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秀
(建阳市环境监测站,福建 建阳 354200)
建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建溪上游,东与政和县接壤,西连邵武市,南邻建瓯市,北接浦城县和武夷山市。总面积3383km2。建阳市水系发达,水位差大,水资源丰富。崇阳溪、南浦溪自北而南贯穿全境,麻阳溪自西向东与崇阳溪汇合于城南,是流经城市规划区的主要河流。麻阳溪境内全长130km,流域面积1540 km2。崇阳溪境内长44km,流域面积583 km2。南浦溪境内长53km,流域面积959 km2。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d,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mm,年平均日照1802h,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乡”美称。
建阳市2010年未总人口33.59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25.5 km2,2010年GDP 66.38亿元。建阳市2010年农业人口26.64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5.63万人。第一产业增加值16.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3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9∶41.4∶33.4。
2.1.1 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
二氧化硫。“十一五”期间,全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范围为0.010~0.020mg/m3,平均值为0.013mg/m3,全市年均值达到一级标准。
二氧化氮。“十一五”期间,全市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 0.012~0.014mg/m3,平均值为0.013mg/m3,全市年均值达到一级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十一五”期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045~0.067mg/m3,平均值为0.058mg/m3,全市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
降尘。“十一五”期间,全市降尘浓度年均值为4.38~5.63t/km2·月,平均值为4.85t/km2·月,全市降尘浓度年均值低于全省统一推荐的标准值。
表1 全市2006~2010年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表
2.1.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
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达到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降尘浓度年均值低于全省统一推荐的标准值,各指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表2 全市2006~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结果统计表
(2)空气污染综合评价
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指标年均浓度值计算各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作为环境空气质量优劣的指标。2006~2010年全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均值46~58,平均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质量优天数比例逐年上升。
2.1.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建阳市空气污染物的污染负荷从大到小均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在各项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负荷比重大,是影响建阳市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原因有: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建筑工地逐年增多,二次扬尘问题较为严重;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尾气污染与道路扬尘同时加重。
2.2.1 点位布设及评价方法
降水监测点:环保局、静园小区。对酸雨污染状况采用降水pH值<5.6作为判别酸雨的依据,用降水年均pH值和酸雨频率评价城市酸雨污染状况。
2.2.2 降水监测结果及酸雨现状
“十一五”期间,降水pH年平均范围4.95~5.62,2010年与2006年相比,pH年平均值下降了0.4个pH单位。2010年降水pH年平均值低于5.0,酸雨污染较严重,为中酸雨区。酸雨频率范围35.6%~71.4%。
2.2.3 酸雨现状分析
建阳市酸雨污染较重,与建阳局地污染源的排放有密切关系。以食品制造、化工等为代表的燃煤大户,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氧化物仍然较大,且分布在市区主导风向上,对市区酸雨观测点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根据有关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区域性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也是造成建阳市大气降水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3 全市2006~2010年降水监测结果统计表
建阳市辖区内有麻阳溪、崇阳溪和南埔溪3条河流,“三溪”汇入建溪流入闽江,水环境监测共设省控断面4个和市控“小湖桥”断面。其中,崇阳溪上布设武夷山兴田 (建3)、建阳洪尾 (建5)断面;麻阳溪布设建阳西门电站 (建4)断面;南浦溪布设建阳坪州大桥 (建6)断面;南埔溪有“建6”、“小湖桥”断面。“建3”为崇阳溪武夷山与建阳交接断面,“建6”为南埔溪埔城与建阳交接断面。
市区现有日供水能力30000t的水厂1座,水源取自崇阳溪,并设“五里樟”饮用水源监测断面1个。按照水域功能划分,建阳市所有水域均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标准。
全市水质状况较好。麻阳溪建4断面,2006年到2010年水质达标100%;南浦溪建6断面,2006年到2010年水质达标100%;崇阳溪建3断面,2006年到2010年水质达标100%;崇阳溪建5断面,除2010年9月氨氮超标,水质达标率83.3%外,其余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
市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位于五里樟。“十一五”期间,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良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十一五”期间,建阳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个别河段的枯水季节氨氮有超标现象。饮用水源保持一个达标率100%相对稳定的状态。“建5”断面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有:①“建5”断面位于某味精厂下游,其特征污染物是氨氮。随着该企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含氨氮的废水排入,使得该断面地表水曾达Ⅳ类水质,超过功能区标准。作为国控重点污染源,近年来,企业加大了污水治理力度,通过“利用离子交换工序排出高浓度有机废水提取菌体蛋白”和“利用含高氨氮废水生产复合肥”等项目的改造,大大降低了氨氮的排放,减轻了地表水的污染负荷。同时“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在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新增氮氧化物和氨氧两项为全省约束性考核指标,将进一步促进企业污染减排,改善建5断面氨氮超标的现状。②“建5”断面位于市区的下游,市区内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直接排放。随着市区常住人口的增加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该断面的水质下降。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4~54.8dB(A),质量等级较安静。
