,即便一定要刻骨铭心去写,那么,也不可着急焦虑的。面对他的这种心态,我要将儒家经典《大学》中的一段话送给他: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后 记
时光悠忽,又是四年。这期间我由东莞转至深圳。虽然东莞与深圳两地相邻,但我却与老崔荒疏了联系。忽然有一天,我的手机急促响起,我看是来自上海的电话便接听了。想不到的是老崔的声音,他该有74岁了吧。他带着欣喜告诉我,他在上海,在世博园参观。他说,儿子在浦东买了新房子,工作很好,在香港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工作。他说,女儿也结婚了,生活得很好。他还告诉我,他在上海见到了谢市长。说到谢市长时,他充满感恩语气。他说谢市长也退休了,见到他后非常亲切地拉着他的手感慨道:老了,我们都老了呵!
老崔说,他一生有好几位贵人让他永远不敢有忘,有谢市长,有杨佩谨这位江西作家协会的前主席,当然也还有我,并且说我是他最后遇到的一位贵人,因为我的帮助,他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他现在无论到哪里去,因为有了这个名分,他感觉到自己内心更加充实。他问我是在东莞还是在深圳?他说他过些天回东莞后,来深圳看我。
他说的都是好事儿,我为他高兴。他的儿子,那个躲在母亲身后目送他踏上打工之路的小家伙,现在成了汇丰银行的白领,并且能够在大上海买下自己的房子。他有今天,自然与老崔打工为他挣来的学费供养他密不可分。而我一想到老崔命运多舛,险些被破坏的婚姻,正如他说感谢老天爷让他有了一双儿女。现在,这一双儿女反哺,给予了老人家晚年的快乐与殷实。
对了,那位喜欢写诗的毕大夫呢?老崔怎么没说到她呢?回头见到老崔时,我一定要好好问问他。
责任编辑 黄 强
邮箱:yidiyanggu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