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莲
(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南 湘潭 411201)
周小莲 女,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
要了解多学科用户灰色文献需求的内涵,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灰色文献与灰色文献需求。灰色文献是指通过常规流通渠道或一般查检方法难以获取的、类型多样、内容广泛复杂、信息量大、情报价值高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载体。
文献学家普赖斯认为,科学家们所获取情报的80%左右是他们在这些资料正式报道前通过非正式渠道从其他研究人员那里得到的。据美国科学基金会与日本国家统计局调查,世界上90%以上新技术是通过灰色文献中的专利文献公诸于世,95%的产品技术的情报来源于灰色文献的产品资料,而且其信息含量比正式文献详尽,其出现也往往比正式出版物早8~12个月。[1]科学家们对非常规渠道获取的情报资料如此重视,图书馆必须加强对灰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以提高其需求服务效率。
多学科用户,主要是指针对图书馆的各学科灰色文献正在利用或有可能利用的团体或个人,它包括当前用户与潜在用户。多学科用户在灰色文献获取过程中突显主体性是任何因素代替不了的,这便构成了用户主体性之内涵。而对多学科用户灰色文献的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各学科问题而产生的对灰色文献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用户灰色文献需求是图书馆总体需求的一部分。按需求的明确化程度可把用户灰色文献需求划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某些条件下,现实灰色文献需求与潜在灰色文献需求会互相转化。
当然,多学科灰色文献用户既是灰色文献的使用者,又是其传播者。因此,以用户需求服务为出发点,针对用户需求的特殊性,可以把多学科灰色文献用户需求概括为灰色文献用户为解决图书馆各学科灰色文献需求、开发与利用等问题而产生的对灰色文献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
学科用户灰色文献需求因网络而改变,这种变化可以从用户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入手来认识,着力于对多学科用户灰色文献需求的研究。
针对学科用户对灰色文献需求的知识性、实用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强调用户参与、用户体念、用户互动三元素,实现用户与灰色文献资源的融合,以期实现灰色文献与学科用户需求的衍射。
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会需要不同的灰色文献。从不断变化的学科用户需求来研究其变化的特点,灰色文献是否具有利用价值是由用户来决定的。因此,要了解学科用户的灰色文献需求,不能单就其通过哪些途径,使用哪些手段来了解,而应解决用户在哪种情况下,利用哪些渠道、其原因为何等问题。
不同的用户群体对灰色文献的需求不同。国外有关特定用户群体灰色文献需求涉及社会各个阶层,需求的灰色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性信息、决策性信息、娱乐性信息、日常生活信息等。Seggern[2]发现社会科学家主要依靠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和个人收藏,而不是图书馆馆藏或者图书馆员来满足他们的灰色文献需求。Ellis[3]等人根据对化学家的主要信息来源进行的研究,得出化学家主要依靠期刊的结论。Line[4]指出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都应根据特定的模式发展,满足用户在国家层次上对图书馆和灰色文献需求的最优解决方案。
对灰色文献的需求由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是阅读、应用和引用3个环节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的过程,这构成了学科用户灰色文献利用的全过程。用户利用行为的过程,也是用户积极参与的过程。学科用户需求灰色文献的时间跨度较大。一方面需要当前的动态灰色文献;另一方面扩大到对近段时间或过去较长时间的回溯性、历史性灰色文献的需求。由此反映了灰色文献用户的部分需要,也从侧面反映了用户需求的变化。要想全面获得学科用户需求信息,情报机构通过填写表单等方式主动提供自己的信息,从而得到用户的直接显性需求信息。然后,通过对用户行为的跟踪分析,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来深层挖掘用户隐性需求信息。最后,通过用户的反馈信息,不断修补用户的需求信息。同时,在整个动态过程中,图书馆不应该是静止的,而应与用户随时保持互动。这样,几种方式相结合,才会将用户需求全面揭示出来。[5]
灰色文献的收藏与利用能力与图书馆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互。图书馆通过与社会各部门、各环节的相互作用,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取信息、知识,提高其自身灰色文献服务的能力水平。通过通信网络的相互连接,图书馆可以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灰色文献以数字存贮并借助任何一台计算机获取。如,基于Wiki、Blog、Rss的用户参与,形成了用户与灰色文献交流的互动关系,利用网络软件建立了灰色文献资源整合的平台,向公众揭示在网络环境下能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延伸图书馆灰色文献需求服务,实现了灰色文献资源与知识由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的传递。
多学科用户的需求随着灰色文献收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图书馆应随时了解多学科用户对灰色文献在需求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需求服务手段的先进性、资源共享性等方面的特点,由于用户所需求的灰色文献大多具有主题明确、专业性强、理论层次高等特点,图书馆应以多学科用户的规律性为指导,准确地、动态地分析和把握特定学科用户的灰色文献需求,正确看待学科用户需求与灰色文献收藏之辩证关系,更合理地组织灰色文献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科用户的灰色文献需求。
