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华蜜蜂饲养瓶颈调查与发展对策

2012-02-03 06:36王彪吴宏苏萍褚忠桥雷耀鹏
中国蜂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蜂种六盘山保种

■ 王彪 吴宏 苏萍 褚忠桥 雷耀鹏

宁夏中华蜜蜂饲养瓶颈调查与发展对策

■ 王彪 吴宏 苏萍 褚忠桥 雷耀鹏

宁夏固原市沿六盘山一带自然条件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400~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6.1℃ ,年降水量350~650mm ,年蒸发量1753.2 mm ,大于10℃的活动积温1500~3600℃,无霜期100~150天。该区域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塬、梁、峁、涧交错,六盘山横卧最南端,最高峰海拔2942米,向西北延伸,与南华山、西华山相接,宁夏中华蜜蜂主要分布在该产区海拔1600~2200米之间。

为了充分挖掘我区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优良的种性,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农业经济和脆弱的生态建设,结合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试验站重点工作任务,我们组织开展了宁夏中蜂饲养技术瓶颈调查工作。

蜜粉源条件及中蜂饲养现状

宁夏中蜂分布区域内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从早春3月到9月相继都有植物开花吐粉泌蜜,尤其是随着大六盘生态圈经济建设和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等项目工程的实施,使本区域内本来就很丰富的蜜粉源植物资源又得到了大幅度增加,目前该区域境内有天然野生自然蜜粉源植物462万亩,人工栽培蜜粉源植物706万亩,其中能生产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达600万亩。

宁夏中蜂是我国中蜂种质资源中最优良的地理种之一。首先,宁夏中蜂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专家石巍等研究发现,宁夏中蜂种群形成了适应当地特定气候的形态特征,表现出形态多样性,同时,对线粒体DNA多样性研究表明,宁夏中蜂有4种单倍型,在我国大陆属首次发现,说明宁夏中蜂具有独特的遗传特征。其次,具有独特的优良性状,一是宁夏中蜂体大、体色较深,能适应黄土高原的特殊生态环境;二是个体抗寒能力强,当温度在6.5℃以上时能安全采集,春季外界平均气温在1~2℃时,蜂巢内蜂王便可开始产卵繁殖后代;三是抗美洲幼虫腐臭病;四是抗螨,对大、小蜂螨都有抵抗性;五是飞行敏捷,能躲避胡蜂的危害;六是采集勤奋,在采集季节,中蜂的采集时间每天要比西方蜜蜂长2~3小时;七是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特别是在早春或晚秋,气温较低、蜜粉源不集中的情况下,还能很好地利用零星蜜源;八是具有维持强群的特点。

宁夏饲养中蜂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以前,宁南山区各县区几乎各乡镇各村庄,到处可见农家传统饲养的中蜂,六盘山一带野生中蜂分布数量稠密。自70年代中期引进西方蜜蜂以后,由于蜂种之间的竞争,尤其是蜜源后期或断蜜期对中蜂的危害加大,使我区中蜂的分布区域逐步向交通不便的山区退缩,饲养数量锐减。90年代以前,吴忠市盐池和同心两县的南部分山区也有少量分布,但到90年代后期已基本绝迹。海原县曾经是我区饲养中蜂的大县,但到2010年,中蜂分布数量骤减,有的乡镇已基本绝迹。目前我区中蜂集中分布在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四县一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的部分乡镇。其他各市县区均没有中蜂的分布,核心分布区域为固原市沿六盘山一带的山区乡镇,甚至每年还向南部山区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退缩。据不完全统计,宁夏中蜂目前饲养量约有2万群,一般饲养量3~5群,饲养50群以上的几乎很少见。据2006年固原市养蜂试验站承担宁夏中蜂种质资源调查结果,2005年底全区中蜂饲养量3万群左右,目前已不足2万群,而且分布范围和饲养数量逐年呈直线下降的趋势。

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为5个方面:

1 、西方蜜蜂的危害。自从引进西方蜜蜂之后,由于蜂种间的竞争,尤其是蜜源缺乏期和断蜜期引起的盗蜂现象,往往会给中蜂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如2006年,桃山乡大麦沟、大白山和小白山村,自村村通道路修通以后,几家西蜂蜂场进入当地采完秋季蜜源越冬,致使当地三个村45户村民饲养的中蜂由于受盗蜂的危害全部死亡。

2 、缺乏科学的养蜂技术。宁夏饲养中蜂95%以上的农户都采用传统土法饲养。极少数采用活框饲养的蜂农,也只是从西蜂蜂场学来的皮毛技术。蜂群发展以自然分蜂为主,少数活框饲养者人工分蜂或换王往往选择分蜂性强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土法饲养的蜂农每年产蜜时一般都使用能维持强群不易分蜂等经济性状好的蜂群,而留下作为来年繁殖发展的蜂种往往是分蜂性强经济性能差的蜂群。正常年份还能勉强维持,搞点收入,遇到气候等条件差的特殊年份,越冬过后,几乎蜂群所剩无几。

