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敏华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南宁 530021
·教与学研究·
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可行性与发展取向研究—基于学生需求的视角
容敏华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南宁 530021
通过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有关双学位教育的问卷调查,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双学位教育的可行性,据此提出了双学位教育的发展取向,以保证双学位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可行性;发展取向;学生需求
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本科生一般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理科生。在高中阶段除了政治、历史、语文等文科课程外,其知识结构以数学、化学、物理等理工科为主。在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后,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主导的仍是理科、工科和医科。因此,医学生缺乏系统地发展自己对其他学科的兴趣,也未能充分利用高校的相关资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具备多学科知识专门人才的需求。自1999年以来,部分医学院校陆续与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合并。同时,一些医学院校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他学科专业,普遍形成了以医学学科专业为主,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这为解决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双学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许多学者已在此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少高校也进行了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文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在调研一些院校双学位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其发展取向。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育部将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等环节进一步放权给高校,但没有设定统一的双学位模式,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高校的类型不同,办学条件不同,教学改革的步伐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双学位模式。总体而言,双学位教育主要有单一高校资源、区域高校联合办学资源、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资源三种模式。关于双学位的概念目前仍没有统一的界定。华南理工大学叶双、曾志新认为:双学位是指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自愿学习不同学科门类另一专业的辅修课程,并逐步修读相应的学位课程,若按要求同时达到两个专业的毕业要求者,可获得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1]。武汉大学陈学敏等认为: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第一专业,即指学生入学时所选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第二专业,即指学生入学后兼修的专业)而获取的学位[2]。虽然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双学位概念有不同的界定,但对其内涵已形成共识,即:双学位属于大学本科教育层次,其教育对象是跨学科门类的大学在校本科生,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是双学位毕业生的重要特点之一。
为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双学位教育的需求,笔者对广西医科大学一年级各专业全体本科生进行了双学位教育需求调查。结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对医学生选修双学位的意向调查,该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可行性。
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广西医科大学双学位教育调查问卷)由广西医科大学一年级各专业的937名本科学生匿名填写,不计性别、年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双学位教育基本情况,在问卷中对双学位教育相关知识作了简要介绍。调查内容包括:在封闭式问题中,了解学生对双学位的态度,是否认为选修双学位对将来毕业找工作有帮助,是否会选修双学位,选修双学位的目的,家人对选修双学位的态度,是否认为选修双学位会妨碍第一专业的学习等。最后我们设置了一道开放式问题,询问学生对双学位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37份,回收有效问卷914份,回收率为97.5%。
2.2.1 双学位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在914份回收问卷中,有74.6%的学生明确表示会选修双学位;54.0%的学生想通过选修双学位“学习知识,提高自己”。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调查中,有90.3%的医学生表示曾经对医学之外的学科感兴趣;有44.0%的医学生明确表示会选择读双学位;44.8%的学生表示通过双学位的学习,最想得到的是知识[3]。两所医学院校的相关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希望在学好本专业课程之外,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学习另一学科专业课程,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和促进个性发展。
2.2.2 双学位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司[1998]2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了“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教育等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双学位教育,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对另一个领域有较深入的学习,可以掌握两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两个专业的发展前沿,有利于培养他们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4]。
2.2.3 双学位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2.5%的学生认为选修双学位对将来就业有很大帮助;45.3%的学生想通过选修双学位“多拿一张学位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调查显示,有60.2%的医学生认为双学位将使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中更具竞争力[3]。随着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择业将是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参加双学位学习的学生,无疑为自己的竞争增添了砝码,扩大了他们的就业范围[5]。
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社会取向,就是指双学位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要从社会需要或者理智兴趣的角度来设计自我行为。只有市场才能反映多元化的产品,才有消费者的选择自由,也才有最佳的资源使用效率[6]。在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以及与其他院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开设外语、管理、法律、计算机等应用学科专业,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医学生单一生物学科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培养一批懂专业、会管理、通法律、熟悉计算机操作且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9.5%的学生选择了英语专业作为双学位专业。学生坦言,通过英语专业双学位的学习,不仅可以到拿到一个学位,同时能够对自己主修专业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人文取向是指就双学位教育的本质来讲,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公益事业。它不仅要发挥其经济价值,更要承担起文化传承与文化积累的重任,担负起培植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使命,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著名的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指出:“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坠入科学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全社会灭亡之中!”医学科学以医学人文为宗旨、为价值导向,医学人文以医学科学为依托、为寄存。医学人文脱离了医学科学,则流为空谈,而医学科学如果失去了医学人文,则成为没有灵魂的医学[7]。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而医学教育又是最需要人文精神的教育[8]。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教育的经济价值,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着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轻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虽然近年来有部分院校增添了一些人文学科,但是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使知识的连续积累仍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渗透与应用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表浅层次上,远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9]。因此,除了加强医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还要在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在双学位教育中,开设社会工作、心理学、法学等人文专业不失为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渗透的一种好的方法。
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改革取向是指双学位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上海区域高校联合办学、武汉地区七校联合办学以及部分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双学位教育情况的成功案例,已充分说明了高校之间特别是单科类与综合性高校、单科类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对双学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教育资源共享的根本目的是合理搭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与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相符合。因此,多渠道共享教育资源是双学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
总之,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一方面可以缓解本科专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缩短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之间的距离,促进专业的内部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开拓医学生的视野,促进医学生的知识互补和能力互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10]。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医学院校的学科门类已从单一的医学学科逐渐发展为以医学为主,理科、文科、管理学等多学科。因此,无论是从医学院校的自身发展还是医学生的需求来说,双学位教育都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当然,有些人会认为医学生学业较重,选修双学位教育会影响第一专业的学习。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0.7%的学生认为选修双学位不会妨碍第一专业的学习;19.3%的学生认为不但不会妨碍,反而会促进第一专业的学习。在学生对双学位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中,提到最多的是希望学校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和提高双学位教学质量。鉴于此,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正确把握双学位教育的发展取向,从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出发,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制订和有效执行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双学位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1]叶双,曾志新.多渠道共享教学资源-辅修及双学位模式案例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29-33
[2]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3]李德岭,高友鹤,Mullan P,等.医学生选修双学位改善知识结构的意向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 (4):35-36,68
[4]谭玲玲.关于双学位本科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145-147
[5]陆晓阳,谭玲玲.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发展取向研究[J].科技资讯,2009,(6):178-179
[6]张爱红.论大学教育的发展取向[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3-624
[7]杜治政.论新的医学人文观[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7):8-14
[8]郑木明.构建和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场调研会上的讲话[J].南方医学教育,2007,(2):1-2
[9]何渊,周琴生,张晓,等.浅谈医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47-49
[10]梁耀元,柳亮,莫书荣,等.医学院校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基于专业设置的角度[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7):473-474,477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dual-degree education atmedical colleges:Perspective based on students'needs
Rong Minhua
Medical College of Oncology,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on dual-degree educ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needs,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dual-degree education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dual-degree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dual-degree education and bettermeet students'needs.
medical colleges;dual-degree education;feasibility;development orientation; students'needs
G642.0
:A
:1004-5287(2012)04-0457-03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资助项目(2009B022)
2012-03-20
容敏华(1981-),女,广西桂平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肿瘤流行病学、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