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真实的高考

2012-01-29 00:41许卫娟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常识成语高三

■ 许卫娟(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

2011年6月7日上午九点,我的学生在各自的考场直面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这一次与高考的亲密接触,到底会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三年的磨枪挫剑,他们能否顺利扬剑出鞘、力挫群雄?三年的矢志不移,他们能否如愿乘风破浪、水击三千里?在他们奋笔疾书的时候,送考留守的我有点走神,似乎是在想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想,只是惆怅又一群孩子长大了,他们将在我们送别的目光里渐行渐远……

考试漫长而又短暂,当学生从试场出来,各个不同的表情似乎已经开始预示几家欢喜几家愁了。2011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带给我们的震撼实在太多,我知道,只有及时地反思总结,才是对今后教学最为行之有效的促进。

一、高考语文复习中知识积累重于题型操练,能力提升重于技巧掌握

在高三无数次的复习研讨中,我们都会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是平稳中有变化。上至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组,下至我们一线的高三语文教师,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强调或是一厢情愿地认同2011年的高考语文仍是平稳重于变化。学生的思维也似乎定位于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的考查模式,就是“字音+成语”或“字音+病句”;文本阅读或小说或散文,题型必定有作用类分析、表达特色类分析。

于是,根据历年试题形式呈现的有规律的变化,有心人都在猜2011年的试题形式可能考“字音+病句”、散文阅读。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的学生通过高三这一年有目的、有重点的训练,虽不能说在高考中个个游刃有余,但必定是个个气定神稳。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在那神圣庄严的时刻,高考试卷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学生见到的是“字形 +病句”。尽管字形考查的是成语中的错别字,而成语的书写肯定比成语的运用简单,但我们还是感到出乎意料。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者用第一道试题B选项中的“胜卷在握”告诉我们:不到最后时刻,任何胜券在握的心态都是错误的。

接着,从古诗欣赏到小说阅读、论述类阅读乃至文科加试的材料题,似乎都在重点考查写作思路分析。全体高三师生共同努力构建的有点投机取巧的作用类答题模式、表达特色类答题模式已经被运用得近乎炉火纯青了,在2011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上却全无用武之地。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者用这种不按规律变化的方式告诉我们:语文这门学科考的就是真正的阅读能力。

二、高考语文知识点的检测带有偶然性,理念精神的导向却是必然

如果说2010年文学常识考小美人鱼是偶然,那么2011年考秋瑾是不是偶然?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组的成员在众多场合只说考到外国文学常识是偶然,并未确定2011年绝对不考文化常识。到底怎样去理解“偶然”的含义?我们当初基本认定考文学常识是一种偶然,而也许命题组的真实意思是文学常识考外国的是偶然,那么这也许就意味着文学常识考查是必然。偶然与必然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发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热点,小美人鱼就是从丹麦游到上海世博会、又游到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上的。而2011年以秋瑾为原型的鲁迅作品《药》是不是热点?我想,无论是胡戈恶搞《无极》进行法治报道——《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继毒奶粉、毒火腿后的染色馒头,都属于火热一时的“馒头门”事件。在鲁迅的《药》中,夏瑜牺牲后的血馒头成了华小栓治病的药,鲁迅弃医从文就是认定文学乃是医治愚民的一剂良药。也许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者也认为“馒头门”事件反映的社会病态现象需要一剂治疗的药。所以,在2011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上,当众考生分析完地震海啸的原因后,再为“辛亥英烈”专栏写按语,由天灾想到人祸,终于发现《药》是如此重要。我感慨命题者用心良苦!即将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必须在一心苦读圣贤书的同时关心窗外事。只有面壁十年、心忧天下的学子,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栋梁、一个民族真正的未来。

还记得2010年高中课本大“变脸”“鲁迅大撤退”引发的沸沸扬扬的争议,没想到2011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会大考特考鲁迅。90多年前,鲁迅誓言“放孩子们到光明里去”,今天,孩子们却因为鲁迅的文章而对光明平添了几分担忧。我之所以对这部分的变换尤其有感触,是因为我们在考前的复习中曾接触过一篇文本《姓周的胡子》,当时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除去解题技巧的因素,学生对鲁迅了解的缺失占很大比例。所谓复习就是通过对已学知识的不断强化,从而达到消化并内化知识的目的。而我们这一次对鲁迅的强化认识,却是通过高考来完成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想,在高考前,我们也曾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信息,甚至揣摩命题者的研究领域和个人喜好,进而罗列出丰子恺、林清玄、汪曾祺等文化人作为复习中的一个点,但是我们忽略了鲁迅,忽略了“鲁迅大撤退”这一热点。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者似乎在向我们强调鲁迅作为一个文化名人的重要价值,似乎在向我们证明一种经典、一种精神仍是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们无须担心这种记忆因孩子学习的教材改动而被强制切除。这种内在信息的传递,应该能给我们以后的高三复习带来一些启示。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者是下定决心出自己的题目,让学生考,让众人评论。所以,最后用《拒绝平庸》作为2011年的作文题,这个和往年的作文题相比有点貌似平庸的题目,不再空灵诗意,不再抒情感慨。它就像是一种宣告,似乎就是命题者对这份试卷的解释;它就像是一种呼吁,似乎试图在语文试卷的最后再次对年轻的学子做一番精神的引领。我想,这也是语文学科在工具性以外还具有人文性的一种体现吧。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说:一个认真的教师,敢于直面真实的高考,敢于正视教学的得失。高考为学生设计,以成绩的高低来决定他们的前途;高考也为教师设计,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我们的水平。

我知道,2011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时间的流逝会带走所有的紧张与激动,仅使留下些许的感慨与无奈。在这淡淡的感慨与无奈中,永远有新的高三学生继续着同样的故事,重复着同样的心路历程。写下以上的感想,也许只是为了给自己留点纪念。

猜你喜欢
常识成语高三
靠不住的常识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拼成语
回归常识
我把高三写成诗
猜成语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