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厂”与固定义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2-01-29 13:56张柏梁陈钟纪晴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校中厂义齿实训

张柏梁 陈钟 纪晴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厦门361008)

“校中厂”与固定义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张柏梁 陈钟 纪晴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厦门361008)

在高职院校办学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中厂”的办学模式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有力推动了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校中厂;固定义齿;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尤其是区域经济特点相适应,必须与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立“校中厂”是促进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把固定义齿教学改革贯穿其中,能够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能使“校中厂”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把工厂引入学校,创办“校中厂”生产实训基地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需要大量资金购买实训器材,如何变消费型为微利型实训?引企入校、产教结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把合作企业的生产场所引入学校,自建为主,新建和改扩建“校企合一”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实体。我们深入走访深圳现代牙科器材有限公司等优秀行业企业的生产一线,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结合生产一线工作场景和培养学生的需要,设计“校中厂”校企合作生产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建立符合义齿加工制作流程的实训室(包括代型室、蜡型室、车金室、上瓷室、车瓷室、石膏包埋及热处理室、抛光室、铸造室、入检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引领教学,按照“项目→任务→‘教学做’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完成学生能力项目的训练。具体组织安排如下:

(一)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

调整课程安排,突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老路,以达到基本理论够用、具备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的目的。实行见习——实训——生产性实训交替进行,提早接触生产一线,了解一线生产状态,熟悉工作程序,边工作、边学习,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提早了解,增加学习兴趣,便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反复强化训练,熟悉每一个程序。

按照“标准模型→临床模型→真实产品”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反复交替强化训练,边学边做,工学交替,直至毕业。学生进入生产实习之前就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由工厂进行考核合格,方顶岗实习。

初筛分组 将口腔工艺技术班学生分成AB两组,每组按口腔技能比赛(即1倍大第一磨牙石膏牙雕刻比赛和1倍大中切牙蜡牙雕塑比赛)成绩名次分为5个小组:车瓷组、车金组、蜡型组、上瓷组、代型组。

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AB两组学生工作与学习交替轮换进行。即周一和周四A组上实训课,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标准模型的实训;B组上生产实践课,到“校中厂”进行临床模型见习、强化训练、顶岗实习。周二和周五AB两组对换进行。保证每个学生一个星期3天上课,3天到“校中厂”生产实践。

(二)平行交替、岗群轮训

第二学年的实习在“校中厂”中完成,实施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训教学平行交替进行、实训与顶岗实习岗位群轮换的“平行交替、岗群轮训”运行模式,实施了“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各固定修复体制作的相关知识时,如模型代型技术、熔模技术、包埋与铸造技术、打磨抛光技术、瓷修复技术、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等,在“校中厂”固定义齿制作流水作业的不同部门内现场教学,在这些部门内进行轮训,包括石膏部、蜡样部、车金部、抛光部、上瓷部、车瓷部、上釉部、质检部,并安排对应岗位的口腔技师完成带教指导。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不断交替,实现了专业理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三)“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教学

结合岗位需求,我们采取了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在进行一体化项目教学过程中,由一名专职教师和一名企业兼职教师带教:如讲左下第二磨牙铸造金属嵌体制作的工作任务的模型代型技术工序时,先由主讲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讲授可卸式代型制作基本理论知识和要点,包括实训内容、操作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再将学生分成12人一组,由企业兼职教师分组运用固定义齿标准模型在多媒体视频展台下进行现场示教模型修整、打孔加钉、灌制底座、分割模型、颈缘修整、涂布间隙涂料等步骤,然后学生分组在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室,按照义齿制作程序独立进行训练,完成标准模型上义齿制作(带教教师从旁指导,纠正错误,进行相关讲解);最后,师生根据模型代型质检标准的要求共同探讨学生作品,总结操作方法、步骤、操作要领及相关知识点,并根据可卸代型①评分标准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形成性评价。

(四)生产性实践

第二学年前3个月由合作企业派出两三名专家常驻“校中厂”,对学生在临床模型上进行强化训练指导。在此过程中,由这些专家根据学生表现稍作分配调整,如对色彩较敏感的学生调到上瓷组等。通过3个月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本部门工作并达到上岗要求,减少了产品不良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3个月后,合作企业5个企业带教教师(专家)进驻“校中厂”,负责各部门的带教、管理、产品质量监控;学生考核合格后上岗到各自的义齿生产部门,在企业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能完成义齿流水作业。合作企业在口腔专业设立奖学金基金,奖励成绩优秀学生,并开设培训课程,对种植、精密附着体、CAD/ CAM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余辅导,成为专业发展方向。

