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探究

2012-02-16 04:12:54郭松竹
图书馆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集群文献图书馆

郭松竹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郭松竹 女,1971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城市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基层服务单位。在我国,城市居民基本是通过使用社区图书馆来获取公共图书馆内存储的图书资料的。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在图书馆建设和经营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局面:各社区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各自为政,不相往来”的状态。因而,各社区图书馆在建立自己的文献资源时,不得不追求“小而全”,由于这些资源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而无法相互流通,每个社区图书馆只能依赖本馆资源服务读者,不能提供有关其他图书馆藏品的信息,也不能利用其他图书馆所拥有的藏品。时至今日,这种服务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的需要。以区域集群管理为手段,实现中心引领基层,城市帮助农村,探索一条城市基层图书馆整体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公共图书馆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

围绕大中型图书馆,以全区域的基层图书馆作为网点,与计算机管理平台相连接,从而构成全区域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无形的虚拟网络和有形的实体网络相互联系。无形网络通过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与城域网、广域网联合,建立一个以丰富的传统文献资源和现代化数字资源为保障、信息资源高度共享、读者服务高度协作、对外全面开放、对内高度集成的区域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虚拟信息空间。有形网络则是构建覆盖全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阵地服务网点,形成一个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以各区、县、镇图书馆为分馆,以村(社区)图书馆和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吸收企业、学校等图书馆加入的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络。

近年来,东莞图书馆以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思路为指导,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组成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便捷高效的图书馆集群,到2006年底已建立起拥有1个中心馆、18个分馆、100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动静搭配、虚拟与实体结合的地区图书馆集群网络,形成了“技术+管理”的集群管理特色。

2 传统图书馆经营方式的缺陷

图书馆事业是按照主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管理的,文化事业建设“各自为阵”、“条块分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使图书馆整体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落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将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2.1 难于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所有图书馆读者必然都希望能够方便迅速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图书资料。但在目前状况之下,社区馆的读者却难以满足这种愿望:所在社区的社区馆藏书必然有限,而跨馆借阅又由于各种规则条件的限制难于实现。

2.2 各社区馆的经费和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由于社区馆不得不以“小而全”的方式建设馆藏,各馆对低档图书的重复购置就很难避免。同时由于各馆在资金和技术力量方面的限制,高档资料的积累又难以开展,因而会出现所谓“你有我有大家有,你无我无大家无”的状况,造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

2.3 限制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

依照传统管理模式,各个社区馆所需处理的信息相对简单,流量较小,所使用的工具往往比较落后,这种局面也就限制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在今天,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我国政府已经大力投资于网络建设以推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图书馆属于信息传播渠道,本应利用大好形势积极发展网络技术,获取、传播图书信息,联络、服务读者社会,但落后的装备和工作方式却使这些工作举步维艰。

3 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的优势

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财产单位所有、业务条块分割的局面,将区域内图书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图书馆间相互合作、共同服务的目的。实现图书馆由单馆到多馆、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由一馆独立到多馆联动的思维转变。

3.1 实现了以图书馆业务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创新和稳定高效的机制创新

该模式相比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更易于推广应用,有利于区域业务技术和服务的整体提升。前者的推广应用,要求各馆均需单独购置服务器和应用软件,设置系统管理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该模式,除中心馆外的各成员馆无需配置高档服务器及操作系统,无需安装系统管理软件,无需另外单独购买数字资源,无需设置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稍具电脑操作常识的普通工作人员即可开展业务工作,并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资源和进行业务管理,在硬件、软件、资源、人员、日常维护等方面节省大量的资金。

3.2 资源更加丰富,区域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得到保障

该模式以多资源整合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通过整合地区图书馆资源,构建有形的紧密协作的图书馆网络体系,通过区域图书馆集群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构筑无形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

3.3 填补了国内区域性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基层图书馆加入区域图书馆集群成为分馆后,被纳入到图书馆集群管理体制范畴,通过总馆的培训和指导,使各分馆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大幅提升,为基层分馆业务发展提供了保障。管理效率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和区域整体服务能力的增强,标志着区域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3.4 实现了多馆联合服务,构建了方便市民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在活动组织上,依托强大的地区图书馆实体网络,多馆联动,使得展览、讲座、读书等活动传播范围更大,影响更深远。

