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力 白国荣 王树红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为观察杏苏散加味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在2007年11月—2012年2月,研究采用杏苏散加味治疗小儿咳嗽108例,并与单用西药的108例患儿对照,现报道如下。
216 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8例,男孩58例,女孩50例;年龄6个月~12岁,病程3 d~1个月,白细胞3.0~12.7×109;胸片显示:正常,支气管炎或肺炎不等;对照组108例,男孩60例,女孩48例;年龄12个月~13岁,病程3 d~1个月,胸片显示:正常,支气管炎或肺炎不等,血常规检验:白细胞4.5~16.2×109。216例患儿均符合中医诊断:咳嗽标准,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咽痒,咳痰或咳不爽或喉中痰声漉漉,无发热现象。
治疗组以中药汤剂杏苏散加味口服,前胡6~10 g,桔梗,淡竹叶,芦根,牛蒡子,枇杷叶,紫苑,荆芥,射干为基本方剂,随症加减,咳嗽伴流涕鼻塞基本方加入辛夷,苍耳子,蝉衣等;咳嗽伴喉中痰声漉漉加入葶苈子,莱菔子,枳壳,竹茹;咳嗽伴喘促加钩藤,地龙;夜里咳嗽加重,伴见呕吐恶心,舌质红,苔黄腻加入黄连,黄芩,砂仁,水煎服,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症状取50~150 mL,2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痰热清及抗生素治疗,1次/d。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1]。治愈:咳嗽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临床胸片正常;好转:咳嗽基本消失,偶有咳嗽,临床症状基本缓解,部分胸片较前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 。
治疗组108例,治愈 90例,83.3%;有效 15例,13.9%;无效3例,2.78%;总有效率97.2%。对照组108例,治愈85例,78.7%;有效15例,13.9%;无效8例,7.4%;总有效率92.6%。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5.1±2.3)d,对照组(7.2±3.1)d。
小儿咳嗽在临床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医是以症状而命名的,由于小儿体质较弱,加之护理不当,饮食失调,均能引起咳嗽。咳和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刘河间《原病式》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声有痰也。因伤肺气,动于脾湿,故咳而嗽也”。由此说明咳嗽的发生与肺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肺为娇嫩,乃五脏之华盖,且肺主呼吸,主皮毛,凡外邪之侵袭人体,肺必首当其冲,因而发病最易,小儿咳嗽无非外感与内伤两种情况。
外感咳嗽多因感受外邪侵袭肺卫,肺气不得宣畅所致,外邪侵袭,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肺的呼吸,而引起咳嗽,因感受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不同,而在临床出现的咳嗽为风寒、风热、及燥热等性质不同的外感咳嗽,此类的咳嗽多以风为先导,夹寒、热、燥等外邪入侵则先伤肺系,而为咳嗽。
内伤咳嗽多因他脏有病,传至肺脏或它脏累及肺系。在《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脾虚生湿聚痰,上犯于肺;肝气郁而化火,上乘于肺,均可发生咳嗽,属于内因咳嗽。因此大凡表现以咳嗽为主证的疾病,必须注意到其它兼证,考虑到脏腑之间的联系,才会彼此兼顾,不会顾此失彼。
不论外因和内因引起的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而发生。肺气不调,宣降失司是上述肺系病症发生的中心,咳嗽是肺失宣降的典型表现,是肺系病症的轴心。相应地,理肺气和宣降当是治疗肺系病症的中心,是治疗咳嗽的重点。肺喜温润有适,主气、司呼吸,以宣肃升降和谐,呼吸有序为其正用,温润是肺主气的重要条件,不温(即寒)、过温(即热)、不润(即燥)、过润(即湿或痰)均能导致肺主气的功能受到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病症,故曰“肺为娇藏”。因此,肺道温润不适是肺系病症发生的前提,相应地,调温润成为治肺基础,治方药性宜牵制有度、温润适调,治方总性不宜过寒、过热、过润(/过湿)、过燥,小儿尤需注意,这正是“娇藏”之娇在治疗用药上的体现。总之,肺之常症以宣邪开郁、调畅气道,理肺气、和宣降、调温润为基本治则[2]。只是外感咳嗽,其多在肺,由肺而及他脏,故肺为本而他脏为标也。内因咳嗽,先伤他脏而及于肺,故他脏为本而肺为标也。这里所说的标本,是指脏腑的先后关系而言,明确指出了咳嗽的发生,都必须在肺脏受累之后才会出现。陈修远曾指出:“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咳而呛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小儿为稚阳之体,咳嗽病作,以表证居多,故在治疗上当宣肺化痰,表散外邪,使邪从外达,邪去则证安;治疗他脏有病,累及肺脏之咳嗽,则应辨明由何脏而来,随证立法施治,久咳多属内伤,治疗宜着重于调补,同时佐以清解。如肺胃不和的食积咳嗽,可采用清热、泻火、利小便、通大便等方法使邪气而去,咳嗽自止。
而杏苏散是治疗凉燥所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秋燥胜气论》,原文为“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药物组成为紫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橘皮、杏仁。杏苏散以苦温甘辛为法。方中苏叶辛温芳香,前胡轻扬宣透,生姜辛温解表,用这三味宣肺解表。该方在用药方面有它的特点,首先考虑的是杏仁既可以润肺,又可以宣肺解表,还可以下气止咳,它是一个苦温的药,燥邪伤人,治以苦味而性温,苦能下气止咳,配以苏叶,辛温解表,既能入气分,又能入血分,本身是一个着重行气的药,配合杏仁,可以消痰,可以定喘,用这两个药做主药,就是来除肺中的燥邪,主方中有二陈汤,是祛痰的祖方,其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组成,是在苏叶、杏仁两药宣肺、下气、润肺、除痰的配合下来祛痰止咳的。桔梗上行宣肺气,配杏仁,一升一降,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以止咳,杏仁又有润燥之功,该方药物偏温性,但因其药物多属轻灵一类,又有杏仁、甘草,佐治,所以并无燥热之弊。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杏仁、紫苏、桔梗、百部、陈皮、麦冬等,可以解热抗炎,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咳嗽反射,促进气管纤毛运动,刺激痰液分泌而使稠厚之痰易于咳出[3]。
综上所述,杏苏散加味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疗效肯定,且毒副作用明显小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1] 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76-77.
[2] 邓丽芳.杏苏散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198.
[3] 王欣,张明霞,王建平.杏苏散加减治疗儿童外感咳嗽180例[J].中医研究,2010,2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