3.1.1 从灰色文献中提取需求——知识的积累过程
从灰色文献中提取需求,是通过考察本校馆藏及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分析从这些资源中能抽取出哪些针对某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有用的灰色文献资源,获得学科专业对建设灰色文献数据库资源的需求。[6]专业用户利用图书馆已不再满足于为其提供一般性文献服务,而要求通过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加以集中组织,进一步提取用户需求,这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
3.1.2 从需求中找灰色文献资源——知识的增值过程
从需求中找灰色文献资源,是通过对用户的某一项应用需求,考察能否从馆藏灰色文献资源或网络资源中提取所需的灰色文献。在网络环境下,学科用户对灰色文献进行甄别、过滤、重组、开发与利用,将知识提升为信息,还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灰色文献的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与推理。随着图书馆对灰色文献资源的深度揭示和对资源描述投入的增多,能从用户需求中获取再生资源,资源的利用过程同时也是知识的增值过程。
3.1.3 反馈用户需求,提供特定服务——知识的转化过程
图书馆在灰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实现灰色文献资源与用户在价值链上的沟通。在用户需求满足的链循环中,每一需求环节常常不是一次信息输出所能满足的,没有满足的需求作为需求信息反馈给用户;即使用户需求环境控制系统一次输出就得以满足,用户还会产生新的需求反馈到下一个循环过程中。要针对学科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经常性或定期的信息反馈,尤其是个性化服务能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心理倾向、特定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来激励用户需求,促进用户对灰色文献的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7]灰色文献的利用过程是知识的增值过程,也是知识的传播与转化过程,在特定服务环境下,灰色文献资源与用户需求可以相互转换。
灰色文献服务的直接目标是用户满意,因此,要为用户提供一个以柔性为特征的灰色文献用户需求“服务场”。图书馆作为“信息的处理器”,针对用户对灰色文献的需求,强调用户参与、用户体念、用户互动三元素,实现用户与灰色资源的融合,以期实现灰色文献资源与用户需求的衍射。
针对多学科建设对灰色文献的需求,按照“保障重点学科、兼顾一般学科”的原则,图书馆要合理分配、开发和利用灰色文献资源。为此,首先要了解多学科领域的灰色文献资源,图书馆要掌握获取灰色文献资源的手段,它是有效和充分利用多学科灰色文献资源的基础。其次,网络正在成为多学科灰色文献资源的又一种主要载体形式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掌握和利用因特网上可获取的灰色文献资源,是对灰色文献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途径。第三,一个高效率的研究人员必须是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注重灰色文献搜集的人,并且还应具备善于积累、贮存科技前沿最新文献信息的能力。
要建立与学科用户的协调机制,图书馆应更多关注学科用户对灰色文献的专业需求,参与和辅助用户构造自己的灰色文献资源管理系统,参与或主持对各学科群体各类灰色文献资源、技术和服务部门的管理和协调。[8]应注意灰色文献资源市场需求状态、需求环境及其变化,并能预测各学科用户需求的满意度和服务绩效,观测用户需求对信息资源后期行为的影响。要不断分析学科用户发展变化的灰色文献服务需求,研究解决网络环境下学科用户灰色文献需求过程中已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当前图书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刘海航,黄碧云,张畅.欧洲灰色文献系统[J].图书馆杂志,2003(3):22-23.
[2]Seggern M V.Scientists,Information Seeking,and Reference Services[J].Reference 资料 Librarian,2005(49/50):95-104.
[3]Ellis D,Cox D,Hall K.A Comparison of the Information Seeking Patterns of Researchers in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Science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3(4):356-369.
[4]Line M B.Nation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eds :Alternative Ways of Meeting Them,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ole of National Libraries.IFLA Journal,1989(4):306-312.
[5]梁丽,等.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用户需求信息的深层挖掘[J].图书馆学刊,2007(4):46-47.
[6]杨宁莉,刘家新,于晓燕.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选题方案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54-56.
[7]夏晓慧.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分析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53-56.
[8]崔春莎.浅谈以用户为导向的信息需求分析[J].现代情报,2004(9):175-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