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着力点

2012-02-16 04:12
图书馆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文化遗产图书馆

刘 艳

(辽宁广播电视台资料室,辽宁 沈阳 110820)

刘 艳 女,1966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理论。

1 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就根植了坚实的文化基因,为文化而存在,因文化而繁荣。图书馆对一个国家与民族来说,堪称精神家园和文化之核。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辽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是对辽宁当前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按照《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以文化带动社会发展,以文化引领未来,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必须真正践行文化自觉,紧紧抓住和用好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文化建设方面大有一番作为。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强省战略中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功课。

2 着力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非赢利的、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我们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文化强省战略进程要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优势,投身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去,是我们当前应该考虑的事业发展方向。图书馆应自觉将自己纳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大环境下,通过提供多元文化服务,满足本地区公众的文化需求,唤醒其文化自觉意识,使文化自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同时加强与其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系,彼此协作,共同组织,形成一张社会文化服务的大网,成为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力军,而不要因为图书馆人自己的迟疑,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变革的潮流边缘化。

3 着力参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文化对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提高城市居民的素质、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城市都有某种意义上独有的文化资源,那些具有历史性、传统性、地方性、唯一性或垄断性的永久性资源,是城市市民心理归宿的一个文化符号来源,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宝库和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是保存、整理和获取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领地,在城市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发展与图书馆的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图书馆利用其资源和服务为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保障,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城市居民素质的提高,图书馆也可以有更好的实力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 着力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

地方文献是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是某一地区文化发展的积淀。早在1982年文化部就曾明确要求:“省级图书馆应根据本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需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当地读者需要的藏书。本省(自治区、市)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本地区的地方资料应尽全收集。”这是社会发展赋予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也是其他类型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首先,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统一收集标准范围;其次,建设地方文献保障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第三,推进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总之,各级公共图书馆要把地方文献工作提上日程,加以重视,广泛收集、贮存、整理,使其成为本馆特色的藏书体系,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综合能力,为本省本地区读者服务。

5 着力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播,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夯实当下文化创造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第八部分即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由此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本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公共图书馆的应尽之责,应将其列为一项常规工作。

6 公共图书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也是“十二五”文化发展的重点。而农村由于人口的分散以及经济的限制,一直是图书馆公益服务的难点。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中,公共图书馆针对农村的特点,加强流动图书馆建设,常年坚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还通过建立农村图书室来带动基层图书馆发展,均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坚持经常,而且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我国一项基础性、标志性文化创新工程,辽宁省将共享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辽宁省图书馆在多方探索和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崭新的“辽宁模式”。共享工程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农民成为农村信息化的最终受益者和使用者。我们应该坚持普及、基本、均等、便利的工作原则,在“多元共生、多元互补、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在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共享工程的优势,提供高效实用的农业科技信息,为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服务。

7 结语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里所说的“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自觉”。“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也正是文化自觉的体现。基于此,公共图书馆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十一五”以来取得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基础之上,以《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图书馆服务基础设施全覆盖,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能够获得符合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文化服务大环境。唯有如此,公共图书馆以文化人的目标才会实现,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目标才会指日可期。

[1]田英萍.拓宽图书馆服务领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84-86.

[2]周晓兰.图书馆与城市文化[J].管理观察,2009(6):227.

[3]马晴云.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89-90.

[4]林治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地区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一种职责——兼谈大连市旅顺口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实践活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200-202,208.

[5]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党建,2011(10):1.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文化遗产图书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图书馆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