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华
(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 学前教育系,山西 朔州 036000)
大学章程的实施,本质上是实现章程确定的目标的过程.高校首先应从观念上提高相关机构和人员对章程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大学章程认识的工作是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的.
章程所规范的高校行为必须获得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这是大学实施章程的社会基础.《高等教育法》(草案)列举的大学章程的十个方面事项,绝大多数都需要社会的承认.因此,高校章程制定后,应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赢得社会的认同.否则,实施章程所需要的社会条件和许多资源都将难以获得,章程实施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在校内,他们是学校规章的执行者和教育、科研、服务活动的管理者,他们对章程的目的、意义、精神、内容等等具体细节的认识,直接决定章程目标能否实现.美国的一些政策学者,如马丁·雷恩等人指出,政策的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拟定纲领阶段,资源分配阶段,监督阶段.他们认为,三个阶段均应遵循共识原则,即有影响力的执行者达成对政策的共识.充分理解政策的全部内涵,是保证政策执行效果的基本条件.参考他们的观点解释我国高校章程的实施,也有所启示.
这项工作内容是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和理解章程.这同样是顺利实施章程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章程虽然主要是规范高校的行为,但高校行为不是抽象的,也不仅仅是高校及其职能部门的行为,而是与高校众多的师生员工的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要使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与章程的指向相一致,就必须组织他们学习和理解章程,使章程规范成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徒法不能自行,必须为所有相关人员接受和理解.这早已为古今中外的法治实践所证明.
大学章程的修改,涉及到修改的主体和程序两方面的问题,其中修改的主体又涉及修改建议提出主体和修改建议表决主体.根据大学章程的性质和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修改章程的建议主体应该包括所有受大学章程规范或影响的主体,具体讲包括学生、教职员工、大学的办学者和其他社会公众.修改大学章程的表决主体如同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一样比较复杂,理论上讲应该是大学的举办者,或是举办者授权的主体或者是能够代表举办者利益和意志的其他主体.另外,表决还存在一个表决生效的条件问题,需要在章程制定时予以明确.大学章程的修改,必须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学校章程的修改程序,不得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能逃避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不得损害捐资人和受教育者的权益.大学章程的修改程序包括:提出修改的提议;将提议修改的内容提前通知有权主体;有权主体讨论表决;及时报送审批,原章程内容修改后,学校就将原章程和修改一并报原学校设立的审批机关批准,批准之日为修改后章程的生效之日;大学应将生效的修改条款通知有关人员,并将修改生效后的章程备置于大学.其中,行政机关的批准是法定程序,《高等教育法》规定,“章程的修改,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核准.”
当前,在完善大学章程内容建设的同时,要强化大学章程的可诉性.“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出现违反大学章程的情形时,政府要保护或支持厉害关系人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
为了确保大学章程活动的合法性,还需要进行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指由有权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监督,而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法律监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监督,也就是说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可以进行法律监督.另外还有教育督导.教育督导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教育督导的规定,由专门的教育督导机构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举办者贯彻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存在问题及违法现象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
教育评估是教育评估专门机构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价和估算.目前,我国教育评估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即教育评估事务所,评估的对象主要局限于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湛中乐.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维平,唐立杰,薛亚霏[M]教育法规咨询[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
[3]李罡,谢志东,高益民.教育法学基础[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4]张维平,张乃翼.教育政策法规专题[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5]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6]李冀.教育管理辞典[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
[7]陈立鹏,刘新丽:中国教育法律解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M].第4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9]劳凯声.中国教育法治评论[M].第2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崔卓兰.高校法治建设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12]米俊魁.大学章程价值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13]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