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红霞,杨明辉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上行为主体以及行为主体之间,在采取一定手段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活动的总和。”[1]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自控能力弱,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而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教师在追求教学效能的同时,更大意义上还要担负起纠正学生不良课堂学习行为的责任。面对中职生这一学习群体,中职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行为现状,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其学习兴趣,着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观、劳动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年多来,课题组一直在进行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通过三方印证,认为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行为存在以下问题。
在教育理念上,每位教师都知道“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现代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奉行实用主义,认为在客观情况下,只要能把教学任务完成,就不管什么现代教育理念了。比如,问卷表明,78%的教师认为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只有36%的教师会根据不同班级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20%的教师则不做任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在此情况下,就更谈不上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因材施教了。此外,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的教案设计得非常“完美”,教学目的、要求非常明确,还详细写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但是当问及这些目标是否能实现时,多数教师会说:“教案是写给别人看的,教学目标多数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知道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不一致,因此,当这二者出现冲突时,他们大多处之泰然。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不遗余力地引导、帮助学生,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很多教师课后抱怨,觉得浪费人力物力,出力不讨好。笔者分析,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效率低。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据教学观察,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多数注重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因此,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上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而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响应时,则一般会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有的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情况,也会提醒学生注意上课听讲,但如果学生还是无任何反应,教师就继续讲解,课堂的情况还是照旧。由此可见,对于课堂出现的问题行为,教师看到了也批评了,但对此并没有进一步的解决措施,因此,问题行为依然存在。
二是中职教师存在着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缺乏细致规划的问题。教育学家鲍尔(Power,1980)对时间进行了简洁的概述,“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他可能而且确实是发生在时间的任何一个瞬间的过程。”[2]教学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变化量。教师在规划教学行为时,要对教学时间进行细致的分配。对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各个阶段需分配多少时间,应做到心中有数。但目前在某些课堂上,出现了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中职课堂中特别是专业课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数理化基础,导致教师的课堂提问出现卡壳,教师无法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转向给学生补充相应的知识,这样就导致当节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一些学生早早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而无所事事,而另一部分学生还在忙碌。再比如,中职课堂经常出现学生违纪等突发教学事故,导致很多教师处理违纪事件而中断教学,从而造成教学时间的遗失,如果一节课中出现多次违纪事件,就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倾向于被动。而对学生的访谈中,在回答“你喜欢学习吗?你觉得自己的学习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这一问题时,学生的答案是:“有兴趣的知识想学习,无兴趣的知识不想学。”课堂观察也发现,课堂中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人数大约只占1/3。观察和访谈都显示出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缺乏主体意识,从而出现上课睡觉、说话、看小说、玩手机等不良行为。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面对专业课中大量专业知识、专业术语,学生几乎听不懂;二是有些学生甚至家长根本不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来的,他们只想在职业学校混混日子,这种想法使学生在潜意识中产生不想学习的念头。三是社会认可度差对学生产生了一种心理暗示,加剧了中职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产生。
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同情况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差异在所难免,教师应通过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防止这些“差异”变成“差距”。中职课堂教学行为发展的不平衡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和文化课课堂教学行为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等原因,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比较难学,因此,在专业课课堂上出现的不良行为就比文化课上要多。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查结果也显示,在专业课上参与问题解决的学生大约占41.7%,而文化课上参与解决问题的学生超过50%。一些专业课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多采取教师主导加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一言堂讲到底,而较少体现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启发探究等新课程理念。这些问题在问卷调查时也有所反应,比如在对教师主要教学行为的调查中发现:对于新授课教学形式的安排,25%的专业课教师选择了以讲授为主,而没有一个专业课教师选择以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主;15.4%的文化课教师选择了以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主。
2.不同班级课堂教学行为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课堂纪律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班级间的课堂教学行为出现差异。例如,经常听到某些教师说:“我不愿意在××班上课,太累了,班上太乱了,上完一节课,内容没讲多少,光去维持课堂纪律了。”或者说:“在××班上课比较舒服,不用在管理学生方面下太大功夫,学生还跟着你的思路在走,越讲越有劲。”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些班级“学生素质高、成绩好,每次上课都很积极,上起课来不觉得累。”由此可见,当班级学生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时,教师会受到感染,教学动力增强,教学积极性提高;而当班级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教师教学动力会降低,积极性下降。当班级学生群体学习态度倾向于主动时,教师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会更多地采取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而当班级学生群体学习态度倾向于被动时,教师多采取接受学习的方式。当班级学生群体能够紧密配合教师教学时,教师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节奏紧凑,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补充更多的内容;而当班级学生群体不能密切配合教师教学时,教师不得不反复进行引导和讲解,教学节奏拖沓,甚至当班级学生群体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不得不暂时中断教学转而强调纪律,造成教学时间的遗失。上述班级之间的差距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加剧课堂教学行为发展的不均衡状况。
课题组针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问题的归因认识进行了师生访谈,归纳教师对中职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
2.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认可度差,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3课程设置有一定难度,教材可接受程度弱;
4.教师素质参差不一;
5.家庭教育等。
归纳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基础差,专业课有时听不懂;
2.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
3.学习目标不明确;
4.社会认可度差对学习产生一种心理暗示;
5.对一些不良行为非常严重的学生,不排除家庭教育的原因。
由此可见,师生对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归因答案几乎一致,即课堂教学行为之所以出现问题,既有来自社会、学校、课程设置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家庭以及学生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一些教师和学生在接受上述调查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教师建议主要是:
1.降低教材难度,注意中职教材与学生初中基础的结合;
2.发展校本课程,编写符合本地学生实际的实用课程;
3.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
4.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关注其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等。
学生的建议包括:
1.专业课中的专业术语太多了,希望老师能多补充知识;
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多媒体授课;
3.教师教学中应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
4.调控学习环境和氛围,严格课堂管理等。
[1]王姣姣.实践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以六所中小学校为个案[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