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元 王勤英 施晓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木渎人民医院CT-MR室,江苏苏州 215101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的疾病,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中头颈部血管病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作为血管狭窄检查的“金指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1]。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现对2010—2012年间该院收治的27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对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将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27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7±2.8)岁。患者入院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肢体乏力、言语、感觉和思维障碍等。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64排螺旋CT机,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70 mgI/mL)75 mL,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为4~5 mL/s,延时3.2 s后使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进行扫描触发。选取主动脉弓平面作为跟踪造影剂浓度区域,阈值设定为110 Hu,当造影剂浓度达到110 Hu时,自动开始扫描,扫描范围由主动脉弓至头顶,扫描参数:235 mAs,120 kV,Slice0.9 mm/0.8 mm,Pitch:0.891,FOV:220 mm。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显示法(VR)、曲面重建(CRP)等方法重建图像。
根据NASCET[2]颈动脉狭窄分级法,将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狭窄率<30%),中度狭窄(狭窄率30%~69%),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闭塞(狭窄率100%)。后处理图像质量评价标准[3]:优:VR显示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树,显示清晰,无颅底及颈椎骨组织干扰,则图像质量;良:显示清晰,有颈椎骨组织干扰,则图像质量;差:显示不清晰,有颅底及颈椎骨组织干扰,则图像质量。
27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中,发现CTA检查结果正常者4例,异常者23例,其中一侧椎动脉全程均匀性变细11例,动脉起点变异7例,动脉瘤5例。
该组患者共检出动脉狭窄42段,其中动脉轻度狭窄12段(28.6%),中度狭窄16 段(38.1%),重度狭窄9 段(21.4%),完全闭塞5段(11.9%)。
后处理图像质量优23例(85.2%),良2例(7.4%),差2例(7.4%),后处理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2.6%。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A在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逐步代替DSA检查,成为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CTA血管造影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周围静脉高速团注造影剂经时间延迟靶血管内充盈达高峰期,同时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的采集容积数据,然后在工作站完成二维及三维图像的重建。该研究选择64排螺旋CT是因为其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头颈部动脉血管的成像,从而减少了部分静脉显影对图像的干扰,提高了图像质量[4]。该组共有5例动脉瘤患者,CTA的图像可从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利于瘤颈的显示,而且可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质的空间解剖关系。
头颈CTA检查的成功决定于血管内造影剂浓度的高低,这主要与造影剂剂量、注射速率以及扫描延迟时间有关。小剂量造影剂同层动态测试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得颈动脉层的时间-密度曲线,方便制定出延迟时间[5]。同时,笔者认为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参数和位置保持不变是CTA检查成功的关键,平扫及增强扫描时,需控制患者的头颈位置,保证头颈位置不能出现差异。延迟扫描时间以小剂量预扫描试验的峰值为准,过早实时扫描会使靶血管的起始段未显影,而过晚扫描会使靶血管的峰值已示显影浅淡,均会影响到图像质量。
该研究结果表明:CTA对于头颈部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准度按正确率较高。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相对无创安全可靠的血管检查技术可以直观、立体的显示血管情况并能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血管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手术风险评估有较高的价值[6]。但据文献报道[7]:64排CTA也具有小血管显影差、静脉显影差、动静脉的连续动态显示效果不佳等缺点,因此应结合DSA做辅助诊断。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检查方法,对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直观、立体的显示血管情况并能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血管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郭光照,尹长山.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2):5-8.
[2]王作泉.64排螺旋CT颈动脉造影扫描技术临床应用及影响图像质量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1):4452-4453.
[3]杨学华,谭延召,高剑波,等.64层螺旋CT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54-55.
[4]徐佳玮.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31-32.
[5]刘晓梅,邓玉云,姜涛,等.64排螺旋CT头颈CTA的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4):469-470.
[6]周宏,曾自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403-405.
[7]张素艳,桑雅荣,李卫民.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18(3):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