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评价。由合作企业提供模型、材料,医专出题对学生考核,从技术、效率、责任道德等方面综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为形成性评价。

学生在第三学年实习前,由企业直接到我校“校中厂”物色选拔实习生,经面试考核合格后,企业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与学校、学生本人签订用人协议,学生从实习期开始就直接到企业就业,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加强了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用人单位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固定义齿课程改革

通过社会调研、毕业生座谈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我们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根据“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固定义齿制作的工作流程为线索来设计,项目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岗位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力求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一)一条主线: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制作各种固定修复体的能力)

分析口腔工艺技术职业岗位要求,提出五大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为7个教学模块,对应企业7大岗位。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起来的知识解构与课程重构,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进行“两层次、五循环”组织教学,实现能力提升。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掌握各类型修复体制作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操作思维能力、设计制作义齿能力;针对企业实际岗位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选取从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覆盖固定义齿制作所有工序的五大典型任务:左下第二磨牙铸造金属嵌体制作,右上尖牙铸造金属桩核制作,左上第一磨牙铸造金属全冠制作,右上中切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制作,右下567烤瓷固定桥制作。并按照企业固定义齿制作工序在不同部门内流水作业,确定了7个学习项目的教学内容。其中,模型与代型技术、熔模制作技术、包埋与铸造技术、瓷涂塑技术、研磨抛光技术以及固定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等模块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现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特色。

(二)三个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结合

学习与工作结合 体现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培训过程与工作岗位要求相衔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课程体系,确定了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与企业合作,实施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训教学平行交替、实训与顶岗实习实行岗位群轮换的“平行交替、岗群轮训”的教学运行模式。

学校与企业结合 校企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方案,实施人才培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合一,学校课堂与生产现场合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合一”,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并提供一部分“双师型”师资,并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就业基地。

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教学评价与完成生产任务质量合一”,是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工厂的质检标准为依据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形成性评价标准规范学生的操作和指导学生最终产品的完成,并以此确定学习成绩。

(三)四种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专业延伸能力和创业能力。

动手能力 实训时,在标准模型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展台示教演示,学生照着做;“校中厂”见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学着做;工作模型生产性实践由教师引路学生独立做;疑难案例师生探讨,学生独立做。通过开放实训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爱好、特长选择开放实训项目,在“校中厂”临床模型上进行义齿设计和制作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创新能力 将学生分10个小组,学生根据爱好在 “校中厂”中选择不同的临床模型,先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自拟义齿设计方案,讨论基本的工艺制作过程,再独立完成创意产品的制作。创新制作完成后,在多媒体实训室进行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讲评。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创新设计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专业延伸能力 教学内容除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内容外,还延伸到制作固定义齿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应用,过程所用器械设备的结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护和保养;让学生在“校中厂”参与开设口腔技工室与材料设备管理;与合作企业合作设置培训课程,针对种植、精密附着体、CAD/CAM、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英语、医学美学感兴趣的学生,课余辅导成为专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延伸能力。

创业能力 开设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等创业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创业意识,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实训室疑难案例师生探讨、课堂学习和“校中厂”锻炼,“工”与“学”同步交叉进行,深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在“校中厂”与工人师傅、企业领导交际沟通,提升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校的工学结合,有效推动了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可卸代型”为口腔医学中的一术语。

[1]王治雄.“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91-92.

[2]崔卫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探讨[J].职业,2010(36):83-84.

[3]黄桃红.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J].实践与探索,2010(12).

[4]冯涛.改革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2010,34(4):194.

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65-02

*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创建“工厂化”口腔工艺实训基地的探索》(课题编号:1152)的部分成果

张柏梁(1981—),男,福建漳州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技术。

陈钟(1975—),女,贵州兴义人,口腔医学硕士,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技术。

纪晴(1963—),女,福建石狮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技术。

猜你喜欢
校中厂义齿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义齿稳固剂改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临床研究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