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探析

2012-02-15 16:13蒋红梅任建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意识信息化素养

蒋红梅,任建华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方法、手段、模式都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即重视信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更应具备这一重要素质.因此,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既给中小学教师提供机遇,更是提出挑战,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的一项迫切解决的任务,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1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源于图书检索技能,它是一个含义广泛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性概念.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与技能”.此后,世界各国对信息素养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对它的探讨也日趋深入和完善.信息素养,目前被人们认同的涵义是:人们在信息化社会中所具有的信息行为能力与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信息意识是指信息与信息事业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的总和,它包含了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信息知识指对信息学知识的基本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向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采用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修养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教师信息素养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要求.因此,教师信息素养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素养内涵以外,还具有直接指向教育教学实践的职业独特性特征.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更应该具有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这种对课程的强调更符合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和教学需要,毕竟只有当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能够适应课程变革时,教师才会在课堂中自发、主动地进行应用.因此,教师除了具有基本的信息素养之外,还应该具有专业的信息素养.其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是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

经过上述的分析和综合,结合我国中小学实际,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意识素养

信息意识指的是中小学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和敏锐的分析和判断力上以及对信息的利用和评价素养.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包括:要有创新意识;要有较强的敏感和预测意识;要有强烈的信息参与意识.

1.2 信息知识素养

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信息知识素养主要是指知识和方法.它一般包括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知识主要包括:传统的文化知识;信息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外语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与技能等.

1.3 信息能力素养

信息能力是人们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中学教师应具备熟练掌握、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好地掌握开发工具和手段,并具有良好的不断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的素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得能力;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有效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开发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能力素养.

1.4 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作为中小学教师,不但要懂得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文化,更要严格按照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从事信息活动,力争做一名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信息技术使用者、探求者、创造者.中小学教师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道德意识;信息安全意识;信息规范行为.信息化社会里要求教师更应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准则,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活动.

2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国公民信息素养指数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基于教育,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对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中小学教师又是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中小学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乃至全国公民信息素养的重任.但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2.1 信息意识日趋觉醒,但对信息敏感度低,缺乏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现象发生.在教学活动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人灌加机灌;在教学环境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主导一切;在教学媒体上,仍然是离不开传统的那种以文本为主的电子幻灯片——所谓的多媒体.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信息的重要,对大量的信息有了一定的处理能力,但其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还不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积累不足,教师觉醒的信息意识和不够的洞察力常常使教师处于矛盾之中,从而也阻挡其信息素养的提高.

2.2 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

很多情况下,部分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通过调查,多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和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还不够了解,一部分教师只是基本了解;大部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种类单一,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多数以上教师是使用PowerPoint教学,且以文字为主,效果一般;教学软件主要是教师自制,技术、艺术方面都需要提高.

2.3 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欠缺,导致创造信息的能力仍需提高

中小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自行设计制作需要的教学辅件、幻灯等多媒体课件,但更多的是把板书电子化,缺乏创造性.很多教师不懂教学设计,不懂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评价,所以制作出来的课件缺乏思想和理念,新瓶装旧酒,很难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

2.4 信息道德修养逐渐被重视,但缺乏自觉地引导学生遵循道德的意识

教师们重视对学生的技术教育以及对自身教育技术使用能力的提高,但往往忽视人文教育,忽视道德养成.虽然有些教师也会在技术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和信息伦理教育,但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出现一系列的违反规范或触及法律的问题.

3 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3.1 重视信息意识的先导作用

中小学教师们掌握技术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转变中小学教师的传统观念.只有全面提高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目前最困难的仍是如何转变教师们的观念,并使教师们能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观念的转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提高教师们的信息意识则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尤为关键的一步.

3.2 创设和谐的环境,营造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良好氛围

信息活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条件和教学信息资源等是物质环境;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文化环境.良好的信息活动环境,有利于交流、合作和创新,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通过创设良好的信息活动环境,可以促进教师产生积极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的强烈意识和欲望,自觉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信息理论和教育技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在信息活动中不断形成相关的能力.

3.3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在不断深入,熟练且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级的信息素养,能利用各种途径去寻找、获取、综合、分析及评价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配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另外,中小学教师应多加尝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展示多元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多变性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4 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现在的教学导向主要是强调学习资源及学习程序的整体应用,重视的是发展、设计、评价、利用及管理等,关注学习过程的步骤,强调学习认知策略的有效使用,除重视学习促进外,更集中于教学效能及学习绩效的整体提升,重视有效资源及信息的获取、整理、归纳、组织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信息课程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5 拓宽学校教师培训渠道

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跨区域合作、远程教育等渠道,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引导其由被培训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如利用校本优质师资进行校内培训;中小学之间、中小学和大学之间开展校际互助培训;学校还可联合企业的优质培训项目;也可借用东部优质师资对西部进行支援培训等.培训渠道的不断拓宽,更加有利于中小学教师信息面得拓宽,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教育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教育信息化呼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也在动态变化.教师、学校及社会应该共同关注教育,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和思考这一综合能力系统,努力探求更多积极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吉庆,钟启泉.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郭连锋,王红利.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3(3).

[5]褚芸芸,杨改学.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4).

[6]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7]蔡莹.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意识信息化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