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实习医生制度优化的建议

2012-01-29 04:27:52王怡栋寿佳沣马伟宁盛弘强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医学院住院医师医学院校

王怡栋,寿佳沣,马伟宁,韩 魏,盛弘强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对中国实习医生制度优化的建议

王怡栋,寿佳沣,马伟宁,韩 魏,盛弘强3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现今中国医学生的实习一般都在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但并未形成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规范化制度。因此在若干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的医学院间可以建立更具自主、流动性的实习制度,使医学生的实习制度更具灵活性,加快中国优秀医学生的培养。

医学生;实习制度;交流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2.010

一、医学教育发达的国家医学生临床实践培训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1]。首先展开谈一下美国的实习制度和住院医师制度。美国的医学生在医学院就读四年,在前两年学习医学基础课程。随后,医学生要进入医院或者诊所接触病人及病人家属,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临床“核心”课程,包括内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手术学、妇产科学[2]。在完成医学院的学业后,需要选择一个医院,在那里进行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培训主要是通过国家住院医师匹配项目(NRMP)来实现[2]。同时对于来自国外的医学生,当他们想获得在美国的实习和住院医师培训时,也可以自己向全美各大医院申请,并有与申请相关的网站,如IMGprep(www.imgprep.com)。该网站主要为广大国际生提供了大量美国实习和住院医师项目。每一个想申请项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相应的条件,例如实习经历、签证种类、停留时间长短、语言状况和自己考试的分数,来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同时在该网站中还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有CV/PS帮助、面试准备、语言培训项目等。这个网站较全面地为学生提供申请项目时需要的各种帮助。美国完善的实习制度和住院医师制度使得医学生在后期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进行训练,进而锻炼自己的医学技能。

在德国,医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中,他们主要进行的是三个阶段的实习。这三个阶段包括内科,外科和选择性的实习。一般都在大学诊所和教学医院等处进行,约半数学生至少有1/3的时间在国外完成[3]。在澳大利亚的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选择实习的空间也非常大。即使再临床实习阶段,每年实习医生也有122个月的时间自己支配,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爱好选择医院和科室,比如公立医院、私立医院或是社区的诊所[4]。这样的实习制度灵活自由,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提供了可能。在邻国日本,受美国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日本住院医师匹配计划(JRMP)[5],可以让医学生在大学医院和其他培训医院之间自主选择接受培训。

这些国家除了建立起流动而自主的培训制度外,还建立起对医生终身教育完整的专科培训制度,如英国、日本等国家。因此,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使这些国家的医学领先于世界。

二、目前医学生临床实习制度的现状与欠缺

在中国,由于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长期或者终身的医学教育体系,因此医学生转变为医生之前,实习是惟一能够获得临床经验的地方。这对于中国医学生在实习阶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现今医学生实习制度的了解,实习制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制度层面。

虽然一些针对医学生的交流项目在校际之间进行,比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与国外有UCLA、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等学校的交流项目,在国内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医学院都有临床实习交流项目。在C9项目交流中每个学校的医学部也派出学生进行交流。但是这仅仅是小范围内的交流,所参加的医院数量还不多。而且在学生间的影响力也不够。这些交流都局限在校际之间,并未触及到整个中国医学实习制度的完善。

2.在培养专科医生方面。

当医学生在研究生后期,每位学生会选择一位导师并在相关科室进行专门化训练,为在以后医院的工作和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生的

*通讯作者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许多科室都有自己的特色科室。当医学生仅仅在一个医院进行实习时,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真正享受到这个医院强势学科的学习,而其他科室的优秀学生则由于部分医院实力问题而没有受到相对优秀的训练,阻碍了他们在专业上的进一步发展。

3.在学生交流方面。

在学习阶段进行交流学习,对学生来说可以丰富学习和生活经历,而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多元化的学生来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各种思想,不同学校学生间的思想碰撞更能激起火花。当今各个大学也与许多大学签订了各种交流协定,使学生能够得到丰富多彩的交流机会。而在医学类的交流项目中有科研训练与临床训练。但临床训练的交流人数,相对于所有临床医学生来讲是非常少的。

