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图书馆提升读者阅读率的途径

2012-02-15 13:39:34丛淑艳
图书馆学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全民图书读书

丛淑艳

(朝阳市图书馆,辽宁 朝阳 122000)

丛淑艳 女,1963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1 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读书大国,自先秦到晚清,直至当代的读书人,绵延3000余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逐渐重视读书活动,各类读书活动相继开展。1997年由中宣部、文化部等9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知识工程,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目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为知识经济发展做贡献;1998年江泽民在视察中国国家图书馆时指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勤学习之风;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06年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读书是一个人终身的需求,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内在表现,主动阅读已蔚然成风。然而,尽管国家政策一再号召和鼓励全民阅读,但阅读效果并不理想,不但没有普及提高,阅读率反而逐渐下降。请看下面3组数字:一是据中国出版研究所2006年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从1999年的60.4%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48.7%。第五次调查显示:2007年阅读率为34.7%。二是笔者调查的朝阳地区7个县区公共图书馆读者的阅读率从2005年的14%持续下降到2009年的0.76%。三是全国两千多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长期稳定的读者尚不足6000万人,有阅读习惯的读者不足10%,这与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以及当前致力于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实在不相称。

2 县级图书馆读者阅读率低的原因

2.1 图书馆自身的不利因素

2.1.1 藏书资源不足

县级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应该是为大众基本阅读服务、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信息保障和信息服务”。而目前的现状是: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因常年无购书经费而呈现“空壳化”趋势;街道、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图书数量、种类、新书量均明显不足,开放时间也不灵活,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

2.1.2 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图书馆员的素质不仅影响导读工作的发展,也会极大地影响图书馆阅读服务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服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已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阅读需求。

2.1.3 图书馆馆址不合理

笔者所处的地区共有7所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其中有4所图书馆原来的馆址坐落在县城中心,便于市民来图书馆阅读。然而近几年,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占用了图书馆所在的黄金地段,县图书馆被置换到离县城中心较远的城郊结合处,造成了读者到馆的不便。另外,随着图书馆的扩建,原本独立的图书馆现在与文化局、文化馆、艺术馆等一起办公,致使图书馆没有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如今县级图书馆变大了,设施改善了,可读者却反而减少了。可见图书馆选址很重要。

2.2 出版发行市场带来的不利因素

2.2.1 出版社出版精品图书数量少

虽然近几年我国出版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2003年,平均每年我国出版图书品种达19万册,十几年时间内图书出版数量没有较大的增长。在新书市场上,有创意能吸引读者眼球的图书凤毛麟角,书籍选题的跟风模仿现象严重;再加上盗版书、伪书充斥市场,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2.2 图书销售市场替代了图书馆

出版物发行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功利化倾向等也影响了全民阅读的推进。在图书质量和更新方面,书店以市场为导向,抓住读者需求,保持了很高的图书更新率,因此在书店可以找到最新出版的各个领域的图书。同时,图书馆新书数量与书店相比实在太少,影响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2.3 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

2.3.1 公民阅读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开展的阅读活动不少流于形式,实际收效不大,活动范围较窄,缺乏长期效应。在城市,一些弱势群体,如无业与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等,虽然有阅读需求,但没有阅读条件。在农村,即使城市附近经济条件较好的郊县,文化资源仍显匮乏,更何况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从当前的阅读状况来看,公民读书是有目的性的:在校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业余时间很少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上班族在工作之余,更倾向于网上冲浪和其他休闲活动,很少有人愿意坐在某个角落静静地读书。

2.3.2 公民生活压力过大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阅读时间显得非常紧张,滋生出浮躁的阅读风气,影响了全民阅读率的提升。我国国民中有日常读书习惯的读者仅占5%,在基本不读书的人群中,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占50.6%,其中有32.3%的人是因为工作学习太紧张而不读书。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为了生活奔忙于城乡之间,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并不多。

2.3.3 经济落后文化缺失

由于物价上涨,我国出版的图书价格偏高,一本书要几十元,整套书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对欠发达地区来讲,人们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昂贵的书价让他们无法承受。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生活拮据,他们再就业或打工收入有限,挣到的钱除了养家糊口、供儿女上学,还要补贴老人生活,他们很难舍得花钱买书看。另外政府公共文化的缺失和文化消费供求渠道的不畅,也是导致公民阅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县级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率的提升

3.1 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公众阅读意识

全民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困难很大。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并尽可能多地为全民阅读提供便利,让更多的人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加强修养,走出迷惘与困惑,克服偏见与陋习,远离浮躁与喧嚣。

3.2 创新服务模式,举办各种阅读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单一借还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一方面要组织不同主题的读书征文、文化讲座、读书讲坛、知识竞赛、有奖竞猜等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图书展销、送书下乡、评选好书、推荐好书、指导阅读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另外针对农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通过办理家庭借阅证、倡导亲子阅读、开展家庭藏书评比等活动,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和氛围,打造书香家庭,以点带面,推动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

3.3 提供丰富馆藏资源,吸引读者阅读

目前出版图书数量的递增、图书价格的居高不下制约了人们购书的欲望,而这正是图书馆服务读者,扩大影响,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契机。因此,图书馆要逐步增加购书经费,并对有限的购书经费合理配置,依据读者需求使每一本书的阅读效应最大化。不仅如此,图书馆还要借助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将丰富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好网上图书馆,扩大图书馆的辐射范围,使图书馆的服务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3.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阅读效果

针对当前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可推行专业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制度,辅之以聘任合同制,稳定和吸引一批高素质的骨干人才。另一方面,馆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有待调整与提高,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为此,除图书馆应为馆员的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提供保障外,馆员自己也应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更好地服务读者而充实自己。

3.5 发挥互联网功能,创新读书形式

大力推进阅读活动,重视信息化对于人们传统阅读方式的深刻影响,适时创新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一是要开展网上阅读活动,如网上征文、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论坛、网上读书交流等,使其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大亮点。二是要丰富网上阅读资源,如加强网上图书馆、电子书库等的建设,不断更新信息,充实内容,以满足广大网民的阅读需求。三是要加强网上阅读指导,如针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况,必须加强对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推荐优秀的网站和电子杂志、电子报刊,使网上阅读成为一种健康的学习行为。

总之,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收藏与服务机构,普及和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是其应有的职责。因此,探讨如何提高社会阅读率即是在分析如何提升图书馆的生存竞争力。

[1] 赵永魁.谈图书阅读率下降的两个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

[2] 张曼.强化大众阅读指导,全力构建和谐社会[J].甘肃科技纵横,2007(36).

[3] 姚萍.国民阅读率下降之我见[J].出版发行研究,2005(5).[4] 曾妍.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可能性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2).

猜你喜欢
全民图书读书
全民·爱·阅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22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可持续全民医保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