表4 2006-2010年建阳市区域噪声对比表
建阳市区域噪声声源构成主要是社会生活噪声占52.4%,工业噪声占18.3%,交通噪声占12.8%,其他16.5%。
2006年至2010年路段超标率略有上升。超标点位主要分布在民主路和邵阳路段。
表5 2006~2010年交通噪声状况对比
城市功能区噪声,测量点3个,分别是市环保局、市总工会、酒厂宿舍。监测结果表明:2006~2010年建阳市城市功能区噪声昼夜间测量值都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标准。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100%。
“十一五”期间,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54.5dB~54.8dB,质量等级较好。城市功能区噪声昼夜间测量值都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标准。交通噪声声源的影响强度最强,生活噪声声源的影响范围最大。2006~2010年交通噪声监测点位超标率呈上升趋势。超标点位主要分布在民主路、邵阳路段和工业路路段。造成超标的原因主要为: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机动车辆急剧增加,城市道路拥挤。民主路是建阳市老城区内的主要交通干道,原先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车流量的需求,经常造成交通阻塞,喇叭声不断。邵阳路的两个超标点位于西门外入城口,经常有农村公交在路口拉客,这些车辆多为农用车,车况较陈旧。
(1)继续实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严格实施闽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有效控制新污染源,加大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力度,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2)工业园区必须全面实施集中治理。闽北经济开发区、建阳海西林产工贸必须在2011年底前全部建成污水集中治理设施或者经论证后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
(3)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负荷率。要进一步加强管网配套和雨污分流工作,挖掘潜力,提高负荷率,确保全年基本满负荷运行。
(4)严格控制畜禽和江河湖库水产养殖总量。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必须立即关闭、拆除到位。未经环保、国土、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审批的养殖场,一律依法关闭、拆除。严格控制区域内畜禽养殖和江河湖库水产养殖总量。现有分布在闽江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所在湖库的投饵类、施肥类网箱养殖场 (点)全面取缔。
(5)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所有不属于拆迁关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以及养殖专业户,应在充分考虑生物安全与环境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生态种养、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等养殖方式减排,所生产的废物、废水经处理后完全进入农田利用。对于不能改进养殖方式的,限期完成全过程综合治理,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的方法收集粪便、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灌溉还田,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颗粒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6)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注重源头控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加快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速度,严格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建立科学规范的总量市场,实施总量交易,在减少现有污染源排放的基础上,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总量,确保环境质量的稳定好转。
(7)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生产工艺,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改“末端治理”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提倡污染的集中控制,走集约化治理的道路;建立清洁生产专项基金,防治工业污染;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扶持环保产业;对高污染行业、生产危害环境产品的企业和不治理、治污不合格的企业要高征税、限贷款并不准向社会融资,以此体现国家政策的取向;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治污和投资经营环保产业。
(1)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企业自备电站。热电联产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锅炉废气脱硫工艺采用炉内固硫+炉外湿法脱硫的工艺,要确保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削减 SO2排放约1400t。NOx排放浓度要低于100mg/m3,达不到要求应在2013年底前完成低氮燃烧改造或者建成投运脱硝设施。
(2)坚决淘汰老旧机动车。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辆,一律强制报废;对距强制报废期不足1a的汽车,一律不予过户。对已到使用年限的机动车辆,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辆,以及黄标车,限期予以淘汰。
(3)做好国四机动车油品替代准备工作。力争2012年底前完成并从2013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供应机动车用国四油品。
(4)大力推广使用型煤、低硫、低灰份煤炭,取缔市区1t以下的各种燃煤锅炉;加大烟尘治理力度,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气化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尘、二氧化硫的污染。
(5)加强对建筑、道路、拆迁等施工工地的监督管理,实行文明施工,围挡作业,减少施工扬尘对城市空气的污染。
(1)加快环城路建设,引导车辆分流,改善道路拥挤状况,减少民主路、邵阳路点位超标率。
(2)加强机动车、农用车管理。严格尾气、噪声监测。建立并严格执行尾气、噪声合格证制度,对不达标的本地车辆禁止上路行驶,对不达标的外地车辆一律绕外环行进,不得进入市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种机动车辆的管理力度,加强调度,改善交通堵塞,提高行车速度,减少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加大对道路交通噪声的管理,同时抓好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强制实施市区机动车禁鸣。
(3)根据建阳市环境噪声污染情况,为减少噪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采取限时、限地域、限值的方法进行控制,不以牺牲环境来招揽生意或建设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