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辽宁 阜新 123000)
王万起 男,1980年生。流通部主任,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
中小城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城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图书馆的个体独立发展很难达到为全区域服务的目的,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为了应对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与落后的图书馆建设之间的矛盾,进行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中小城市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样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由于其建设与运营经费来源的公共性,在经济上和法理上都要求高校图书馆有义务面向社会成员提供服务。[1]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区域图书馆共建,努力将自己的服务融入社会化服务之中,通过文献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蓬勃地向前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增长很快。各类型图书馆在满足人们文献信息需求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各阶层开放,为全社会读者服务,对于提高全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薄弱,文献总量严重短缺,很难满足广大社会读者的需求,所以公共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区域内各种类型图书馆联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走出校门参与公共文化体系的发展与建设,是新形势下遵循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协调持续发展的新举措。借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将自己的服务融入社会化服务之中,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还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应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统筹起来,建立区域图书馆共建机制,盘活所有图书馆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
我国中小城市拥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管理体制的束缚,一直在半封闭状态下自我建设和履行职能,这种状况导致中小城市文献资源建设缺乏统一协调和规划,使得本地区信息资源难以共享,资源建设重复、闲置和浪费的现象极为严重,不利于中小城市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中小城市图书馆只有走合作与资源共享之路,以此提升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实现多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2]通过建设区域图书馆联盟,将有效提高文献传递的广度和速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方向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以国家级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东西部地区分别分布实施,先系统内共建,后区域内共建,实现集中与分散管理的过渡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待这一过渡型模式实现后,再建立全国性跨系统、跨区域的真正无界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形成全国性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3]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对突破我国图书馆条块分割,消除信息鸿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中小城市由于公共图书馆建设比较薄弱,而高校图书馆在图书情报领域具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丰富的文献资源等优势,有能力引领本地区图书馆事业,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高校图书馆参与区域图书馆共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优势是国家和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学术和科技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权威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文献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专业文献的偏好和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参与CALIS、NSTL建设,与全国信息资源共建体系展开纵向、横向合作,引进和共建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共享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同时通过与本区域其他系统图书馆开展共建共享活动,又可以把区域联盟的资源作为CALIS、NSTL等国家主要资源共享机构的补充,更好地满足其他联盟组织读者的使用需求,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此外,高校图书馆拥有各类高学历的专业馆员队伍、先进设备、信息网络等优势资源,都为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奠定了充足物质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正在逐渐凸显,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直接向社会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这是高校本身应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但这种服务方式存在许多弊端,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高校图书馆通过参与区域图书馆建设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通过与公共图书馆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使高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平稳地向社会读者过渡。[4]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中,与公共图书馆携起手来,树立共享意识,达成深度共识,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区域图书馆共建的模式有纵向集中管理模式、横向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适用对象,李军凯[5]认为纵向集中模式适合国家级、省级中心馆和同行业的图书馆共建,而在地区范围内,不同类型图书馆共建采取分散模式更加经济和便利。在中小城市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方面,笔者认为,应以政府为主导,高校图书馆为主体,联合公共图书馆等区域内的各类型图书馆,共同创建跨行业、跨系统的异质性区域图书馆联盟,各馆之间通过民主协商、合作建立沟通机制,形成一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该模式集中了纵向集中管理和横向分散管理的优势,强调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核心,通过具体业务加强系统内成员馆之间的联系,力求低成本,实现大效益。这种跨系统、异质图书馆之间的联盟模式可以说是各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一种最优方案,同时也是提高地市馆公共服务能力的一条快速通道。[6]
