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俊贤 牛秀群
(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00)
天鲜1 号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早熟鲜食专用玉米一代杂种。母本B9和父本Z51 是1999年分别从自育甜玉米群体BX-2 和ZD-1 中连续套袋自交、系内姊妹系经6代测配结合选育而出的具有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其中母本B9 早熟,株型半紧凑,株高160 cm,花丝紫色,花药黄色,雄穗分枝20~22 个,花粉量较大,干籽粒千粒质量202 g,春播从出苗至成熟92 d(天),雄穗完全抽出后才开始吐丝,适宜作母本,散粉持续时间7 d(天)左右,籽粒灌浆速度快,产量较高,田间综合抗性表现良好。父本Z51 早熟,株型半松散,株高170 m,花丝紫绿色,雄穗分枝21~23 个,花药紫色,雄穗较发达,花粉量较大,春播从出苗至籽粒成熟110 d(天),抽雄与吐丝基本同步,适宜作父本,产量高,田间抗各种病害,未发现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茎基腐及红叶病等。
2004年配制杂交组合B9×Z51,2005年进行组合鉴定试验,2006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7~2008 在甘肃省鲜食玉米消费大市兰州、天水、白银等地进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3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在甘肃、河北、青海、宁夏等地累计示范推广6 666.7 hm2。
2005年在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鲜食玉米试验基地进行杂交组合鉴定试验,4月16日播种,间比排列,2 次重复,2 行区,小区面积8 m2,地膜覆盖垄种,宽窄行设计,垄上种两行,行距40 cm,垄间距60 cm,株距36 cm,每667 m2种植3 650 株,四周设保护行。为防止开放式授粉造成花粉污染而影响品质,第2 重复每品种套袋自交15 株,以备品尝。试验结果表明(表1):天鲜1 号平均每667 m2产鲜穗1 013.9 kg,较对照津鲜2 号〔817.2 kg·(667 m2)-1〕增产24.07%。
表1 天鲜1号鉴定试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006年在本所鲜食玉米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4月15日播种,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6 行区,小区面积24 m2,其他设计与鉴定试验相同。天鲜1 号平均每667 m2产鲜穗1 013.6 kg,较对照津鲜2 号增产23.44%,差异极显著(表1)。
2007~2008年在兰州、白银、天水等地进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地膜覆盖栽培,采取大区对比排列,面积均在333 m2以上。天鲜1 号平均每667 m2产鲜穗1 108.7 kg,较对照津鲜2号增产28.67%(表2)。各地表现长势整齐一致,果穗商品率高,田间未发现主要病害发生。
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随机区组设计,2 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天鲜1 号平均每667 m2产鲜穗1 027.8 kg,较对照甜单21 增产10.20%,其中2009年5个试验点天鲜1 号平均每667 m2产鲜穗968.3 kg,较对照甜单21 增产8.09%,居参试甜玉米品种的第1 位;2010年平均每667 m2产鲜穗1 087.3 kg,比对照甜单21 增产12.12%,居参试甜玉米品种的第1 位(表3)。
2007~2008年的多点试验示范及2009~201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天鲜1 号田间主要病害均极少发生,未倒伏,比对照津鲜2 号和甜单21 抗病性强。
表2 天鲜1 号生产示范产量结果
表3 天鲜1 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010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天鲜1 号高抗红叶病(发病率0),抗瘤黑粉病(病株率11.36%)、抗茎基腐病(发病率9.69%),中抗大斑病(5 级),感丝黑穗病(病株率27.27%)、矮花叶病(苗期病株率66.75%、成株期病株率61.97%)。
2010年7月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品质测定,天鲜1 号可溶性糖含量10.06%,还原糖5.26%。2010年由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组织5 名专家对天鲜1 号进行品质鉴定,各项分值分别为:外观28.2,气味6.0,籽粒色泽6.2,甜度14.0,柔嫩性8.3,口感风味8.2,种皮厚度16.8,总分87.7,外观及煮食品质达部颁2 级。
天鲜1 号春播从出苗到采收84 d(天),夏播72 d(天),采收时籽粒纯白,属早熟白粒甜玉米一代杂种。全株叶片数17 片,成株期田间可见13 片叶。平均穗长21.3 cm、穗粗5.2 cm、穗行数14.3、行粒数41 粒、粒长1.1 cm、鲜穗百粒质量45.6 g,轴白色。株高200 cm,穗位高45 cm。株型半紧凑,幼苗长势强、绿色、芽鞘紫色、顶土能力强,分蘖少。成株期植株健壮、抗倒折、耐密植。穗上部叶6 叶,少而稀疏,通风透光性好。田间综合抗病性强,高抗红叶病,抗瘤黑粉病和茎基腐病。鲜食品质优良,在白粒消费区种植很受欢迎。春播地膜种植或小拱棚加地膜种植最佳密度为每667 m2种植4 500 株,每667 m2产鲜穗1100 kg 左右。鲜采期一般在授粉后23 d(天)左右。在中等以上肥水条件的川道地区种植最佳;在旱区种植,采取地膜种植也能实现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