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科研的分析

2012-02-17 02:04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中职

刘 勇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 成都610000)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研究已迫在眉睫。中职教师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等教改研究的骨干力量。然而,中职教师科研能力薄弱已是共识,以“全国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要目检索”一年间(第116期~第127期)论文统计为例,989篇论文中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仅47篇,所占比例约4.8%,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身份进行的研究则更少。笔者选择四川省某职业技术学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结合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中职教师科研的现状。

调研设计与实施

中职教师科研现状指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情况,包括参与各种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工作、撰写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或经验交流等内容。

(一)调研内容

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1)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2)中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方法;(3)中职教师的科研成果;(4)外部因素对于中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影响等。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部分是在查阅文献与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采用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对受访对象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研究者通过对访谈记录的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三)研究对象分析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内规模最大、开设专业最多、教职工人数最多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由7所学校合并而成,其中,包括5所中专、1所职高、1所职工学校,涉及二产、三产类专业40多个,1200余位教职工。学校处于合并初期,原来的各个学校尚未完全融合,能够比较全面地代表不同层次中职学校(中专、职高、职工学校)、不同专业(二产、三产)、不同教师序列(中专教师和高中教师)的特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典型特征。

(四)样本选择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研选取该校750名教师(含专任教师和兼课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充分考虑教师年龄、技术职称、任教专业(学科)等因素,随机抽取30人为访谈对象。

(五)调研数据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38份,其中,有效问卷735份,有效回收率98%。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整理了访谈记录,对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科研能力与方法、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外部因素对于中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

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735份有效问卷中,专职教师582人,占79.2%,兼课教师153人,占20.8%;副高级职称教师178人,占24.2%,中级职称教师377人,占51.3%,初级及无职称教师180人,占24.5%;学历以本科为主,占91%,专科学历的占5%,研究生学历的占4%;涉及基础文化课、土木、交运、建筑、物流、电子、电气、化工、财经、旅游、计算机等专业和学科。

(二)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

对开展科研必要性的认识 总体上看,中职教师对于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认同度还是较高的,90.2%的受访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对中职学校开展科研工作必要性的认识表

参与科研工作的目的 虽然认同学校开展科研工作,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目的或动机是有差异的,90.7%的教师是为了评职或评优,高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直接功利性明显。这种动机在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中表现特别强烈。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中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目的排序图(多选)

参与科研工作的意愿 从图2数据来看,中职教师愿意参与科研工作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功利性目的不一定都不好,也不是影响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唯一原因。另外,有17%左右的教师表示不太愿意或不愿意,这需要引起重视。

不愿意参与科研工作的原因 通过对表示不愿意参与科研工作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怎么做,也就是缺乏较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和指导。另外,在访谈中,也有很多教师提到教学任务太重,学校事务繁杂,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做科研。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中职学校接收的生源特殊,多是学业成绩或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教师教学压力大,工作任务的确繁重;另一方面,学校或教师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割裂开来,没有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紧密结合教学工作来开展科研,而是将科研视为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这是很多教师觉得做科研没有时间精力,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进而不愿意做的原因。具体情况见图3。

图2 中职教师参与科研意愿图

图3 中职教师不愿意参与科研工作的原因图(多选)

对目前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评价 图4的数据反映了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对于中职教育科研现状的认识和评价,仅有17%左右的教师认为开展情况较好,多数教师认为科研工作开展得不好。

图4 教师对当前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情况评价图

(三)参与科研的能力与方法

参与科研工作的胜任能力 教师在自我评价胜任科研工作的能力时,负面评价较多(52%),仅有3%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可见,加强科研方法的指导,提高中职教师的科研能力非常必要。具体情况见图5。

图5 教师对自身参与科研工作的胜任能力评价图

对科研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对很多教师而言,其主要工作就是教书,科研并不是他们的分内之事,加之很多中职教师并非出自师范专业,缺乏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由此可见,影响中职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教师缺乏科研方法,即科研能力较少得到培养、训练和提高。具体情况见图6。

图6 教师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图

经常选用的科研方法 图7的数据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中职教师论文较多表现出经验性总结的现状。从教育事实中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要将经验总结与其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价值才能得以保证。

图7 中职教师常用的科研方法图(多选)

(四)参与科研工作及成果情况

调查统计了735位教师近三年来(2009~2011年)参与科研工作所取得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论文及科研成果发表和获奖情况 论文及科研成果发表和获奖情况见表2~表5。从表2~表5可以看出以下情况:(1)中职教师发表论文或科研成果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2)中职教师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的等级不高。(3)中职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低于获奖数量,因为论文质量的原因,在一定等级的刊物公开发表难度更大。

