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
新春时节,潼南县城,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寒风中的街道喜气洋洋。
逢年过节,人们越发注重起穿着打扮来。这不,菜市场附近一家鞋店里,来买鞋、修鞋的人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老板张力。
30岁不到的张力生得一表人才。尤其是那一双手,白皙修长,怎么看都是块搞艺术的料,谁想他偏偏是个鞋匠。
可别小看了鞋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张力的目标,就是要做鞋匠里的“状元郎”。
2008年,在广州一家制鞋公司干得好好的张力突然辞职不干了,非要回老家开修鞋铺不可!
此举遭到父母强烈反对:修鞋能挣几个钱?况且县城里修鞋摊到处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鞋匠能有多少生意?
可张力是“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原来,张力一直崇拜意大利的制鞋前辈菲拉格慕。这个出身贫寒的鞋匠将制鞋手艺变成了一门艺术,同时也缔造了一个世界级奢侈品牌。菲拉格慕给了张力强烈震撼:原来鞋匠也可以优雅,可以了不起!
张力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2008年,县城菜市场附近,张力用全部积蓄租下门面,粉刷一新,又打上火红的门头,上书四个大字——“张氏鞋业”。
同行嗤之以鼻,路人议论纷纷,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开张后一连几天,门店没有一个客人,张家人沉不住气了,张力也有些心慌。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找出两个原因:一来大家眼生,二来害怕“店大欺客”。
第二天,“张氏鞋业”店门上贴出一张告示,鞋店的各种服务及价格一目了然。店门外也摆出了几条板凳,供过往客人歇脚。
没过多久,那几条板凳便留住了主妇和老人们的脚步。
大伙坐下来一看、一聊,才发现这小鞋匠还真是与众不同。
他的店整洁明亮,就连打磨机的出风口也用布袋罩住,以免粉尘呛人。
他还会“魔术”:鞋穿着小了,可以变大;大了,可以变小;鞋底硬了,可以变软;嫌旧了,翻新、改色、增高、降低,随你喜欢,都可一一变来。
到他的店里修鞋买鞋,客人的鞋子还没脱,热茶、拖鞋就递过来了。鞋修好了,做工精细,价钱公道。不过是修一双鞋,顾客享受到的却是“星级服务”。
渐渐地,“张氏鞋业”的名声在县城流传开来。
大清早,“张氏鞋业”一角,张力在埋头修鞋。另一角,他的妻子在埋头擦鞋。
生意好了,活儿也多了。张力就让妻子来帮忙。妻子也是块做生意的料——她在小店一角开辟出“擦鞋吧”,既增加了收入,又提供了“配套服务”。
张力还趁热打铁,推出了揽客新招“积分制度”:进店修鞋和擦鞋都可以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顾客就将获赠一双“量脚定制”的皮鞋。
就在生意红火之际,张力听说了另一件喜事:重庆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微型企业。这让他决定走出寻梦的第二步:制鞋。
张力在制鞋公司干了八年,技艺纯熟,眼光独到,加上修的鞋多了,上门要求定制的顾客也开始增多。
张力顺势发力,从此修鞋、做鞋双管齐下,常常要忙碌到凌晨。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张力带起了徒弟,徒弟们跟他当初一样,都是高考落榜的农家子弟。2011年7月,张力在新城开了第二家店,他的徒弟、同行都可以凭技术入股。
如今,“张氏鞋业”成了潼南县城“品质修鞋、高级定制”的代名词,小鞋匠张力正向大老板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