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2-02-27 08:31吴莹李雨峰程明黄林徐丽余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8期
关键词:电针偏瘫上肢

吴莹,李雨峰,程明,黄林,徐丽,余茜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位死亡原因和第一位成人致残原因。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较重负担。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证实。均为首次发病,神志清楚,能配合治疗;病程3周以内;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将患者分为综合康复组、普通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①综合康复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7.62±6.72)岁;皮质下白质梗死6例,基底节区梗死19例,丘脑梗死4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4例;②普通康复组:男性1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70.45±7.36)岁;皮质下白质梗死7例,基底节区梗死23例,丘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2例;③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8.53±6.45)岁;皮质下白质梗死8例,基底节区梗死22例,丘脑梗死1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2例。

1.2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1.2.1 常规康复

1.2.1.1 运动疗法 早期良肢位摆放,床上翻身,桥式运动,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每次40 min,每天1次。

1.2.1.2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针对瘫痪肌肉采用三角波,波宽40~60 ms,采用运动点双极刺激法,阴极置于远端(Intelli STIM公司,BE-28E)。每次10 min,每天1次。

1.2.1.3 功能性电刺激 采用方波,波宽0.3~0.6 ms,刺激器置于患者腰部,电极置于腓神经位置(IntelliSTIM公司,TE-05E)。每次10 min,每天1次。

1.2.1.4 高压氧 采用国产YC-2880型医用高压氧舱(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压力200~250 kPa,面罩吸纯氧60 min,中间间歇10 min,治疗时间120 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再行下1个疗程。1.2.2电针治疗 根据患者功能损伤情况选择相应穴位。头部主要取百会、四神聪、大椎、神庭、本神;上肢主要取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主要取足三里、三阴交。30号毫针直刺或斜刺,深度0.5~0.8寸,得气后接6805-AII型电针(汕头市医用设备有限公司),采用疏密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准,频率80 Hz,持续刺激20 min,刺激结束后不留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再行下1个疗程。

综合康复组接受以上所有治疗;普通康复组只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未行任何康复训练,但不排除患者自行在家锻炼。

1.3 评定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24 d及治疗36 d时,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和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进行评定。评定由同一治疗师完成,评定者不参与治疗。

疗效评价:①临床显效:FIM和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50%;②临床有效:FIM和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20%~50%;③无效:FIM和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2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组内不同时间点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组间在同一时间点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显效、有效和无效病例行Ridit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FIM 各组间治疗前FI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 d后,普通康复组、综合康复组FI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综合康复组较普通康复组提高(P<0.01)。见表1。

2.2 BI 各组治疗前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 d后,普通康复组、综合康复组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1),综合康复组较普通康复组提高(P<0.01)。见表2。

2.3 疗效 各组疗效评定见表3。综合康复组(Rˉ1=0.887,95%CI:0.79~0.98)、普通康复组(Rˉ1=0.755,95%CI:0.65~0.85)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康复组与普通康复组也有显著性差异(t=2.046,P=0.045)。

表1 各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

表2 各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表3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遵循“先下肢、后上肢”的程序,上肢功能和手功能恢复相对缓慢,往往下肢功能已达到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上下斜坡后,上肢仍处于软瘫期或痉挛期,难以完成日常所需基本动作。

上肢承担着80%以上的基本日常活动,如穿衣、进食、修饰、如厕、洗澡等,上肢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需要不同程度依赖他人,给家庭和社区带来沉重负担。

大量研究显示,电针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2-4]。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多由外邪侵犯经络而后进入脏腑,或因情绪内伤引起经络运行不畅,致阴阳失调引起。软瘫期属于痿病,以“治痿独取阳明”的传统取穴方法[5],取手三里、合谷、曲池、足三里等手足阳经的穴位。电针治疗可使缺血受损的神经突触数目得到恢复[6];能促进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向病灶区移行并分化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进行补偿、修复[7];可降低大脑皮质β-内啡肽的含量,减轻脑水肿[8];可减少缺血引起的一氧化氮神经毒性作用[9];可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改善病灶周围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10]等。

促进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广泛运用的康复技术,其按照正常的人类发育顺序,通过深浅感受器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正常运动模式的信号,中枢神经系统对其加以重组并输出,最终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重新建立[11]。其中,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12-13]是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很多学者发现,通过反复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原不承担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丧失的功能[14];可使病灶周围的脑细胞通过轴突的芽生促进运动功能代偿和重组[15];也可促进强直后增强的建立:即重复刺激后的突触传递增强[16]。

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脑细胞能量,纠正酸中毒;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减轻细胞水肿;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恢复一氧化氮的基础分泌,缓解血管痉挛;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阻止细胞过度凋亡等,起到重要的脑细胞保护作用[17]。

本研究显示,在康复训练、高压氧等现代康复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电针疗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1]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2]陈步巍,郭恂.早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2(8):179-181.

[3]李艳春,林奕辉,朱勇,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0,4(27):708-709.

[4]刘红.早期康复训练配合电针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10(2):251-253.

[5]田丰玮,苟春雁,李宁,等.分期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34-36.

[6]陈加俊,石岩殊,韩雪梅,等.大鼠脑梗死后突触素的变化及针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4):333-335.

[7]李常新,黄如训,陈立云,等.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及电针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3):190-193.

[8]Franceschini R,Gandolfo C,Cataldi A,et al.Twenty-four-hour-β-endorphin secretory pattern in stroke patients[J].Stroke,1994,25:2142-2145.

[9]刘曦.电针治疗脑梗死中枢机制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3):242-245.

[10]喻澜,黄晓琳,王伟.电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2):105.

[11]周贤亮,刘宏亮,汪琴,等.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6):354.

[12]Johanssn BB.Brain plasticity and stroke rehabilitation[J].Stroke,2000,31:223.

[13]Thickbroom GW,Byrnes ML,Archer SA,et a1.Motor outcomeafter subcortical strokecorrelateswith thedegree of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J].Clin Neurophysiol,2004,115(9):2144-2150.

[14]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恢复的理论(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1-4.

[15]Liepent J,Bauder H,Wofgang HR,et a1.Treatment-induced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 in humans[J].Stroke,2000,31:1210-1216.

[16]倪朝民.脑卒中的康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3.

[17]高春锦,杨捷云,翟晓辉,等.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电针偏瘫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