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簿 李 梅 王丽萍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学生懒于思考,方法呆板,前面学后面忘,不能灵活运用等现象非常普遍。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师——学习者对话互动形式,帮助学习者完成其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体现了“以学习者(下文针对的是高职学生,故下文均称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当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支架式教学理论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守的、落后的;学习依赖于发展,但是发展并不依赖于学习;有效的教学远远地走在发展的前面,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教育者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1]。
“支架”原是建筑行业术语,也叫“脚手架”(Scaffolding),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被撤掉。“支架式教学”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支持学生的学习。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支架”。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2]。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当前国外流行的支架式教学,实际上融合了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最近发展区等多种理论观点,它以理论整合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旨。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临许多困难。笔者2008年曾经就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动机和现状做过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学生存在“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单词量小”以及“不会表达”问题[3]。蒋林珍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之浅析》一文中[4]更是指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底子差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课堂麻木”现象,即该思的不思或少思,该说的不说或少说,该做的不做或少做,导致学习记忆不清,理解不透,不会灵活运用,更缺少创新。
将支架式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到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成为课堂互动活动的组织者,学习习得语言文化和培养交际能力的促进者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鼓励者[5-10]。根据该理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学习,并逐渐形成学习能力,改变了陈旧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学生也实现了从教师的辅助下学习,同伴合作学习到自己学会学习的转变。
如何将“支架式”教学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如何选取和搭建“支架”至关重要。
“支架”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由于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因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动态的,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架也应该随时调整,当学习者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时,支架就要逐渐移走,给学生更多的意义建构空间。
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指南、图表等。
(1)范例。范例即举例子。形象生动地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它可以是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某个实体,解题步骤和技巧,也可以是他人的作品示范。例如教师在讲应用文写作格式时,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中给学生展示一个范文,学生一目了然。
(2)问题。问题就是待解决的题目。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提出相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在讲到中西文化差异话题时,可以提问,让学生找出他们熟悉的某一方面的差异。学生在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对这个主题理解的自然更加透彻。
(3)建议。当学生在摸索答案或者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它同问题的作用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问题一般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而建议则多是陈述句。
比如教师讲解过去完成时,建议学生记住“过去的过去”这一个特点,也就是说只要句子中的时态涉及发生在“过去”之前的动作,就要用had done的形式,如
He had bought a radio before he borrowed his.(他借他的收音机之前他买过一个。)
学生在教师的建议下记忆这个规则,该语法知识点自然更易掌握、灵活运用。
(4)图表。包括各种图式和表格。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的区别,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比较二者主要区别的图表见表1。
表1 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的区别
一般认为“支架式”教学主要包含五个环节(步骤):(1)搭脚手架——确定主题,建立框架;(2)进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4)协作学习——二人对话,小组讨论;(5)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评。
结合公共英语听力教学sports单元为例,简要阐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搭脚手架——确定主题,建立框架。听听力材料之前,笔者首先以北京奥运会的幻灯片,图片等形式,(见图1)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回顾体育运动这个主题,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建立可能与运动体育主题相关联的知识框架,比如运动和健康的关系,有哪些运动的习惯,运动的优势在哪里,如何表述喜好的运动项目等等,见表2。学生努力回忆相关词语表达,唤起对该主题相关图式的记忆,预测听力材料的方向。
图1 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标志
(2)进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问题情境。学生了解主题,在头脑中建构了一定的框架,此时笔者根据听力材料,进一步将主题缩小到一定范围,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中——发表对某种运动项目的喜好。学生加深对主题认识,通过前面的铺垫,主观上会愿意尝试听力练习。
表2 与运动相关的话题及常用句式
(3)独立探索——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笔者针对具体的情境设置详细的问题,让学生单独思考并回答,进一步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
例如:T:Why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1:Because YaoMing is my idol.He plays basketball very well.
S2:The reasons are that I can keep fit through this kind of sports,and I also make a lot of friends.
T:How often do you play basketball?
S1:Twice a week,because I am busy with my study.
S2:I play it everyday,rain or shine.(天天打,风雨无阻)
(4)协作学习——二人对话(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
笔者播放听力材料,根据题型依次做出停顿,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相互检验该部分题目的完成情况。学生在两人或者小组合作中发现答案的不同,马上进行讨论——由于刚刚听过听力材料,在笔者先前搭建“支架”的帮助下,学生对所听内容是有较深刻印象的;学生根据互相讨论分析的结果,纠正公认错误的地方。
(5)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评。接下来,笔者将相应题型的听力材料再完整连续地播放一遍,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对漏听,错解的题目理解地更加透彻。这样一来,学习信息得到快速反馈。
本堂课笔者运用到情景型支架、问题型支架、图表型支架、图片型支架。通过搭建一系列支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力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最终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从课后的作业和练习反馈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学生还掌握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如奥运会运动项目英文表达,如何运用句型表述不同的观点,表达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等等,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对该理论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1] 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73.
[3] 吴晓簿.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分析和对策[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8-80.
[4] 蒋林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之浅析[J].考试周刊,2008,(50):81-83.
[5] 范 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语与外语教学,2003,(4):5.
[6] 李小红,孙盛萍.教改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特色与创新[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1):268-270.
[7] 郑 洁,杨 静.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研究生专刊,39卷:547-550.
[8]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J/OL].http://www.kszhs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9.
[9] 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OL].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52647.1/.
[10]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http://www.zcenc.cn/Html/?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