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王一红,金丹平,胡申江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 杭州 310000)
浅谈医学留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的体会
张 敏,王一红,金丹平,胡申江3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 杭州 310000)
分析本校三届医学留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的特点,分别从教案制定、师资建设、教材选择、考核模式、教学反馈等方面总结本校的教学体会与探索,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
医学留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体会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2.03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来华留学生逐年增多。全国已有30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教育[1]。为了适应医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校自2005年始招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自2008年至今,我们已完成三届留学生的临床诊断学全英文带教任务。文章即结合我校留学生的临床诊断学教学的现状浅谈几点体会。
1.留学生自身特点。我校招收的留学生多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英语是官方语言,但多数学生的英语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增加了师生交流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另外,由于文化和习俗的差异,留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也与中国学生迥然不同,比如留学生课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常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解提出问题;他们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也比较活跃。但同时也存在如纪律观念较差,迟到、缺到、早退等问题。
2.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是知识的载体,合适的配套教材是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前提。目前国内各个高校留学生教学使用的多是学校或教师自己编写的教程,缺乏统一正式的留学生教材[2]。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为留学生诊断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3.实践环节。临床见习是诊断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存在语言上的障碍,留学生在与病人沟通以及阅读医疗文件上都遇到一定的困难,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多年中国学生教学的经验与体会,我们对留学生的全英语诊断学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教学目的,结合中国学生诊断学的课程大纲和要求,在课程开始前长达1年的时间内,即组织各专科高年资、有经验的教师集体备课、反复讨论,制定出一套中、英双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我们将留学生的临床诊断学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课程形式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各系统知识的理论课与实验课配套进行,从课程安排上保证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课仍采用多媒体大班授课的方式,但是在幻灯片中加入了大量相关的临床病例图片、声像资料等,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课采用小班带教的形式,每班人数严格控制在10人以内,安排2位高年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521∶3。每个系统知识安排2次的医院见习,以临床问诊及体格检查为主。见习比重占各系统实验课的50%,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其对医疗过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我们还充分运用现代优良教学设备,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进了心肺电子听诊模型、腹部触诊电子模型、综合模拟人等多种现代化设备,学生根据需要可反复进行相关体征的学习,有效弥补了临床见习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决定留学生全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事留学生临床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但要求有丰富的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更需具备相当高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选拔教师时,首先由各附属医院推荐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以上的专科医师,既往有带教经验的优先选择;并在上课前2个月确定带教医师名单,给教师充分的备课时间;各学期开始前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包括外籍教师参加的英语培训及专科知识带教培训;培训后的教师进行试讲,经专家组审核合格后承担本学期的带教工作;实习带教中,要求每组学生配备2名教师共同带教,至少1名为有上一学期带教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起到培训新教师的作用,而且还弥补了教师因突发情况缺席对教学内容及进度造成的影响。
经过3届的留学生带教工作,我们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全英文教学梯队。理论教学中,我们的授课教师均为近二年课堂教学质量评定优秀、具有教授(主任医师)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职称的教师;在实习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521∶3,其中,66%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且多数有国外留学经历,不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有流利而标准的英语口语。
3.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突破了以往指定某一本教材的常规,推荐多种书目供学生参考,实现不同书籍之间内容互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诊断学》。该书以英文原版教材为蓝本,参照我国八年制诊断学教材改编,内容以大纲要求的“掌握”和“熟悉”为主,优点是重点突出,内容精简,但存在知识面狭窄、内容不够充实等不足。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推荐英文原版书籍作为补充,如《Bates’Guide To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History taking》、《Text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Compell’s Urology》、《Braunwald’s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等。且所推荐的原版书目大多为我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弥补了纯原版教材国内购买困难且价格昂贵学生难以负担的不足。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国外相关医学网址,如http://www.acc.org/、http://www.escardio.org/等,供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参考。
此外,我们还组织各学科专家、教师编写相应系统的讲义、大纲等辅助资料、实验指导等,在保留以往教学经验中的科学性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进展,并根据教学实际效果不断修改和完善,使留学生的教学更趋规范。
4.改革考核的模式。国内传统的诊断学考核模式以闭卷笔试为主。我们将留学生的考核形式调整为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综合考核方案:包括课堂考勤、各系统实验操作考核以及期末笔试考核三部分。总成绩相应包括课堂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根据学生的到课情况及课堂表现,每次课给出一个课堂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每个系统学习结束,安排一次系统考核,以实验操作为重点,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末笔试分为A、B卷,以理论考核为重点,占总成绩的50%。实践表明,调整留学生的考核模式和成绩构成,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
期末笔试试卷我们目前暂采用全英文选择题,避免了因学生笔迹难以辨认而出现的改卷困难;同时,我们的计算机考核系统正在加紧建设完善中。计算机考核将逐步成为闭卷考核的主要形式,而且题目类型更加多样化,问答题、病例分析题目等的比例将适当增加,从而更加符合诊断学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学科特色。
5.其他措施。学生反馈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反馈通过各种形式,如课间、课后征询学生意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填写反馈评估表等。通过反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意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课程进度或课程安排,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设有诊断学的课程网站,内容包括课件、教学图片、教学视频、试题库、最新进展文献等资料,有助于学生课下的自我学习。网站内还设有师生互动平台,利于学生课下与教师进行交流。
以上,是我们对留学生教学的几点体会。诊断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好诊断学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三基”能力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3]。用全英文进行留学生专业教学,我们仍处在经验积累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
[1]赵 云,刘爱华,胡风琴,等.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及管理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8502851.
[2]郑维扬,刘爱华,陈 烨,等.留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实践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9,1(8):46247.
[3]黄震华,沈道洁.在诊断学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6(18):5152517.
Experience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medical students
ZHANGMin,WANG Yi2hong,JIN Dan2ping,et al
(Medical College,Zhejiang Univerwity,Hangzhou 310000,Zhejiang,China)
This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of last 3 years’clinical diagnostics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medical students,and summa2 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exploration from teaching plan,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teachingmaterial,assessment,feedback,etc.,inorder to explore a better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medical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medical students;clinical diagnostics teaching;medical teaching
G642.0
A
100221701(2012)0220067202
*通讯作者
2011204
张 敏,女,医学研究生/硕士,实验员,研究方向:医学诊断学。
●临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