区域文献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相关的人才和资金的投入,所以任何一个图书馆都难以独立承担,再加上各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元化行政管理体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难以统一调配。政府是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介入区域图书馆共建的运作在逻辑上具有无可争议的合理性。政府支持与否是目前国内区域图书馆联盟成败的主要原因。[7]政府参与的首要任务是将区域图书馆共建融入公共文化建设之中,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制定区域图书馆的建设框架、发展策略、服务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建设,协调各方利益,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其次采取一系列长期的促进区域图书馆共建的保障性政策措施,以提高区域图书馆共建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为区域创新和发展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由政府牵头建立联盟理事会,会员由各图书馆的馆长组成,作为联盟的决策机构和权力收拢机构,可裁决联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构建区域联盟发展战略,对区域内图书馆之间开展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集中制定区域图书馆共建的运行机制、相关制度,对成员馆权利和义务进行宏观定位,对联盟各成员馆的文献资源共建行为进行强制和规范,[8-9]这是在没有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的条件下,推进区域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有效措施。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服务共享主要包括:①实现联机联合编目,编制联合目录并建成联合书目数据库,配备统一的目录查询系统,最大限度避免文献信息资源的重复性建设,降低办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②文献检索服务,包括联合目录、光盘数据库、自建数据库、购置数据库题录、网上资源数据库等资源的检索服务。读者通过OPAC(即联机目录公共查询系统)在统一的检索入口上实现资源的“一站式”获取,免去读者登录多个图书馆网站的麻烦,大大减少了读者的检索时间,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获取的需求,提高区域内文献资源的整体利用率。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本馆馆藏有限时,通过区域性的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在本地区馆藏内查找急需的文献,并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或者馆藏互借方式获取文献,极大方便了读者。④联合参考咨询。依托区域文献共享平台,实现多馆共同开展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联合参考咨询有利于发挥各馆参考咨询人员的集体智慧,将参考咨询馆员联合起来形成团队并进行分工合作,有效地细化工作内容、深化服务层次,更好地服务读者。⑤注重联合引进数据库。中小城市图书馆基本上还是数字化的盲区,各图书馆经费有限,单独引进数据库不现实,区域内图书馆联盟有组织地以联合体的形式引进数字资源,实现共建共享,该措施在丰富区域性可共享资源总量的同时,避免了区域内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
3.5.1 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实现利益互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出发点,只有在参与方自愿的前提下,合作各方才会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并愿意将联盟的目标作为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区域联盟才能顺利进行,合作才可以更加持久。
3.5.2 资源建设特色化原则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长期面向特定服务对象,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文献资源收藏。不同的图书馆根据其职能定位的不同,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也会不同。在网络环境下,我国的文献资源建设已经进入了共建与共享的发展阶段,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都没必要小而全,而应以特色收藏、分工协调、优势互补、共同利用为宜。各馆之间应该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馆藏理念,[10]建设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加强图书馆特色馆藏、优势馆藏的建设是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优势互补是图书馆选择共享的首要标准。[11]通过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形成相互配合、互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使区域内所拥有的文献资源更加全面、丰富,充分满足读者专业性的需要和大众化的要求。
3.5.3 共建共享原则
共建共享是图书馆联盟面对迅猛增长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信息与知识需求而作出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单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信息资源,也不可能仅靠一馆之力满足读者的所有信息需求,区域图书馆联盟各成员馆只有联合开放、共建共享,才能最终实现读者及时从图书馆获取所需信息的美好愿望。
3.5.4 保证主体用户不受损害原则
除公共图书馆外,其他类型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定服务对象,区域图书馆共建不能舍本逐末。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人员配置是按在校师生的比例配置的,随着联盟用户的不断介入,将会对主体用户(在校师生)在信息资源、硬件设施的利用上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师生,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主体用户和联盟用户的关系,树立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形象。[12]
我国中小城市在全国城市中所占比例较大,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目前以政府为主导,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中小城市区域异质性图书馆联盟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问题、经费来源和利益平衡、监督检查机制和联盟工作绩效评估等具体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从长远来看,利用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构建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式,形成网络布局与交叉服务的共建共享服务网络,并以此为节点,与全国性的联盟(行业的、系统的)加以连接与共享,形成覆盖城乡的资源共建共享网络,这是区域联盟的理想目标。中小城市区域异质性图书馆联盟可以促进区域内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实现与区域经济、文化水平发展的整体互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1]刘宇,汪徽志,王玉玲.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可行性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9):42-44.
[2]朱俊波.我国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85-88.
[3]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46.
[4]张曾昱,徐坤.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构建探讨——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5):14-15.
[5]李军凯.两种文献传递模式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34-36.
[6]刘时容.建设校、地图书馆联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J].情报探索,2011(11):119-121.
[7]曾征宁.我国各级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典型案例研究[J].情报探索,2010(9):50-52.
[8]凌美秀,马艳.区域图书馆建设与国内信息资源共建[J].图书情报知识,2011(2):50-55.
[9]宋乐平,许子媛.中小城市异质性图书馆联盟运作模式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41-44.
[10]陈瑜.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初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108-109.
[11]张新鹤,肖希明.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66-78.
[12]刘昆雄,孙亚丽,王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