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逵
探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分析
张逵
睢宁高级中学南校 江苏睢宁 221200
简要从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出发,深入分析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改革。
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主体作用;教学质量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4.012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研究课题,从中培养自己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加侧重课题研究选择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本知识,另一种则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前者,不仅可以巩固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更多教师偏重选择第二种课题进行研究。
这两种课题内容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合理运用。在选择第一类主题进行研究时,教师应该选择好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忌直接介绍理论知识,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将内容往第二种转移,将理论知识更加生活化,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选择研究课题,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进一步吸引学生视线,使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想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可是由于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有些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不熟练,不能在网上快速找到相应的信息技术操作,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教学的进度。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探究环境,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些学生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对于电脑比较熟悉,却不愿意帮助那些操作电脑能力差的学生;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因自卑也不愿向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请教,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缺少合作机会,给探究性学习造成困难。教师介绍了搜索工具“百度”“谷歌”,教会学生如何在网站上搜索需要的信息,但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差,对于一些探究课题不知道如何下手,不能准确把握探究课题的目的,因此,探究合作性学习逐渐变成空洞的形式。
一些教师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追求形式主义,随便选择一些探究主题,而没有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成绩严重下降。
学生对于语文、英语、化学、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整合能力,对于教师布置的探究课题没有清晰思路,使探究性学习失去原有的意义。
针对上文提出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同时应该加强自身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灵活运用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课堂灌输为主,这就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现代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我发展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实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因此,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合理分配,力求各小组均衡发展。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指导,鼓励这些学生主动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实现学生共同进步,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
根据探究课题的不同,主要分为知识点探究、案例式探究和网络主题式探究三种探究方法。
1)知识点探究主要是针对于课堂里的某一环节而开展的探究学习活动,部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进一步方便记忆。
2)所谓的案例式探究是指教师可以根据某一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探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贴近生活的问题。比如为一家超市制作促销洗发水的营销策划等,这要求小组成员去调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合理定位商品价格,还要注意场景布置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动手完成。
3)网络主体式探究更能锻炼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知识和新课标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但是在评价学生探究成果时,应该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因为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
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由开放的探究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不同方面的肯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依靠团队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探究课题。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新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信息技术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科技人才。
[1]刘艳萍.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2]陆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3]龚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G633.67
B
1671-489X(2012)34-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