3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危害。近年来,随着中蜂抗病性的增加,虽然不像20世纪70年代初次发生的那样具有毁灭性,但局部范围内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中蜂的繁殖发展,尤其采用活框饲养的蜂农,如不掌握规范的治疗技术和操作规程,有时可能造成蜂场的灭顶之灾,导致全场覆灭。2006年,西吉县沙岗村有16户蜂农活框饲养中蜂300余群,2007年,仅发现有2户蜂农个别蜂群发生囊状幼虫病,到2010年,全村中蜂仅剩2户6群。

4 、农药的危害。农业生产中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和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对有益生物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严重的破坏。尤其在作物花期喷洒农药,常常会引起蜜蜂中毒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秋季六盘山林区防虫用的一些剧毒农药,对当地中蜂的危害相当大。

5 、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宁南山区十年九旱,自然灾害性天气多,给中蜂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如2007年到2009年,每年3~7月份的持续干旱,分布在宁南山区干旱地区海原县和原州区北部几个乡镇饲养的中蜂几乎饿死80%以上。又如调查中海原县甘城乡九坪村武德发等三家蜂农2011年春季饲养的23群中蜂,到秋季仅剩3群。

解决发展瓶颈的技术措施

1、在深入开展宁夏中蜂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宁夏六盘山区中蜂保护区和中蜂资源保护核心区。可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区各县区中蜂分布连片集中的乡镇建立宁夏中蜂保护区,选择信誉好、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饲养规模大的养殖户,开展规模化中蜂饲养技术集成与示范,促进宁夏中蜂的生产和发展。同时,禁止引进包括中蜂在内的其他一切蜂种进入保护区内饲养,严禁西方蜜蜂进入中蜂资源保护区。并进行中蜂饲养保种补贴试点工作,选择对人均饲养20群以上的蜂农进行补贴,确保宁夏六盘山区的中蜂保种群体在8000群以上,探索保种新模式。

在宁夏六盘山区中蜂保护区的腹地建立中蜂资源保护核心区。组建蜂农联合保种场,进行活体保种,保种蜂群8000群。为避免人为改变宁夏中蜂种群遗传结构,造成遗传多样性丧失,在中蜂资源保护核心区采取原始饲养方式,并开展原始饲养技术的改良。

2 、建立宁夏六盘山中蜂地方良种选育场。通过种用群的收集,种用群至少可选择50~60群,为保证种用群的数量,后备种用群的数量至少在80~100群。然后采用自然交配的集团闭锁选育技术的实施,在保持遗传多样性的前提下,以抗病和维持强群为主要性状,以累代选择有益性状改良蜂种,选育具有区域特点的中蜂地方良种。

3 、建立中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示范蜂场。可建立人均饲养规模60~100群的中蜂规模化饲养保种示范蜂场5~10户。通过创办示范蜂场的方式,研究掌握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使蜂农看到规模化饲养的好处,以点带面,逐步推开,达到共同实现规模化饲养的目的。紧紧围绕蜜蜂规模化饲养模式这一主题,逐步实现蜂场管理规范化、饲养蜂种良种化、蜂群管理科学化、养蜂机具标准化、生产运输机械化、蜂病防控区域化、生产产品优质化、从业人员专业化、政府扶持常态化。

4 、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在抓好示范和培训的同时,抓好技术推广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利用3~5年时间,使宁夏中蜂的活框饲养率由目前的不到2%提高到30%以上。蜂蜜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

5 、加强蜜蜂良种选育和蜂病防治工作。选育良种,更换劣种,是养好蜜蜂的关键措施。蜂王优良可为规模化饲养提供有力的蜂种保障,是饲养强群,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办法,科学的人工育王技术是每个蜂场必须掌握的技术,如选择父母群、培育种用雄蜂、准备哺育群、移虫、移虫后的管理、组织交尾群等技术都是每个养蜂员必须掌握和必备的技术。防治蜂病是保障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其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常年饲养强群和定期消毒是预防蜂病的有效措施,对症用药,按剂量给药,禁止乱用药是治疗蜂病的用药原则。通过抗病蜂种的选育、饲养强群等综合防治技术,探索解决中蜂囊状幼虫病,提高中蜂的产量和效益,扩大饲养量,形成规模化饲养。

6 、加强技术培训及推广服务工作。提高蜂农的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蜂农的技术水平,要对蜂农进行科技培训,必须做好示范和推广工作,并且要经常性的抓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

(作者王彪,苏萍,褚忠桥,雷耀鹏单位为宁夏固原市养蜂试验站;吴宏单位为宁夏隆德县畜牧中心)

在宁夏六盘山区中蜂保护区的腹地建立中蜂资源保护核心区。组建蜂农联合保种场,进行活体保种,保种蜂群8000群。

(责编:林清)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CARS -45-SYZ-20)

王彪(1962-),男,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养蜂技术试验研究及推广工作。E-mail:yfscwb@163.com

猜你喜欢
蜂种六盘山保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小议“糖蜂”与“子蜂”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如何正确引进蜂种
蜜蜂育种中对种用雄蜂的培育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种蜂王的选择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六盘山成为重要水源涵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