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春 何平 周瑶 王秀青 王丽萍 姜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腋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因其产生异味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们应用肿胀麻醉下平行皱襞双切口皮下修剪术根治腋臭患者69例,随访2个月~1年,现报道如下。
患者69例,女62例,男7例,年龄16~45岁,均为双侧;暴露腋窝50cm外能闻到异味;患者术前多数使用过外用药物,2例曾行激光治疗,均未根治。
术前将腋毛剪短至0.5cm左右。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外展上举,屈肘抱头。用美兰沿腋毛区边缘画需剥离的梭形标志,距梭形标志两端约1/5长径分别画一条平行皱襞的切口线,长约3~4cm,间距约4~5cm。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20mL加生理盐水至200mL,加入肾上腺素0.2mg,行皮下浸润麻醉,每侧约60~80mL。沿切口线切开皮肤全层达深筋膜,在切口浅筋膜浅、深两层之间,用组织剪分别向两侧、正中皮下锐性分离,范围达梭形标志线外2~3cm处[1],然后用血管钳夹住创缘真皮层和用手指抵住皮瓣外翻,直视下修剪附着皮肤层下方的脂肪、毛囊及呈褐色的大汗腺组织,避免皮肤被剪破以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形成一层仅含少量组织的皮瓣。此时腋毛只须轻拔即可脱落,说明腺体及毛囊剥离干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彻底止血。用1号丝线缝合创口,缝合时将缝线与皮下组织固定,两切口外端各留0.6cm不予缝合,以利引流。腋窝顶部用松散纱布填塞,打包包扎,再用弹力绷带行8字包扎加胸部1周包扎,术后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5~6d拆开换药,包扎7~10d,10~12d拆线。
手术后2个月活动出汗后暴露腋窝,距腋窝50cm处及以内未闻及臭味,腋汗减少,不妨碍患者恢复正常社交工作为痊愈;距患者腋窝50cm处及以外闻及臭味,腋汗无明显减少,妨碍患者正常社交工作为复发。
6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8例近期并发创周瘀斑,后自行恢复,无皮下血肿,2例因皮缘内翻切口轻度裂开,经换药后延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及感染等。随访2个月~1年,65例(94.2%)痊愈,4例(5.8%)复发。患者术后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上肢活动不受限,腋毛不生长或生长稀疏。
肿胀麻醉技术最早由Klein在1987年提出并应用于脂肪抽吸术等[2],将大量含肾上腺素及利多卡因的溶液灌注到皮下,使皮下组织及其结构产生水肿、细胞组织间隙分离、压迫微小血管使之闭锁,由此达到局部麻醉止痛、止血及易剥离组织的作用,同时能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保护术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微循环。
腋臭主要由腋下顶泌汗腺过度分泌,经皮表的细菌作用于分泌物中的有机物后,产生具有特殊臭味的短链脂肪酸和氨,散发出一种令人难闻的臭味。症状常在青春期开始,常有家族史,发病率约6.41%。临床上采用手术方法清除或破坏顶泌汗腺是根治腋臭的基本原理和惟一方法。
通过平行皱襞双切口根治腋臭的关键在于皮下剥离的层次。经研究认为,顶泌汗腺导管开口于毛囊漏斗,与毛囊在数量、密度、分布上一致,位于表皮下1.7~3.7mm范围内[3]。我们采用平行皱襞双切口皮下修剪术的分离层次主要在皮下约3mm的浅筋膜处,术中在直视下看到毛囊、大汗腺组织被剪除。采用平行皱襞双切口皮下修剪术根治腋臭的术后复发率为5.8%,与报道的其他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相近。蒋晓丽报道腋下皮瓣修剪术的复发率为6.06%[4]。可见平行皱襞双切口皮下修剪术根治腋臭疗效确切。
手术根治腋臭的方法有多种。第一类是小切口皮下搔刮术或抽吸术,术后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复发等并发症较多见。第二类是皮肤切除、Z形或S形切口手术,术后瘢痕过于明显,影响美观,甚至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第三类是单个或双平行皱襞切口皮下修剪术。单个腋窝皱襞切口,创口经常坏死,愈合期较长,瘢痕偏明显;双平行皱襞切口皮下修剪术并发症少,方法较合理。
设计两平行切口的间距应在3cm以上,有利于腺体剥离及避免皮肤坏死;应在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剥离大汗腺,过深或过浅都将影响去除的效果或皮肤的成活;术后松散纱布打包加压包扎,外用绷带“8”字包扎;术后应嘱患者适当制动,减少手术区出血;术后拆线时间为10~12d。
解剖层次清楚,术中出血少,可直视下清除所有毛囊、脂肪和大汗腺,疗效确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运良好,很少发生皮肤坏死;切口顺腋窝皮肤皱褶,术后瘢痕小,不影响上肢活动;本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实施。
[1] 李菊妹,刘小舒,王金屋.腋臭手术范围与疗效相关性的初步探导[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239.
[2] 黄凯,刘丽忠,刘伟.肿胀麻醉下改良腋臭根治术[J].江西医药,2008,43(9):915~916.
[3] 秦维郎.腋臭症の基本的事项と治疗の际[J].形成外科,1995,38(增刊):213.
[4] 蒋晓丽,童庭辉,郭力.腋臭根治手术方法探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