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齐齐哈尔医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塑造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又不可避免地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按语言谱系分类,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用独特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语言体系。
语言和思维方式都属于文化范畴,但又受到民族文化和哲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就文化本质而言,我国学者吴森教授在论及中西文化精神基本差异时指出,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科学、法律、宗教。中国的文化有两个基石,一是道德,二是艺术。但中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是:中国文化是艺术,西方文化是科学。科学的精神是按着抽象的符号,利用分析和实证的方法,从而对事物做理性的解释,目的在于寻求真理。艺术的精神是借着具体的意象,传神达意,画龙点睛地来表达感情或价值判断,目的是价值的欣赏和创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化特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人间秩序与宇宙秩序、个体与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人要顺从自然规律。这种万物皆一的整体观念使中国人习惯于整体具象思维,在语言上讲求整体、重直觉。西方人崇尚天人两分,认为人与自然关系是对立的,而且人处在支配改造的自然地位,故西方人看问题以个体为基点,习惯于解析抽象思维,在语言上求精确。
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表现在思维范式上,中国人是重综合、重归纳、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发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思维上的整体观,对语言中的表现法影响极深。我国古代哲学家倡导一体思想,认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莫不存在于一体之中。《庄子·天下》提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种整体思维观历千百年形成一种思维形态,同构对应于语言形态之中,对语言活动起一种支配、定势作用。西方哲学具有崇尚个体思维的习惯。从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提出整体只有在与个体的对立中才能存在时起,即不断有哲学巨人提倡个体思维的价值。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勒斯提出:“每个人都应有自在的个性。”对英语的理性素质影响最深的是英国哲学家洛克,他重论证的主张与欧洲大陆笛卡尔唯理论的汇合,从思维上对莎士比亚后英语的理性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哲学中整体思维对汉英语的影响至少可举出3个方面。
1)用词语为事物命名的整体观照。汉语命名重统一观,具体表现为对事物的类属概念必须给予描写。如星球,汉语的命名首先是统称“星”,然后分别称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而英语命名时并不给予统称,则分别称为Venus、Jupiter、Mercury、Mars、Saturn、Uranus、 Neptune、Pluto。统称的目的就是为了顾及整体的统一感。
2)整体性重复的句子安排。汉语中经常出现周遍性重复,或叫做回环性复叠,这是中国式的整体思维风格的表现,如我国古诗中早就有:“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互戏莲叶北。”(《江南》)诗歌体以外的散文化叙述中,回环式铺叙法也很常见。在英语中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
*镇子坐落在一个峡谷里,东面是山,西面是山,南面是山,北面也是山。
The small town lies in a valley surrounded with mountains.
3)表现法的程式化综合性倾向。程式化叙述往往产生于力求全面的整体观要求,汉语常有这种表现。
*还有一些人相爱,一是通过长期在工作中的接触,二是性格相近,三是对工作和爱情的看法也相同。
Still others became lovers through long contact at work. They usually had similar dispositions and each attached the same importance to work and love.
从东西方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来看,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可以从汉英语言交谈过程中考虑问题的主体还是客体方面得到论证。中国人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考虑对方的感情,如:“你想买什么?”“您想看什么书?”但英语中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说成:“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相比之下,汉语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拉近交谈双方的感情和距离。
从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方面来讲,中国人善于整体思维而西方人善于个体思维,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英语表达的明晰性和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其次是汉英表达的逻辑顺序不同。
汉英语言表达的明晰性与模糊性差别可以从词汇和句子两方面论证。如在词汇方面,汉语中只有“骆驼”一个词,它相当于英语中的camel,但在英语里“骆驼”还可以细分为dromedary(单峰骆驼)和Bactrian(双峰骆驼)。此外,有的表达方式却是例外的。如汉语亲属称谓里把和爸爸同辈份的男性亲属分为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和姑父,但在英语里却统称为“uncle”;女性亲属称谓也同样如此。
汉英表达的逻辑顺序不同。如英语中时间的表示法习惯上从小处着眼,由小到大,即分、时、日、月、年;而汉语则是从大处着眼,由大到小。汉语说2011年8月4日上午8时30分,英语则为“8:30AM August 4th 2011”。
此外,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例如中国人到了欧洲以后,接待的主人问:今天晚上你们喜欢吃西餐,还是去中餐馆吃中餐?中国人的答复往往是“随便”或“客随主便”。翻译成英文是“up to you”。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不好操作。中国人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但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中国人较少表示个人愿望。比如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第一个人若说喝茶(tea),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西方人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tea……全tea下去了?
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不同,决定了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差异,使得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两者的表达大为不同。汉语语言体现了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而英语则体现了强调部分的个体性思维方式,尽管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却在实际的语言交往中给人们带来理解的偏差。因此,在今后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先从文化层面了解语言的思维,从思维方式中体味语言的表达,对学习外语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资料
[1]马冬.中外文化交流及语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刘艳春.语言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罗振西.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6):80-82.
[4]刘雯祺.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