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2012-01-29 02:16:50曹雪峰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作弊责任感

曹雪峰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重庆万州 404120)

引言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2]在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处处体现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大学生是青年优秀分子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特殊社会角色要求他们不但要对自己负好责,同时也要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好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主流是健康的。然而,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复杂性、学校教育的偏颇以及家庭教育的缺陷等种种原因,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履行责任能力差。可以说,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大学生犯罪、自杀等现象都和其责任意识的缺乏有着直接关系,众所周知的药家鑫案就是自私自利、逃避责任的最为典型的案例。

高职高专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校400名高职生的责任意识状况展开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认识不足

关于“您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58.1%的学生选择偶尔关注,时常关注的占28.1%,积极关注的只占11.4%,甚至有2.4%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在“你认为自己应当承担的首要责任是什么”的问题上,66.2%的学生选择自我责任,选择家庭责任的占22.9%,选择职业责任的占8%,而选择国家和社会责任的仅占5.2%。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2.4%的学生认为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选择“爱不爱国是个人自由”和“国家观念可淡化”的占到11.9%,而选择“国不爱我,我何爱国”的占到5.8%。

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的爱国意识亟待增强。大多数学生虽具有爱国责任意识和情感,却缺乏理性认识,不够深刻,突出表现在行为选择中,在处理个人家庭责任和国家社会责任时,大多偏重自我和家庭责任。反映出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注重自我发展,渴望自我实现的取向。

同时,也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实际行动相脱节的倾向。在“你觉得你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最恰当的表述”问题上,52.4%的学生表示“关心政治,但很少参与”,表示“关心政治并且积极参与”的仅占15.7%,表示“要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少参与为妙”占2.9%,表示“参不参与,视情况而定”的占13.8%。可见,将近70%学生对于政治比较关心,但只有15.7%的学生能够转化为积极参与的行动;相当多的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好奇和兴趣去了解政治和国际国内大事,对于政治参与持较为敏感谨慎的态度。这就要求切实加强爱国和社会责任教育,并在如何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和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方面多下功夫。

二、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注重权利,忽视责任义务

在“如果你开车撞伤人,你会怎样做?”问题上,有多达86.7%的学生选择“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9 %的学生选择“留下,但尽量推脱责任”,但也有4.3%的学生选择“逃之夭夭”。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勇于承担自己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在“看到有老人晕倒在路上,你会怎样做?”问题上,仅有20.5%的学生选择 “赶快扶起”,31 %的学生选择“打120来处理”,多达45.2%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但也有3.3%的学生选择“当作没看到”。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行为选择较多的考虑行为的后果,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行为有所顾忌。教师还应在这些方面予以积极引导,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情感,帮助其转化为责任行为。

在“对于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你的态度怎样? ” 问题上, 43.6%的大学生只是偶尔参加, 表示总是积极参加的仅为22%, 表示从没参加过的学生达到7.6%,16%的学生表示没有机会参加,因为学习忙没时间参加的占4.4%。可见,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学习缺乏主动性、持续性,从个人需要考虑的多,对社会贡献考虑的少

在 “你认为自己首要的学习动力是什么?” 问题上, 57.6%的学生表示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生活更美好,21%的学生是为了祖国富强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可见,亲情仍是大多数学生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和努力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在“你认为自己学习态度怎么样?”问题上,50%的学生认为学习态度一般,较为勤奋主动和不够勤奋被动的各占约20%,只有约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勤奋、很主动。

在“你是否有自己比较明确的人生规划和阶段目标,并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问题上,表示“有,并正为实现目标努力”的同学只占20.3%,多达58%的学生表示“有,但自己不够努力”,4.8%的学生表示“有,但太遥远了,没能付诸努力”,15.4%的学生表示“理想和人生目标飘忽不定、不太明确,内心矛盾,不知怎么做才好”,仅有1.5%的学生表示“没有,过一天算一天”。可见近80%的学生都有自己比较明确的人生规划和阶段目标,但其中约60%的学生难以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行动,说明实现理想目标的动力不足,需要深化对人生理想和目标的认识,尤其要切实加强信念教育。

四、公德意识淡薄

在 “火车上你看到有人向车窗外扔东西, 你会怎么做? ” 问题上, 仅有38.5%的学生选择积极制止 , 如 “提醒他不应向车窗外扔” 或 “告诉列车员去制止他”, 多达57.1 %的学生选择“置之不理,我不扔就行”。

在 “在一个周围没有垃圾桶的环境,你怎样处理手中的垃圾?” 问题上,有44.9%的学生选择 “直到找到垃圾桶再扔”, 47%的学生选择 “实在找不到垃圾桶, 才扔掉”,6.7%的学生选择“没人看到,偷偷扔掉”,仅有 1.4%的学生选择“随手扔掉”,说明百分之九十多的学生有较为良好的维护环境意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行为的坚定性,态度不够坚决,不能够坚持下去。

五、诚信意识不足

关于诚信责任,在“你认为应该怎样讲诚信”问题上,49%的学生认为任何时候都要讲究诚信,48.6%的学生表示“别人对自己诚信,自己才对别人诚信”。

在 “就读大学期间, 您曾经考试作弊吗?” 问题上, 有5.2%的学生表示经常作弊,表示有时作弊和偶尔作弊的各占16.7%和55.7%,表示从不作弊的仅占22.4%。可见,在诚信问题上,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认识和行为脱节的现象。

六、增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对策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增强高职大学生的责任感,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塑造良好校园文化为基础,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视程度,形成责任教育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提高大学生责任认知的水平;以公民责任教育为突破口,明确大学生应尽责任的主要内容;以实践教学为着力点,构建知行统一的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责任履行,因为“责任感不仅是一个主观范畴,也是一个实践范畴,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强化,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熔炉”[2];以责任教育为主线,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增强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宗海.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2,(03):39.

[2]吕芳文.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42):191-192.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作弊责任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作弊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启蒙(3-7岁)(2016年10期)2016-02-28 12:27:07
作弊等
没作弊
小主人报(2015年10期)2015-09-18 01:57:32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