在国内,医学大范围流动培训早已存在,比如医生进修制度和2010年上海颁布施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6]。一些规模比较大,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医院往往会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让他们进行临床技术培训。进修学习是提高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一种重要的途径,也是医疗技术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7]。而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第一年,上海在39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招录医学生1830人,对他们进行培训。而在实习阶段,却一直未有比较重大的变革去突破地域的限制。

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医学教育正在不断汲取发达国家的教育方法。如从原来强调专业性的苏联培养模式,正在逐步转向宽口径重人文社会教育与医学的复合大类教育培养迈进。在教学方法上引入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2Based Learning)、小组讨论、计算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在中国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若实习制度能建立起更具交流性的实习,则能更进一步与国际的医学教育标准接轨,从而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完善与前进。

三、对现在实习制度优化的建议和思考

对实习制度构想的主要内容是,能够在中国的医学院校和及其附属医院建立起一个实习交流的平台,让那些优秀而且有志于某个专科的医学生多一个选择。建立这个平台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各个医院发挥其强势学科的领导作用,加速医学生专业领域技能的提高,同时丰富医学生的视野,从而加快医学生的培养。

这个制度的实施环节主要可以分为三点。第一,这个制度的建立需要有全国top20230的医学院校相关附属医院和百佳医院加入,给来自全国的医学生提供名额。每个医学院可以派出20240名医学生自主选择医院来进行临床训练。这些医学生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进行通科轮转实习的医学生,主要去感受不同地域医院的运行方式与氛围,开拓眼界。另一类是专科实习的医学生,主要去学习专业的临床技术和积累科研经验。实习时间可以根据每个人所选的医院和自己科室的不同在半年至两年不等。第二,在实习期满回学校后,可以选出交流实习中优秀的学生举行讲座,向其他同学宣讲自己交流实习的经验,汇报自己在不同地方实习的体会。第三,要使这个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可建立起一个相应的网络平台(可以借鉴国外类似功能的站点)。这个平台中需要包括所参加医院的详细情况,包括医院规模、特色专科等。在这个平台上还需要有医院接受学生导师的详细信息,接受条件等情况,供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也需要提供学生的相关信息,使导师及时了解学生信息。这个网络平台可以让导师学生进行双向沟通选择,让交流能够更快捷进行。

考虑到该制度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不同培养模式之间的磨合。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在不同的医学院校,有不同的培养模式,而且学分计算等都不同。这需要这些联合的学校共同讨论解决。但是凭现在众多的交流项目的成功实行,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不难。(2)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在众多医学院校中有着不同学制的学生,比如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每种学制的实习期和实习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在不同医院和医学院之间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实习项目,来更适合医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优化后的制度与原来实习制度相比有着更大的优势,更有利于医学生的成长。因此这项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需要医学教育者的共识,更需要广大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共同合作,为培养更具有开阔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医生努力。若能实施该制度,期待可以进一步缩短我国医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1]张旗涛,曹德品,王 玲,等.访问美国医学院校侧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59260.

[2]刘 滨,王家耀.浅析美国医学教育概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24(1):22223.

[3]张正宝.澳大利亚的医学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9): 1682169.

[4]Nikendei C等著,汪青编译.德国医学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 2010,8(1):93296.

[5]申逸彬编译.迅速改变中的日本医学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 2005,3(5):85289.

[6]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2010年2月22日开始实施.

[7]王天锡,刘惠伟,钟锦平,等.对医院管理进修医生方法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3):242.

G649.22

A

100221701(2012)0220019202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培养模式。从基础医学教育到实习医生的临床经验培训,每个学校都在不断深化改革,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医学教育成果。但在实习这一方面,我国的实习还主要以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习122年为主要形式。如果能够作出适当的改变或许能够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毕业质量。

2011204

王怡栋,男,本硕连读生,就读于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0810021;J1103603);浙江大学医学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浙江大学SRTP资助项目。

●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医学院住院医师医学院校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乡医学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0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