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忠,王金才,郝荣霞,张振楠
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彭玉忠,王金才,郝荣霞,张振楠
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结合实践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修订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加强实验环节、开放实验教学、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实行听课制度、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来改革实验教学,进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一些做法。
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迫切需要大量既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又拥有计算机科学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1-2]。目前,医学院校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主要是在大学一年级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获得的,它是为计算机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的一门关键课程。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实验课是学好《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因此,大一期间的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3]。
潍坊医学院作为二类本科院校,在全国同类医学院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世纪以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方面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学校临床医学等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地域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新生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还有部分学生甚至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现象明显加大了教学难度。此外,随着电脑知识的普及,会用或用过计算机的新生比例越来越大,教学模式应该相应做出改变,如果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多年来,计算机基础课一直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该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章操作系统为例:2001版的课本讲授Windows 98,2004版、2005版、2006版的课本均讲授Windows 2000,2008版、2010版[4]讲授Windows XP,因此,讲授内容与主流操作系统已出现脱节。教学内容的滞后不仅浪费了大量教学资源,而且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日常应用。因此,教学内容如何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学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室理论授课和实验室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但这种方式仍有一定缺陷。一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二是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师连续播放课件,信息量大、速度快,而且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安排不尽合理,二者脱节,无法把知识连贯起来,重点、难点容易遗忘,且易造成学生疲劳。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目前,计算机专职教师13人,2011学年新生4 000多人,该课程共讲授90学时。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常常造成三四个班的学生一起上理论课,实验辅导教师连轴转,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时间分为两部分:理论讲授和上机实验,比例为1∶1。而国外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是1∶2。从教学效果来看,国外的高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高于国内院校的学生。因此,调整和改进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比例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实验课长期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因此,实验教学评价一般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予一定的分数,如以出勤情况、实验报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作为考核标准。这种考核的尺度较难把握,并且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重视程度也较低。
面对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计算机教研室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并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因此,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就成为计算机教学的必然要求[5]。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实验教学主要面向应用技能,由于专业的不同,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要求就应符合专业需要。比如:部分招收文科生的英语、心理、医药营销、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对文字处理、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要求较高,而卫生统计等专业对数据处理、数据库的要求高些。针对这些要求,可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按照专业的不同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使学生都达到统一的最低要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得更多更深。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从单纯的文字处理扩大到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计算机的应用场合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教研室对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完善,除了常规的Office软件以外,重点加强了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日常软件使用、信息安全常识等内容的学习,补充部分前沿教学内容,同时弱化了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网络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等实验内容[6-7]。
近年来,教研室根据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整合实验项目,逐步减少陈旧、简单、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并逐步提高其比例[8]。逐步改变了以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单一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以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主导的内容交叉的实验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Word字处理软件的设计性实验为制作个人简历,VisualFoxPro的设计性实验为开发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ASP动态网页设计的设计性实验为BBS论坛制作等。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100%。
计算机教研室利用晚上、周末等业余时间对学生和教师开放。实验室设置固定开放时间,如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展打字比赛、幻灯片制作活动等;也可预约时间,教研室负责安排实验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近几年,教研室还为部分教师举办了多次多媒体技术培训班。
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宽松的业余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软件自主学习,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随着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新软件等的不断出现,作为计算机科学基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就要不断更新,这就给教师知识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第二,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经常参加有关计算机理论和实验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掌握新知识,扩大视野;第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
近年来,计算机教研室引进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并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结合教研室具体情况,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和青年教师试讲制度,主要有:
①凡新分配或调入的青年教师,均指定一名副教授以上教师作为其业务导师,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
②所有青年教师必须通过试讲,经评定确有组织课堂教学能力、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方可上讲台授课。青年教师提前向导师提供教案、讲稿,导师对教案、讲稿进行检查,提出意见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导师和其他教师本着严肃、认真、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其试讲内容、熟练程度与教态、板书、时间掌握等方面进行评议,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利改进。不合格者由导师进行单独辅导,并制定听课计划。统一安排时间再次试讲,直至合格。
为了推动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以老带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制订计算机教研室听课制度。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学校聘请教学督导组作为专业听课督导,对每位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本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在学期末进行汇总并评优奖励。
集体备课是保证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计算机教研室一直执行严格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前,根据本学期课程进度,列出本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共同探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为克服单一由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一定分数进行评价的缺陷,教研室引入了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方法[9]。除了继续使用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测验等常规手段外,还以学生互评作为补充手段。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让学生在一定的实验时间内,按照制作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把部分作业现场展示,让学生感受创新带来的兴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教学内容变化快,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必须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此,教研室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有关的科研项目,以科研资金促进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用科研成果充实、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科研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目前,教研室自主形成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卫生统计学方向、医学图像处理及应用方向、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方向。先后承担和参加的省级课题9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专利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省级优秀实验技术二等奖一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在研的省级课题一项、厅局级课题两项。
计算机实验室近几年来制订、修改、补充、完善了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比如: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计算机操作规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实验指导教师职责要求、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以及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规定等[10]。
在软件配置方面,专门购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考试系统,开发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精品课程[11],并准备开发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这些软件的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环境。
硬件方面,实验室用房面积逐步扩大,为此,学校专门投入经费,并组织人员修缮了桌椅板凳、加固了门窗、改造了电源线路、联接了网络、安装了空调、添置了灭火器,为学生创造了安全良好的实验环境。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发展变化很快的课程。因此,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计算机教研室根据自身情况,对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1]崔泳.也谈医学信息化与人才培养[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7):32-32
[2]王瑞娟.医学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2):6-7
[3]范立南,张姿炎.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17):140-142
[4]解福.计算机文化基础[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32-66
[5]李红岩,乔远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72-74
[6]苏传琦.浅述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J].无线互联科技,2011,(9):38-39
[7]李凤霞.谈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点滴体会[J].计算机教育,2008,(1):27-30
[8]杨海波.在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中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30):85-86
[9]柴水英.计算机技能实践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9(28):114-117,120
[10]翟玉庆.建设系统的实验环境打造计算机精品课程—东南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简介[J].计算机教育,2008,(21):14-19
[11]安杰,山艳,李爽,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5(10):579-581
Teaching reform of basic com puter laboratory teaching at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ng Yuzhong,Wang Jincai,Hao Rongxia,Zhang Zhennan
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Weifang Medical College,Weifang 261053
Based on our practice,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basic computer laboratory teaching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laboratory teaching through changing laboratory teaching mode,revising and perfecting syllabus,strengthening laboratory process,opening laboratory teaching,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chnicians,carrying out classobserving system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advance laboratory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laboratory teaching;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teaching reform
G434
:A
:1004-5287(2012)04-0384-03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立项课题(2010-02-38);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立项课题(2010-20-01)
2012-03-26
彭玉忠(1971-),男,山东潍坊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与多媒体教学、信息安全技术。