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2-02-27 08:31黄丽娟罗文基邓斯影张奎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8期
关键词:椎动脉耳穴颈椎病

黄丽娟,罗文基,邓斯影,张奎渤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或动力性因素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血管狭窄、折曲,从而导致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临床上常见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等临床症状。手法治疗是治疗该病首选方法,耳穴贴压对治疗该病也有较好的疗效。本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评价手法结合耳穴贴压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本院康复科、骨外科及神经内科就诊被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120例,符合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经颅多普勒(TCD)诊断标准:参考《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中焦明德等所提的正常参考值[2]。

纳入标准:①以颈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头痛、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及汗液分布异常等交感症状;②旋颈试验阳性;③颈椎X线或CT扫描显示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或寰枢椎位置发生变化;④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流速异常;⑤对手法治疗及耳穴帖压治疗无禁忌证,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并发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②并发有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梅尼埃病、眼源及耳源性眩晕、感染等疾病;③孕、产妇、精神病;④未能按规定完成治疗或检查及资料不全;⑤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药。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及就诊顺序以均衡顺序随机法,把患者均分为综合组、手法组、贴压组3组,每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患者取侧卧位部放松,医者坐于患者床头,先轻揉颈椎两侧肌肉及起点,再在肩背部施行提拿、分筋理筋等手法,再按压双侧风池,完骨,颈百劳穴位,然后采用卧位颈部拔伸松动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其头侧,双脚顶踩住床脚,上身略前倾,一手托握下颌部,一手托住枕部下方,发力拉动,带动患者在床面上滑动拖行,整个手法过程约需20 min,每天1次。

耳穴贴压治疗:辨证选穴交感、神门、心、皮质下、肾上腺,主穴取颈椎、颈、肝、肾。耳针取穴法均采用火柴棒找出疼痛敏感点,耳穴常规消毒后,用王不留行子贴附于小方块胶布中,然后贴敷于耳穴上,按压王不留行子使之有酸胀、发热感,嘱患者自行每天按压单侧耳穴4~6次,3 d后换另一侧耳穴按压。连续治疗9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统计发生的不良反应,并评定临床疗效。

综合组采用手法治疗和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采用单纯手法治疗;耳穴压贴组采用单纯耳穴贴压治疗。

1.2.2 血流动力学 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患者病情的响应程度,以椎-基底动脉收缩峰的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为观察指标,采用EMETC-2021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德国),经枕窗探测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Vp、Vd、Vm值,通过比较组内及组间观察指标值的变化差异,评价治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2.3 疗效评定[1]临床治愈:眩晕的症状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有效:眩晕等症状减轻,仍留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无效:眩晕等症状未改善。

1.2.4 安全性评价 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采用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经2个疗程治疗后,各组Vp、Vd、Vm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组Vp、Vd、Vm值明显高于手法组和帖压组(均P<0.01);手法组与帖压组Vp、Vd、Vm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cm/s)

2.2 临床疗效 经2个疗程治疗后,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手法组和帖压组(P<0.01)。

表3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安全性 3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综合组及帖压组分别有9例和10例出现轻微的耳廓瘙痒或红肿症状,对症治疗症状即可缓解。

3 讨论

研究显示,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倾向,已引起人们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甚则猝倒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是后循环缺血综合征,主要以康复理疗、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3]。中医学则认为该病是因为肝肾亏虚或遇风寒劳累,以致寒凝气滞血脉不通,筋失所养所致,常用手法、针灸、推拿、耳穴帖压等方法治疗。

手法治疗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该法通过揉、提拿、拨筋、分筋、按压、拔伸等手法,可起到松弛患者颈肩部、后枕部等部位的肌肉,刺激患者风池、完骨、颈百劳等穴位,拉伸颈椎等作用。从中医角度看手法治疗可起到调和气血、温经散寒、行气祛瘀作用,并能解除患者风寒凝滞、气滞血瘀所造成的病理变化与各种功能障碍[4]。从西医学角度看,上述手法可减轻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的组织,并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退淤血肿胀、改善肌肉组织的力学特性,达到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拉大椎间隙,增大椎间孔,解除对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从而起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5]。

《内经》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刺激耳部穴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取肝、肾二穴,以补益肝肾、舒筋壮骨,治其本,颈椎、颈穴、活血通络以治其标[6]。辨证配穴,取神门、心、枕、颞,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改善椎动脉的血循环;交感能穴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层、止晕之功效,通过刺激以上穴位,达到标本兼治,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现代医学也表明,刺激耳穴可增加机体产生内啡肽的能力,从而作用于脑啡肽受体而达到镇痛的目的;还能调动体液的抗痛因素,提高痛阈。另外,耳穴的刺激冲动传至相应中枢神经部位后,与疼痛部位传来的冲动相互作用,从而抵消或减弱疼痛反应。傅玉红等研究显示,耳穴帖压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7]。

彩色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可敏感反映脑血管及脑血流速度情况,可发现流速异常、血管痉挛及硬化等情况。Johnson等发现于C5~6水平多普勒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单次测量即可有很高的可靠性,其组内相关系数(CCI)可达0.81,是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血管状态及脑血流量的有效方法,也是筛检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8]。因此,彩色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所测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Vp、Vd、Vm值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判定量化指标,用以评价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治疗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手法治疗和单纯耳穴帖压治疗。

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能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发挥治疗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能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等系列交感症状,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达100%,临床痊愈率为80%,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医疗费用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但由于本研究的设计疗程较短,观察病例数较少,对该法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29.

[2]焦明德.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97.

[3]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900问[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38.

[4]安国俊.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17.

[5]陈才,洪芳芳.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25-327.

[6]张诗兴,姜文方.耳穴定位与神经血管分布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228-229.

[7]傅玉红,廖广玲.耳穴贴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7例[J].中国针灸,2008,28(7):514.

[8]Johnson C,Grant R,Dansie B,et al.Measurement of blood flow in the vertebral artery using color duplex Doppler ultrasound:establishment of the reliability of selected parameters[J].ManTher,2000,5(1):21-29.

猜你喜欢
椎动脉耳穴颈椎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