表2 教师论文及科研成果发表数量统计表

表3 教师论文及科研成果发表等级统计表

参与科研课题或教改项目情况 图8和图9表现出,中职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特别是有相当多的教师,近三年基本上没有参与一项科研项目,反映出的现状不容乐观。

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情况 图10和表6反映出,教师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特别是能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著作还是空白。

表4 教师论文及科研成果获奖数量统计表

表5 教师论文及科研成果获奖等级统计表

图8 教师参加科研课题或教改项目数量分布图

图9 教师参加科研课题或教改项目等级分布图

图10 教师参编或主编教材等总体分布图

表6 教师参编或主编教材等汇总表

参与常规教研活动情况 具体情况见图11。常规教研活动是学校推动教改研究、提高教师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主要平台。但从调查数据来看,中职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数量和教师参与度存在问题,行政兼课教师比专职教师更少参与教研活动。

图11 教师参加常规教研活动情况图

科研成果的阶段性比较 对受访教师在评职称前后的成果数量进行了比较。以每人平均数为计算单位(初级升中级的计算周期为三年,中级升高级的计算周期为五年),具体数据见表7。表7说明,教师在评职称前后科研成果的数量有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当评聘高级讲师(高级教师)副高职称之后,发表论文或论文获奖的数量下降很多。原因在于,评聘职称之时,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有一定的约束条件,科研成果会作为一种参考条件,而在评聘副高职称以后,参与科研工作不再成为必须的考核要求,这与高校将科研作为教师基本工作量进行考核的做法不同。

表7 教师职称晋升前后科研成果对比表

(五)外部激励与约束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科研氛围、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工作地位、科研保障条件、科研奖励机制、科研工作任务要求等对教师参与科研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表8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在建立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保障与服务功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教师的认同度很低。

表8 教师对外部激励与约束因素评价表

研究结论

第一,中职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理解与认识上功利性色彩浓厚,未能转化为内在需求,参与意愿和程度不高,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科研成果的数量不多和质量不高,中职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等诸多方面。

第二,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呢?其一,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不好。科研并不是中职学校的基本工作内容,所以,在中职学校内,科研容易成为独立于学校教育教学以及教师本职工作之外的附加任务,为了科研而去科研,割裂了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教师自身工作和发展的联系,使之成为无本之木,不易为学校和教师真正接受。不将科研工作与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脱离学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是没有生命力的。其二,意愿与能力脱节。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缺乏方法培训与指导,缺少实践经验,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意愿是基础,能力是保证,二者缺一,都会造成教师想做却不能做,或者能做却不想做,甚至既不想做、也不能做的局面。其三,激励与约束机制欠缺,保障与服务不够。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教师做与不做都一样,做了也得不到肯定和承认,不做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想做又没有条件做,缺少保障和服务措施,那么,要推动中职学校的科研工作是非常艰难的。

对策建议

(一)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

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来谈科研工作,也不能脱离教师的日常工作来要求他们从事额外的科研任务。只有将科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象,研究分析解决办法,学校的科研才会真正发挥对教育教学和教师自身发展起促进作用,才能有生命力。

(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首先要建立并落实科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激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使他们的工作得到应有的回报,引导他们将科研与日常工作结合;另一方面,要提出约束性的要求,将科研工作与评优晋级、年度工作考核、部门业绩考核、干部晋升等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去做。只有当科研工作能够给学校带来实际好处时,学校才会真正重视。同样,只有当科研工作渗透到教师工作之中,与其切身利益联系,即将外在诱因与内在需要相结合,才会发挥长久的内驱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

(三)保障与服务相结合

由于其教育对象特殊,中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要激励约束他们参与科研工作,就必须做好保障与服务。一是要保障时间,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将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等同看待,计入劳动报酬,保证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不至于增加其工作负担。二是要保障投入,包括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奖励的投入、科研素养提升的投入等。三是要做好指导与服务,要有专门的部门、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注意培养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要创造并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冉明会.重庆市某高校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对比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8.

[2]庄园盛.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薄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专刊).

[3]陆素菊.中职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J].职教论坛,2007(8上).

[4]沈佳乐.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科研的现实与修正[J].教育与职业,2009(18).

[5]郑确辉.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缺陷及解决途径的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00(5).

[6]史保金.加强职业教育科研队伍的“研究意识”与提高研究能力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5).

[7]田和平,滕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中).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中职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