总分馆是动静结合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形态,图书流动车是重要的一环。以Interlib系统强大的技术为支持,以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通借通还服务,极大地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增加民众利用图书馆的便捷性。

3.5 以服务为目的,发挥集群优势,满足民众需求

推出多样化服务:一是服务项目上动静搭配,增加自助图书馆24小时服务、图书流动车的物流传递、定时定点送书上门等特色服务项目;二是服务方式上虚实结合,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展电子书刊的借阅服务、网上联合参考咨询以及多媒体远程网络教育服务等网上业务;三是活动开展上多馆联动,展览、讲座、读书等活动在集群内各馆同时展开,传播范围更广,影响也更大。

3.6 集中资金,合理组织专业分工,统一业务规范管理,实现资源最大共享

妥善解决了各合作单位文献所有权与使用之间的矛盾问题,合理配置全地区文献资源和服务体系,共享书目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解决了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系统多、独立分散、共享程度差、文献资源重复等阻碍馆际协作、资源共享的技术瓶颈问题;有效解决了当前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基层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注入了活力,满足了基层文化发展的需要。

4 实现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的条件

4.1 网络环境下同一业务平台上的高度业务集成和数据共享

集群管理模式是大图书馆理念下由多个单馆组成的图书馆集群网络,须满足各成员馆原先的采编、流通、期刊管理等基本业务需求;必须构建各馆共用的中心业务数据库,解决各成员馆书目数据、馆藏数据、读者数据、流通数据的集中存贮和集中处理问题;必须解决各成员馆文献在集群内自由流动时文献所属馆及所在馆的财产分合问题;必须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和远程作业的快速响应。以上任何一项出现问题,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等联合服务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因此,进行集群管理,技术支持是核心。

4.2 妥善解决图书文献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合问题

集群管理模式下必须通过馆藏数据明确标识文献的所属馆和所在馆,以解决图书文献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合问题为前提,才能为集群的运作和发展提供现实的基础,否则只能是各种形式的馆际互借而已。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是目前唯一实现该功能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4.3 实现有效的物流传递

集群内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服务必须依赖有效的物流传递手段才能实现,否则集群整体服务优势就无法体现,这就需要借助图书流动车等物流传递手段。

4.4 规范的管理机制

规范的管理是保证集群正常运转的手段,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技术统领、业务协作和资源共享为特征和基础的集群管理更需要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来保证其正常有序的运作。

5 国内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发展状况

2005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采用本项目建立了覆盖全省地域的广东流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31个山区县图书馆分馆同步实现了集群管理和资源共享。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选择并实施集群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成功地将7个街道图书馆、13个社区图书馆发展为宝安图书馆分馆,构建了一个地区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另外,还有黑龙江省图书馆、丹东市图书馆、大连西岗区图书馆及街道分馆、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青岛远洋学院图书馆、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图书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图书馆、山东邹城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分校图书馆、华商学院图书馆、沈阳市沈河区图书馆等采用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目前Interlib已被210多所图书馆采用,在广东、湖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市县(区)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中得到推广。

集群化管理是区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方发达国家,各大城市均通过完全的总分馆模式实行彻底的人财物一体化的集群化管理,在读者服务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新加坡,整个国家的所有图书馆均在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下,实现了全国图书馆馆际间人、财、物及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完全共享。我国香港地区图书馆界也是人、财、物集中的一体化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图书馆事业网络,图书馆服务网点遍布各社区。相信随着城市文化的提升和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知识城市战略的实施,现有体制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最终有可能被一种突破行政隶属关系的、更合理、更便捷、更高效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所代替,它无疑是最理想的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

[1]肖焕忠.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利弊谈[J].图书与情报,2007(3).

[2]肖焕忠.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探析[J].图书馆,2007(3).

[3]李东来.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下的资源共享工程建设[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

[4]蔡冰.区域集群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实施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1(4).

[5]冯玲.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的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以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3).

猜你喜欢
集群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