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伟 蒋薇薇(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学)
每位班主任首先是语文教师
——从语文课堂评价语言谈起
唐一伟 蒋薇薇(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学)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以语言文字见长的语文教师,更应看重课堂评价语言的应用。优秀语文教师能够运用课堂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里的教育谈话不仅仅指课堂上的语言,只要是涉及教育学生的谈话,都应该讲究语言艺术。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的班主任,在教育语言素养方面首先应该是个语文教师。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演讲能培养学生这四种基本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语言和思维的清晰性和逻辑性,但在课堂上往往有不敢或不愿登台讲话的学生。这些时候,语文教师就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动员和激励语言:从树立自信的角度,鼓励胆小的学生勇敢地跨出难能可贵的第一步;从内秀外中的角度告诉腼腆的学生,真诚往往比一般辞令更能打动听众;从平和谦虚的角度,提醒性格倔强的学生说几句并不至善至美、但辞恳意切的心里话。
如果说语文教师讲究课堂评价语言针对性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那么在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人格、发展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大背景下,班主任教育语言的针对性也同样重要。自尊心强的学生心理往往很脆弱,教师的言语不应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含蓄、婉转;胆怯内向的学生容易紧张,教师应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个性强、脾气犟的学生往往是有错却不愿认错或是骄傲任性、目中无人,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点冷静反思的时间,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指出他的缺点;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往往也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多肯定他们的长处,“长善可以救失”,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育工作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而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和班主任都要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准和学业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语言,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教师只是以“好”“不错”“是的”“对了”等单调笼统、缺乏具体性及针对性的评价语言,结束学生经过一番思考的甚至是精彩的回答,则难以有效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假如教师能够就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评价,效果则会好得多,如“你的朗读很响亮”“这句话的语气语调把握得很准”“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好”等。
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识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淡化教育痕迹、强化教育效果,也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有一位教师这样批评一个因电动车缺电而上学迟到的学生:“怎么来这么晚啊?车子没电你不知道充电啊?怎么不叫家长送呢?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学生低下了头。这种动不动就把小事和学生的人格挂钩、不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是一种短视的、制造问题的行为。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则能够从中看到内在的积极因素,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感化并唤醒学生向上的动力。相信学生在心头感到温暖的同时,会特别抓紧下面的学习时间,并且避免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真心的表扬会让人记住一辈子,一句难以忍受的批评也可能让人记恨一辈子。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上的每一个进步、学业上每一次成功,善于捕捉他们每一个创造的火花、每一次灵感的闪现,并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当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时,激励语言的作用就非常明显,学生的潜力也十分巨大。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文教师都知道,这是传统教育理论的精粹内容,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智力。当学生久思不解时,教师在关键处给予机智的点拨,会使学生的思维如泉水般汩汩流淌开来。例如进行词语训练时,一位学生对“浩浩荡荡”解释说:“‘浩浩荡荡’就是气势大,形容人数多。”教师点拨说:“今天听课的老师很多,气势也挺大,‘浩浩荡荡’地坐了满屋子老师,行不行?”学生答不行。片刻之后,有学生再次解释:“‘浩浩荡荡’还得是行动着的。”教师再举例子:“那么自由市场上人来人往,‘浩浩荡荡’。人也多,还是行走的,行不行?”又有学生补充:“要整齐的,向着同一方向的,就像长江之水浩浩荡荡。”教师说:“可是这回不是形容人的,行不行?”学生说:“行,‘浩’字本来就是三点水啊。”教师最后总结:“这个词原来就是形容水势浩大的,后来被借用来形容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行走的队伍等。”经过教师耐心而机智的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之后能够明白“浩浩荡荡”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这种引导点拨的启发式教育同样适用于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给学生一定启发,达到明理改错的目的,较之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严厉的训斥,更易于学生接受。曾有一位内向的女生因与家人闹矛盾而离家出走。我和这位女生谈话时这样开导她:“你觉得你谈到的父母婚姻破裂、爷爷奶奶对你的偏见、同学对你的态度、你落下的功课等情况你逃避得了吗?”她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你改变得了吗?”她又摇头。“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唯一能改变的是什么呢?”她抬起头小声说:“我自己。”我从帮助她改变自己邋遢的形象入手,逐步改变她消极的心态,让她尝试着和同学们交流。渐渐地,她开始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与家人、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和谐。
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班主任,在跟学生对话时都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善于连续运用反诘、归谬等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活跃,并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形式,是传授知识信息和教育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师及班主任能力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一个教师把自己内在的思想、情感、知识、要求等转化为语言作用于学生时,就如同琴师操琴一般,运用生动艺术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愿每个班主任像语文教师一样,重视锻炼自己的语言——注意语言的修养、提高语言的品质、掌握语言的艺术、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展现出别样的风采,孕育一方锦绣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